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上学回来路上看见一人,想起来她的故事。
一上海老太,中年丧偶,一对儿女已经成年,她退休以后有个原来关系好的同事,当时已经移民在新西兰的提出跟她结婚,接她来新西兰。她来了时间很短男方就病得不能动了,于是她伺候老头到最后送终。按照新西兰的规矩,她这种情况可以跟着老头拿养老金,虽然老头去世了,她自己还不是立即具有独立领养老金资格的(没有呆满十年),她还是可以因为老头够资格,就跟着老头领。这每个月一千多纽币(大概合美元一千吧)加上住房补贴,一个老太太的简朴生活是可以够用的。她就在人家里租了一个房间,一个人生活。为什么不回上海呢?因为她回不去。中年丧偶独立养大的两个孩子,经济情况都不好,其中的儿子还是残疾,生活自理但是无法工作,没有收入,她把她的房子和退休金(上海事业单位的退休金,是可观的)都留给了儿子,自己花新西兰的钱活着。为了这个钱,为了养这个残疾儿子,她得一个人继续在语言不通的异国他乡一个人生活,一个八十岁左右的老人。为了骨肉的生存,要承受骨肉分离的风烛残年。这是何等残忍的人生啊。然而她还需要尽量长寿,因为只有她活着,儿子才有钱生活。
我知道这个故事也是机缘巧合。几年前我父母跟老公不合,父母被赶出去,就租了附近一家人的独立出入小套房,跟这老太住隔壁。那家主人也是老人,而且是一对离婚还住在一起的非正常家庭,可能是喜欢人多有伴,他们把大房子分租给好几个老头老太,倒也相处和睦,作组团养老状。我父母租的套房条件比较好,有自己的卫生间和小厅;上海老太就租一个房间,跟房东公用卫生间。没少听我母亲抱怨这个老太天天长时间跟国内的儿子视频,声音对我父母造成干扰,又或影响了他们的上网速度的。故事是我母亲讲的,但是听不出来什么同情。可能他们那一代人看见的苦难太多吧,比较麻木了。我侧面看那老太,倒是情绪很稳定平和的,从来不抱怨什么。
我父母经历了那窘迫的一年多租房生活,跟我以及我老公的关系改善了。又听从我的建议安排买了自己的房子去住,现在安居乐业的,也不跟女婿闹矛盾了。人真的不能作。人比人,气死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