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篇

来源: MoonRiverMe 2019-09-15 05:41:2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014 bytes)

190903‘’双重断裂的代价:答钱学森之问‘’笔记(一)
爱思想网新上传‘’双重断裂的代价:答钱学森之问‘’一文,全文极长,约十多万字,原文发表在《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6、7、8、9期。作者沈登苗,独立学者,在文中,作者认为,建国后的前十七年,以及“文革”中,都对“书香家庭”的垄断者——被推翻的统治阶级和有产阶层(“文革”中也包括了新贵)及其后代在文化教育上采取歧视的、甚至剥夺的政策,这等于筛掉了本国、本民族中最优秀的学术种子,势必会造成学术天才的断层。新中国为何出不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这是“双重断裂”付出的代价。作者就此进行了古今中外的论证,坦率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观点新颖,角度独特,论证严谨,史料丰富,数据翔实,很受启发,摘录部分内容。
一,痛惜大陆60年内未出现世界级创造性科学家
一个占全世界人口五分之一强的大国,一个非常聪明、刻苦的民族主体,一个拥有曾与世界接了轨的现代教育体系的政权,在一个甲子内的教育与诺贝尔科学奖级的科学奖毫无关系,则是独一无二的。不客气地说,我们在创造性科学家的培养上,似乎得到了最坏的结果。
二,何谓双重断裂?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对被推翻的统治阶级和有产阶层及其后代在文化教育上采取歧视的、甚至剥夺的政策,这等于筛掉了本国、本民族中最优秀的学术种子,势必会造成学术天才的断层。这是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社会主义国家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这些国家也几乎都为此付出了学术水平倒退的代价。这个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极其惨烈而又鲜为人知的教训,是人们不该忘记的。
像当代中国那样爆发“文革”,使新兴政权内部出现“自毁式”的运动造成的人才再断层,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社会主义中国之特例。这种第一次的裂痕还未弥合而再次发生撕裂的现象,本文称之为“双重断裂”。其恶果是,千年累积的精英阶层几乎 “断子绝孙”。新中国为何至今还出不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这是“双重断裂”付出的代价。否则,何以诠释改革开放后在百万留学大军里、在不回来的数十万文化精英中也出不了大师呢?
三,一代难以成为学者
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至民国,无数的事实表明:一个贫寒子弟通过他本人的努力可以致富,也有可能成为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甚或谋求霸业,唯独很难成为学者尤其是著名的学者。诺贝尔科学奖得主中凡可考查到家世的,完全佐证了这一点。苏维埃政权培养的前苏联时期的杰出科学家,也基本上产生在有产或有文化的家庭。事实上,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第一代新中国领导人,亦大都来自地主、富农或没落的官僚家庭。出乎意料的是,即使建国后的前三十年,尽管剥削阶级的子女受到整体的歧视与排斥,但最优秀的学者,如袁隆平、陈景润、王选、孙家栋等与民国培养的学者一样,也基本上是非劳动人民的后代。故鼎革后,急于求成,试图从无产者的第一代子女身上打造出学术大师的努力,一般是不成功的。新中国如此。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无不如此。
“一代难以成为学者”,并不是说占人口多数的工农子弟出不了学者,而是指工农当家作主后还得在经济、文化两方面积累数代,才有可能出现较多的学者。一般地说,当赤贫的后代成为著名的学者时,其父辈已不是生活在低层的“无产者”了。这与科举时代“田舍郎”中进士:时的家境相似。且任何时代、不同的社会形态都如此。
四,残酷的事实
中国曾是发展中国家中培养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最多的国家之一。可遗憾的是,这些得主接受过的中国教育与1949年后的大陆无关。为了便利分析华人科学精英在国内接受教育的情况,增加5个具有诺贝尔科学奖级的科学家.钱学森,吴健雄,陈省身,丘成桐,陶哲轩。
接受的国内教育包括台湾(丁肇中、李远哲)和香港(崔琦、高琨、丘成桐)的教育。陈省身1934年去德国留学,1937回国,在清华大学任教,1943年赴美。除了崔琦,均出身于书香和知识分子家庭(带*的是父系、母系双方均为书香家庭),也基本上是中产者家庭,而钱学森、高琨算得上富豪之家了。崔琦的父亲是农民,但其母亲出自大户人家,他的几个舅舅是知识分子,仨姐姐也均为1949年前的大学生,故从母系的角度讲,崔琦出身也是书香。杨振宁、朱棣文、丘成桐的父亲是教授,丁肇中的父母均是教授,李远哲的父亲是画家。有7人的祖籍属清代科举发达的州县。
这13个世界一流的华裔科学家,有10人在国内接受过从高中到研究生的教育,可以说,他们中的多数人主要接受的是中华教育。然而,令人难以启齿的是,他们所受的不是民国教育,就是此后的港、台教育,没有1个人在1949年后的大陆上过一天学,也没有1个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门直接走向世界的!
由上可知,由于中华民国已培养出诺贝尔科学奖、沃尔夫数学奖得主等世界一流的科学家;1949年后的台湾、香港也输送和孕育了诺贝尔科学奖、菲尔兹奖得主等世界顶尖的科学家。
五,明清出学术大家的规律
笔者对我国宋以降,尤其是明清的专家学者研究中发现了两个规律性的东西。一是明清的专家学者集中产生在教育(科举)发达的地区,这就是客体、外因,即环境。而这种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县级以上的科举发达地区的形成,一般需要上百年以上的积累。一个地区在文化上升过程中,出的人才类型也有一定的顺序。通常是科举人才→仕宦人物(与之并列的是文学或书画人才)→学者。几乎没有倒过来的。所以,一个地区从教育勃兴到著名学者的产生往往需要几百年的时间。另是明清学者一般产生在具有中产阶层及以上经济水平的仕宦、书香之家,或这类家庭的破落户。一个贫寒之家出人头地的经历通常是:一代或几代力农或经商致富→一代或几代读书→做官。此后,有的能富贵几代,有的就迅即破落了,更多的是渐渐下行。“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基本如此。学者一般产生在前人已为他创造了条件的书香、富贵或破落之家,几乎没有其它家庭。在这里,家庭或家族相对于社会条件是内因,相对于学者本人来讲,又成了外因。无数的案例表明,一个学者需要一个家庭或家族数代人的接力。这种接力,既是经济的积累,更是文化的薪传;既是先天、遗传的,更是后天营造的,包括人脉的构建。在中国封建社会,一个赤贫之家的男孩,通过他本人的努力可以致富,也有可能成为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甚或谋求霸业。唯独很难成为学者尤其是著名的学者。“一代很难成为学者”,是本人对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30年观察的结论,也是提出和解决本课题的理论来源和史料支撑。
六,民国的教育奇蹟
 朱学勤先生曾感叹:“1905年骤然废除科举……按照常理,1300年的教育体系被废除,没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混乱,是难以过渡到现代教育体系的,但是民国时期做到了”。在“一代人的时间内,中国人在沿海地带构建了一套全新的教育体系和科研体系,这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也是民国大师辈出的前提。但是,这个教育奇迹的出现,也是有前提的;教育成功地转化为人才,则是遵循了古今中外的成材规律。
1、废科举前,我国教育重心已完成了由农村和县城向大中城市的转移。教育的重心扎在城市,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一个硬件;把“读书种子”吸引到城市,是其成为现代学者的重要一步。中国的现代教育在空间布局上一开始就与世界接轨了,这对一个经济、文化落后而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的大国来讲尤显得重要。
2、废科举后有产阶层与书香之家的文化传递没有中断。水到渠成的废科举,使中国的文化形式日益增多,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西化的教育体系、科研体系、新闻出版体系等迅速构建,知识分子,无论数量还是层次都有较大的发展,不仅现代意义上的文史哲大师辈出,更重要的是一些自然科学家站到了世界的前沿。故废科举与其说中国文化的断裂,不如说中国文化的转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产阶层与书香之家的文化传递没有中断。20世纪上叶的中国,与传统中国一样,文化界、教育界、学术界社会流动的“主旋律”依然是横向流动;数千年进化、遗传的“读书种子”还主要通过家族或家庭的传递得以保留。科举结束后,第一代大规模接受新学的知识分子以科举人物为主,民国时期的读书人,知识结构换了,谋生的职业变了,但文人来源的社会结构没有变,书香之家的文化传递没有中断,使民国的精英文化大放异彩成为可能。
3、民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并未出现重大的失误。民国时期,教育界似乎没有说如何向世界接轨、也没有向世界一流大学挑战的底气,更没有把“改革”、“创新”等动听的名词挂在嘴边,他们采取的基本上是“拿来主义”,从办学体制(公/私立)到课程设置、从学校管理到聘师招生、从大学规模到发展速度[28],大都老老实实、死心塌地(胡适语)地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并无别出心裁的东西和开创新局面的壮举。即使有成绩,恐怕也不善、不便抑或是不屑表达。正因为拿来、老实、普通、常规、平淡,使民国教育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决策上并未出现重大的失误,避免了大的挫折。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战时应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是非常有远见的, 民国政府对教育的无为而治,执政党及其教育部长们拿教授没辙,恰恰促使了民国高等教育按部就班地进行,因而取得了比较丰硕的回报。
站在教育与成材的角度,当代中国出不了大师与民国大师辈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民国时代保持了清季留下来的“读书种子”的自然延续;民国政府在教育决策上没有犯重大的、低级的、常识性错误。而1949年后的大陆正好相反:对被推翻的统治阶级和有产阶层及其后代在文化教育上采取歧视的、剥夺的、甚至 “断子绝孙”的政策,这等于筛掉了本国、本民族中最优秀的学术种子,势必会造成学术天才的断层;在教育决策上屡犯重大的、低级的、常识性错误。且这些决策是政府行为而非教育工作者所能左右的,故责任在执政者。

所有跟帖: 

今天的这个果,是众人浇灌的因造成的,钱本人也间接促成了这个果的产生。 -百乐门- 给 百乐门 发送悄悄话 百乐门 的博客首页 (184 bytes) () 09/15/2019 postreply 06:41:49

钱最后好歹还是说了,在压力面前,自己不想说的也坚持不说。比大多数死也不说或让说什么就说什么的还是强。 -看客2010- 给 看客2010 发送悄悄话 看客2010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5/2019 postreply 14:05:55

您贴的这个,更明确的说老共自49年以来的做法像“种族灭绝”,把那些科学上的聪明人都干掉了。 -gegenion- 给 gegenion 发送悄悄话 (96 bytes) () 09/15/2019 postreply 07:39:05

如果能延续民国时期的教育和政治开明现在的中国恐怕早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锦衣卫- 给 锦衣卫 发送悄悄话 锦衣卫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5/2019 postreply 08:31:2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