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明白了一件事:
生命,其实终究是用来浪费的。
如果以“推动人类进步”作为唯一的价值尺度,那么我们不得不承认,历史上大多数人,包括你我,或许都只是文明长河中的微粒。真正拓展了时代边界的人,可能屈指可数:爱因斯坦、牛顿、图灵……然而,哪怕是他们,其“伟大”的后果也未必单纯是光明的。正是从那个时代起,人类第一次掌握了毁灭自己的能力。
这样看来,个体的存在,在宇宙和时间面前,确实轻若尘埃。
但也正因如此,一种更宽容的、温柔的生活姿态浮现了出来。
如果注定“被消亡”,我们是否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浪费这一生?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也许,真正的答案,就藏在每日的寻常之中。
找一份不讨厌甚至略感欢喜的工作。它不需伟大,不必闪耀,重要的是自己所欢喜,不必在清晨靠意志力把自己从床上硬生生拖起。若它还能保留你一丝热情、让你在每日八小时里保持尊严与愉悦——那已经是幸运。
找一个让你愿意回家的人。不必惊天动地,不求刻骨铭心,只希望在夜晚归来时,不需在门口踌躇十分钟,反复鼓起勇气。只愿有人等你吃饭、听你说话、与你同眠。8小时的黑夜里,有一个怀抱,给予你真正的安稳和松弛。
在余下的时光里,和三两契合的朋友做些轻松的事:
去露营在林间升火煮茶;
和狗在草地上奔跑撒野;
约顿小龙虾,谈天说地;
组织短途旅行,吹吹晚风,聊聊人生叙事。
你无需时时有意义——因为有时候,放松与陪伴,就是最有意义的存在。
我们也无需执着于“改变世界”这一宏大叙事。李开复先生在抗癌后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转变,但世界仿佛并未因此而明显不同。那些被称作成功人士的人,最终也多归于平淡。他们真正的价值,或许不是成就了什么伟业,而是给后来人提供了一种可能,平凡的人生,也可以过得有滋有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何尝不是一种成功?
成功只有一种定义: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浪费这一生。
我逐渐明白,自己这一生,大概率不会提出比 E=mc² 更伟大的理论,也无法引领人类走向星辰大海。那么,我的愿望很简单:
用喜欢的方式,温柔而坚定地,浪费这一生。
想吃什么就去吃,不需权衡利弊;
想翻哪本书就翻,不问它是否有用;
想走就走,哪怕是一个人的旅程,也不必踌躇;
阳光好的午后,独自一个人也可在帐篷里躺着发呆,
和朋友牵着狗去遛弯、煮咖啡、说闲话,这就已经够好。
回家后花两小时琢磨一锅小龙虾的做法,邀朋友围坐一桌,边吃边笑边打打麻将,那一刻的烟火气,才是真实、具体、饱满的幸福。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真正的幸福,从来不需要喧哗,它就藏在生活细节里。
人生从来都不是统一的模板。
对我来说,真正的人生,是拥有选择的自由,是在这个纷杂的世界里,依然坚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温柔地走完一生。
我曾写道:“只有爱因斯坦改变了人类。”
其实还有下半句,当时未说——爱因斯坦去世后,他的大脑被切片,散落世界各地。你看,哪怕你成为了“爱因斯坦”,等待你的也未必是荣耀,可能是荒谬。
时代在变,每一个答案都有其语境。
也许五年之后,这番话会被讥为“躺平”、“消极”。
可那一天到来时,我们将有更大的自由去定义:什么才是真正值得的人生。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