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感录

从来就没有唯一的历史真相。 中国的古人对记载历史还是真诚的。但自从李皇上篡改了夺门之变的真相以后, 中国的宫廷历史就成了朝鲜整容了。 从此史学家也就成了科学家了。 这种对历史真相的发现并不比自然科学的发现容易多少。
正文

朝鲜战争一长津湖之战 (3)

(2019-05-07 10:19:18) 下一个

4。共军开始进攻

如上所述, 在第十军所部署的盖马高原的大部分防区内, 包括南韩第一军团, 美第三师, 以及第七师的大部均不在我志愿军的进攻范围内, 他们或者在东海岸, 或者在后方, 所以能迅速撤退到海边靠港口的安全地带. 但朝鲜山脉天然的南北走向又决定了在第十军其他部队受到攻击时, 相互间无法增援, 只能干瞪眼. 受到我第九兵团攻击的包括陆战一师在柳潭里的两个主力团, 在新兴里的美第七师的费思团级战斗队, 在下碣隅里的陆战一师师部, 第十军后勤部, 和陆战一师一团的一个营. 志愿军同时派部队包围了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的德洞岭山口,这个山口由陆战一师的一个加强连防守. 志愿军同时也截断了下碣隅里和古土里之间的联系, 使得美军留在古土里的剩下的两个陆战营不能轻易增援下碣隅里. 部署的整个态势是要全歼美陆战一师和第七师的团级战斗队.下面分别叙述六十多年前在那寒风刺骨的一个礼拜里, 发生在朝鲜盖马高原崎岖山路连接的几个小镇子上那惊心动魄,血肉横飞的包围和反包围战斗.

新兴里之战

在我军朝战后的历史记载上, 一直声称在新兴里歼灭了美军第七师一个整团, 并以缴获的团旗和团长被打死来证明. 实际上, 这与事实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 美军一个团的编制当时是3500人左右, 在新兴里的美军有32团的一营一直单独行动, 31团的三营和57野战炮营. 三个营加起来一共2500人左右. 新兴里的美军溃败后, 有1000人左右逃回了下碣隅里. 所以, 我志愿军在新兴里一共消灭美第七师1500人左右.

对新兴里的战斗是由27军的80师和81师组织的. 第二次战役的发起时间是11月25日.彭德怀要求东西两线同时开战. 但第九军团司令宋时轮坚决不同意. 因为第九兵团入朝后离东部战线太远, 再加上零下30度的寒冷, 部队根本不可能按时集结起来. 考虑到东线基本上是一个分开的战场, 彭德怀同意了宋时轮的请求. 所以,东线第九兵团对美第十军的长津湖之战直到11月28日才开始. 首先受到打击的是32团一营. 他们27日才从第五陆战团接过陆战一师右翼的防护. 由于陆战一师的两个主力团的主攻方向在长津湖以西,而新兴里在长津湖以东, 所以第七师的三个营没有进攻任务, 只是保护陆战一师的右翼而已. 但我志愿军第九兵团的胃口是很大的, 九兵团在28日发起进攻时有27军和20军的八个师到达了指定位置, 26军由于运输和天气的原因, 滞后至少三天. 但不管怎样, 从人数上讲, 我军占了绝对优势. 所以我军不但包围了陆战一师在柳团里的主力, 在下竭隅里陆战一师的总部, 并掐断了古土里到下竭隅里和从下竭隅里到柳团里的补给线, 同时用两个师包围了新兴里的三个陆军营.

尽管陆战五团撤了, 陆军第七师接替了右翼的防卫, 但陆战一师的海盗式轰炸机继续给陆军提供空中支持. 朝战的统计表明, 海盗式轰炸机对我军的危害是最大的. 海军陆战队的地空协同作战经过太平洋战争的洗礼, 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这些轰炸机的飞行员往往欺负我军没有防空能力, 在提供空中支援时超低空飞行,敢于在阵地前沿50米到100米的距离投弹, 对于我军的进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32团一营在有空中支持的情况下, 和我军展开了拉锯战.但由于没有支援, 在我军两个夜晚的连续冲击下, 不得不向其他两个营撤退. 但31团三营和57榴弹营的情况也好不到那里, 因为我军在攻击32团一营时, 也同时攻击了这两个营. 榴弹营损失惨重, 12门榴弹炮只剩下了四门.由于失去了重炮, 再加上陆军跟海盗式轰炸机协调不熟练, 再加上80军81军战术得当, 新兴里的战斗很快就变成了一场混战, 先是费思受伤阵亡, 接替的指挥官进退失据, 在师部增援不果的情况下, 竟命令分散撤退, 这样就使美军失去了空中掩护的优势,整个进入了我军的战斗步调。 美军各自为战,跑得漫山遍野。 战斗队的一部分先跑回了下竭隅里, 陆战一师的里奇少校在得知七师的境况后又组织卡车进行收容, 又找回了几百人。 所以第七师逃到 下竭隅里的总人数是一千人左右。 这些人在美军从下竭隅里撤退时,又担任了右翼的掩护任务。被我军打死, 俘虏, 及失踪的1500人左右。 公平的说, 在美军溃败后, 我军的重点已经不是消灭敌人, 而是寻找御寒的食品和衣服。这在整个长津湖随后的大大小小的战斗中被美军习以为常, 也因此少俘虏或打死不少敌人。

柳潭里之战

我军进攻柳潭里时, 柳潭里的陆战一师主力正整装待发,准备从柳潭里向武坪里搜索进军。 所以, 两家是针尖对麦芒, 碰上了。老彭当时的胃口是很大的。 他要求宋时轮的战役部署不但要消灭陆战一师周围的助攻部队, 包括韩军第一军团三师的一个团, 美三师的一个团, 美第七师在新兴里的一个团级战斗队, 而且要求全歼陆战一师。 所以九兵团先期到达的九个师将所有计划要歼灭的美韩军全部隔离分割。 柳潭里的战斗在1950年11月27日晚首先由27军的79师和20军的89师从柳潭里的东西两个高地同时展开。 柳潭里作为陆战一师进攻的前哨阵地,因为已经预料到有战事, 所以早就严阵以待, 尽管因为山路崎岖, 陆战一师的坦克没有随主力行动, 但40多门榴弹炮已经对周围的山头各个阵地打出了射界, 再加上海盗式轰炸机的密切协同, 地面部队的防守可谓是固若金汤。 相对于美军的奢恀, 我军就简陋多了。 作为进攻方, 只能依靠少量的迫击炮和手榴弹来威胁美军。作为美军来说, 机枪, 手榴弹, 和迫击炮射程太短,属于轻武器。 由于美军地空和步炮的协同, 持有轻武器的我军,往往在射程之外, 就已经遭到了美军炮火和轰炸机的打击,经过二战同日本人在各个太平洋岛屿的争夺,美军的步炮和地空协同, 已经能精确到50米左右, 所以我军很难冲到阵地前沿。 即使是冲到了, 也已经遭受重大伤亡, 强弩之末了。柳潭里是一个小村镇, 坐落在一块山岭环绕的平地上,美军的炮兵就设在小镇子上, 再加上两个团的指挥所。 由于美军比我军先到柳潭里,所以周围的山顶开始全被陆战一师的连队占领。在27日晚上的战斗中, 我79军曾经出其不意攻占其中的一个高地, 但由于通讯不畅, 同时也没有意识到高地的意义, 很快又丢失了。 所以柳潭里的美军, 尽管我两个师费尽全力, 很难攻动。 但是陆战一师主力也没有接到撤退命令, 所以形成了两军对峙。我军在柳潭里进攻的两个师攻不动的另一个原因是情报错误。 原以为柳潭里只有陆战队两个营, 但后来发现有两个团, 陆战队两个团对第九兵团两个师, 别说是进攻, 如果陆战一师的两个团进攻, 防守也防不住。

下碣隅里

我军攻不动柳潭里, 就想找个软柿子捏, 一捏就捏到了陆战一师一字长蛇阵的腹部下碣隅里。 这里尽管美军也不少, 但大部是文职, 后勤, 和工兵。战斗主力只有陆战一师一团的一个营。 而进攻方是我军20军的主力58师。进攻时间是11月28日晚上。当时 下碣隅里还正在修飞机跑道。 面对着我军一个加强师四面八方的进攻, 史密斯师长下了两个命令, 一是命令陆战一营营长里奇为下碣隅里防守司令, 动员所有第十军文职勤杂人员共三千多人进行防守;二是命令在古土里的一团不惜一切代价增援下碣隅里。 我58师进攻下碣隅里面临柳潭里我军同样的问题, 那就是没有重武器。 所以我军只能忍受着巨大的伤亡, 前赴后继,冒着敌军的超低空轰炸,冲过美军的重武器打出的隔离带。 58师曾经一度冲过敌人的防守阵地,和防守的陆战一营进入肉搏。 这种情况下, 可能搁在美陆军, 就溃退了。 但陆战师不愧是精锐部队, 临危不乱。他们让修飞机场的工兵停下来, 一个反击, 又将阵地夺了回来, 然后战斗部队继续守阵地, 工兵继续修公路, 以完成当天的进度。 从这一点来说, 由于我军缺乏重武器, 陆战一师根本没有把我军的进攻看的很严重。 下碣隅里由于是后勤部门所在地, 物资,弹药普天盖地, 堆积成山。 我军只能远远看着。 假如有一门山炮或榴弹炮, 打在弹药堆里, 就会引起惊天的爆炸。

但是, 我军的重武器留在了后方。 这个决定不见得是错的。 因为在随后的汽车运输时, 由于被美军发现, 大部分的物资被炸毁。 战后曾有人断言,如果我军有美军的装备, 美军早败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荒诞的假设。 如果我军有了坦克和大炮, 就必须象美军一样, 依靠公路, 不可避免地失去机动性。 那我军的各种战术就要大打折扣了。并且如果没有制空权, 坦克和大炮在进攻时也无法发挥威力。 也许有人说, 如我军有了飞机才公平。 如果真是那样, 那就是拼国力了。 须知, 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拼的就是国力。 德国的军队素质和战斗力都不差于美军和苏军, 只是由于国力不足, 才最后败了。 二战美国提供了反法西斯战争物资和弹药的70%。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苏联才一直避免在朝鲜和美国直接交战。 毛同志在世界舞台上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当时凭着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 就跟当时的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干上了。 并且还是跟联合国军宣战, 真是逆天了, 跟清朝时慈禧太后跟八国联军宣战差不多。

古土里阻击战

我军在围攻柳潭里和下碣隅里的同时, 将20军60师埋伏在古土里和下碣隅里之间的死亡谷, 以防止任何对下碣隅里的增援。 果然不出所料, 史密斯师长感到下碣隅里兵力单薄,命令古土里派出增援部队。古土里派出的增援部队成分复杂, 有陆战一师一团的一个连, 参战朝鲜的英军海军陆战队第四十一支队, 还有陆军第七师31团的一个连, 一共31辆坦克和一百多台车辆。 整个特遣队由英国海军中校德赖斯代尔指挥。在此之前, 古土里曾派出一个连的部队, 试图赶往下碣隅里, 但被我20军60师赶了回去。 这次双方都严阵以待。 在死亡谷进行了殊死搏斗。 最后,特遣队一部赶到了下碣隅里, 一部退回了古土里, 中间的一部分大约240人由于夜间没有了弹药, 向60师投降。赶到下碣隅里是陆战一师一营的一个连, 加上英第41支队的陆战队员, 他们正好赶上了29日晚我军对下碣隅里最后一次孤注一掷的进攻。 下碣隅里在新到力量的支援下, 信心倍增,成功打退了我58师的进攻。

德洞岭的战斗

德洞岭又叫死鹰岭, 是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的一个险要关口。 如果九兵团控制了这个关口, 依靠公路的美军主力就退不回来了, 并且弹药补给也只能依靠空中支援。 所以说德洞岭是美陆战一师的七寸。 美军固守关口的是一个加强连,连长巴伯是一个二战老兵,经验丰富。 考虑到德洞岭的重要性, 史密斯师长又专门在下碣隅里拨出一个榴弹炮群专门支持德洞岭。 而我军担任攻击任务的是20军58师的一个团。28日凌晨2时, 我军通过夜间掩护, 悄悄地爬上了德洞岭, 随着一声军号响, 敌我两军进入了肉搏。 由于是夜间, 陆战队没有空中掩护, 而大炮也由于肉搏只能提供隔断支援。 最后战斗到凌晨6时,我军偷袭未能成功, 只好撤退。 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 陆战队伤亡70余人, 而我军攻上山顶的一个连也所剩无几。 28日晚, 我军重整兵力再次猛攻, 但因美军已有准备, 尽管我军也又一次接近山顶, 但由于敌人炮火的隔断射击, 没有后续增援, 只好无功而返。德洞岭加强连一共240人左右, 经过两夜激战,死伤近一百人。 但在白天马上得到了弹药,食品, 和药品的空投补充。而我军由于冻伤和两个晚上的伤亡, 已经无力再战

可以看出来, 无论是在下碣隅里, 德洞岭, 还是在柳潭里, 我军是不缺乏战斗意志的。即使是在柳潭里周围的山包上, 面对着陆战一师5团和7团的猛烈炮火, 我军都能忍受着重大伤亡, 冲到敌人阵地来和敌人肉搏。 但问题是后续部队无法跟上。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陆战队战术的正确(未完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