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从私塾到现代学校的转变过程,也经历清朝政府与民国政府的监督和英国殖民地政府的管制时期。养正学堂是最早的新式学校,前身为广肇学堂,是广东人赵沛堂等所倡设。后来相继有应新、启发、端蒙、道南、育英等相继成立,创办人都是祖籍江浙到南洋谋生经商的乡绅名流。
所以,新加坡华文教育渊源流长,最早能追溯到1819年。有一个历史文献数据库计划能翻出不少的历史文献。
既有从私塾到现代学校的转变过程,也经历清朝政府与民国政府的监督和英国殖民地政府的管制时期。养正学堂是最早的新式学校,前身为广肇学堂,是广东人赵沛堂等所倡设。后来相继有应新、启发、端蒙、道南、育英等相继成立,创办人都是祖籍江浙到南洋谋生经商的乡绅名流。
所以,新加坡华文教育渊源流长,最早能追溯到1819年。有一个历史文献数据库计划能翻出不少的历史文献。
•
道南是福建会馆的学校,也是祖籍江浙到南洋谋生经商的乡绅名流办的?
-臭鼬,花花的-
♀
(0 bytes)
()
11/10/2011 postreply
18:30:12
•
有广东人办的吗?
-网球伯-
♀
(0 bytes)
()
11/10/2011 postreply
18:33:54
•
养正学堂是最早的新式学校,前身为广肇学堂,是广东人赵沛堂等所倡设
-百佳-
♀
(0 bytes)
()
11/10/2011 postreply
18:39:07
•
现在根本就不行了,就一普通的邻里小学
-一月的天气-
♀
(0 bytes)
()
11/10/2011 postreply
18:47:49
•
风水轮流转嘛。。。等有状元出现了,该学校就牛起来了
-百佳-
♀
(0 bytes)
()
11/10/2011 postreply
18:54:20
•
而状元很多时候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该是状元到哪儿还是状元,看学校的运气了!哈哈
-百佳-
♀
(0 bytes)
()
11/10/2011 postreply
18:55:53
•
状元不就一个吗?那可比中多多难多了,要看大多数。
-一月的天气-
♀
(0 bytes)
()
11/10/2011 postreply
18:58:49
•
也要看政府。教育制度在改变中,新旧城区的“名校”分布会慢慢匀称起来。每5年换一次校长
-百佳-
♀
(41 bytes)
()
11/10/2011 postreply
19:02:48
•
师资力量改变不了啊,出一两个也改变不了大局。
-一月的天气-
♀
(0 bytes)
()
11/10/2011 postreply
18:57:12
•
出一俩个当然不能立竿见影的嘛,有一个后校长的心理就会改变,兴许等个三五年但还是看学校的运气啦
-百佳-
♀
(0 bytes)
()
11/10/2011 postreply
19:00:16
•
等个三五年,孩子都小学毕业了。。。。
-一月的天气-
♀
(0 bytes)
()
11/10/2011 postreply
19:01:51
•
再生呗。。。哈哈哈。不是说生第三个奖励200,000新元咩?!哈哈哈
-百佳-
♀
(0 bytes)
()
11/10/2011 postreply
19:03:48
•
安和少东家吴寿珍曾任清朝驻新加坡代领事,经办过修筑颐和园的木材
-kyoo-
♀
(249 bytes)
()
11/10/2011 postreply
18:46:41
•
错了不少啊。养正学堂后改名崇正学校,养正学校的前身为广肇学堂。吴寿珍祖籍福建省诏安县
-sols-
♂
(0 bytes)
()
11/10/2011 postreply
19:07:50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