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以国内学术界习以为常的弄虚作假来怀疑国外计算机的模拟结果就把自己排在了科学家之外了

来源: ParamusNJ 2017-01-17 07:02:2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5905 bytes)

以前讨论过,又搬出来???

http://members.wenxuecity.com/bbs/mychina/823388.html?

 

访谈中丁院士难道就没有不太经得起推敲的论述?柴静有难道就没有一些看似与丁院士观点抵触的东西,但本身也是对的?

好吧下面咱细说一下。

首先这个争论的基础是哥本哈根会议关于未来世界碳排放的分配。意思就是说,我们以后整个世界的日子都要不好过了,大家都要各自牺牲一下,我们发达国家牺牲这么多,你们发展中国家牺牲这么多,这个分配方案,大家怎么支持。

但起源在于“我们以后整个世界日子都要不好过了”这个论点本身就有很大争议。“人类二氧化碳的排放究竟有没有对地球温室气体的累积产生足够的影响,以至于不加控制确实会产生危及人类的后果。"这个东西本身是说不清的,它牵扯到的东西太复杂,一方说什么另外一方都有道理反驳。但是这部分,其实根本不是整个访谈的核心,也不是你们认为柴静和丁院士有分歧的根本。这东西真的没必要展开。

不过这里出现了第一批分歧,柴静认为,这个“2度”的结果应该是可信的啊,但丁院士就说不。
作为学了7、8年物理的非专业人士,我也是倾向于相信的,但结果可能是1度,可能是3度。但是如果有合理的反对我也肯定会了解。可是丁院士的理由是:计算机模拟出来的,所以怎么知道可信不可信,还说计算机模拟就是算命先生的水晶球。
呵呵,原来我们各种自然自然各种工程学研究工作中比例非常大的计算机模拟,不过就是在算命吗,算出来的东西大家是不要相信的。我们系好几个组简直都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我们做出来的东西是没有任何让大家信服的依据的,简直是浪费资源和声明啊。
大家同意丁院士说的吗?

再看这里还存在一个明显的误导:
柴静说,”我们向来是信仰实验室里..."
丁回答,“这不是实验室,是计算机..."然后说了计算机是不可信的之类云云
这里的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强烈,丁似乎在说,这东西你不该信本质原因就是它不是实验室做出来的。其实柴静这时候应该立刻转回来说“如果是实验室做出的数据,我们该如何看待呢?”但是她被带跑了。
实验室模拟和计算机模拟出来的结果本身的可信程度和指导意义有如此大的差别吗?实验室模拟的条件难道就比计算机更接近真实?不仅不是,恰恰相反,计算机模拟的显然可以加入很多实验室根本无法实现的条件,但计算机模拟的缺点是在于原理和机制的精确度和完整度上。

但拿到这个问题上来讲,实验室根本不可能模拟得出当前排放的情况下多少多少年后世界平均气温将上升多少度!你要想做,首先你就需要一个拥有陆地,海洋,大气,里面有各种碳排放源的实验室,它要足够大,至少是科幻小说中那种玻璃穹顶的生态圈...
这里有个很简单的例子,天气预报是通过复杂的气象模型用计算机算出来的,有人听说过在实验室里搭建微环境来预测明天多少度下不下雨吗?
所以如何准确得到50年后地球升温的数据呢?那自然是在不影响条件变化的前提下,活到那个时间,然后直接看真实的情况啦。
可这不等于是废话么?所以,对于以后全球升温的预测,只能靠计算机,存在的问题就是模型的精确度,考虑因素的全面度等问题。但你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你说凡是计算机预测而没有验证的东西,你就不信,那直接不用争了。
当然丁院士作为自身科学工作者,怎么可能不知道预测在科学研究里的必要性和价值。他这里确实是因为想衬托自己的观点而拐篇了。
再者说,升温2度怎么变成一个价值判断了???那明天的气温也是价值判断咯,明天会下雨也是价值判断咯?这个东西再假再不对,也只能是一个错误的科学预测,怎么就是价值判断了。
“我知道50年以后肯定会升温2度,我现在应该做什么做什么做什么。”
”我知道50年后有一些升温2度的可能,我现在只能说可能,我现在应该做什么做什么做什么。”
“我不知道50年以后升温还是降温,我没有可信的依据,我现在应该做什么做什么做什么。”
这种才是价值判断。丁院士这里显然混淆了概念。

所以视频看到这里我很不爽,而且我显然是不爽丁院士,我觉得我以前干过以及以后也要经常干的事儿都被鄙视了,他还混淆概念。但是我也没觉得怎样,丁说这些不太对的话一定只是强调他的态度和主张而已。
后面正好就是第二条价值判断的讨论。
这很长一段我都没觉得柴静有任何不妥。她问的很多问题在我看来正好能恰好的引出丁院士之后的话,承上启下,挺好的。首先说这段既然是价值判断了,也就不要以科学的论据直接推断对错,你支持你的主张就给出你的道理,谁的道理听众觉得更合理就更支持谁嘛。
丁院士说,这个方案要求以后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降低到是发展中国家的2.3倍(数字我记不清楚啦,差不多吧),上个世纪这个数字是8.6倍。我听到这儿的第一反应,哇发达国家牺牲好大啊。。。
哈我的反应竟然跟柴静一样。
但是这意味着我们人均排放量要从“1.4降到0.8”
丁院士觉得不能忍,我觉得还好。记住这是价值判断,公平的数字是多少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有些数字太不合理了我就不能忍了。如果让你随便定这个“以后发达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多少倍“的指标,可能会出现一个非常不合理的东西。
丁院士提出以后中国是发达国家的0.8倍。
如果真的是这个数字,有没有可能出现,实施方案后,发达国家的排放量相校以前肯定是减少了,但是发展中国家相比以前竟然增加了???
粮食危机来了贵族和劳苦大众都要省着点吃饭,可是新的分配方案下来后贫民竟然比以前吃的还多了(虽然比贵族还是少)。。。。这是不是挺逗的?敢情贫民可以利用粮食危机来改善自己伙食?
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出现?在数字某些范围下,是完全有可能出现的。考虑这么一个情况,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5比1,分配前,发达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人均碳排放量的9倍,出事儿以后,全世界的人均碳排放量要下降到之前的0.5倍,假如分配之后我要求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一半,那我们就可以维持原来的排放量,如果大于一半,我们竟然还可以还可以比以前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