拍的还是相当好看。尤其是,达芬奇密码搞得暗淡涣散,令人失望之后。
说是原班人马,不过编剧改由大卫凯普领衔。此君编写过大名鼎鼎的碟中碟1,侏罗纪公园,蝙蝠侠等。丹布朗的原作,常常是一流的情节,三流的叙事和人物描写。在改编剧本中,该整合的整合,该提挈的提挈。商业大片必须的流畅紧凑外,也多了些让小资细细咀嚼,会心点头的内容。比如在汤姆汉克斯向教皇侍从,申请进入教廷书库的许可时,加多了以下的对话:
侍:在考虑申请之前,你必须如实回答一个问题,你是否相信上帝。
汤姆汉克斯饰演的符号学专家,当然是代表崇尚自由的怀疑论者,沾沾自喜于能以某种方式跨越规则的弄潮人,面对这样的问题,只能小心翼翼的绕圈。
而教皇侍从清晰地指出,我所询问的不是信仰,而是上帝。
这是一段有趣的对话,相信很多人曾经自我考虑过这样的问题。而作为呼应,在本片的后段,主旨越来越明确之际,再次由教皇侍从之口说出:信仰都是有瑕疵的,而只是因为人有瑕疵。。
片中另一吸取达芬奇密码教训的,是副角选对了型男索女,弥补了汤姆汉克斯的笨拙。不由感叹选女角绝对不能选的让女影迷反感,可以不是大美人,但千万不能是天真无牙之辈。
以片子的主题而论,阴谋论的题材,向来引发人的兴趣,比如之类。片中作为宗教对立面的科学教派,其秘密始祖伽利略、拉斐尔固然令人称奇,但最叫人吃惊的恐怕是贝尔尼尼,此人是教会御用,罗马城充斥着他的建筑雕塑,他的坟墓还得以跻身在大圣母院的台阶上。果真如此,那可是和“潜伏”有得一拼,打入对手心脏,还处处留下科学派标示,比如广场中用上的埃及方尖碑,比如著名的“圣特雷萨的迷狂” 雕像,天使的利箭竟然是指向牌。比如五星,撒旦的标记确是科学的标记。当然这些说法也许有商榷之处,比如迷狂雕像因为太过肉感被迫搬迁过好几个教堂。当然在片中是浑然天成,只是镜头太过匆忙,搞得跟一般大片一样,失去了解迷破迷的那种优雅快感。
与达芬奇密码相比,本片的主题温和且简单的多,最终落于宗教与科学的和解。本以为不会引起梵蒂冈的抵制,不过查询了一下新闻,梵蒂冈曾经呼吁抵制,现改为有条件允许。可见是影片对原作的贡献。影片所凸显的人类需要超道德的约束,本来也是容易引起共鸣的。至于原作,隐藏了较多离经叛道的小猫腻,恐怕不会在教会的接受范围内,只是丹布朗那文笔,要硬着头皮将其看完,还需要一点毅力。
也许,电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