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克林(1913.1~2007.3.12)男,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东村乡齐心村人。他家生活贫苦。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七师二十一团连副政治指导员,第四师二十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二十八军第三团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争。1934年10月随中央主力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平西挺进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冀东军分区参谋长,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5日曾克林奉命组建挺进东北部队,9月5日率部首先进入沈阳,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和沈阳卫戌司令部,并任首任司令员,全面接管沈阳城的防务。短短两三天内,他就把沈阳市15000多伪军、宪兵、国民党地下军的武装全部解除。随后,部队分兵5路去辽宁各地进行接管,到10月上旬,曾克林率领的两个团、4000人的出关部队已经扩大到9个旅、7个独立团共60000余人。期间,日本林弥一朗带领航空大队300多人躲入摩天岭,企图依仗山险,负隅顽抗。曾克林率部于9月9日奋力攀登摩天岭,冒险进入山洞向林弥一郎宣传八路军的俘虏政策,说服他们下山投降。经过多方面的工作,这批日军俘虏不再要求回国,表示愿为八路军服务。经过清理,机械员72人,地勤人员180多人。以此为基础,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航空队。日军投降后,曾克林还设宴招待林弥一郎等,在曾克林的感化下,林弥一郎等日军回到了各自岗位上,为我军服务。后来,帮助我军培养了大批空军教员,林弥一郎还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字:林保敦。1945年9月15日,曾克林乘坐苏联驻长春最高司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派出的专机飞抵延安。当天下午中央政治局在杨家岭召开会议,并听取了曾克林的汇报,当晚又通过电报将情况报告给正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周恩来。据此,中央最终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此后,我军以东北为策源地,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依次展开,最终在三年之间完成了祖国大陆的解放事业。曾克林自己也未想到,他这一次向东北挺进之行动已与党中央要求相左,而正是他部队电台功率小,与上级失去联络的一次“误打误撞”,最终促使我党我军及时快速地开辟了东北的大好局面,成为撬动我党我军整个解放战争期间战略布局的一根重要杠杆。电影《曾克林出关》真实地再现了这一段光辉历史。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副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司令员,辽南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四军副军长。参加了辽沈等重大战役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