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说中国文化不重视亲子关系培养,没有尊重,其实中华传统文化以其特有方式培养相互尊重并维护亲子关系,只是很多精华如今没有被传承下来,革命革掉了我们文化中的精粹。 如今比较流传得多的也遭受批判多的比如“打是亲骂是爱‘, ”棍棒之下出孝子“,'3天不打上房揭瓦”。。。以及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反倒成了中华文化的代表体现,实在是谬误。
西方宗教中Life是上帝给的,任何人即使父母也无权随个人意愿处置; 现代西方价值观认为孩子是社会的而不是其父母的,有关儿童保护法规和福利制度是基于这样的价值观;而中华文化却相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 即便具备文化和制度上的差异,中西方对亲子关系的重视和维护是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并且由于中华文化更加强调骨肉血脉关系,中华文化在亲子关系中更加具备浓厚的亲情和家庭间的密切,甚至延展到传统的宗亲体系。
关于尊重,其实直到民国时期都传诵信奉“前30年 看父敬子,后30年看子敬父”,强调的就是父子之间自始至终的相互尊重。传统家庭, 无论是世家或书香门第,即使体罚也是讲究按规矩和尺度来进行的,有章有法。相比之下, 如今为人父母的, 少了规则和尺度, 多了火气戾气甚至是赤裸裸的暴力, 前几天城头一个视频, 东莞的母亲对1岁多的女儿在大街上踢完了又拖行, 对前来干涉的群众和警察说不关他们的事,以及:我自己的孩子想怎么打怎么打, 我还可以让她死。。。让人震惊我们的文明如何堕落到这等地步。
大过节的又来老生常谈, 实在是怜惜孩子们人生需要耐心指引的阶段却招致暴力的榜样,更希望孩子们能从长辈继承的是尊重,爱,理性和恒久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