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太子

天南太子,太子传说
正文

太子传说-广州岭南文化童蒙回忆-“如来神掌”如何无敌

(2005-02-16 03:29:08) 下一个
想起“如来神掌”,自己就忍俊不禁。 大约是十一二岁的时候,还是在外公家看电视上的粤语黑白残片“如来神掌”。那时候娱乐太少,也倒不觉得当时的电视拍摄如何落后,长大后才开始为当年童蒙时代模仿“如来神掌”而好笑。当年的“如来神掌”可以说是引领了后继的粤语武侠影视文化,虽然还是黑白片的拍摄,特技落后,但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虽多但处理得张弛有度,环环紧扣,加上主演的那位就是很多正义青年的偶像“探长”曹达华华叔,自然吸引到年幼的我成为追捧者。 曹达华华叔这位旧粤语片时代的佼佼者,塑造了传神入髓的探长形象,多年后的脑海回忆画面中,还是存在着他一身西服,头戴大西帽,潇洒丰神,旁边站着是那位警恶惩奸的“黑玫瑰”。曹达华这位影视史上独一无二的硬汉还扮演过“黄飞鸿”系列的青春偶像代表“铁胆”梁宽,铁血肝胆、英俊不凡的黄飞鸿最得意弟子栩栩如生,他和关德兴师傅的师徒之情更羡煞旁人。 “如来神掌”是的主角是“龙剑飞”,他的师傅就是鼎鼎大名的“火云邪神”,故事中武林传说“一邪,双飞,三绝掌”中的“邪”就是这位人物,武功排名独步宇内。当时还英姿飒爽的华叔扮演的“龙剑飞”侠骨丹心,最后历尽千辛万苦终学成威震武林的“如来神掌”,最后那终极一式“万佛朝宗”更是石破天惊,巍然端坐于地上,口中大喊“万佛朝宗”四字,然后电视画面就出现以今天眼光看来相当拙劣的特技---万道金光迸发而出,当者披靡,方圆之内小至蝼蚁不存。 但是影响之深远可谓远大,每次我们一班孩童玩斗比武,如有不敌,恼羞成怒之下自然会有白痴坐于地上,大喊:万佛朝宗!配以口中拟声吼叫,然后我们就立刻冲上前去,将之围殴。此粤语武侠电视文化意义非常,我们不惜以皮肉之痛而将之模仿。 依稀记得电视内的“火云邪神”虽名为“邪神”,但刚直不阿、心系武林,一头火红头发十分显眼。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龙剑飞”最后学成“如来神掌”终极成功的一幕,当时“火云邪神”已受昆仑“三绝掌”暗算身亡,此三名反派意图得到“如来神掌”秘籍,而龙剑飞也同时要秉承师傅遗愿学成神功,匡扶正道。正邪双方展开争斗,扣人心弦,直看得我欲罢不能,天天捧场。 最后经典一幕就是“龙剑飞”在“火云邪神”遗留了九个掌印的大鼎上顿悟成道,修成“万佛朝宗”,惊心动魄之处让我目瞪口呆。此一幕情节经年不衰,乃成文化标志,其后无数武侠影视晚辈都取材其中,总有似曾相识之感。 而最经典的莫过于“如来神掌”的武打特技场面,当时受技术所限,很多武打场面真人演员表达不出的意境就只能借用那引人发笑的画面特技:每当那经典的“如来神掌”音乐一起,两位对打者必然齐齐望上天空,各自推掌,然后幻化成或掌形或拳形或刀枪,在空中代替各自的主人对打。当时幼年的我但看精彩纷呈,长大之后不觉了然晒笑,试想两位成年人正儿八经地张开手掌,对着空气比武,往往开头是相持不下,然后一方占了上风,手掌不时进逼,另一方不断退后,口中呵斥连连。其实天空中是什么都没有,只是那粗劣而简单的线条在打斗而已。 这一经典自然也为我们一班孩童所模仿,时时见到两两小儿,在当时西关的小巷子中,各自举高手掌向着天空,作出空中有无数掌影拳形互相对打,什么“如来神掌”、“七旋斩”、“无定飞环”、“三绝掌”等等。若有明白个中道理者经过,就知道其实是两个白痴在对着空气打架而已。 若论特技拙劣,关德兴师傅的粤语长寿影视作品“黄飞鸿”系列中,我曾看过一集是“黄飞鸿大战大猩猩”,简直是笑翻了天。威武神勇的“关德兴”师傅竟然是和一只一看就知道是演员假扮,套着皮套而已的大猩猩打架,其搞笑程度让正气凛然的“黄飞鸿”系列难得出现童真趣稚。而且在这套黑白“黄飞鸿”系列中,我也几次看见过“关德兴”师傅扮演的“黄飞鸿”被打得落花流水、颜面尽失,反倒令我觉得那却是真实血肉的一代岭南武林宗师。 那时虽是幼稚,但还是很喜爱这些粤语黑白影视作品,因为多年始终是粤语文化的经典。 下次或有机会再谈“如来神掌”与“黄飞鸿”系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