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既有“琴”字尖平问题,又有与下句“绕”的对仗问题。
陈子昂: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思,一定是动词,作平声的。
所有跟帖:
•
不过。琴山词性也不太对。
-墨瑞-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4:18:59
•
同意!这个例句是不和适,但其他的例句还是说得很明白的。
-胶老爷-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4:20:54
•
墨老师差矣。见我楼上点评。此句是"平平仄平仄“特殊拗,所以”思“必须是仄声,否则“平平平平仄”,太出律了。
-阿留-
♂
(235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4:42:47
•
惭!!俺没看出!
-胶老爷-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4:52:49
•
李商隐的“一弦一柱思华年”更经典,思肯定是动词,而且必须读仄声,否则“三平尾”了。
-阿留-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5:03:33
•
这首锦瑟让我心碎得像饺子馅了。只好认了。
-墨瑞-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8:00:07
•
大可不必;拨云识先贤,应该高兴才是啊。: ) 知道了李商隐先生那里,动词“思”是可作仄声的。
-阿留-
♂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8:14:20
•
我个人是反对这样拗救的。我认为二四六平仄必须锱铢必较。
-墨瑞-
♀
(102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7:37:15
•
但格律诗里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啊,古人觉得这样更有古意(比唐更古),就在格律诗里保留了。您自己的作品恪守规则没有问题,
-阿留-
♂
(326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8:08:24
•
我想说的是,诗词创作的鼎盛时期在前,诗词理论的完善时期在后。
-墨瑞-
♀
(153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8:57:07
•
嗯,有一定道理,但我想主要还是因为有大量先例,才使得这些拗救规则成为可能。而且所有的拗救,其原则都是平仄平衡。
-阿留-
♂
(4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9: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