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Ohjuice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山居续忆》 前言

(2022-07-20 22:41:13) 下一个

《山居续忆》

前言

徐家祯

 

        收在这本散文集里的文章共有十一篇(不算附录),写作年代跨度很大: 最早的一篇(〈云间朱孔阳轶事〉)写于 1989 年 2 月 22 日,最晚的一篇 (〈榆园忆旧〉)写于 2014 年 5 月 1 日,整整跨越了四分之一世纪。

        这十一篇散文中,写于上一世纪的占多数,共有七篇。其中有四篇写于 1989 年:〈云间朱孔阳轶事〉、〈我与笔友的故事〉、〈三叔祖礼耕先生〉以 及〈廿四叔叔〉;写于 1990 年的只有一篇,即那篇最长的、几乎占本书三分之 一篇幅的〈外公外婆及其他〉;还有两篇写于 1991 年:〈我和春节〉和〈老 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我写作欲最旺盛,因而也是最高产的时期。 当时我正同时为澳大利亚悉尼和墨尔本的所谓“两报一刊”(悉尼《华声报》、 墨尔本《海潮报》和墨尔本《汉声》杂志)开专栏,而这些文章,也正是为这 些报刊的专栏所写的。

        写于本世纪的散文,在全书十一篇散文中只占四篇,那就是〈故园已不 再可识〉、〈旧事新说〉、〈想起建东老校长孙泰升......〉和〈榆园忆旧〉。 其中,只有〈故园已不再可识〉写于本世纪初,其余三篇都写于近几年。

        这十一篇散文中,上一世纪写就的那七篇,全都仅在国外的报刊杂志上 发表过,有的还曾发表在不同国家的刊物上,但是,却从未在国内任何刊物上 发表过;而本世纪写成的四篇中,除了一篇(〈故园已不再可识〉)曾发表在 海外的刊物上之外,其余三篇,都只在国内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不过,发表时 不是作过大量的删减,就是只发表在非官方的刊物上。

        那么,这次为何决定把这十一篇写于不同时期、发表于不同处所的散文 收在一起,积集成书呢?其理由主要有二:

        其一,这是与我和先母高诵芬女士合作的《山居杂忆》(增订本)的出 版有直接关系的。《山居杂忆》写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出版于九十年代年(2015 年)年由长出版出了一个含插图注释的增订版。 在出这增订本时,本算是除了增三篇先母后来写成的笔外,再外 三篇由我单独创作的笔作附录,的是为读者提供更背景资料,以助阅 读。这三篇附录是:〈外公外婆及其他〉、〈云间朱孔阳轶事〉和〈老李〉。增加第一篇附录是为了让读者对我母的家庭背景多、的了;增 加第二篇附录是为了从我的来描述朱孔阳先生,使个人更加立体化; 增加第三篇附录是为了老李的写,从来记述家在“文” 中的遭遇结果,书成之却发,这三篇附录几乎要占全书的四分之一篇 幅。上附录,这本书就会超600 太厚了。于是,只能忍痛割爱, 把附录全部去掉在,把《山居杂忆》中删的三篇附录再积集成为一本独 立的散文集,就这读者可以把这本书为是《山居杂忆》的一种续,所以,书定为《山居忆》。上一《外公外婆及其他》的副标题是为了区别两书之不同。

        然而,其说这本书是《山居杂忆》的篇却是当的,因为 先,《山居杂忆》与这本书事的人称全不同的:前者,先母是人 称;后者人称则是我了。因,两本书的视角也就全不同了:前者, 是从先母的视角来看人和事;后者是从我的视角来观察人和事。两本书事的重点也是不同的:前者事的重点是我母—— 高家;后者重点则 是我的家 —— 徐家。两本书叙述的时代也有区别:前者,主要写二十世纪前半 期的事;后者主要写二十世纪中期的事。所以,虽然两本书中记载同的和事,但是因为视角的不同,所的故事也就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在《山居杂忆》中朱孔阳先生,主要前后娶了三位太太的故事, 而本书则重点记朱先生的生及与我家的关系;又比如,在《山居杂忆》 中先母的曾祖母高老太太,主要是高老太太与我外婆及母关系,而本 书主要高老太太的生其是善举精神。正因为如 此,这本书不能光称之为《山居忆》,而个副标题 —— 《外公外婆及其 他》—— 加补充:这本书中写我外公外婆及他的事占了本书的一 篇幅,但是还有一半记的却是“其他”。

        其二,这本书中实际不只是包含原来准备放进《山居杂忆》增订 版中作附录而后来被的三篇文,而也增外的九篇笔,再外了一附录。这是因为我想把本书的“主”(或者说“主线”)大一些。

        在《山居杂忆》中,先母叙述重点是我外公家高家,书中所和 事,分都是高家的友和他的故事。这是很可以理的,因为,这正 是我母悉和了的。虽然后来我母亲嫁到家,所以文中也记叙了一 些家的事,但是书中叙述徐家的事情显然是很单薄、也很要的。事上, 家在杭州也是一个相要的家虽然历史说,不高家在杭州落户已有 300 年那么悠久,但是在谈到杭州民族工商业展史时,家却 高家更加重要,因为经营丝绸业杭州甚至浙江,都是很有影响的。 所以,我在这本书中除了选入提供高家背景材料的文章以外,也选入更提供 徐背景资料的散文。与高家有的文,在本书中仅有〈外公外婆及其他〉 和〈旧事新说〉两篇,而与家有的文章,在本书中却有〈三叔祖礼耕先 生〉、〈廿四叔叔〉、〈榆园忆旧〉、〈故园已不再可识〉、〈老李〉、〈云 间朱孔阳轶事〉和〈我和春节〉七篇。

        这七篇谈徐家的散文,可以分成三:

        一谈徐创业史的散文,以〈三叔祖礼耕先生〉这篇为主。其, 这篇散文不描述了我三叔祖个人的生活经历政治遭遇更重要的是过 他,现徐家的创业经过和四九年前后变迁。我想,我在二十世纪 所遭遇的一本上也可以代表全中国民族工商家在这一年中的 经历吧。在的附录〈礼耕先生之忆〉,是一篇更详尽、全准确历史性材料,不但正了我在写三叔祖一文中所我家发家历史道听途说的错误,而也可当作二十世纪我国民族工商业展道路动形 象历史来读

        另我家在杭州的老宅 ——“榆园”的散文。“榆园”以杭州是 一要的园,从增于清末建园开,一直到民初我曾祖父徐吉生先生 把购入作为我住宅园一杭州个名园。仅在清朝丁丙的《武 林坊巷志》中就有很多条目提到该园,书中还引用数与园有诗词。 可,四九年园的大分建园都被工厂征了;九十年代中期, 房屋改造彻底拆除,所以,杭州道此园了。 在本书中,〈榆园忆旧〉和〈故园已不再可识〉这两篇,就是想读者 建这与我家有过切关系在已消失杭州名园。

        最组包了〈廿四叔叔〉、〈云间朱孔阳轶事〉、〈老李〉和〈我 和春节〉四篇,家成、老友、和有春节的故事,侧重描写了 四九年新立后直至“文我家的变化

        所以,本书的“主”,就是从不同提供徐、高两家不同时期 的背景材料

        本书的“主”,是“文”。实际上,不是写高家的两 篇散文还是写家的七篇散文,几乎篇中都有当大的一分篇幅是叙述“文化”的。因,也可以说,“文”是本书的一线贯穿了全书一篇。 其,这是很可以理的:有叙述二十世纪后半期的经历开这”的“文”呢?!

        所以,在本书中,除了前面提到的与、高两家背景材料的九篇文 章以外,外两篇 —— 〈我和笔友的故事〉和〈想起建东老校长孙泰升〉—— 就是因为与“文”这“主”有被选入这本书中的。当,其,就是这 两篇,也还是可以被看作是提供徐背景材料的文章。

        在这本书时,我觉得最大的么处理“”这一

        我这里说的“了三不同类型的“”:

        第是本书篇内中的。因为本书中所十一篇散文写于前后 相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中,曾分发表于不同的书报杂志,所以在事时不几篇文章都提到同一事,或者解释同一个背景情比如,写我 的三叔祖时要说他的三位太太,而在写我的廿四叔叔时,当无法避免三叔祖的这三位太太,因为廿四叔叔正是我三叔祖位太太;又 如,写我外公外婆时当不写我外公的经历,而写我四进杭州小学 旁时,也不了要我外公的经历,因为我外公正是学堂事长,所 以我和妹妹才得破例坐一年课堂;再,写我三叔祖时要写我大家四世同情景,而写我时的春节,及我时的大家庭组合, 因为那时的春节正是以大家庆祝的。诸如此不一而。要 是这些文章原来就是为一本书而写的,那么,一篇文章中已经谈过的事,后 面几篇当可以甚至;而这些文章写时,本都是独立成文的, 而且又写于不同时,也发表于不同的刊物上,所以,些与文章内背景资料反复代。这些文章都收在一本书中,确会 有一些复感。但是要是把这些篇文章的会变 残破不全了。幸亏我在校时发篇在叙述同一事时,往往不 一词造句也不尽相同,所以,除了个别方我在了一些删减之 外,其余大分的就只样保留了。这是希望读者的。

        第”是本书与《山居杂忆》增订版中所用某照片。 这两本书中提到方不可避免同的,这,上文已经谈过。 而有些物和物的照片目前能够找的,本就只有一、二而已,这些 照片在《山居杂忆》中已经用过了,在这本书中是还要呢?比如:先母曾祖母的照片,都只有而已,个选;先母的叔祖高子白照片,我手头连有,《山居杂忆》增订本中的两还是的,说是从辛亥年的本纪念册复制的;还有榆园照片,也只有不多的几,都已在《山居杂忆》增订本中过了,...... 。本书 提到这些物和时,要不要使用这些照片呢?要是不经读过 《山居杂忆》增订本的读者来说当毫无影响,但是过那本书的读者, 就很不公了,因为他们读了文章中谈到物和,却不这些物和 么一事。所以,我觉得况下使用一些已在 《山居杂忆》增订本中过的照片是不可避免的。当,在照片时,我一 定想方设法,在有况下量为同的题材选用不同 的照片

        第是本书与《山居杂忆》增订版中注释。同, 因为这两本书提到一些同的事和,于是在注释时,就避免不了有注 解其要是注解的内主要”的不可避免了。要 是因为《山居杂忆》增订本已经注过了,有些和事就不再作,这不但会对 过《山居杂忆》增订本这本书的读者很不公,而成他们阅读 上的不便。所以,我决定即使重也还是要加注。不过注完全书统 计,发注解实际不很多,而使条目相同,我也已经 尽修改词句使重条目词句甚至。当,已经 看过《山居杂忆》增订本的读者,在看到重注释时,还是可以过不的。

        编完此书,一想,年出版意义还是很大的,因为年 1 月 27 日 (十二月十八)是先80 年纪年 5 月 15 日(四月初 九)是先诞辰 100 年,而年 2016 年,是“文”发50 年的世纪 纪。这本书不是正可以用来这三?

        当诞辰都是个人的家事,而“文”纪关 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大事,两相提并呢?不过,不是人们说“一滴 水够映出整个太阳”?那么,我想,一位个人或者历史,也是够映照出整国家和社会历史来

 

                                                                                           徐
                                                                                           二 0 一年一月二十七日                                                                                           于澳大利亚佛寺红叶

 

* 注:本书原打算在国内出版,与《山居杂忆》配成一套。可惜与出版公司签订合同后国内形势大变,六年过去了,这本书至今还搁着未能问世。现在决定借“文学城”的园地让读者先睹为快,也望大家不吝赐教,多加批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Ohjuice' 的评论 : 好的,谢谢
Ohjuic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格利' 的评论 : 谢谢阅读!欢迎批评、意见。可在左侧“文章分类”中找像阅读的那本书。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感谢作者的慷慨付出,正在追读。不建议与其它读本交叉发出,有一种杂乱的感觉,不利于阅读。可以发完一本,再发另一本。
Ohjuic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橫河橋' 的评论 : 谢谢你的点赞。这是对作者最大的鼓舞!
橫河橋 回复 悄悄话 今年7月追看新书《山居续忆》至今天第114篇。十分感激作者徐家祯先生在文学城首家慷慨分享壮阔又细腻的家族史,也是中国近代史、当代史。今日到亞馬遜Amazon终于買到了2015年的《山居杂忆》,而且发现美国的图书馆也有了。盼望杭州徐家、高家等历史为更多世人所知,所鉴。特意注册文学城。感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