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Ohjuice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山居续忆》:第一章:外公外婆及其他:十二、信佛

(2022-08-01 19:38:40) 下一个

《山居续忆》

第一章

外公、外婆及其他

十二、信佛

徐家祯

母亲与外婆摄于外公杭州龙井狮峰别墅意庵天井中 (约摄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

          外公在峰顶建胜庵的原因除了开闹生活之外,还 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二、三十年前后,外公外婆都始信来了。比起 外公来,外婆对佛教没有外公那么:外婆除了一、十或什么之外,在我记她并。外婆也没有上行。而外公却胜庵来,一。而,我还见过外公穿袈裟的照片。

          但是,外公的看主信宗,而是逃避的社会 现的一方式,也是一现。我在《南澳散· 及其 他》中说:外公、外婆对佛教得主要是现在上的, 而不的外式,也是《礼记 · 大学》中所谓者,先; 者,先· 》中所谓也。就是这个道理。在中国历史上,中常有人出家去了和 的不说,近的就有叔同先生(注 1)和大鼎鼎(注 2)二人都年留学本,国后当过本来就出生在家中。他能文,文,子等人交游加南社,西文学,小说文。他情不定,时,时而,时而怀激,有特的生 活经历和性格叔同创立社,对等人有 。一年,叔同在杭州跑寺出家,法名一,后二人出家都比我外公得多,但是他们同有留经历,而 叔同又在杭州出家,一直住到二年去世,我不知道外公是不是过他 们二或者认识他们。然,外公的的出家都有同之。只是,出了家;外公只是上居作“居

          所谓“居,《海》说有两:一是:的人。《礼记 · 》::也。”另佛教Grhapati ,也即“主”。原工商中的人,因佛教佛教在家佛 教徒者为“居摩诘经》中说:“居有二: 一,广;一,在家外公属于在家者。

          在《南澳散记》的同一篇文中,我还说:

          “......是,我外公、外婆是正,曾正 赖喇嘛位活收为了。在赖喇嘛的一子后来外婆了我, 说,把好,以后辟邪在‘文’中,一我保现在。”

          其,后来我现那短短中,有两。一是外公、 外婆不是赖喇嘛而是禅喇嘛。最近,我在《全集文学》的<会和歌剧>一文的注解到了这事的:

          “时金刚法:中的一种仪。一三四 年季陶发起,请第班禅额尔德于四 月二十八日在杭州行时金刚法月十八日 结束。”

          外公、外婆的那次法会我一定就是那这篇文对那次法 会可没有极尽讽刺之能事。文一了《时起》中的一话:古人一遇灾,上者之,下者......,未由消除此着就讽刺起来:

          “这说是人都完全要‘自业或淡’,好请班禅 菩萨了。”

          不管对那会如讽刺外公、外婆就在那次法会上, 我不知道的是为了自业,或是淡化,或者两者而有之。 我母亲说,除了红绸之外,在式上者头上, 起来,这者有无。外公、外婆头上的总是 起来的,不会

          在上一文中是,我现在那话时,那佛 送红绸子我还没有带到来。到最近一我去上海到那红绸到 《南澳散记》中过的那话,我带到了南澳。现在,那红绸在我了。可能也是外婆留给我的一的一

          外公、外婆之后究竟何信,因为我当时未出世,所以说不清 了。只知道他们在上、下的子里都革命之后,外公的 房产渐渐被共,他就来,,不再念经、了。说后来他们布店的大卖掉了小得多子住,当然也不可能在 家里设佛了。于是,事起,外公的事在我头脑中只留下零零碎碎 的一些小事。

 

母亲杭州龙井狮外公别墅意(约摄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

          一是外公北墙上总挂着一张玻璃着的彩色像,当大,有一、二长。像的色彩十素雅、古。一,我还以为是一张 通的,不甚注意。后来知道壁画的原,是不时,也不 人从煌洞这张头像连一层土一起下来,辗转外公来 的。我后来过,到色彩后的色。之中,那究竟什么下就不知道了。(注 3)

          第是他。我记小时有一年不是谁生, 外公、外婆请仆人去活的大了到生。 是去中的一个大里有个泳池那么大小的里 有,大的有一、二公长,像的在重地去。可以在们。这是杭州中 我们小时方之一。那生几大事,外公、外婆家之外,我父母及我们几个小外和外女也都去了。生的情还照了, 一直留在家庭上。(注 4)

          外公里有子、来。然有一只来,外公也从不蝇拍将苍打死,而是玻璃住,口插入 一张把苍在里,小翼翼放走。在外公上总可以 到一个合着的玻璃和一张片,就是这个的。

          外公、外婆家中使后来之后也、肉,但从来不活 的来现。不过,奇怪的是,记小时杭州,每总要去西湖楼外楼已是年之后,但那些服务然十到,尤其是老。因是老顾,一进店确进门服务了出来,见是到三楼去外婆太太”长、外婆太太” ,又从店门西湖着的鱼塘起一长的活来,我们去下。十多分之后,还在 的活西湖来了。记有一我们还在楼外楼过活。那是一大干干净净西湖,只只能 把远,所以一个大上,要来,住一 只,中一,连还未子就中。我们小孩当然不 敢尝,生去,还在,说不定还会一下、。但那时,外公、外婆总也跟我们一起去使他们不,我却不 也记他们连现的活都不。不他们是如的。

          第事是外公的,这最使年的我及弟妹。有两经历我已 在《南澳散· 及其他》中详述过:

          “有一次,我父北京,我母亲与我和杭 州,讲好我父亲直从北京去杭州,。我们等都不,有。一外公卜。外公在一个旧烟罐摇动出,的正来。三次,所得 的三个,在《》中应的。他说:‘书上说 “隆隆中”。亲已上了。。’那天上父抵杭了。

          “另一次,我,有一西湖。大家在。不才五、六小表湖里上不一把了上来,湿子。在了之后, 我们才家。门口,我外,先外公卜怎样。外公一卜,说: ‘上说到井里去了,是不是有人到西湖去?’ 我不住大起来,外公的灵 验。后来,我父亲也想学外公的》卜灵验。不是父》中的得不是因为我外公而我父,因,‘’,不 就不了。”

 

   大摄于外公杭州龙井狮峰别墅意内 (约摄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在改朝换代之后十年、六十年时,外公、外婆还家中 的一《大经》给了杭州。所谓《大经》,是佛教的 总经》,也《一经》。内容分经、包括和 中国的佛教经的即开》所 共计七十六,以后有新经的印,宋初。最,后有福州碛砂等;、清,也都有本;近有上海频伽印本,印过碛砂经》和的《经》。我不知道外公那《大经》是什么年本,但一的大一定是十的。 外公、外婆后来我们,为此特行了送书式。外公一家。那时已经一百十岁的方出来迎接经及外公一 家,留了。我记位高自己的照片给他们。其中一张大外 公、外婆又给了我父母,一直父亲三楼玻璃下,直到革命

 

注 1:  ,“基百科”上有详细介绍:“(1880 年 10 月 23 -1942 年 10 月 13 ),名文名成广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一,老人。生于西迁到天,因其生本为浙江家女,上海,每每言浙江人,以纪其先精通绘 画戏剧、书法、,为现代中国家、教育家,中南山,为名的僧侣。”

注 2: 苏曼殊,“百度百科”上有详细介绍,摘要如下:“(1884 1918),近代作家、人、翻译家,广(广海市)人。原名(玄瑛),法名,法,笔名光绪十年(公1884 年)生 于本横,父广母亲本人。

          “一生能诗文、文、, 在取得了成就,后人成《全集》(共 5 )。 作为的文南社的要成曾在《报》、《新年》刊物上稿,他的’,,在当时影响大。”

注 3: 关于我外公的这,我大在来中曾说:“菩萨,我知道,是我大 四十寿说是当不究竟说了。”

注 4: 关于生,《山居杂忆》第 32 章〈放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Ohjuic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mchi' 的评论 : 你说得很对。用不同的方式活动头脑,会产生休息的效果。鲁迅就说过:他是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写作的。对他来说,写作,就如同别人喝咖啡一样,也是一种休息。我未退休时,也把写散文当作一种休息,因为跟写论文完全是两回事。
Amch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Ohjuice' 的评论 : 1)古典梵文是语法规则特别多的语言,尤其是每一条语法又有各种例外的情况,因此需要时不时将梵文语法拿出来复习。但一旦掌握了这些语法,梵文反而可以提供特别清晰的逻辑结构,比汉语和藏文这种语言更清晰、更强调逻辑。2)因为学习梵文语法是枯燥的事情,尤其是长时间大量记忆后大脑容易产生疲劳感,因此需要用别的方式来舒缓这种心理疲劳,我的方式就是一边看梵文语法书一边阅读《山居》系列,以保持学习状态的平衡。3)古希腊有一种帮助记忆的方式是将毫无关联的两个东西联系起来,比如你走到学校大门口,然后把一个抽象的概念赋予这个大门,那么下次需要回忆这个抽象事物时,你就想学校大门,然后就很容易想起那个抽象的概念。我选择《山居》帮助记忆梵文语法是因为《山居》画面感强烈而细腻,而且文化场景是我所熟悉的。4)目前不可以出版不等于以后不可以,万事朝前看,总有可以的时候。
Ohjuic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mchi' 的评论 : 原来你在学梵文!我想,这一定是一种非常难学的语言。我不明白,梵文的语法为什么会与我的两本书有关联。另外,目前,不要说拍电影了,就连出书都很困难呢。
Amchi 回复 悄悄话 我一边看繁复的梵文语法书一边看《山居杂忆》,以至于每次想到一个梵文语法时,会自动联想到《山居杂忆》里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这是因为《杂忆》虽然是散文体,但画面感清晰,真希望有一天《杂忆》和《续忆》能被拍成影视剧,这会成为我们江南人的文化追忆。
Ohjuic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mchi' 的评论 : 我记得不是织锦缎,而是一块红绸。上面似乎也有花纹,可能记错。不是围巾那种长条,是长方或正方的绸。很多年没看见,记不清了。
Amch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Ohjuice' 的评论 : 我忽然想起来,你说的那块外婆给你的布是不是像织锦缎这种材质的,上面有花纹,整体的形状类似于长围巾?如果是,那可能是哈达,用以表征接受灌顶的传承用的。
Ohjuice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mchi' 的评论 : 谢谢你的长篇评论!你是佛教徒吧,至少对佛教很有研究。我不信宗教,所以对佛教也仅知皮毛而已。你提到外婆送给我的那块红绸,因为几次搬家,我已经找不到将它放在何处了。记忆中不是一个长条形的绸子。
Amchi 回复 悄悄话 又,文中提到稻草插顶,似乎是修了颇瓦法。颇瓦即藏文?????, 意思是:迁移心意识,故此法又名“迁识法”。修此法的目的是讲神识迁移到佛的净土,通常是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尤其中原佛教徒推崇净土宗,固多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修颇瓦法之后在与会者每人头顶插一根稻草,若稻草可以立住,说明顶洞已开,则今生舍报(即死亡)时神识可以无碍往生,若稻草立不住,则顶洞未开,尚需修行以及再次参加颇瓦法。

我衷心随喜你外公外婆放生和赠送大藏经之功德,相信既然当年稻草可立在他们头顶,如今他们应该已在佛国净土。
Amchi 回复 悄悄话 受戒有不同的层面。最普通的是受三皈依戒,其次可能受菩萨戒,按藏传佛法则还有接受灌顶后受三昧耶戒。从你外公外婆的修行方式看,从班禅法师处受三皈依和菩萨戒的可能最大,因为他们不像是修密乘。但不排除他们参加那次法会时受了灌顶,因而也受了三昧耶戒。文中提到的那块红绸是什么形状的?在进入时轮金刚坛城中时,需要用一块红布覆盖在眼睛上。这种红布通常是窄窄的长条形。从你文中叙述来看,似乎与提到的红绸不是同一种。

“南澳散记”中你提及钱学森之父学习佛教,知识分子将佛教视作哲学,确实如此。中国普通民众信仰佛教只为了求利益福气,现世安稳,但佛教真正的哲学思想鲜有涉猎。这一方面固然有发心问题,也有佛教哲学思想需要极高的知识和智慧来学习。佛教中精髓是中观、唯识,此外因明等也是蕴含了深奥的哲学思辨。

我并未探究弘一法师与苏曼殊的出家原因,但从佛教的角度来体会,似乎并不是愤世嫉俗,而是超越了愤世嫉俗后以慈悲心探索生命之路。以你外公文化素养之高,不像是逃避世俗而像是归心于淡的人生哲学。

其实我很好奇你小舅舅,他幼时护生爱生的行为是天生的慈悲心肠,似乎真是一位僧人转世;他被日军飞机扫射而毫发无伤,用佛教的解释来说,是不杀生的果报;而他后来能窥透时局毅然离开,这非有大智慧不能做。因此,我总觉得他似乎与佛教有某种因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