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哪个年代和哪个城市的,以我所知和经历的不符。当时的城市粮食定量是根据年龄、职业来定的,农村是根据自己的生产来定的。一般城市居民根据年龄从10多斤(记不太清是12还是18)到28斤,学生到高中、大学就是32斤,机关职员、干部是28斤,工人是32斤,重体力劳动工人可到35斤以上。地域不同粮食种类的比例不同,粗略讲南方70大米30粗粮,北方70面粉30粗粮(少量大米,如哈尔滨2斤)。另有副食品如豆腐之类。平心而论在当时的条件下,城镇居民的这种分配是非常公平的、照顾人民大众利益的。在农村如是产粮地超过34斤也是可能的。农村的情况很复杂不是三言两语可讲清的,就不在此啰嗦了。
不知你是哪个年代和哪个城市的,以我所知和经历的不符。当时的城市粮食定量是根据年龄、职业来定的,农村是根据自己的生产来定的。
所有跟帖:
•
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 第二章 居民口粮
-SaYiSheng-
♂
(2849 bytes)
()
07/22/2015 postreply
05:48:02
•
wangyushui的记忆是片面错误的,SaYiSheng提供的表和我说的相吻合。“六、一般居民--二十四至二十八斤半,平均数不
-L1-
♂
(619 bytes)
()
07/23/2015 postreply
22:07:33
•
城市是按加工后的粮食,农村是按未加工的粮食称重。那时幼儿老人多的家庭足够吃,还剩粮票换鸡蛋呢
-obamacome-
♀
(0 bytes)
()
07/22/2015 postreply
15: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