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太子

天南太子,太子传说
正文

太子传说-广州岭南老字号童蒙回忆(一) “王老吉”

(2005-02-09 07:30:43) 下一个
“四时感冒,瘟暑疫症,健脾开胃,驱热消滞”,岭南一带气候温暖潮湿,古时更被视为蛮夷瘴毒之地,瘟暑疫症多现时发。 小时候,一有喉咙疼痛、咳嗽着凉,或者是感暑发热,家里长辈们第一反应不是建议我妈妈带我去看医生,而是说道,走,去饮碗王老吉!在长辈们看来,那凉茶实有长春之效,定必能克制天南的瘴毒潮湿之恶。父母亲当然是会抓我去看西医,西方的外皮注射打针肯定是带来皮肉之痛,相对而然,我还是喜欢被外婆带去喝那甘甘苦苦的广州凉茶。 外婆家附近的下西关一带,云集了无数岭南的老字号,这些time-honoured的字号名震羊城,曾经伴随着无数老广州度过他们沧桑的岁月。“王老吉”三个字更是如雷贯耳,在我童蒙心目中的形象就是一个滑稽而可爱的老人,坐在凉茶铺里那硕大的凉茶葫芦旁,笑眯眯地看着男女老少们来求这长春之药。那时候我经常“帮衬”那家“王老吉”就在西关长寿路上,古色古香的一副木制招牌,显示着它自己超然的历史,黄色发亮的大凉茶葫芦,数十米外就能醒目地标示它的功用。 当时照看铺子的就是一位可爱的老人,我对于“王老吉”的形象也正是从他身上而来。每次去喝凉茶,总看见他端坐于铺子外面的行人道上,手里拿着收音机,也总是放着深沉幽怨的南音之王“客途秋恨”:“凉风有信,秋月无边”,凄厉哀伤的曲调也顺带令到喝凉茶的我暑气全消,甚至还会连打冷颤,对这位可爱的老人唯一有意见的地方就正是这点。 “王老吉”字号响当当,道光年间已有名堂,我童蒙回忆中,据长辈传说,是一位叫“王吉”的老中医,有感岭南天气炎热、瘴毒害人,过路行商苦不堪言,于是就发明研制了这遗爱数百年的凉茶饮品,当年的凉茶还是细火慢煲,诺大一碗,这位可敬的中医赠医施凉茶,救了不少中暑受瘴的人,大家有感他的恩德,遂尊称“老吉”,自此“王老吉”也开始了它的百年历史。 当年我常去“帮衬”的这间“王老吉”,也是细火慢煲的风格,不像今天的凉茶连锁店,都是早早煲好,或是冷藏或是制成速饮。当日的那位看铺子老人总是早早的出动,用那不知经过多少年岁的金黄大凉茶葫芦,煲好独门秘制的凉茶,坐等街坊、过路人们前来受惠。而老人有时也会治疗附近街坊们的什么手脚扭伤、淤痛红肿,有几次我曾偷偷在一旁观看,看他的接骨手法纯熟,五指精强有力,再加上每次经过这铺子都看到他渊停乐恃般地端坐在一张长方木凳上,眼神深邃,静听古远南音,仿佛整条街都随他凝固的雕像而回到二三十年代的老广州城一样,因此我不止一次的肯定,他就是大隐归市的一代南拳武林高手。 因为幻想得走火入魔,一日超过数十次地去偷看老人擦拭茶葫芦、烧水、整理草药的情景,妄想从中窥测出他的武林高手的真相,因此老人终于忍受不住,向我路过铺子去卖菜的外公投诉,得到的结果就是给我外公揍了一顿。 虽然惹老人的讨厌,他还是很欢迎我和一帮顽皮小孩去喝凉茶,而我们最喜欢的就是喝他最拿手炮制的“五花茶”,清热而解毒,看过他精心而全神贯注地打理五花草药的神情,连我们这班懵懂孩童,也些小感受到当年那位活命救人、惠济岭南的王老吉前辈之仁心风范。 最可惜的是后来市政建设,街道翻新,这老铺子得到很常见而令人恼怒的结局:被拆。那据说孤苦无依的老人就不知流落到了何处,回想起来他的年纪比我外公都要大得许多,此时怕已多不在人世,想以一碗凉茶,遥寄深深感谢之情。 今天的“王老吉”已是集团化打理,规模宏大,产业化走向,但可能已无当年坊间大街上一间间凉茶铺的味道了。 “王老吉”凉茶也随着广东前辈们四散于南洋、美洲而传播于世界,当年的“金山埠”,悲惨的“卖猪仔”华工们,也曾喝过这暖暖甘凉的故乡凉茶。“王老吉”也曾是“太平天国”将士们军中防止时疫的军药,随他们征讨四方。 岭南两广,百年浓情,尽于这一碗故乡凉茶。愿海外岭南朋友,自同品“王老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夜林 回复 悄悄话 好象在国货店看到过王老吉的牌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