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笔会

这是立足于加拿大温哥华的文学社团“大华笔会”的文学创作园地,将定期发表来自加拿大本土、欧、美和中国大陆的会员及其他作者的原创文章
正文

《作家文苑》总第八十八期

(2010-06-20 17:19:51) 下一个

短信时代                                     

杨光(大华笔会会员)/ 银川

 

(四十五)

 

这一次老尹走,大家没有兴奋地往起跳,只是懒懒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一个个若有所思、若有所失的样子。

老尹离开推广部,大家早有耳闻,但没想到来得这样快。

苟齐被提拔,是意料中事,但又觉得可能性不大,因为公司上下,谁都知道苟齐的为人。为他冠以狗子的名号,那是对其德行的裁定。一个企业能把一个部门的领导权交给这种人执掌吗?推广部人数不多,可它的年收入却占到公司年收入的一半以上,这个经理职位是公司里面多少人觅头钻缝、千方百计想要得到的职位!

大家的沉默并非没有来由。

G初来乍到,与老尹见面不多,走就走了,没什么心思多想。其实文G对苟齐升职也感到意外,她上班以来,几乎每天都和贺孔卓诗在一起,卓诗少不得要向她说些公司里面的人和事。有些人他没见过,但名字已经很熟悉了。她看大家不吭声,她笑了,说:苟齐今天高升,不能哑莫声儿的充愣,尹经理走了,摆酒庆贺的事儿该不会吹了吧?

话一出口,众声响应。

边雅晶嘴快,说:狗子你要吹吗?吹了当心狗头!

贺孔卓诗用嘲讽的口吻说:谁当经理今天都得摆一桌!狗子当经理,阿拉非得敬酒不可!我说苟经理,你得规定个时间,以后咱们定期聚一聚,你苟经理忙了可以不参加,只要你签字报销就行!

刘小曼慢悠悠地说:听到没有?狗子经理?要不然让侬找不上媳妇!

苟齐习惯地举一举双手,说:明白了,少不了的,我说,摆酒还是明天吧?明天和尹经理一起……

刘小曼跨前一步:就今天,老鹰侬单个请!

对,单个请。又是一声众口响应。

好好好,那就走吧。苟齐连声应承。新官上任,笼络人心,群众的呼声即使这时候是错误的,也得要高高兴兴顺从。一个人再有能耐,浑身是铁,能捻几颗钉,以后还要靠这帮姐妹们为他跑腿抬轿呢。更何况文G正看着他发笑呢,她是始作俑者,她的笑,让苟齐心里发毛。

走罗!大家推着苟齐走出推广部……

走在路上,文G还是忍俊不禁,笑个不停。

苟齐沉不住气,问:嗨,花木兰,怪怪的,笑什么呢?

 

(四十六)

 

一周后,三D与同事们在大马镇、河桥镇等几个集市所作的新品化肥宣传工作结束了。他们踩着月光回到了凤鸣市,及至吃过饭、忙完事,已经是夜里11点钟了。

D和小KE三人住在公司闲置的一处库房的二楼,宽敞凉爽,唯一不好是周围的茶楼、酒吧、歌舞厅太过集中,每天下午三四点钟开门,凌晨二三点钟歇业。歌声、乐声、吵闹声,燕鸣鹅叫,破窗入户。他们烦,也厌,但谁也改变不了,只能硬着头皮听之任之。奇怪的是,每次出去几天回来,总要忘了平日的噪杂烦恼,反而有一种回家的亲切。这次也是一样,兴许是累了,小KE头一挨枕头便呼呼睡着了。

D睡不着,耳边不绝如缕地缭绕着午夜的欢声,他只当是让人发汗的热风,任由它一阵阵吹过。他心里惦着常列主任交代的话,“明早一上班向总经理汇报工作”,更是惦着文G,两只眼睛大大地瞪在天花板上,那里有一块屋外斜射上去的灯光,恍如贴着的一块发光的白铁皮,时而有一只或两只蚊子在上面起落。

向总经理汇报工作?三D不知道吉凶如何,令他费解的是常列主任闪烁其辞的话语,什么村书记“拉走的20袋新品化肥,有无实质性效果?我们一起吃饭时他怎么没说?总之,你要好好总结一下,最好是写一份书面汇报”等等。三D怎么想怎么心烦,猜不透常列主任是什么用意?

D有一天没跟文G通消息了,倒是文G发了一条问他什么时候返城的信息,因为忙,他都没顾上回复她。可现在已是深夜了,文G休息没有?发信息过去会不会招惹得她睡不了觉?她要上班……又一想,还是发个信息吧,但愿她手机关了,明天开机时能够看到。

 

(夜回凤鸣,安好勿念!)

明月!

明月!

照得离人愁

更深影入空床,

不道帏屏

夜!

夜!

到庭花下!(延己·笑令)



書是……
                 

李果(大华笔会会员)/ 温哥华

   

書是甚麼?

    書是個人成才的基礎,社會文明的標志,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是人類智慧積存的地方,充滿著真知灼見和盎然情趣。

    書是最浪漫,最復雜,最纏綿,最神秘的東西。

    書是思想的載體,觀念的總匯。

    書是精神的火種,知識的種籽。

書是暗夜的星光,久旱中的猛雨。

書能長知識、增才智、益身心,陶冶情操、淨化心靈。

書使你走出困惑,走向堅強,走向自信,走向成熟,生命得到充實和昇華。

書能使你正確區分真理與謬誤,精華與糟粕,洞察明晰人世間的真善美和假惡丑。

書是導師、良友、伴侶、知者、伙伴、助手。

然而,在某些人看來,書又是甚麼?

宋真宗的《勸學篇》把書寫得特別引誘人:「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這代表古人的一般見識。讀書可以升官、發財,娶嬌妻美妾,當今,騙騙蒙童還可以,大概沒有多少人認同了。

 

    而在當今一些人的眼裡,書又是什么?

 

書是擺設。有空調、有彩電、有鋼琴、有錄像機、有高檔傢俬、有……突然感到沒有書,便匆匆買幾套皮革封面精裝書擺設擺設。看,我的居室,還有一片精神天地,達到「高大全」壯麗之美。

書是炫耀。書架上花花綠綠的封面書林中,居然一本也不沾,目的是為了向別人炫耀學識,提高自己的「檔次」,增添自己的「面子」。瞧,我的書很多,書多有學問,知識博、雜,識諸子百家,知古今中外,人們看了,怎不生幾份敬意!

書是裝飾。房間裝飾得富麗豪華,也要裝飾空虛的心靈,蒼白的思想。「家有藏書不貧」、「窮不丟書,富不丟豬」,無書不雅,因此,買書、藏書,把它當為裝飾品。不見一本書,一點文化味也沒有,世俗者眼中帶有呆傻之氣,別人會說「胸無點墨」,指責精神上的貧乏,多寒酸!

一種米食出百樣人,書啊書,你在形形色色的人面前,究竟是甚麼?

 

 

女人四十不惑                                

----三八阅读散记

(二)

郭梅(大华笔会会员)/ 杭州

宋路霞的《上海名门闺秀》和《民国女子》可谓姐妹篇。其中,写盛宣怀的七小姐盛爱颐的一段在网上流传甚广。我看了两遍。印象最深的,倒不是她和宋子文之间的恩恩怨怨,而是如此这般的结穴细节:

       面对三年自然灾害,又经丈夫病逝,七小姐总能表现得异常冷静。每当她抽雪茄烟的时候,就拖一只小椅子,优雅地坐到门口来,从层层烟雾中,观看路上的人来人往。
    
那时路边有一个马路菜场,买菜的、卖菜的人群,熙熙攘攘,川流不息。有位并不认识她的人从她门口走过,从她手持雪茄烟的坐姿和那芳郁的雪茄香味判断,这定是哪个豪门望族的小姐。当一位朋友告知他,这就是当年大名鼎鼎的盛七小姐啊,那人恍然大悟:怪不得!”
      
七小姐活到83岁,临终的时候,她依旧干干净净,一脸镇静,非常体面,非常从容。

很自然的,我想起了前些年热卖的陈丹燕的文字,比如《上海的红颜遗事》里那些能用煤球炉做西点优雅到骨子里的老太太。

当然,这世界上还有和这些民国女子完全不同的女人,比如丁玲。她中年以后遭遇无妄之灾,被流放到边远山区,受尽歧视和奚落。一般的人在这个时候都心灰意冷了,但是她不!她仍然奋起飞蛾扑火,决不示弱。瞿秋白曾这样评价她:飞蛾扑火,非死不止。丁玲自己是这样理解这段评价的:我要以我的余生振翅翱翔,继续在火中追求真理,为讴歌真理之火而死!她,赢得了广泛的尊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又一届的美国大选,新任总统和第一夫人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她有趣而严肃,热情而直率,有时富有同情心,而有时又显得苛求。这位被巴拉克奥巴马称为老板的女人就是米歇尔。在《米歇尔传》中,《华盛顿邮报》撰稿人莉莎芒迪(Liza Mundy)为我们描绘了一位真实而亲近的米歇尔,让我们看到了当今政界最有活力的家庭。她的故事表现了她和奥巴马彼此间的互补与合作。如很多普通家庭一样,他们从事两份工作,养育两个孩子,他们之间的关系时有紧张,但奥巴马最终说服她帮助他登上政治的阶梯。你不能谴责她偶尔的抱怨与后悔:在这次竞选中,正是米歇尔帮助奥巴马抵挡了怀疑主义者的许多批评。一份保守派的杂志让她登上了封面,并称她为悲情夫人”——这位夫人,正处不惑的盛年。中国人喜欢说四十不惑,虽然这世界可惑的事情越来越多,但是我想,看了这些书,关于过了四十的女人可以怎么做女人的问题,应该是无惑的了。


会员巡礼:程宗慧

    程宗慧(笔名芦卉,英文lu wey),江苏籍四川人。国内某高校退休教师,副教授职称。2003年春
移民加拿大,现居温哥华市。曾在国内报刊发表作品。来加后先后在大温地区中文媒体星岛日报(原《新天地》副刊)、环球华报、大华商报、松鹤天地等发表诗文计数十篇。散文《春到温哥华》曾获环球华报英桥杯有奖征文大赛优秀作品奖。20087月在温哥华老年华人协会创办中华传统诗词讲习班*,并讲授诗词;同年11.诗词专版《枫华夕拾》创刊面世,至200911月共出13期。其报纸版自始至终由
本人主要负责组稿、校改等工作并担任责任主编。
    *该讲习班系今之老协会《枫华诗社》的前身。
     

 
 一、  题联
 赠温哥华木兰拳教练
    
 李桂瑾女士暨诸会友
 
      
                     
情满枫华, 弘扬国粹;
身居海外, 心系木兰。
 
  二、虎年清明遥祭慈亲          

            感怀一首  

芦卉
江南扫祭日,遥念老慈亲。
仙升逾十载,音容常记心。
雅言犹在耳,宽仁惠泽深。
诗文昭日月,美德众人钦。                   
我本异乡客,时亦叹伶仃。
忆昔晨昏奉,殷殷感腑灵。
娓娓吟佳句,聊寄儿女情。
恍觉慈颜在,惊定杳无形。
低眉方若失,戚戚泪纵横。
昔人日已远,门户写丹青。
1、晨昏奉,奉晨昏。言古人
早晚侍奉父母并问安请教之事。
语见王勃《滕王阁序》舍簪
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2
、吾母卢哲原(1907——
1997
)生于四川淯水之南,卒
于江苏常州。母亲自幼饱读经书,
自珍自强,一生好学不倦;善诗
文、重教育。有诗文集《介湖吟
草》遗世。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