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伊,我希望能更确切地理解你所说的特殊需要是不是指'自闭症'的孩子?

本帖于 2016-11-02 05:45:27 时间, 由普通用户 涧泉深林 编辑

如果是,那么自闭症加上朝九晚五确实是上帝的特殊考验。但是,我想,这不是文中年幼女儿的情况。作者说了,诊断出不是,而且智商还挺高。

绝对聪明正常的孩子,也是比例非常之少的。至少我从来没有遇到过。

大多数孩子,可能都是在这80-90%的部分里,是'正常'和'非正常'混合体。那么父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孩子随着年纪的增长,'正常'的部分越来越多,'非正常'的部分可以改正,或被有意识地客服掉,对自己有正确估计,有自信,也能以这个社会能够接受和赞许的方式和自己周围的环境相处。

从我自己的实践中,两个方法是有用的。

一个是陪孩子。这里不是指给孩子去学各种东西,或待在孩子边上,而是对孩子打开自己,和孩子有共同分享的生活。就像我们爱上了一个人,会努力了解理解他(她)的喜怒哀乐。孩子也一样。陪伴孩子,喜着孩子的喜,哀着孩子的哀,并想办法引导孩子正确处理这些情感。文中写道,女儿喜欢读国家地理少儿版。那太好了。妈妈也得跟着读,然后和孩子一起欣赏文字和图片,共同讨论,共同分享。这是真真正正的陪伴。孩子会感激的。当然,如果妈妈说,我实在太忙了,要工作。这是个人选择。如果不是为生活所迫,由于财务,身份等各种原因必须百分百工作,那么,朝九晚五不是限制陪伴孩子的边界条件,而是一个综合考虑后的选择。

二是父母以身作则。孩子会看到父母是否是自律的,是否能够和周围环境融洽相处。这对于我们第一代移民来说是一个非常现实和严峻的问题。这和语言有关,但更多的是取决于父母的性格。孩子学校里的人员以及文化组成和家里是不一样的。如果孩子觉得这样的环境对于父母来说也是一个'外国'的环境,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说孩子不愿意完全敞开心扉,融入这个环境。

当然,这样养育孩子的一个直接的问题就是,父母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能接受这个结果的成年人坦率地说也不多。

还是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说明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不可能按照我们的想法成长。我有一个孩子,开始学字母时,我想从最简单的教起,第三个字母C。 两个星期,每天都教,还是写不对方向,有时正的,有时倒的。我都想不明白就这样随手一画能画出那么多方向来。我总结这可能是两个原因,一是我教的方法有问题,孩子接受不了。二是每个孩子的学习曲线不一样。有的孩子也许就是这样厚积而勃发。所以这没有影响我们对孩子一直的共同学习和陪伴。几年过去了,孩子从四年级起,所有的语言类课程都免修,而且开始写书,用讲故事的方法教学校里低年级的小朋友字母,并一直被学校用来做辅助教材。

总之,我想说的是,自己的孩子,还是自己最了解,自己对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有信心,对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也要及时思考及时总结,并且过自律的生活。生活一定会有回报。

加上一句,要给文中的女主点个赞。继母能这样做,非常,非常不容易!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