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常见佛家术语浅释(ZT)

(2012-06-15 09:46:39) 下一个


                                常见佛家术语浅释

                                    渔樵耕读

佛经大多以古印度的梵文写成,自魏末晋初传入中国后,经历代高僧孜孜不倦的努力,译出的经书汗牛充栋。然而,虽然两千余年来佛教已与中华文化融汇贯通,遍地开花,但佛家的一些术语和基本教义并不为一些佛门外的普通人(特别是现代人)所熟悉。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书、听讲座、写作、及言谈时,经常会碰到一些佛家术语,有些已经熟知;有些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语言,我们常常使用却熟“使”无睹;有些只有在与佛经相关的著作中出现,比较生疏。今日得暇,渔樵子把自己经常碰到的一部分佛家术语归纳一下,罗列出来供像我一样世俗的佛门外诸汉参考,方便看书。

“般若”:梵文音译,指智慧(大智慧,非世俗智慧)

“波罗蜜”:梵文音译,指渡舟, 即脱离苦海,渡往彼岸。

“涅”:梵文音译,指熄灭贪、嗔、痴,烦恼永尽。

“禅那”:梵文音译,近似于“静滤”。

“刹那”:梵文音译,刹那为“一念”,是时间概念,一弹指有四百个“刹那”。

“真如”:真,真实。如,常在。指“本质”,“永恒真理”或“宇宙本体”。

“无常”:人世事物,一切都变迁不定,没有恒态。

“世界”:即众生所居的“欲界”、“色界”、“无色界” 三界,层次不同。

“烦恼”:指众生被邪见污人之真性,劳役不息,产生劳。

“觉悟”:">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彻悟途径,顿悟智慧。

“菩萨”梵文音译,+“萨埵(音朵)”(众生)的简称 – 即“上求佛法,下度众生”者。

 “方便”:有不同的诠释。 有“方法”、“善巧”、“权宜” 之意。

“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

“四谛”:(谛即“真谛”、“真理”):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 

苦谛 - 指世间苦果,即现实世界的各种痛苦现象,有生、老、病、死、求不得、爱离别、怨僧会七大苦谛。  

集谛 - 指世间苦因,即导致上述世间苦果的原因,在于自身的贪、嗔、痴。

灭谛 - 指出世间的乐果,即达到熄灭贪、嗔、痴,烦恼永尽的涅境界,脱离苦海。 

道谛 - 指出世间的乐因,即实现涅槃,脱离苦海的道路和方法,概括起来有“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语、正为、正命、正精、正念、正定。

“五蕴”,指的是色蕴(现象)、受蕴(感知)、想蕴(思想)、行蕴(行动)、识蕴(知识)。

“六根”(也叫“六入”)(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十八界”:即六根 + 六尘 + 六识

“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这是佛祖对人生苦因的进一步分析,是“四谛”的进一步展开,阐述人生过程从“无明”到“老死”的十二个因果链接,因缘相随,所谓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因果,六道(见下文)轮回。即由“前世之二因”(无明、行)带来“现世之五果”(识、名色、六入、触、受);再由“现世之三因”(爱、取、有)导致“来世之二果”(生、老死)。具体阐述如下:

      无明 - 由前世的烦恼带来的迷惑和妄心。

       - 前世所作的一切善业和恶业。

识 – “神识”(灵魂)来托胎。

名色  – 尚未形成形状的胚胎。因为里边有神识,所以他既有名(心),又有色(身),故兼称“名色”。

六入 - 胚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触觉)的形成。

 - 出生后六根与外界六尘(见上文)的接触,但尚未有苦、乐的想法。

 - 根、尘接触而引出苦、乐的感受,但未起贪淫之心。

 - 六根领受六尘,贪图享乐境界,但尚未普遍追求。这个贪爱之心是众生六道轮回的根源。

 - 贪欲转盛,到处追求五欲之境,随心攫取所欲。

 - 因追求诸欲而形成的善业和恶业(即有了善、恶的种子)。

 - 根据爱、取、有三支苦因,依因感果,又出世投生 “六道四生”(六道: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中去。

老死:来世投生之后,五蕴之身成熟之后又开始衰败直至死亡。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一切众生,不能见于十二因缘,是故轮转生死苦趣

 

      “小乘”:重在出世的个人修行,以持戒、修定、修慧这“三学”,达到解脱。

“大乘:以济世救众生为基础,身入世而心出世。扩充了小乘的“戒、定、慧”三学,构成“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辛卯年初夏草于美丽家园州日耳曼镇蜗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