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空间中的粒子分为两类:玻色子与费米子(美籍华人崔奇因发现二维电子气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获得了诺贝尔奖,这种电子既不是费米子也不是玻色子,目前称为任意子)。它们的本质不同是:费米子(电子、质子、中子、夸克等)受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制约,而玻色子(光子、氢原子、氦原子等)不受限制。偶数个费米子组成的系统是玻色子(比如氢、氦等),奇数个费米子组成的系统仍是费米子(比如氦的同位素氦3、氦电离掉一个电子后的氦离子等),周期表中约有四分之三的稳定同位素是玻色子。然而一般温度下(室温附近)热运动掩盖了它们的区别(两种粒子都近似表现为经典的波尔兹曼统计),要想得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几乎所有的粒子都分布在基态上)就必须降低温度。而就是这一“简单”的降温过程,却让所有的物理学家大吃一惊,它揭开了很久以来(或者说人类有史以来)自然界不为人知的一面,超导、超流等现象的出现,成了20世纪后半叶的热点之一。
三维空间中的粒子分为两类:玻色子与费米子(美籍华人崔奇因发现二维电子气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获得了诺贝尔奖,这种电子既不是费米子也不
所有跟帖:
•
两个原子彼此靠近时,他们各自的波函数在空间中会有重叠的区域,由于波函数的模方是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也可以理解为两个原子的电子云有
-marketreflections-
♂
(16333 bytes)
()
02/17/2011 postreply
11:27:49
•
非晶体内部粒子的排列毫无规律,杂乱无章,因此它与晶体有很多重要区别,例如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外形,物理性质如导电、导热、光的传播等都
-marketreflections-
♂
(20900 bytes)
()
02/17/2011 postreply
11:32:52
•
交换效应来自于波函数的重叠区域。根据全同原理,此区域内的电子是全同粒子,不可区分。如果我们仍然按照经典的粒子处理方式,对它们进行
-marketreflections-
♂
(4156 bytes)
()
02/17/2011 postreply
11:4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