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 · Chris Voss 共情

今年真是交了不少新朋友。对我来说,读一个人的书,就是在和这个人交朋友,了解他/她的身世和想法。交友未必要双向交流,哪怕只是我去倾听、去体会,也能因此进入一个新的世界,这本身就是朋友的价值。读诗,就是和几百年前的大诗人交友 LOL。

今年的朋友名单:
– Yuval Noah Harari:《Sapiens》《Nexus》
– Cal Newport:《Deep Work》
– Jim Simons:《The Man Who Solved the Market》
– 马欣教授:通过直播和一对一辅导

过去一个月,我又交了一个新朋友:Chris Voss,《Never Split the Difference》。
Chris 是谈判大师,来自美国中西部(Iowa),长相和神态都让我想起工作中遇到的很多人。他在 FBI 危机谈判部门工作多年,后来在名校任教,再后来自己创业,开设 Black Swan 咨询公司,还在 MasterClass 上授课。

我以前其实对“谈判技巧”有些抵触,因为“谈判”常常意味着“以我方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好像就是零和游戏。但读《孙子兵法·谋攻篇》时那句话让我转变了想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原来 Chris 只是把古法今用,用在人心和沟通之中。这么一想,我就不再排斥,开始认真听书,还挺喜欢。

Chris 给我的感觉很 down to earth,说的都是大白话,比 Harari 好懂多了,也不像 Cal 那样死磕逻辑。他更像一个教练,手把手带你做实战演练。

前三章总结:
Ch.1 The New Rules 新规则:人是情绪化的,决定常常出自情感而非逻辑。不要追求折中,而要读懂人性、引导情绪。
Ch.2 Be a Mirror 做一面镜子:镜像技巧,重复对方最后1–3个关键词,用疑问语气。让对方感觉被倾听,引导他们多说。谈判中少说多听,尤其面对不爱说话的人,要学会停顿。
Ch.3 Don’t Feel Their Pain, Label It 战术性共情:不是去同情,而是识别并说出对方的情绪。用“看起来你觉得…”“听起来你担心…”来命名。效果是对方戒心降低,更愿意合作。这点难,因为很多人连自己的情绪都说不清。冥想、写日记、静省能帮我们更精准地描述情绪,而不是简单说“烦死了”,而是学会说“我感觉困倦,无法集中精力”。
前三章的精华就是:谈判不是逻辑游戏,而是情绪的艺术。少说多听,用镜像让对方自己把信息说出来;用战术性共情和标签化,让对方感觉被理解,从而更愿意合作。

这些话听起来可能像“老奸巨猾”,甚至有点虚伪。但换个角度看,人类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我们能在情感与灵魂层面沟通,让庞大的群体、跨越很多代的人,为共同目标协作。这本质上绝不是零和,而是共赢。Chris 传授的技巧,真正价值不在于算计,而在于帮助我们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这,也是我愿意和他“交朋友”的原因。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