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蒙军的进攻与关东军之防御

来源: ouyanghui 2013-09-27 10:21:0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4626 bytes)
十 苏、蒙军的进攻与关东军之防御
王辅 [中国]
[出自《日军侵华战争》] 1990
(一)关东军紧急变更部署与上下间之混乱
(二)苏军进攻之方向与兵力
(三)敌第一方面军在图们、牡丹江地区之防守
(四)敌第4军在黑河、孙吴、海拉尔地区之防守
(五)敌第3方面军在白城子、郑家屯、锦州、沈阳地区之防守
(六)敌第2航空军之出击
 
 
 
(1945年8月)
  关东军之防御作战计划,是首先在东北边境的浅纵深内对苏军进行抗击,主力逐次向东部的长白山区、江东及中朝边境主防御地域集结,与驻朝鲜的第17方面军一起,进行大规模的持久防御作战,以阻止苏军进入长白山区与朝鲜。
图8-14 关东军最后对苏防御地带与核心阵地之态势图(关东军司令部已迁至通化,伪满政府已迁至临江)
图8-14 关东军最后对苏防御地带与核心阵地之态势图(关东军司令部已迁至通化,伪满政府已迁至临江)
   8月9日1时许,在长春的关东军司令部作战值班室内连续接到驻牡丹江第5军司令部的紧急电话报告:绥芬河正面和东宁正面的苏军已开始进攻,牡丹江市正在遭到苏军轰炸机群的空袭。
   1时30分,苏联空军的轰炸机群,已飞达长春上空,对宽城子区进行了轰炸。仅半个小时,关东军的前方部队和在后方的指挥机关,均处于真正的战争状态。
  关东军总司令部(1942年10月1日改称)的参谋、课长、副参谋长,在黑夜的紧张气氛中召开会议,由秦彦三郎根据其大本营之意图,代表去大连的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下达了关东军的作战命令,大意为:东正面之苏军已开始进攻,各方面军、各军及直辖部队,要击溃苏军之进攻,迅速做好全面作战之准备。
  其间,接到各个方向上的军队报告,知苏军全面进攻已经开始。
   6时许,秦彦三郎命令各方面军及所辖部队:依照作战计划,歼灭进入之苏军。
  预计苏联空军在拂晓后将再对长春进行轰炸,因而秦彦三郎决定关东军总司令部于9日晨移至南区的南岭地下指挥所。当关东军总司令部人员通过长春大街向南岭进发时,沿途所见为市内慌乱失常的人群扶老携幼、背囊提物,在时断时续的秋雨中,无秩序的向市外作防空疏散。
  关东军的南岭地下指挥所,兴建于1942年,因平时没有考虑使用,很多设备也未安装,实际是一所地下防空洞。由于连续降雨,各地下房间均有积水,无法使用。结果8月10日关东军总司令部的人员,又从南岭返回长春市内的原司令部内。此时,日军大本营与关东军的长途电话依然畅通。
   8月9日13时,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乘飞机由大连返回长春,获悉苏军的整个进攻情况,并对秦总参谋长代行之作战措施予以认可。他要求关东军的全体人员,应当像日本历史上效忠第96代后醍醐天皇的楠木正成将军那样,要有七生报国的精神,英勇奋战(日本后醍醐天皇从公元1319至1338年,为我国元朝之中期)。接着,山田去伪满皇宫,向溥仪概略地介绍了战况,并说明关东军司令部准备移至通化,并“劝”溥仪及伪满政府迁至临江地区。8月13日3时,博仪及随从乘火车离开长春。
  关东军对部队作了调整,将原属第3方面军30军之125师团,归关东军直辖,在通化地区构筑工事进行设防,另指定在朝鲜的第17方面军,派出1个师团位于平壤地区,归关东军指挥。
   8月10日,日军大本营向关东军下达了大陆命第1378号作战命令,其要旨为:
  (一)大本营决定在主要对美作战期间,同时对苏作战,以摧毁苏联之野心。对苏作战开始后,主要是击溃苏军以维护国体保卫皇土。
 
  (二)关东军主要是对苏作战,随地击溃进犯之苏军保卫朝鲜。
 
  随这一命令下达的参谋总长指示为:
  关东军总司令官随着作战进展,可适时将其司令部转移至作战地域内之其他地区。
 
  接到上述命令的关东军,通过空中侦察及地面部队报告,知从西线攻入东北的苏军是后贝加尔方面军的坦克部队及机械化步兵,将于14或15日推进至中长铁路一线,因而在8月10日的夜间决定,将驻长春的总司令部后移至通化,同时命令第1方面军司令部按预定部署由掖河迁至敦化,第4军司令部与149师团从齐齐哈尔后移至哈尔滨。

 
(一)关东军紧急变更部署与上下间之混乱
   8月9日5时,驻沈阳的第3方面军,接到关东军司令部的命令后,后宫淳决定以不同于7月5日关东军作战方案的做法而收缩战场,将中长路以西地区之部队,大部撤至中长路沿线的长春、四平、沈阳、辽阳地区,由驻长春的第30军和由郑家屯撤至沈阳的第44军分别指挥,准备与苏军在中长路以西的就近地区进行决战,以保护这一带的工业、军事、政治、交通要地及众多的日本侨民。
图8-15 苏军进攻时,关东军在长春、四平、沈阳、辽阳以东地区部队之态势图
图8-15 苏军进攻时,关东军在长春、四平、沈阳、辽阳以东地区部队之态势图
  后宫淳的这一做法,是基于阿尔山、五岔沟、白城子、通辽、郑家屯、赤峰这一带地域广阔,部队太少又无险可守,而在该地区所编成的各种游击队,多是由蒙汉人组成,虽然由日本中野学校毕业的特务人员与日本军官所领导,但这些人始终有着离心的现象。根据后宫淳的决定,8月10日敌第3方面军之部署为:
  (一)第30军司令部仍驻长春,除原属之两个师团外(已被调出两个师团),调44军驻索伦之第107师团、驻白城子的第117师团及独立战车第9旅团至长春地区归该军指挥。30军主力位于长春,以有力一部在四平集结。
 
  (二)第44军司令部从郑家屯后移至沈阳,其第63师团由通辽转沈阳。到达沈阳后,方面军直辖之第136师团、独立混成第130旅团、独立战车第1旅团、第1特别警备队,归该军指挥。
 
  (三)第108师团从赤峰后移至锦州、义县、阜新一线,依托医巫闾山进行布防,该师团驻承德之第240步兵联队,归华北方面军指挥(因其在作战分界线以西)。
 
  (四)第138师团主力位于抚顺,一部于铁岭,作为方面军之预备队。
 
  (五)第125师团、独立混成第134旅团,位于通化附近,归关东军直辖。
 
  后宫淳的第3方面军,独断的将其第30军、第44军之部队集中于中长路沿线地区,并准备适时将在锦州的第108师团后撤至辽阳,拟在中长路一线地区与苏军决战的方案,报告了关东军总司令部之后,关东军机关经研究后认为,此方案不符合保存军力进行长期坚守之作战方针,决战后兵员、装备难以得到补充,这样就无力在辽东、长白山区、鸭绿江沿岸进行持久防守。
  基予以上情况,关东军总司令部于8月10日16时,派作战主任参谋草地贞吾大佐由长春至沈阳,与后宫淳进行具体磋商,特别指出,如进行决战,今后即无法达成战略上之长期坚守。就这样后宫淳才改变了自己的主张。但第3方面军对部队后撤及转移的命令,已经下达到各军、各师团及一些旅团,部队已按命令进行后移。当时,西部地区的苏军之装甲、摩托化部队,在空军掩护下正以多路齐头并进,攻向东北的中心地区,因而关东军对第3方面军的部队调动,也就未再干涉而予以认可。

 
(二)苏军进攻之方向与兵力
   8月9日向日本关东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苏联红军,在西面的为后贝加尔方面军,在东面的为远东第1方面军;在北面的为远东第2方面军。
  这些部队,不少是从攻占德国后的欧洲战场调来,部队作战经验丰富,具有欧洲标准的优良军事装备,特别是轻、重武器的火力密度。
图8-16 苏军从东部之鸡西、牡丹江、汪清、延吉一线地区向关东军进攻态势图
图8-16 苏军从东部之鸡西、牡丹江、汪清、延吉一线地区向关东军进攻态势图
  苏军3个方面军共有18个集团军,33个军,128个师,总兵力约157万人。其重装备计有火炮2万6千余门,坦克、自行火炮5500余辆,各种作战飞机约3440架。进攻态势为:
  (一)马林诺夫斯基元帅之后贝加尔方面军,计有8个集团军、15个军、60个师,其进击路线为:
 
  卢钦斯基中将之第36集团军,沿满洲里、海拉尔、博克图铁路两侧地区进攻,在横穿大兴安岭之后,于8月18日攻占了平原城市齐齐哈尔。
 
  柳德尼柯夫上将之第39集团军、克拉夫琴科上将之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马纳加罗夫上将之第53集团军、丹尼洛夫中将之第17集团军,分二路攻向东北之中心地区。一路由阿尔山经白城子,于8月21日进入长春;一路由农乃庙经鲁北、通辽、郑家屯,于8月20日进入沈阳。一路由乌珠穆沁经西乌珠穆沁、好尔图庙、新林子、林西、大板、翁牛特旗,于8月17日进入赤峰。
 
  苏蒙骑兵、机械化集群由普里也夫上将指挥,一路经阿巴戛旗于8月16日攻入多伦。一路经西苏尼特旗、平地泉,于8月16日攻入张北。
 
  空军部队,为胡季亚柯夫元帅指挥的空军第12集团军,计有11个作战航空兵师又3个团、1个大队;两个运输航空兵师又1个团。
 
  (二)麦列茨科夫元帅之远东第1方面军,计有7个集团军、13个军、45个师。该方面军在兴凯湖以北为一路、兴凯湖以南分3路攻入东北,即:
 
  扎哈瓦塔也夫中将之第35集团军,从伊曼地区西渡乌苏里江,经虎头、火石岭,于8月12日占领了虎林、密山,然后经鸡西市于8月14攻占了林口,控制了佳木斯至以南牡丹江市的铁路。
 
  彼洛包罗多夫上将之红旗第1集团军从绥芬河至牡丹江市的铁路以北之桦木林、金刚台;克雷洛夫上将之第5集团军沿该铁路两侧,攻向牡丹江市之南北地区,于8月10日攻占了八面通(穆棱县城),16日攻占牡丹江,一部于20日占领了哈尔滨,另一部于8月21日占领了敦化。
 
  奇斯季亚柯夫上将之第25集团军,一路由东宁经老黑山于8月14日攻占了罗子沟,15日攻占了汪清,截断了牡丹江市至图们的铁路;一路从珲春沿图们江北岸于8月17日攻占了图们铁路枢纽,截断了敌第一方面军与牡丹江市地区之部队及与朝鲜第17方面军之联系;另一路沿苏、朝边境之雄基、罗津,于8月14日攻占了朝鲜北部之清津,8月24日攻占了咸兴,同日攻占了平壤。
 
  空军为索科洛夫上将之空军第9集团军所属的9个战斗航空兵师。
 
  (三)普尔卡也夫大将的远东第2方面军,计有5个集团军、5个军、23个师;该方面军分别从饶河至宝清、同江经富锦至哈尔滨,黑河至嫩江和北安这3路攻入东北。
 
  帕什柯夫少将之独立第5军,由比金以西渡过乌苏里江,经饶河、大代河、大和镇,于8月14日占领了宝清,17日攻占了佳木斯以南铁路线上之勃利城。
 
  马莫诺夫中将之第15集团军,从同江东北方向之头屯地区渡至黑龙江以南,经同江于8月13日占领了富锦,17日占领了佳木斯,19日占领了依兰,21日到达了哈尔滨;另一路由萝北、名山、延兴地区渡过黑龙江,经石灰窑、凤翔、宝泉岭,于13日占领了鹤岗,然后经鹤立河至佳木斯。
 
  捷列欣中将之红旗第2集团军,从黑河地区渡过了黑龙江,一路于8月18日占领了孙吴,21日占领了北安,22日到达了哈尔滨;另一路从黑河经西岗子、陡沟、大岭于8月20日占领了嫩江,然后前进至齐齐哈尔。
 
  日加列夫上将之空军第10集团军,共为9个作战航空兵师。
 
  (四)以上之3个方面军,统由苏军远东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
 

 
(三)敌第一方面军在图们、牡丹江地区之防守
  喜多诚一的第1方面军,对苏军作战之基本要领为:
  (一)以少数兵力,固守国境既设阵地,主力在会宁、图们、珲春、罗子沟、大碱厂、穆棱镇、八面通以西、林口以南至方正一线集中,以击溃进入之苏军。
 
  (二)国境线地区之部队,除守备青鹤(在朝鲜之图们江口)之混成步兵第101联队(第3军直属)、白刀子山第128师团的1个中队、半截河警备队,在苏军进攻时可相机撤离之外,其他如无另外之命令,必须固守。
 
  (三)当方正、密山、牡丹江、汪清地区之部队难以继续作战时,可后撤至蛟河与镜泊湖一带组织防御,相机再转入长白山区,进行持久作战。
 
  敌第1方面军对所属各部在东部地区之防守,作了如下之部署:
  (一)第3军军部位于延吉,其正面防守地区由朝鲜之会宁向北至东宁。各师团之防守地域为:
 
  第127师团位于龙并以东之八道河子,防守朝鲜北部之会宁、书院洞、青鹤地区。
 
  第79师团位于图们,防守图们及朝鲜境内之南阳、钟城、稳城、训戎、庆源地区。
 
  第112师团位于珲春,与汪清以东十里坪之机动第1旅团,防守珲春至春化地区。
 
  第128师团位于罗子沟,与在大碱厂之独立混成第132旅团,防守白刀子山、老黑山至东宁之正面地区。
 
  (二)第5军军部位于牡丹江以东之掖河,其防守地域,从东宁向北沿国境线经绥芬河镇、密山、虎林至饶河。各师团之防守地域为:
 
  第124师团位于穆棱镇,防守绥芬河正面之两翼地区。
 
  第126师团位于八面通,防守当面之桦树林、金刚台、平阳镇、八八二高地至半截河地区。
 
  第135师团位于密山,防守当壁镇、庙岭、马家岗、东林子、虎头、大王家、独木河至饶河地区。
 
  (三)方面军直辖3个师团之任务为:
 
  第134师团位于佳木斯,防守同江、二龙山、五卧虎立山、富锦、花马之当面。
 
  第122师团位于镜泊湖之南湖头,作为方面军之机动部队,并在镜泊湖山区构筑工事,开凿山洞,作长期固守之准备。
 
  第139师团位于敦化,并在该地构筑2线防御工事,准备固守。
 
  苏军在东部地区的进攻开始后,以多路越过横广正面,在大量炮兵、坦克、机群的掩护下,向纵深推进,很快摧毁了日军仓促组织起来的第一线防御,和绕过了日军构筑多年的东宁、绥芬河、虎头等坚固筑垒地域。
  东部苏军之攻击重点,是沿着绥芬河向西的铁路玫占牡丹江。防守在这一带的日军第124师团,在开战前其所属之步兵第271、272、273联队及师团之炮兵,原在绥阳地区布防。但在6月下旬奉命将其防区后移至穆棱镇地区。苏军进攻时,这个师团将其271联队部署于铁路以南地区,第272、273联队和15公分口径榴弹炮、30公分口径榴弹炮、15公分口径加农炮等炮兵部队均部署在穆棱镇的铁路以北。为了加强该师团之守备力量,第5军还从135师团中抽出两个步兵大队归其指挥。
   8月11日上午,苏军对124师团的阵地,首先以猛烈地炮火对其进行破坏性的射击,空军则进行猛烈的轰炸,至8月12日中午,苏军已攻入敌124师团穆棱镇的主阵地。由于苏军机群的连续轰炸,炮兵部队的猛烈射击,坦克部队和步兵的来往冲杀,此时敌在穆棱镇路以北的炮兵阵地已被摧毁,火炮大部被炸坏。
  由于苏军在立体和平面上的强攻,敌124师团伤亡很大,如273联队长及3个大队长全部战死。至8月13日仅两天这个师团已无力再组织抵抗,在该师团行将覆灭前,其272联队长竟要求集合全部尚剩人员,以军旗开道与苏军进行最后一次决死之冲杀。但此时的椎名正健中将知大势已去,全师团己溃不成军,后方亦被苏军迂回隔断,因而他决定撤出战斗,率残部潜入铁路两侧之林区而后撤。
图8-17 敌126、135师团在牡丹江以东边区之防御态势图
图8-17 敌126、135师团在牡丹江以东边区之防御态势图
  就在第124师团与苏军激战时,第5军司令官清水规矩正在调集部队以加强对牡丹江市的防守。调在密山地区的第135师团,至牡丹江市东北就近的桦林地区;调在八面通的第126师团至牡丹江以东铁路线上的四道岭地区,与135师团组织正面防守。当126师团一部于11日晚、135师团一部于13日晚到达指定地区,正在挖单人掩体和交通壕时,其在穆棱镇前方的第124师团已被歼灭。苏军一部已迂回至磨刀石车站。
  为阻止到达磨刀石的苏军继续前进,清水规矩急调其军部之干部教育队一个大队约1千人和后勤干部教育队约600人,并配备了1个15公分口径的榴弹炮中队及135师团增强第124师团的两个步兵大队,由第3野战筑城队队长小林大佐指挥,部署于磨刀石以西之铁路两侧。
  由于电话不通和电台联络不畅,直至8月14日的半夜,敌第5军守卫牡丹江市的作战计划才上报至敦化的方面军司令部,但喜多诚一训令第5军,应奋力抗击以阻止苏军,不得已时部队后撤至横道河子和敦化地区。
  第5军组织四道岭地区防御,时间非常仓促。先到达该地的126师团,以掖河车站为中心,向东、向南形成半圆形之防御地带。师团司令部位于掖河站以南之兵器厂。277联队位于掖河车站以南;278联队位于掖河车站之东南(亦在铁路以南);279联队在四道岭铁路正面两侧,并派出一部扼守铁路北侧之高地。
  原在密山的第135师团,到达牡丹江东北的桦林与四道岭之间新阵地的时间较晚,因接到紧急转移命令时,其368联队还在虎林镇,而该联队尚有分散在松阿察河沿岸和乌苏里江边的独木河及在饶河县城的部队,此时部分铁路已经被苏军控制,368联队将收拢的部队沿着铁路以北向西,步行至裴德才与369联队、至鸡西才与370联队会合,乘火车至牡丹江以东地区,然后进入新阵地。
  敌135师团撤离密山地区后,在鸡西、密山、虎林、饶河一带,已无日军的主力,此时仅有在虎头的第15国境守备队,根据第1方面军“没有另外的命令不准撤退”的规定,依托其筑垒地域继续进行顽抗,但该守备队此时对周围的军事情况一无所知。事实上在苏军于8月9日发动突然的大规模进攻后的第一天,凡处于战场上的日军部队,几乎都陷入混乱,不仅是各联队与其师团,就是军与方面军都很难联系上,这样各部队不知当前总的情况,而其指挥机关亦不知部队的位置及处于何种状态,因而无法了解和通报情况,命令、指示亦无从下达。
  敌第5军从四道岭至桦林布防的两个师团,尚未构筑好阵地时,苏军于13日中午由空军配合经强攻,消灭了磨刀石地区小林大佐指挥的教导队等约3500人之后,继续沿铁路两侧西进。
  此时苏军的空中侦察部队,通过目视侦察及空中摄影,已知日军在牡丹江市以东的设防情况。因此,8月14日苏军一路沿铁道两侧攻向四道岭,另一路迂回至牡丹江东北敌135师团的369、370联队之正面(该师团用前三角形部署了3个联队,师团司令部与368联队在后)并很快又发起空地联合攻击,经两天激战,至8月15日,敌这两个师团已大部伤亡在固守的阵地上。苏军除了对这两个师团进行直接围攻外,另在铁路南、北以远地区,各以一路对敌第5军及牡丹江市进行战役性的大迂回。北路从八面通西进经新兴、自兴、柳树河子,而达牡丹江市以北铁路线上的朱家沟;南路从穆棱镇经三岔屯、大石头河、天岭以西,到达了牡丹江市以南铁路线上之宁安。此时清水规矩的第5军,意识到情况已相当严重。
  清水规矩及参谋长河越重定,都是久经战场的人,而且均在我国关内作过战。这次苏军从8月9日开始大规模进攻之后,清水、河越都感到这与他们以往所遇到之对手的最大不同点是:战术上的多路机动迂回;战斗动作上的步、炮、坦克、航空兵的密切协同;战斗作风上的快速勇猛;作战中坦克、炮兵竟成了地面部队的主体;在战场上空军机群则对有限范围内的目标进行集中轰炸,以达彻底摧毁。
  从开战以来,敌第5军之124师团,在已设防的情况下,从11日至13日即基本被歼灭;现苏军又以多路向两翼迂回,在牡丹江以东布防的两个师团,作战仅一天,却又发生了很大的伤亡。至8月14日,敌第5军之伤亡竟高达两万余人。
  清水、河越对当面的严重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当前苏军之目的是以重兵夺取牡丹江这一军事要地,围歼在该地的日军,然后西进至满洲中心地带——哈尔滨。由于形势不利、力量悬殊、伤亡太大,8月15日中午清水规矩决定,将126、135师团及第124师团残存的部队撤出牡丹江地区,沿铁路西退至80公里外的横道河子扼守。随之,苏军第5集团军的部队于8月16日进入了牡丹江市,而西撤之敌第5军在17日的晚也退至横道河子一带。
图8-19 苏军攻向牡丹江地区与敌军第5军之防御及败退概况图
图8-19 苏军攻向牡丹江地区与敌军第5军之防御及败退概况图
  在延吉方向,敌担任防守的村上启作之第3军,于8月9日夜得到了前方的报告,知苏军已向珲春、春化、东宁发起进攻。之后,该军各部队即按预定计划进行防守,但未能逃脱被歼之命运。
  第127师团位于龙并以东之八道河子,其第280联队部署在珲春以南的五家子一带,作第一线警戒与防守;第281联队部署于开山屯以北之石建坪地区;第282联队则被部署在图们江边的开山屯一线。其在五家子地区的280联队,距师团的主阵地约有45公里,所以苏军进攻后,这个联队即后撤。第127师团因处于战场南部的偏僻地区,未遇到大的战斗,伤亡亦小,在整个作战中仅伤亡、失踪约530人。
  位于图们的第79师团,其291联队部署于朝鲜北部边境上之训戎里(珲春正西,系三岔铁路口,通向珲春之铁路现已拆除)地区,进行警戒与防守;289联队部署于图们市当面附近之沿江地带;290联队部署子图们西南沿江之杰满村一线。开战后,第一线之291联队第1大队在训戎里以南的山地与苏军作战时伤亡了约140人,即后撤。
图8-18 苏军攻向延吉、汪清地区之态势图
图8-18 苏军攻向延吉、汪清地区之态势图
  第112师团位于汪清,其247联队部署于珲春县的凉水镇、密山屯、甩湾子一带;248联队则部署在汪清南铁路以东之寺洞、北凤梧洞、南阳一带;246联队则部署在汪清东南之十里坪的铁路线上。其任务是以阵地防御,抗击苏军由珲春进至汪清,掩护图们防守部队之左翼与保护图们向北之铁路交通。苏军进攻后,在密山屯、凉水镇的江边隘口地区发生了激战,不但防守在该地的247联队被消灭和不少人被俘,而应急前往增援的部队在中途即遭歼灭。虽然这一带是山地林区,但亦无法阻止苏军空中、地面部队涌浪般的进攻。此刻处于绝望中的师团长中村次喜藏中将、参谋长安木龟二大佐,均在战场上自杀。
  第1机动旅团归112师团指挥,其装备是以轻武器和各种破坏性武器为主。原任务为单独隐秘深入至苏联境内破坏铁路、桥梁、重要设施,并放火、突然袭击与制造恐怖和混乱。共有3个机动联队,机动第1联队部署于春化。机动第2联队部署于老爷岭。机动第3联队部署于汪清。8月9日作战开始后,在春化的第1联队与苏军接火后,退至汪清地区进行防守。
  第128师团位于罗子沟,其284联队位于老黑山既设阵地,进行警戒和防守,其285联队位于罗子沟;283联队位于罗子沟以北大碱场(共和)地区。8月9日在第一线的284联队突遭苏军攻击向罗子沟撤退中遭到追击。在罗子沟两天的战斗中(即13日、14日)第284、285联队及野炮兵第125联队伤亡较大,尤以第284联队伤亡最重,达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火炮、重机枪全部丢失。经其师团长水原义重请示第3军司令官村上启作之后,该师团后撤至天桥岭车站以东的桦皮甸子。
  独立混成第132旅团又称东宁支队,归128师团指挥。但该旅团有两个独立步兵大队,固定于东宁第1国境守备队之阵地上,即独立步兵第783大队位于国境守备队的三岔子以南、大乌蛇河边的兴隆屯第1守备区;独立步兵第786大队位于国境守备队三岔子以北、郭亮船口之第4守备区。8月9日苏军向东宁的敌第1国境守备队发起进攻,当晚该旅团奉命除留一部固守东宁筑垒地域外,其余主力后撤至大碱场。8月13日到达大碱场时,奉命一并指挥在大碱场的283联队。
  由第1方面军直辖的第134师团位于佳木斯,其主力部署在佳木斯至方正一线。在前方的富锦县城驻有367联队之第2大队;366联队之第2大队则驻于鹤岗煤矿区。8月10日苏军由松花江口上溯的内河舰队与陆上部队进攻富锦,367联队的第2大队坚守了1天多之后大部被歼,一部逃脱;在鹤岗的第366联队之第2大队经战斗后,撤至佳木斯。苏军大部队对这些日军的小据点,都采取绕道前进,仅派出一部予以围歼。第一方面军给予134师团之任务是制止当面苏军之进攻,利用地形作持久抵抗。苏军的进攻是以一路从同江、二龙山、向阳屯、富锦、花马、集贤攻向佳木斯;一路以内河舰队沿松花江上溯至佳木斯、依兰、通河、哈尔滨;一路从名山、萝北、凤翔、宝泉岭、鹤岗向佳木斯进攻。
图8-20 苏军越过黑龙江、乌苏里江攻向佳木斯、林口地区之经过图(日军防守在该地区的为第134、135师团)
图8-20 苏军越过黑龙江、乌苏里江攻向佳木斯、林口地区之经过图(日军防守在该地区的为第134、135师团)
  根据以上情况,井关仞未敢在佳木斯附近组织有力的抵抗,而将部队沿江后撤至方正县以东的大罗勒密一线组织抗击。第365联队位于大罗勒密。第367联队位于大罗勒密以南。第366联队位于大罗勒密松花江北岸及祥顺一带,以控制江面与北岸之陆上交通。

 
(四)敌第4军在黑河、孙吴、海拉尔地区之防守
  上村干男的第4军原作战部署是:第123师团位于孙吴。独立混成第135旅团位于瑷珲的西岗子山口地区;独立混成第13右旅团守备嫩江;第119师团守备博克图;独立混成第80旅团守备海拉尔;第149师团守备齐齐哈尔;独立混成第131旅团守备哈尔滨。
图8-22 苏军攻向海拉尔地区之态势图(在海拉尔地区之日军为119师团、独立混成第80旅团)
图8-22 苏军攻向海拉尔地区之态势图(在海拉尔地区之日军为119师团、独立混成第80旅团)
  苏军于8月9日发动进攻后,上村干男向所属师团、旅团,下达了就地抗击的命令。
   8月10日夜,关东军对在北方的第4军的原来部署,临时作了调整,即:
  (一)第4军司令部与149师团,由齐齐哈尔后移至哈尔滨。
 
  (二)独立混成第136旅团,由嫩江后移至齐齐哈尔。
 
  (三)已从海拉尔后调博克图之第119师团及所属步兵第253、第254、第255联队,即在该地区扼守兴安岭之要道。
 
  防守于孙吴地区之第123师团,设其防守阵地于孙吴县城以北、铁路以西之山区,其北面是在西岗子的独立混成第135旅团,依托有良好的地下工程之坚守阵地进行防御;在东面的霍尔莫津一带派出了269联队的第1大队,在逊河地区派出了269联队第3大队进行警戒和组织抗击。师团防御主阵地由所属3个步兵联队及炮兵等组成山区的圆形防御地带,即268联队位于主阵地之西北方;第269联队(第2大队)位于主阵地以北;第270联队位于主阵地以南地区。
图8-21 苏军在黑河地区渡江进攻态势图(防守在该地区之日军为123师团、独立混成第135旅团)
图8-21 苏军在黑河地区渡江进攻态势图(防守在该地区之日军为123师团、独立混成第135旅团)
  第123师团与独立混成第135旅团,分别在孙吴、西岗子地区设防,阻止苏军由瑷珲经西岗子、陡沟子、大岭、嫩江、讷河而至齐齐哈尔,和由孙吴经辰清、龙镇、北安而攻向哈尔滨。第123师团在其主阵地上除所属炮兵外,还得到了4门24公分口径榴弹炮的配属;独立混成第135旅团则得到10点5公分口径的榴弹炮6门和同口径加农炮4门的加强。
   8月11日凌晨,苏军红旗第2集团军,一路在黑河、瑷珲附近的黑龙江西岸,攻向西岗子;一路向奇克、霍尔莫津(现名沿江镇)进攻,消灭在这里的日军两个大队,接着攻向孙吴第123师团的主阵地。14日主阵地被苏军突破,向纵深发展。
  独立混成第135旅团,则以其独立步兵第268、第269、第270大队及挺进大队在西岗子进行坚守,还派出一个大队扼守黑河至嫩江的铁路(此路至嫩江段已被拆毁)。
  防守在海拉尔的独立混成第80旅团,辖有独立步兵第583、第584、第585、第586、第587大队和1个挺进队,主要是依托海拉尔北山的地下防御工程及西山森林中之坚固工事进行防守,但苏军第36集团军在该地留下部分军队继续进攻外,主力则沿铁路东进,攻向齐齐哈尔。当到达乌奴尔地区时,与防守在该地的敌独立步兵第585大队进行了战斗。

 
(五)敌第3方面军在白城子、郑家屯、锦州、沈阳地区之防守
  当苏军从西线发起进攻后,后宫淳即决定将西线的部队后撤至中长路沿线,准备在该地与苏军决战。接到命令后行动较快的师团和第44军,都按计划撤至预定地区,在锦州的第108师团主力也到达了辽阳。但位于白城子以西五岔沟的第107师团,因行动迟缓而被从农乃庙过来的苏军摩托化部队将其退路切断。为防止苏军的进攻,只得在这条铁路以北较远的草原上,徒步行军东撤,与上级失去无线电联系。此时苏军后贝加尔方面军的空中侦察部队,一直掌握着敌107师团慢速度撤退情况。当该敌接近扎赉特旗地区时,后贝加尔方面军电令第36集团军,以装甲部队从富拉尔基以西的景星,攻向以南的扎赉特旗,经数度攻击后,该师团最后已溃不成军。
图8-23 苏军一部从西部阿尔山地区进攻与敌107师团败退图
图8-23 苏军一部从西部阿尔山地区进攻与敌107师团败退图
  关东军从苏军通报的情况中,才知道已失去联络的107师团之位置。27日乃急派情报参谋药袋少佐乘飞机,冒着危险在炮火连天的扎赉特旗附近草原上着陆,向该师团传达了投降的命令,并于当日全部交出了武器。

 
(六)敌第2航空军之出击
   8月9日2时,敌第2航空军司令官原田宁一郎中将,接到关东军司令部如下之命令:
  (一)按预定作战计划开始行动。重点为西正面之白城子、郑家屯方向,对突入之苏军装甲、摩托化部队,进行搜索、攻击、轰炸,以迟滞其前进。
 
  (二)对东、西两正面突入之苏军状况,进行全面之空中战略侦察。
 
  (三)对第1、第3方面军,配属以一定数量之直协飞机。
 
  (四)航空上官学校派遣队,归第2航空军司令官指挥。
 
  按照以上命令,第2航空军当即划分区域进行空中侦察与部署部队,并派军的航空参谋有沼源一郎中佐,常驻关东军司令部,担任相互联络、通报地面和空中部队及苏军情况,传达关东军和大本营之有关命令与指示。
  各个方向上派出的侦察部队回来后,相继将侦察到的情况,报告给第二航空军司令部。至8月9日午后,对进攻的苏军之战场态势,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特别是西部情况。主要为:
  (一)向热河、阿尔山及五岔沟、海拉尔地区进攻的苏军,全是装甲和机械化部队。在这个方向担任侦察的独立飞行第81中队的飞行员们,发现进攻苏军的奇异现象,即这些多路、线式、快速前进的装甲和摩托化部队之后面,几乎没有后续部队,而这些装甲部队却仍然依次快速前进。侦察机的飞行员们在高度约3千公尺,距离约10至15公里时,即可看到坦克群排出的浓烟。但有1架侦察机,被苏军击落。
 
  (二)东部地区天气不好,侦察受到一定影响,但均发现了从饶河、虎头、平阳镇、绥芬河、东宁、珲春、罗津之进攻苏军。
 
  (三)在北部的黑河、孙吴地区。均发现苏军在这两地之上、下游以远地区,正横渡黑龙江。
 
  这时,第2航空军所属部队新的部署态势为:
   第2航空军司令部 长春
 
    独立第15飞行团司令部 鞍山
 
     独立飞行第25中队 辽阳 “二式”双座战斗机25架
 
     飞行第104战队 鞍山、耿庄子 “四式”战斗机40架、“一式”战斗机5架
 
    独立第101教育飞行团司令部 公主岭
 
     第13炼成飞行队 公主岭 “一式”战斗机20架
 
     第22炼成飞行队 四平 “一式”战斗机20架
 
     第23教育飞行队 东丰 轻轰炸机、双练、高练各10架
 
    羽飞行团司令部 沈阳东南奉集堡
 
     第4炼成飞行队 沈阳北陵 “一式”战斗机20架
 
     第26教育飞行队 奉集堡 “一式”战斗机20架及“二式”高练
 
     羽直协队 敦化 “九九式”高级练习机10架,归第1方面军指挥
 
     羽攻击队 鞍山 南耿庄子 轻、重轰炸机各10架,归第3方面军指挥
 
    第24教育飞行队 金县30里堡 重轰炸机10架
 
    独立飞行侦察第81中队 长春大房身
 
    第42教育飞行队 拉林
 
  当时航空士官学校,分散驻于东部的牡丹江市和勃利县附近的各机场。8月9日18时,第2航空军司令部急令该校分别迁到沈阳东郊之大深井子、梅河口以西之山城镇,梅河口以东之朝阳镇及通化、宽甸机场,并密令航空士官学校之领导,准备在该校飞行学员中,组成40个自杀性的空中特攻队。
  此时的敌第2航空军,够得上作战标准的,仅有战斗机第104战队,独立飞行第25中队,独立飞行侦察第81中队,羽攻击队,其它均为训练单位。
   8月9日,天刚亮,驻鞍山的冈崎弥助少佐之第104战队,接到作好战斗准备的命令后,冈崎令“四式”战斗机将4门2公分口径炮全部满装炮弹,除准备升空作战的飞机外,其它飞机皆分散停放,飞行员即在飞机附近,以备随时起飞。驻辽阳西机场的独立飞行战斗第25中队,接到作好随时准备起飞的命令后,其中队长松井武夫大尉,亦率部队在机场待命。
   8月10日,空中侦察和关东军通报之情况有:
  (一)朝鲜北部之雄基、罗津,苏军继续进行登陆,其先头部队正与栉渊鍹一中将之第34军激战。
 
  (二)东部之平阳镇、绥芬河、东宁的第5军当面,及以南第128师团之老黑山地区,苏军正在攻击前进中,这一带苏军之兵力,步兵约3个师,坦克约2至3个旅。
 
  图们地区之第3军正面,苏军依然在作猛烈之进攻。
 
  在佳木斯地区之第134师团,已沿松花江南岸,向方正县后撤。
 
  (三)北部黑河地区,苏军仍在黑河、孙吴之以远地区,继续渡江。
 
  (四)西北部从三河、满洲里、诺门罕地区之三路苏军,于9日晚已接近海拉尔,由海拉尔后撤至博克图的第119师团,在9日当晚苏军快到海拉尔时,才开出最后一列军车。
 
  (五)西正面之苏军其进展仍极迅速,10日经空中侦察发现,其一支有力的坦克和摩托化步兵,正从吐列毛杜向突泉前进。
 
  (六)西南方向,第108师团正向锦州后移,苏军有力一部之机械化部队,已到达锡林郭勒盟。
 
  至8月11日,第2航空军司令官原田宇一郎,得知,从蒙古东方省、苏赫巴托尔省进入东北的苏军之坦克、摩托化部队,再有1天即可到达平齐铁路线上的白城子、洮安一带。根据关东军8月9日的命令,原田决定:
  (一)从12日开始,集中两个飞行团之部队,重点打击西线之苏军装甲、摩托化集群。
 
  (二)独立第15飞行团于11日之夜间,将主力空转至锦州机场,一部前进至赤峰,作好攻击准备。
 
  (三)独立第101教育飞行团空转至齐齐哈尔,对突泉以西之苏军装甲部队进行攻击轰炸。
 
  独立第15飞行团根据上述命令,于11日夜,向锦州和赤峰调去第104战队的“四式”战斗机40架,独立飞行第25中队调去“二式”双座战斗机12架。
  由于苏联空军一直掌握着战场上的制空权,日本空军微弱的部队则利用夜间、黄昏、拂晓和阴天进行活动,主要是对苏军的地面部进行攻击,面避开和苏军战斗机群空战。
   12日,天明时,敌第15飞行团派出去的侦察机,发现到达林西地区的苏军坦克群及大量的摩托化步兵。在赤峰第104战队的战斗机对林西市街及附近的坦克、摩托化部队进行了攻击轰炸。苏军约有20辆汽车被炸,摩托化步兵伤亡较大,林西城起火。
  苏军地面防空部队,发现敌至林西的机群后,即组织对空射击,有几架被打伤并当场击落1架。该机飞行员片冈哲夫军曹,在坠落时撞死。
  第15飞行团的部队从林西返航降落时,由于赤峰机场雨后松软,有“四式”战斗机两架、“二式”战斗机一架,在落地后陷入泥中而损坏。还因其它故障,共损失了5架飞机。由于前方机场的油料、弹药及部分器材无法保证,加之苏军的航空部队,不时对西部各机场进行攻击轰炸,结果第15飞行团的部队,于8月13日又飞回鞍山和辽阳。
  第101教育飞行团,空转至齐齐哈尔的是第13炼成飞行队之“一式”战斗机14架,对突泉西北约50公里的吐列毛杜地区之苏军装甲、摩托化部队进行了攻击。
  第2航空军首次出击,炸毁苏军火炮27门,汽车42辆,杀伤人员约450名,杀伤军马约50匹。
   8月13日,第2航空军通过空中侦察,发现东、西、北正面之情况变化很大。东正面的穆棱阵地战斗剧烈。苏军的密集空袭、地面炮兵的相互射击,使日军空中侦察的飞行员,在很远的距离上,即看到森林上空之战火浓烟,在近距离上,发现炮弹的炸烟,均在日军主阵地之后方。此时,苏军已在作延伸射击,部队亦向前推进。
  北正面。在孙吴地区之苏军,正与固守在阵地上之第123师团激战。
  西正面。向赤峰进攻之苏军,依然快速前进,但在突泉地区的苏军坦克部队和摩托化部队,大部在原地停止。第101教育飞行团,以4架“一式”战斗机、3架轰炸机,攻击了洮南以西的苏军,有8辆坦克被击毁。
   8月14日,西正面的苏军分别在乌兰浩特、突泉、林西各地,进行连续5天作战后的小休整,以补充油料弹药、维护机械、调整战线,进行在松辽平原之作战准备。日军的空中侦察,发现苏军近1千5百台汽车,向这些暂停进攻的部队靠近。
  在东正面,空中侦察发现,约150辆苏军坦克,正向牡丹江市南北两侧地区迂回。
  第101教育飞行团共出动“四式”战斗机5架,“二式”双座战斗机7架,“一式”战斗机13架,轻轰炸机4架,向白城子以西的苏军坦克部队进行攻击轰炸,返航时,全部降落于公主岭机场,其所报之战果为:炸毁苏军坦克35辆。
  为了阻止对长春、四平、沈阳威胁最大的突泉地区之苏军。原田决定15日全力出动。独立第15飞行团从四平、第101教育飞行团从齐齐哈尔、羽飞行团从长春机场出动。14日下午,这些部队都飞至预定机场。
   8月15日,从四平机场起飞的第15飞行团,因天气不好而中途返航;在长春的羽飞行团、在齐齐哈尔的教育飞行团,共出动“四式”战斗机12架,“二式”双座战斗机9架,“一式”战斗机18架飞抵了目标,并进行攻击。其报告之战果为:击破苏军停放于地面的飞机两架;坦克、汽车共135辆;杀伤人员约500名。
  第2航空军在组织其部队出击的同时,则在新飞行员中,组织自杀性的空中特攻队。这些特攻队各有队名,如“若楠特攻队”(意即年青的楠木正成特攻队)等等。飞机上所载的炸药和引爆信管等,全是沈阳航空工厂安装。
   8月15日中午,日本裕仁天皇广播了停战诏书。原田宇一郎奉命取消了当日的空中出击计划,并令各部队当晚飞回原驻地待命,加强自卫警戒。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