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讲讲“法国荷兰比利时”作为下联,有何意境?

回答: 补充一句:李商隐的“无题”诗15少2009-02-20 17:24:15

本人也不懂诗。只是拿“律诗”说“格式”。

因为表现形式不同,文学作品被分成几大类。 每一个大类又细分成小类。清清楚楚,毫不含糊,只需对照“格式”,验明正身即可。

灯谜(谜面)没有“固定”的格式。 所以只能借用其他的表现形式。以对联形式出现,就要符合对联的“格式”。否则就得另立炉灶。
当然, 对联(尤其是在诗中)的格式,为了意境,可以适当放宽。但这个放宽,局限在“对联”内部(不工,欠工等)。 像你那样,在“谜”的意义下放宽到用“又见”去对“山前”,那俺就不敢苟同了。

所有跟帖: 

说意境其实不如上面的六名人,但绝非罗列名字,有别解 -letstalk- 给 letstalk 发送悄悄话 letstalk 的博客首页 (400 bytes) () 02/21/2009 postreply 04:08:0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