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牡丹园站 -- 精华区文章阅读
⑿湃? symplectic (sound-of-silence), 信区: Mathematics 标 题: 好书自然经典——苏竞存篇(下)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1年07月27日22:31:56 星期五) , 站内信件 “金针度人”这句老话,我是读了苏竞存的书以后才深有体会的。举点例子。 在Riemann-Roch定理一章里,为了说明构造Cech上同调层的想法,作者从关于亚纯 函数的基本事实——Mittag-Leffler定理讲起。这个单复变中的定理,本质上也是 讲亚纯函数的存在性;它不单是说复平面C上的亚纯函数“很多”,而且具体告诉我 们,可以依我们所需去“定制”亚纯函数(指定极点与主部),只需满足一些自然 的限制。进一步地,它对C的其它区域也成立(作者不失时机地指出,这必须另加论 证,原因在于:和光滑范畴不同,对整个C成立的事对开圆域不一定对,因为这两个 域作为复流形不同构)。但一般地,它肯定不对,比方任意环面上决不会有具单极 点(一阶极点)的亚纯函数,否则它会给出环面到球面的复同构,而这是不可能的 。在给出一般Riemann面上Mittag-Leffler问题的提法并描述了可能的途径后,作者 评论到(555页): “这样做事显然是劳而少功,另一方面它则是击中要害:我们有一些局部的东西而 想把它们拼成一个整体的东西。整个流形理论讲的就是这件事。能否成功取决于问 题的性质。有些什么困难也没有。例如我们看见过局部内积是怎样拼成Riemann度量 ,局部联络怎样拼成整体联络,所用到的只是一的分割(即单位分解)。但是也有 些东西不能简单地用一的分割来拼合。例如,把局部定向拼成整体定向有时行有时 不行。问题的解决有“障碍”,而现在就遇到了障碍。这种描述障碍的方式在拓扑 学中很常见……” 第一次读到这段话时,我感到了震撼。真的,流形这玩意,本科时我是一点不懂, 硕士头一年又把它看得很平凡:不就是局部“欧”吗?后来,老板指导我学着用局 部标架法做子流形几何时,我慢慢领会到,很多事情我们只能局部地去做(例如取 正交标架,例如联络等几何量的显式表示),再从中发现与标架选取无关的整体不 变量,这才是好东西;而这又并不意味着没必要选局部标架,不然你怎么表示那些 几何量呢?先任意取定一个对象,再把选取的不确定因素给“模(抹)”掉,全部 把戏就在这里。我懂了这个想法后,感觉很美好。另外,从那以后,我开始关心整 体微分几何,留意各种几何量与拓扑量之间的关系。可直到看见苏竞存的这段话, 我才猛然醒悟,这些东西就是研究流形的要害所在。流形与纤维丛这些东西,局部 都是平凡的,有意思的好东西必然在于整体,难点也在于怎么描述整体(或者说过 渡到整体的‘障碍’)。而(上)同调理论正是适当的语言(之一)。 讲到这,又可以提一段苏竞存书中让我豁然开朗的话(第八章“de Rham定理”,1 84页):“研究循环是不是边缘地方,这是所谓的同调理论。读者们可能已经熟悉 同调理论的基本思想。例如说,一般的解释是,T^2(环面)中有非边缘的循环S^1 说明T^2有‘洞’,而S^2(球面)中的循环S^1都是边缘表明S^2没有‘洞’。既然 可以从图中看到究竟有没有洞,这也就算不得什么深刻的观察。(——对呀。)然 而应该看到,只是因为我们把T^2放在R^3(三维欧氏空间)中,T^2上有洞才是显然 的事。如果我们不管周围的R^3,那么怎样才能区别T^2和S^2呢?(——哦……)即 是说,我们需要一些内蕴的不变量,而不是嵌入的不变量。所以,如果只看T^2本身 而不问它是否包含在周围的空间之中,洞的这个概念还有没有意义就不明显了。但 是循环和边缘的概念显然是内蕴的(intrinsic)即只依赖于流形本 身,它可以用来对洞作内蕴的描述,(——啊!原来如此……)这是Poincare的深 刻见地。在这方面,指出下面的事实是很有用的。在几何和拓扑中把内蕴性质和嵌 入性质区别开来是极其重要的想法。(——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曲面论……)例 如曲率的概念。(——对了,就是它!)如果看图,那么曲面是‘弯曲的’,这是 很‘明白’的。但是把弯曲设想为一个内蕴的概念,认为即使没有周围包含的空间 (有了这样的空间才能走到曲面‘外面’去看曲面)它仍然是有意义的,这就困难 无比了。这正是相对论里关于‘弯曲’时空使人感到神秘的原因。Gauss是第一个看 出曲率的内蕴本性的人。(——对呀!Gauss的‘绝妙定 理’!!)这是现代微分几何的起点。无怪曲率、同调和积分都是彼此关联的。… …” 看到这段话的那天早上我很激动,知道自己碰上了一点朴实而深刻的东西——Gaus s的定理对我来讲很熟悉,曲率只依赖于第一基本形式从而是内蕴量我也明白,但我 从来没有想清楚到苏竞存所讲的这个程度。而一旦点破,我马上看出来这个观念太 重要了。“intrinsic”及“global”恰恰是从我们本科学过的经典内容(数学分析 及线性代数)过渡到现代(本世纪)数学的观念上的“门槛”,也是贯串现代数学 的主要线索。而这些东西,从来就没有人明白向我们指出过。 苏竞存就厉害在这一点:许多我们学过的东西,尚未明白其实质,而他能三言两语 揭穿,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比如说,本科时讲过欧氏空间里的Stokes定理,觉得 很好;而在此之前建立起来的“外微分形式”的概念,也很美满,可是又莫名其妙 ,不知道干嘛要这么做。后来在北大的微分拓扑课上讲过流形上一般的Stokes公式 的证明,当时只嫌麻烦,在看懂整体积分的定义(特别是与局部积分区域和单位分 解的无关性)后,就觉得差不离了。在看陈省身的《微分几何讲义》时,对外代数 似乎看明白了,但也还是觉得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为什么微分形式是必要的呢 ?仅仅是因为可以在流形上做这种构造(切丛的对偶丛及其外代数)吗?苏竞存指 明这是建立积分理论的需要,也就是说,微分形式是拿来作为被积式的。为什么如 此,看看苏竞存的解释(第六章“微分形式”,118页): “……读者都知道,有好几种‘积分理论’。例如Lebesgue积分等等。也有好几种 处理方法,例如用测度理论或泛函分析等。我们不去管这些‘神奇’的理论,我们 要介绍的积分就是老的Riemann积分。并不是不能在流形上建立更一般的积分,而是 由于在绝大多数时间,我们的讨论对象都是光滑的,至少是连续的,所以用不到Ri emann积分以外的积分。主要之点不在于用什么理论,而在于什么是被积者,什么是 积分区域?……” “我们也知道,在这个记号里‘微分’dx其实不代表什么。而只不过是一个形式的 记号,它告诉我们链法则,也就是换元法则在积分中的用法……” “在流形上总是要做变量变换,这不过是从一个坐标邻域变到另一个坐标邻域…… 从上面的讨论看到,我们不能只是积分一个函数而是要积分这样一个对象,它会在 变量变换时自动地考虑到行列式法则。行列式的基本特征是:如果两行或两列对换 时,它会变号,即是说它是反对称的。处理反对称性的代数就是外代数,我们将要 用到它。” 这么简单的一点东西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是很平凡的。遗憾的是,我只在苏竞存的书 里才看到这样明了的解释。要点的确就在于我们很多人都曾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问 题上:积分号内的dx 到底是什么含义?我曾经以为是一个形式的记号,有时又把它 看作是定积分中被求和的微元的代号(或许也有人把它看作实数轴上Lebesgue测度 的记号)。直到看了苏竞存的解释,才明白是为了保证积分的结果与坐标的选取无 关而引入的一个记号,它自动记录下换元的效果;实质上它确实是某种测度,但用 微分形式的语言更干净而便于处理(并且适用于不定积分的情形,此时显然被积对 象必须是一微分形式例如df才有可能与积分运算相抵消得出原函数)。苏竞存在下 一章“积分”的开头特别指明,流形上积分理论有两个要点,一是不变性,即积分 在坐标变换下的性态;第二是化约,即微积分的基本定理。这就把以前书本上的一 大堆做法都解释清楚了。特别地,我们由此回顾,就知道外形式及外微分完全是对 应于这两个要点的建构,前者的反称性对应于换元时的行列式法则,后者的dd=0对 偶于链复形(积分区域)的边缘算子性态,这样就“人为地”建立起de Rham上同调 ! 对我来说,苏竞存的这本书是灵感的一个源泉。几乎每一次拿起它来,我都会为其 中精彩的解说诱惑(哪怕是我不懂的内容),并不时感到震撼。这种影响之大超过 了其它的任何一本书。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