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文最后一段,原文是“第三句末须是另一个韵脚的仄声字”,您把其中“另一个韵脚的”几个字给删了。我们觉得是应该保留的(改成“另一个韵母的" 可能更准确)。因为第三句的尾字即便是仄声,假如用的是相同的韵(母),读起来别扭,是“撞韵”的。这是小禁忌,名作也有,比如韩愈的《初春小雨》,但能避免还是避免为好。
非常感谢,已经在博客文章中作了订正。论坛文章因很快翻篇,恕不改了。有一个问题要请教(见内)
所有跟帖:
•
关于“撞韵”之说,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的诗坛领袖沈约的“四声八病”说。但几百年后的唐朝,著名诗人们仍频频有撞韵不疲,直到
-老梅林-
♂
(8128 bytes)
()
04/30/2023 postreply
19:22:04
•
谢谢。您的例子和说明很全面。从读的感觉来说,撞韵后少了一点顿挫感,故不“撞”为好。由于其他任何仄声都可选,所以易于避免。
-唐宋韵-
♂
(0 bytes)
()
05/01/2023 postreply
07:21:44
•
四声八病是一个笼统的定义和建议。在不碍诗意的前提下,可以琢磨琢磨。
-惜也-
♀
(326 bytes)
()
05/01/2023 postreply
20:14:16
•
我没说清楚,应该是八病的后四病是只针对韵母或者声母。
-惜也-
♀
(114 bytes)
()
05/01/2023 postreply
20:24:38
•
谢谢灼见。虽然这些原则是唐以前的人提出来的,但我想对于比较严格的律绝比较重要,对短的古体诗恐怕也比较重要。对于
-唐宋韵-
♂
(1184 bytes)
()
05/02/2023 postreply
07:31:42
•
您说的"上声/平声/上声/平声",不太对劲,应该是着了"上尾"这个道。
-惜也-
♀
(150 bytes)
()
05/02/2023 postreply
09:03:23
•
谢谢,可能是部分原因。。。然而,你们习平水韵者可能不太注意,阴平和阳平感觉真的不同,这是个新事物,老祖宗那时候没有。
-唐宋韵-
♂
(0 bytes)
()
05/02/2023 postreply
09:21:45
•
谁说我们不太注意?相反,成大家者基本上都很注意。新习者也渐有所悟。
-惜也-
♀
(0 bytes)
()
05/02/2023 postreply
11:47:33
•
阴平、阳平都用也有感觉不好的,比如 阳平-阳平-上声-阴平,我感觉就不对劲,没道理。 另外,
-唐宋韵-
♂
(399 bytes)
()
05/02/2023 postreply
09:34:27
•
请注意,你的两个例子里,三个韵字中都有一到两个双元音字节,类似于ian,uan,iang。这本身对单元音韵字而言就是一个
-惜也-
♀
(51 bytes)
()
05/02/2023 postreply
11:51:34
•
您是原先就知道的,还是现分析出来的?
-唐宋韵-
♂
(0 bytes)
()
05/02/2023 postreply
12:03:07
•
这个具体回答是现分析出来的。但是,我对经典文字的笃信是一惯的。
-惜也-
♀
(117 bytes)
()
05/02/2023 postreply
12:44:34
•
是的,这也是我们两个博主现在愿意学习的原因。谢谢。
-唐宋韵-
♂
(0 bytes)
()
05/02/2023 postreply
12: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