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称中国解放军筹建更大航母 可起降21吨大型预警机

来源: siso 2011-09-07 14:47:1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704 bytes)

美国媒体认为,运-8型号专司沿岸巡逻,运-7型号则等着上航母

据国际在线报道:随着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提速,预警 机开始加盟海军航空兵队伍。美国“战略之页”网站9月1日刊文认为,与空军一样,中国海军可能也装备了以运-8运输机为平台改造而来的“空警”-200预 警机。文章进一步猜测,中国的运-7运输机装备机载预警雷达后,可能被部署在航母上。如果西方的猜测属实,那就意味着中国海军航空兵即将拥有完善的空中预警机机队。

拓展沿海预警空间

“战略之页”的文章称,中国曾用多种飞机平台进行预警机改造尝试,包括改造俄制伊 尔-76运输机和美制波音737-800客机,但最终运-8成了最佳选择之一。运-8是与美制C-130、俄制安-12运输机类似的一种54吨级中型运输 机,该机加装中国自行生产的相控阵雷达后被称为“空警”-200预警机。文章称,“空警”-200由5名机组成员操控,可搭载约12名空中预警勤务人员在 空中连续飞行7个小时,机载雷达可监控300公里范围内的空中目标,能同时跟踪十几个目标,并同时应对5到10架战机。

与空军预警机主要用 于协助己方战机夺取制空权的功用不同,海军装备大中型预警机可能更多考虑到日常巡逻的需要。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需要守护,如果单纯使用战斗机巡航,不仅 监控空域有限,还需要较多战机换班值勤,而动用预警机显然更划得来。

“空警”-200预警机可利用机载雷达长时间监控沿海空域,在U-2侦 察机、EP-3 电子侦察机等不速之客接近领空、领海之前锁定其踪迹,然后再引导战斗机进行有针对性的拦截。由此可见,中国海军装备预警机可有效拓展沿海预警空间,并有助 于抑制那些心存不良的“空中谍眼”对中国沿海地区的窥探企图。

舰载型号配合航母

“瓦良格”号航母出海试航后,西方对未来中国航母编队战斗力的猜测就未曾停止过。作为航母上的“空中 指挥中心”,舰载预警机自然也成了西方媒体的兴趣点。“战略之页”的文章猜测,中国在拥有两具螺旋桨的21吨级运-7运输机上安装了相控阵雷达,发展出一 种与美国海军E-2“鹰眼”类似的舰载预警机,可伴随航母执行任务。

不过有分析指出,目前中国海军仅拥有一艘正在改造中的航母平台——“瓦 良格”号,由于其甲板采用滑跃设计,没有装备弹射器,无法起降固定翼预警机。也就是说,即使研发出运-7预警机,中国也并非要在短时间内将其部署在航母 上,很可能是为将来自行建造大中型航母做技术储备。

无论怎样,中国已经基本攻克了各型舰载机的研发难题,不仅拥有了大中型预警机,甚至可能 着手研发舰载预警机。这就意味着,中国海空军的预警机在更加有效地守护领空、领海的基础上,未来有望伴随中国航母编队走向远洋。当然,要实现这种应用前 景,首先还要解决舰载机弹射器等难题。与美国、法国等拥有成熟航母编队的海军强国相比,中国航母的舰载机部队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中国舰载预警机伴飞 航母也尚需时日。

所有跟帖: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文章 题:中国的海上挑战 -siso- 给 siso 发送悄悄话 (2565 bytes) () 09/07/2011 postreply 15:12:54

又一篇有现实意义的:美国将削减陆军 应对中国挑战 -siso- 给 siso 发送悄悄话 (2671 bytes) () 09/07/2011 postreply 16:23:13

昨天正好和baiwen就钱多钱少评级大国崛起是否为第三世界的思维有分歧 -siso- 给 siso 发送悄悄话 (76 bytes) () 09/07/2011 postreply 19:50:34

文章里又是“可能”又是“猜测”的。可标题却说的那么斩钉截铁。可否在标题里加个“或”字。 -Sic~semper~tyrannis- 给 Sic~semper~tyrannis 发送悄悄话 (111 bytes) () 09/07/2011 postreply 20:38:18

好说,这个还行,其实离谱的我都已经改了 -siso- 给 sis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07/2011 postreply 20:44:0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