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圆柱上面,一个方向是沿圆来找的,一个方向是直线。圆方向的曲率就是$1/r$,直线方向则是0,它并没有曲率。高斯发觉这两个曲

时空的平直性,运动的相对论协变性 场的保守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707939010093ur.html
在一个圆柱上面,一个方向是沿圆来找的,一个方向是直线。圆方向的曲率就是$1/r$,直线方向则是0,它并没有曲率。高斯发觉这两个曲率乘起来的乘积有很重要的性质。就是将曲面在空间中变形时,只要没有拉长它或缩短它,这个乘积是不变的!这个乘积后来就叫作高斯曲率



"曲率幾何解釋和坐標系統無關"

高级搜索 未找到符合“"曲率幾何解釋和坐標系統無關"”的结果。
曲率幾何解釋和坐標系統無關(不含引号)的搜索结果:搜索结果怎麼說它有多彎? - [ 转为简体网页 ]
如圖三,y 代表Q 點到切線的距離QS, x 則為PQ 在切線上的投影PS, 曲率變成. begin{displaymath}K=lim_{Qrightarrow P}. 這樣的幾何解釋和坐標系統無關。 ...
episte.math.ntu.edu.tw/articles/sm/sm_16.../index.html - 网页快照 - 类似结果数量曲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台灣:代數獨立;大陆:代数无关; 当前用字模式下显示为→代数无关 .... 如果您想对我们的字词转换系统提出一些改进建议,或者提交应用面更广的 ... [编辑] 直接几何解释. 当数量曲率在一点为正,位于这一点的一个小球的体积比 ... 2 维黎曼张量只有一个独立分量,可以简单地用数量曲率和度量面积形式表示出来。在任何坐标系下,我们有 ...
zh.wikipedia.org/zh/数量曲率 - 网页快照时空的历史--丘成桐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演讲
代而之我要研究那些以解释大自然现象为目标的几何。” .... 物理学中的等价原理要求引力的定律与坐标的选取无关,黎曼的曲率正具有这种特性。曲率张量的某种组合称 ...
www.360doc.com/content/06/.../9737_297382.shtml - 网页快照 - 类似结果积分几何学_什么意思_金山词霸汉语
若把点密度用外微分式dP=dx∧dy表示,则上述积分就可以写成与坐标系无关的形式 积分 .... 式中 积分几何学 表示∑的主曲率的第r个初等对称函数,dσ表示∑的n-1维面积元素。 ... 了一系列论文,积分几何就开始作为几何的一个分支获得了系统而深入的发展。 ...
hanyu.iciba.com/hy/积分几何学 - 网页快照几何三十载_百度文库
2010年5月16日 ... 当时间很大时,它给出算子的指标,但我们发觉在0 wenku.baidu.com/view/dd0da7254b35eefdc8d333d9.html - 网页快照测地曲率和测地线- docin.com豆丁网
2008年12月8日 ... 利用法曲率的几何解释可以容易地导出测地曲率的几何解释。 ..... 所构造的特殊的参数系统称为测地坐标系。 首先我们叙述覆盖了曲面上一个区域的测地线族的概念。 ... 截线的长度是1 2 2 1 ~ u u u d u u − = ∫ , 它与v 0 的值无关。 ...
www.docin.com/p-4481703.html - 网页快照 - 类似结果繁星客栈- 微分几何科普(1):浅谈度规和曲率
2007年5月18日 ... 因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曲面的曲率问题,首先要熟悉曲线坐标,在切平面上讨论 ... 即曲面的内蕴性质由第一基本形式决定决定,与它在外围空间中的形状无关. .... 这篇文章中由于有一些“ www.changhai.org/forum/article_load.php?fid=5&aid... - 网页快照E n r o l l i n g
... 研究这一类空间的几何,即所谓的德西特( de Sitter )空间,它是一种常曲率 ... 由于CGA 与坐标的选取无关,处理几何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内蕴性的, 因而可以直接进行几何解释。由于CGA 对初等几何的表示是统一的,因而一个代数公式可以在各种几何中解释成 ... 几何学的研究主题是几何不变量。不变量系统在几何代数化中具有明显的优点, ...
www.mmrc.iss.ac.cn/mmrcintro.files/lihongbo.html - 网页快照 - 类似结果时空的几何历史---丘成桐_qxjd_新浪博客
笛卡儿要研究「那些以解释大自然现象为目标的几何。」也就是他的坐标系统。 坐标几何的引进, .... 基本上来讲,就是一个球面的内蕴几何是由高斯曲率来决定的。 ...
blog.sina.com.cn/s/blog_3f707939010093ur.html - 网页快照[PPT] 量子力学发展史与量子曲率解释
文件格式: Microsoft Powerpoint - HTML 版
设想有一6维空间,用6维空间中的一个点来描述某时刻的单粒子系统的所有动力学状态。 ..... 故 其中h必然为常量,且须为与参考系无关的不变量才能确保上式成立,由此 ...... 普顿物质波的量子力学新表象,并提出了量子概率的几何化理解——量子力学曲率解释。 .... 这就发展了薛定谔关于广义坐标q空间具有非欧线元的观点。 量子力学曲率解释, ...
202.120.43.108/Able.Acc2.Web/Template/ShowNoMeau.aspx?...


时空的几何历史

丘成桐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2005年11月15日

我是学数学的,可是我跟物理学家有很多来往,受他们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今天讲的是从数学的观点来看时空。几何学家从古到今对时空有很大的兴趣。从历史来看,我们晓得从远古时代人们就已经懂得丈量土地、观察星体运行,也常感叹时间就这样慢慢不见了,所以产生时空的概念,所有民族都有类似的想法。

由中国哲学家我们看到很多不同的看法。《易经》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生四象就是生天地万物的意思。《庄子》讲:「天地虽大,其化均也。」;孔子讲:「逝者如斯乎,不舍画夜。」都是感叹着时间与空间的问题。屈原《天问》里讲:「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就是在问空间的问题,与太阳、月亮和星星之间的关系。另外,最出名的是李白的文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表示着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思考。

虽然中国哲学家不停的探讨时空,但总是是比不上希腊的哲学家,所以今天我们要从几何学的观点来看时空的历史。希腊哲学家从很早就对时空很有兴趣。例如柏拉图,柏拉图有个很出名的想法,他认为要做他的学生,一定要懂得几何才行。所以古代希腊哲学家,把几何看为大自然的一部份,而几何则成为描述大自然的主要工具。

希腊哲学家认为空间是静止不动的、完全不动的,这种见解持续了二十多个世纪,大致上和他们在几何认知上的局限性有关。但希腊哲学家崇尚推理,希望从数学的美中找到自然界的真理,所以他们对时空的了解比任何古文化都来得先进。他们积极用正多面体(regular solid)种种不同的几何形象,来解释星体的运行,有着很大的兴趣。

现在我们引一个伟大几何学家的谈话,他叫做Cartan(1869-1951),可以说是近代几何学家中最伟大的一个,他说:

对比其它科学而言,数学的发展更依赖于一层复一层的抽象。为了避免犯错,数学家必须抓住问题和对象的精义,并把它们筛选出来。

也就是说,作科学和作数学的发展一样,要一层一层的抽象出来,而

正确的推理无疑非常要紧,但更关键的是找到骨节眼上的问题。必须具有正确的直觉,才能够选对最根本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科学的整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们数学家解决问题时要求谨慎,可是最重要的是找到问题、正确的问题,所以这部分跟物理有很密切的关系。而对时空这个问题,就要了解清楚几何跟物理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点要看得很清楚。

现在我们来看看几何学。几何学基本的问题来自大自然,并且由问题本身的和谐典丽所启迪,这是几何学基本的看法。而希腊几何学家最先利用公理来处理数学,这是划时代的贡献。希腊数学家以前有埃及和巴比伦的数学家,他们对数学和几何也相当的成熟,晓得很多几何里面的定理,可是它们没有发展到利用公理来处理。只有引入一系列公理,我们才对大自然的规律有清晰的了解,进而发现其奥妙来赞叹他。

古代的几何学最出名的是欧几里得(Euclid, -325--265)的几何学,已经有两千多年了。欧几里得基本上是研究点、直线、平面这些比较简单的图形。这里面有两个主要的定理,一个是勾股定理,这大家在国中都学过,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上,他的斜边平方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第二个定理是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两个定理是整个欧氏几何学里面最重要的定理。

欧氏几何对以后时空研究的影响,我们可以来慢慢看一下。首先勾股定理是平面几何学里面最重要的定理,因为在任何有意义的几何空间里面,都要求这条定理在无限小的情形下要成立,也就是在黎曼几何和近代几何下都要成立,这是一个重要的定理。

至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其实就是讲平面是平坦的,也就是不弯曲。Legendre(1752-1833)这个十八、十九世纪的伟大数学家,他指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等价于下面这个很重要的命题,也就是欧氏第五公设。欧几里得几何学里面用到好几个公设,其中最重要但很多人不太认为它应该成立的就是第五公设,也就是过一条线外的一点,只有唯一一条直线跟这条线平行,这个第五公设跟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是等价的。

这里有个很奇妙的现象,在欧洲一千多年、两千多年来,数学家和科学家对这个第五公设的问题,始终不停的想去研究它、证明它,这种态度跟中国人完全不一样,中国人不太想去证明这个定理,认为这是很明显的事实。可是西方人却锲而不舍,从欧几理得一直到Lengendre都在考虑这个问题。

最后,伟大的数学家高斯(Gauss, 1777-1855)和俄罗斯两个数学家不约而同地发明了双曲几何,双曲几何就是曲率为负常数的二维曲面,当时有人传说,高斯曾经测量欧洲山脉里的三个山顶形成的三角形,也就是地球上的三角形内角和是不是180度。

双曲几何提出以后,一个最重要的结果是大数学家Felix Klein(1849-1925)所发明的空间,他创造了一种解析的方法,通过在单位圆盘上任意两点的某种距离,给出双曲几何的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叫做Klein模型。Klein以后,终于证明了欧氏第五公理不可以由其它公理推导出来,这是一个很伟大的成果。这个想法在逻辑上也有很大的贡献,跟以后提出连续统假说(Continuum Hypothesis)的反例有很大的关系。

对我们来讲,双曲几何是一个抽象而且跟欧氏空间不一样的空间。人类第一次发现一个空间,不是我们看到的空间,而是一个抽象的空间,这影响到黎曼的工作。从其它很多科学看来,感觉这像是一件胡闹的事情,觉得看不到的空间为什么还要去研究,可是数学家对它花了很多的时间,去研究它的意义,这我们等一下还会看到。

同时,我们看到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减去180度的时候,在平面几何时本来应该等于0的。可是在不是平面的时候,这个差会等于曲率和三角形面积的乘积,这是很奇妙、很有意思的恒等式。高斯将它推广成一条有关曲率的积分公式,叫做高斯-Bonnet定理,高斯-Bonnet定理在现代几何和拓朴学中非常重要。我的老师陈省身先生(1911-2004)将高斯-Bonnet定理推广到高维空间,同时因此发展成陈氏类,这个发展在近代时空研究里面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提供了宏观的看法。举例来讲,在近代的弦理论里面,可以看到时空里的质子数目与陈氏类有关。

我们在讨论近代的时空一定要有微积分。因为古代的几何的对象只是平面跟球面,那太局限了,即使是我们看到的时空都已经不大够。当我们了解到用无穷逼近的方法去构造一个弯曲的几何对象时,那就完全不同了。第一个使用逼近方法的数学家是阿基米德(Archimedes, -187--212),在公元前两百多年他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物线跟直线之间的区域面积,他的计算比现存已知的文章多得多,他基本上具有微分跟积分的观念,已经完成了微积分最主要的工作,只是当时的物理跟天文背景还没有成熟,所以没有迫切的需要将整个微积分全部完成。

接着要提一提Apollonius(-262--190)。Apollonius是提出圆锥截面理论的伟大数学家。圆锥截面包括拋物线、双曲线、椭圆、还有直线等几何曲线。当时天文学家利用这套理论来发展行星运动的本轮模型(epicycle model)。虽然本轮模型并不是很正确,但是圆锥曲线的理论却对后世刻卜勒(Kepler, 1571-1630)著名的行星运动定律具有深远的影响。当时的天文学家利用几何学跟三角学,将天文学从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数据,转化成一门精确的观测科学,也就是说,公元前两百多年的天文学家已经晓得数学的威力。

接着在时空观念里的重要贡献,来自伽利略(Galileo, 1564-1642)和刻卜勒,他们从行星运动的数据得出来很多重要的工作。刻卜勒利用天文学家Brahe (1546-1601)大量精确的观测资料,并通过很多的数据分析,终于算出行星的轨道是椭圆。Brahe观测本来是用地球为参考点的一大堆数字,所以不是很容易看出来是怎么回事。刻卜勒将它们改成以太阳为参考中心的运动轨迹,长年累月的用算术及三角将这些数据变成以太阳为参考中心的计算。

与刻卜勒差不多同时的两个伟大数学家是费马(Fermat, 1601-1665)和笛卡儿(Descartes, 1596-1650),他们引进了坐标系统。笛卡儿是一个哲学家,是文艺复兴时的一个著名哲学家,他在一篇哲学文章的附录中提出了坐标系统的概念。有了坐标系统,才能用代数的方法来表示运动的轨迹,这对牛顿以后作天文的计算有很大的帮助。底下是笛卡儿的一段话,他讲「我铁了心,要扬弃抽象的几何学」,他对抽象的几何学,也就是欧氏几何学,他不想再去研究,因为「它探讨的问题,除了能够锻炼头脑外,就没有什么用处。」笛卡儿要研究「那些以解释大自然现象为目标的几何。」也就是他的坐标系统。

坐标几何的引进,对于几何的研究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我们现在学解析几何的时候觉得很容易,可是事实上整个观念的改变是划时代的贡献。有了这个坐标系统以后,直线是由线性函数所定义,圆锥截面则由二次函数决定。利用这种代数的方式,刻卜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就变得很清楚了,不用花很多功夫去想象。有了坐标以后,因为刻卜勒的数据是数字,有了数字代进坐标系统就可以了。

坐标几何将几何和代数结合起来,让我们绕过欧氏公理来研究几何图形,这是很重要的事情,让我们可以用坐标的想法来研究圆、研究直线的图形。它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影响,是领导我们进入高维空间。假如没有坐标系统的想法,我们将很难想象高维空间是怎么回事,有了坐标系统,我们才晓得高维空间该怎么去想象它。

微积分的引进,刚才讲过是个很伟大的发明。发明的人有两个,一个是莱布尼兹(Leibniz, 1646-1716),一个是牛顿(Newton, 1643-1727),是差不多同时间的人。莱布尼兹也是个哲学家,他对微积分的引进是很骄傲的,他说 “As God calculates, so the world is made.”(上帝算,天地生。)他认为数字也就是微积分,能够决定天地、了解天地。

莱布尼兹的工作是既用代数也用分析的方法来表示的。他利用图像的办法、优秀的符号,为微积分创造了一个完整的数学架构。他在1677发表了自己的结果,事实上比牛顿发明微积分晚了十年。但是牛顿的工作,只在少数数学家跟科学家中流传。因此两派吵架吵了几十年,只为了这个谁先发明微积分的事情。

牛顿的微积分比莱布尼兹更重要的部分,也是最伟大的部分,就是他利用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对天文天体的运动进行了很仔细的计算。利用微积分,他由$frac{1}{r^2}$的定律推导到行星的运行。这一点可以展现微积分伟大的生命,因为从很基本的定律能够计算出星体很复杂的运行规律。天体的运行是透过欧氏空间的整体坐标系统来描述的,在那里空间是静止的,而时间则独立于空间以外。

接着我们要讨论牛顿力学内容的意义。物理的真实性属于我们经验的范畴。我们看物理是因为我们感觉到它。而科学的目标是寻找这种真实的物理背后的规律跟合理性。牛顿将大量的物理现象用同一个理论框架统一起来。产生了牛顿的三大定律。牛顿的三大定律是有关运动的,像$F=ma$全部是关于运动的。可是运动在什么地方进行?那进行的地方便叫作空间。牛顿说:「我不想去定义时间、空间、地点跟运动,因为大家都跟它们熟识不过。」事实上,牛顿最迷惑的也就是空间。

牛顿引进的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叫作绝对空间。牛顿宣称他的时空是绝对的、静止的,它为整个宇宙提供一个刚性的、永恒不变的舞台。

"Absolute space, in its own nature and with regard to anything external, always remains similar and unmovable.” (对内对外而言,绝对空间都是相似及不动的。)

他认为有一个抽象的绝对空间,所有的运动都在这个绝对空间里去比较。他甚至利用一个旋转水桶的实验,来说明绝对空间的存在性,而惯性坐标便是在绝对空间里面静止的坐标。这是一个很伟大的观念,虽然现在来看是一个不正确的观念。

莱布尼兹是一个哲学家,他对牛顿绝对空间的观念提出异议,他不赞成。可是牛顿力学跟微积分实在是伟大的科学,因为这是一个新工具,它使得物理学家和数学家花很多功夫,利用这个新工具去发展新的学问,没有时间去重新讨论绝对空间的问题,直到十九世纪,对时空的看法才有新的基本改变。在这段时间里面对几何学有重大贡献的是数学家Euler(1707-1783),他是绝对空间概念的忠实信徒。在流体力学里面有两个不同的观点,一个是Lagrange观点,另一个Euler观点,这也是因为Euler相信绝对空间的缘故。

接下来,现代几何学或者现代时空观念的最大转折点是从高斯开始,这是因为高斯发觉到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古典的几何学者在讨论我们三维空间里面的曲面时,他们晓得曲面上每一点沿着两个不同的主要方向有两个不同的曲率。举例来讲,在一个圆柱上面,一个方向是沿圆来找的,一个方向是直线。圆方向的曲率就是$1/r$,直线方向则是0,它并没有曲率。高斯发觉这两个曲率乘起来的乘积有很重要的性质。就是将曲面在空间中变形时,只要没有拉长它或缩短它,这个乘积是不变的!这个乘积后来就叫作高斯曲率(Gaussian Curvature),是高斯一个很伟大的发明。

高斯认为这是他的数学生涯里面最重要的定理,写进他的书《曲面通论》里。他指出曲面所谓的内在性质。什么叫作曲面的内在性质?就是讲,假如我们在曲面上将自己看作很扁的小甲虫,当这个小甲虫在曲面上爬来爬去的时候,他体验到的空间,得出来的空间性质就叫作内在性质。为什么叫内在呢?因为这个小甲虫对曲面跟空间的关系并不在乎,也就是讲小甲虫只顾他旁边遇到的曲面上的几何,跟外面的空间无关。高斯认为这个内在性质才值得几何学家不停去研究,去上下求索("most worthy of being diligently explored by geometers")。这种几何就叫做intrinsic geometry,内蕴几何。

高斯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要。我们现在解释一下内蕴几何的意思。假如我们在一个苹果削切了片皮,拿出来以后它的高斯曲率基本上是个正的常数;反过来讲,如果一个曲面的高斯曲率是正的常数,那它一定是球的一部分。基本上来讲,就是一个球面的内蕴几何是由高斯曲率来决定的。当高斯曲率都等于-1时,就是双曲几何,也就是刚才讨论欧氏第五公设的那种几何,也就是刚刚讲的高斯、Klein他们讨论的抽象几何。

高斯因为他的定理很兴奋。他花很多时间去提出跟讨论这个定理为什么这么重要,可是他遇到困扰。高斯说:

我愈来愈相信,人类的理性并不能证明或理解几何的必要性。希望后世能对几何空间的本质有新的洞见,但目前这却是不可能的事。

他还有一句话很有意思:

当下我们不能把几何与本质是先验的算术(也就是数论)相提并论,只适宜将它与力学并列。

高斯本身是一个伟大的数论学家,可是他认为这两种数学是不一样的,他认为几何应该跟力学,也就是物理,相提并论。我要强调,高斯并不是认为数论不重要,而是他认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科学。

高斯很想研究高维空间的内蕴几何,可是他作不到。在黎曼(Riemann, 1826-1866)很年轻的时候要升教授,在德国当时要当教授以前要有一个就职的演说,他为这次演说提出三个不同的题目,结果高斯挑了第三个题目。黎曼没有料到高斯挑这个题目,题目就叫做《建构几何学的假设》,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结果黎曼花了两个多礼拜去准备这一篇文章,他没想到高斯对这个问题有这么大的兴趣,原来这是因为高斯自己正在研究这个东西,在寻找答案。
  
黎曼认为这个新的几何要用无限小的形式,引进了抽象空间。在那里高斯曲率有了很明显的涵义。当黎曼引入这个空间的时候,高斯听了很高兴,因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文章、宣言。也因为自从有了黎曼空间之后,使我们终于摆脱了、完完全全摆脱了平坦的欧氏空间,成功的创造出自我生存的抽象的大域空间。

我们来看看黎曼在1852年演说提到的几句话,这几句话我原来不晓得,是最近这几个礼拜才看到他的演说的全部内容。他讲:

在无穷小区域内几何诸假设是否真确,与空间尺度关系的本质有关……。

他作了好几个解释,对我们现在来讲是很明显的,可是他当时的考虑,是要从空间来考虑。

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从这些现象的有关概念入手。这些源于经验的概念,是先由牛顿所奠基…如此这般,我们便离开了几何,进入另一门科学,即物理的领域了。

我很惊讶看到这一段,因为我一开始以为黎曼引进黎曼几何和物理完全无关,事实上他是为了研究物理才来考虑这个问题的。当时困扰黎曼和高斯的,除了空间的问题以外,他们两个也都对电磁学和引力场有很大的兴趣,他们写了两篇文章完全是对电磁学的研究,他们是在同一段时间考虑同样的问题。

黎曼的新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数学家对几何的看法。这种抽象的几何后来由Christoffel(1829-1900)、Ricci(1853-1925)、Levi-Civita(1873-1941)和Beltrami(1835-1900)研究了流形上的微积分和张量分析。不过对大部分人来讲,他们都不大喜欢这个几何。

现在我们来看现代20世纪物理和几何的关系,等下黎曼几何会再进来。第一点先谈狭义相对论的背景。第一个对牛顿绝对空间提出具建设性质疑的是一个哲学家Mach(1838-1916)。他认为惯性坐标受到地球和其它天体的影响,这项假设被称为Mach原理。差不多同时,一个极重要的事实是Maxwell(1831-1879)发现光是电磁波,光的速度与惯性坐标无关,是一个常数,不管惯性坐标怎么取,得出来的都是一个常数。不久之后,又发现Maxwell电磁方程以Lorenz变换作为对称群。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发现,爱因斯坦(Einstein, 1879-1955)在他十六岁的时候对这件事情感到兴奋,很想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事情。

终于在1905年爱因斯坦25岁的时候,他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空间和时间终于融合在一起。在1908年,Minkowski(1864-1909)这个伟大的数学家,也是对狭义相对论有很大贡献的一个物理学家,他说:

Henceforward, space on its own and time on its own will decline into mere shadows, and only a kind of union between the two will preserve its independence.  

也就是说,空间跟时间再也不能够独立,所以时间和空间从此以后要融合在一起。狭义相对论很快受到物理学家的认同,但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引力场。由牛顿力学来看的引力场和狭义相对论是矛盾的,因为狭义相对论认为,任何讯息的传递不能超过光速;可是牛顿力学里面是Action at a distance 它传递的速度是一瞬间、是无穷快的,这与狭义相对论提到的矛盾。牛顿的Action at a distance是因为它与时间无关。所以爱因斯坦要摆平这个问题,他想了很久,这问题他想了十年。他写信给Sommerfeld(1868-1951)说:

I am now working exclusively on the gravity problem… one thing is certain – that never in my life have I tormented myself anything like this.。

他花了很多工夫去考虑这个问题。
  
当时爱因斯坦了解引力是力场的一种,它使物体加速,由于狭义相对论的要求,在速度平行的方向,速度加快很快很快的话,会使长度加长,因为我们手上的尺会变短,所以量出来的长度较长,在与速度垂直的方向,长度不变,没有影响。所以发现很重要的一点:长度会在不同的方向和点改变,就是我们用狭义相对论来量一个加速的物体时,长度会对应改变,这正是黎曼几何的特点;黎曼几何容许长度在不同方向改变。

在同一个时间,爱因斯坦提出了他出名的等价原理,就是讲在任何坐标里面,物理的引力场的理论是要成立的,他花了很多时间来加进等价原理才了解到它跟黎曼几何的关系。他的朋友Grossmann(1878-1936)指出黎曼几何的重要性,他才明白黎曼度量满足等价原理,同时黎曼曲率使得度量拉长或缩短,这正是他所需要的一个工具。这个黎曼曲率正的时候会使得度量收缩,负的时候使得长度会拉长。

黎曼曲率真正具有他需要的特色,就是引力场的特色。黎曼曲率张量的某种组合称为Ricci张量。他发现这个量正是他需要的量,因为他需要满足质量守恒定律,而这个质量守恒定律对Ricci张量是满足的,这是由Bianchi(1856-1928)发现的。爱因斯坦看到这个定律很高兴,因此将Ricci张量看作物质的分布,而黎曼曲率本身去描写引力场。所以最后我们看到引力场可以用黎曼度量来表示。

在1916年,爱因斯坦正式宣布广义相对论的理论,同时他提出两个计算,就是关于水星近日点的进动问题与光线偏移的计算。1919年英国一个天文学家Eddington(1882-1944)在英国皇家学会宣称爱因斯坦提出的光线偏移理论被证实,这是他当时在南非借着日蚀度量成功的。当时的London Times(伦敦时报)头条新闻说: Revolutions in Science - New theory of the universe - newtonian ideas overthrown. 这成为当时轰动全世界的事情,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被评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现。
  
在整个架构来讲,我们晓得黎曼几何是广义相对论里面的框架,能够用时空来跟黎曼几何连在一起,就等于将几何与引力浑为一体,不能够再分开。而因为引力场驱动整个宇宙的改变,时间再也不是一潭静寂的死水。当天体变动的时候,时空的几何与拓朴以光的速度在变化,这也是广义相对论里重要的部份,也就解决了刚才牛顿力学跟狭义相对论的矛盾。

当时爱因斯坦除了受到Mach的影响以外,他还是第一个受到对称观念影响的人。Maxwell方程有Lorenz变换的对称群,他给爱因斯坦创造狭义相对论的灵感。他也用等价原理来看广义相对论,所以爱因斯坦是第一个看到对称群在物理学中最重要的物理学家。这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的物理学,因为各种守恒定律都是由对称群来决定的。等价原理产生了大的对称群,导致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

事实上数学家比爱因斯坦还要早,就提出了同样的理论。伟大的数学家Sophus Lie(1842-1899)跟Felix Klein,他们晓得对称性对几何基本结构的重要性。在1887年,Klein在德国一个很出名的地方叫Erlanger,他提出了他的教授就职论文,里面提到:不同的对称群会引出不同的几何。这点很有意思,德国的教授在就职前要提出新的纲领,我想在这个年代是做不到的。

没多久,Cartan就把Klein的观点和黎曼几何结合,创造了纤维丛的连络理论,关系到后来物理的gauge理论(规范场论)。这是Cartan在1895年的论文写的,这篇论文比物理学家早了至少五十年,他把Klein的整体对称群与黎曼几何连在一起,不但过了五十年对物理很重要,对整个几何也有很重要的开展。我们对时空的结构通过gauge理论,也就是从Cartan引进的gauge理论局部对称性,得到很长远的了解。

量子力学是对基本粒子很重要的了解,这些是自然界力量内的基本建构单位。要研究这些,要利用到electronic spinors(旋子)跟规范场论。这个概念其实从Cartan的群表示理论在几何里面就已经开展出来。但是有了Dirac(1902-1984)、有了Hermann Weyl(1885-1955)、有了杨-Mills之后,我们对整个几何的结构才得到了更丰富的直觉,这种直觉对几何起了很重要的贡献。Herman Weyl在1920几年的时候就研究可交换对称群的规范场,杨振宁跟Mills在1954年则引进非交换对称群的规范场。

整个量子力学对我们的影响很大,影响我们对时空几何的认识也很深远。例如Dirac的spinor跟Seiberg-Witten的理论,都是量子物理的部份。他成为我们研究几何结构的重要工具,到现在我还惊异于他们对几何结构的威力。所以我们晓得,量子力学虽然是研究很微观的工具,但是对大范围的几何有很重要的威力。至少五十年来,自从爱因斯坦对统一场论有兴趣以后,我们就了解到广义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之间,最主要问题是它们互相矛盾。量子力学与光滑的时空不能兼容:当空间的尺度小于Plank scale的时候,我们对时空的结构不甚了了。将引力场量子化是很艰巨的任务,这五、六十年来物理学家建立了很多模型,爱因斯坦生前的梦想就是要将他们统一起来。我们只能讲,我们正向这个方向前进。

目前最成功的统一场论,引力场论与量子合起来的主要理论,就是弦理论。这个发现当时对物理学家是一个意外,六0年代意大利的物理学家Veneziano,发现某个Euler的函数跟强核力产生的一些现象,从表面上看有很密切的关系。不久以后,有三个物理学家发觉,假如我们假定基本粒子是一个弦,也就是一维而非一点的时候,我们从强粒子理论可以找到Euler函数。所以当时很兴奋,以为弦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强核力,可是以后强作用力的实验发现,不循这个方向发展,而且标准模型(standard model)已经足以描述强作用力。所以弦理论不再重要,几乎销声灭迹。

可是再过了几年以后,两个物理学家Scherk跟Schwarz认为弦学应该包括强粒子和引力子。第一次在弦理论中提出引力场的是这两位物理学家,但是真正引起理论物理学家注意的,是Green和Schwarz在1984年的一个大发现。他们发觉当弦跟引力场相互作用时,在包括超对称的量子化过程内,时空的维数必定要是十维。同时在这个时候,由弦理论引起的量子场论,说明其至少在渐进的情形下是收敛的。这点是一个划时代的贡献,因为收敛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所有想将引力量子化的尝试都在不收敛的情形下失败了。可是他们发觉这是收敛的。因此产生了很多物理学家对弦理论的欣赏与研究。

一个很重要的结果是,时空本身的某些奇异点,是可以用弦理论来解释的。举例来讲,黑洞是一种奇异点。我几个朋友Greene、Strominger、Morrison,他们找到其中黑洞的模型,发觉就算出现奇异点的时候,弦理论还是有意义的。

我们晓得,现实世界我们看到的时空应该是四维的。所以弦理论需要十维,好象是不大对的事情。我们需要有一个方法将十维的时空变成四维,这个方法是由数学家跟物理学家提出来的,一个叫Kaluza;第二个叫Klein,这是在广义相对论刚刚面世的时候提出来的方法。

因为当时爱因斯坦想将电磁场与引力场合并。他们两位科学家将四维时空加了一维,变成五维。将一条直线加厚成一个圆柱,当柱的横切面很小时,柱面就变回一条直线了。所以Kaluza、Klein讨论五维空间真空状态的爱因斯坦方程,他们发觉这个方程等价于某个四维时空的引力场与Maxwell方程的合并。这样子引力场与电磁场就由纯引力场统一起来了。爱因斯坦对这个事情很兴奋,他以后在考虑这个问题时,又多了一个数量场。但是这个多了的数量场,实验上无法找到,所以最后还是放弃了。可是这个多出来的数量场,在弦理论里面有解释。

在弦理论里面,时空是十维的。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将四维加入六维,加入的六维空间变得很小,简直可以将十维空间变为四维空间,这部分是用Kaluza和Klein的想法来作的。可是这个六维空间是什么东西呢?弦理论因为当能量很高的时候,玻色子与费米子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所谓的超对称。时空里面希望能够具有超对称,假如有超对称的话,那内在的六维空间就要满足一些条件。

这是由四个物理学家,也是我的朋友所发现的。他们发现空间一定有复结构的真空方程,1984年的时候他们发觉,这个空间是我在1976年构造的流形,后来他们叫这个空间Calabi-丘空间。这个空间我们刚开始创造的时候,是为了做代数几何等其它方面的工作提出来的,也是为了微分几何。做这个空间的时候,我个人觉得它跟广义相对论有关,可是没想到满足了弦理论的要求。也因为弦学家对这个空间的要求,这二十多年来,我们在这个空间里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成果,尤其是在数学上的成果。我们曾经研究过这个空间的许多模型,在弦理论来讲,这是一个基本的模型,可以用来计算粒子的重量、电荷,也可以藉这个空间的变化来考虑黑洞与宇宙的模型。

可是时空远比这个更复杂,从微观的观点这还不是最终极的形式,很多弦学家认为这是一个逼近的微观空间,在此空间上还有许多美妙的对偶性,对计算量子场论帮助很大,也因此为对偶性,微观的量子场和大空间的量子场是同构的,这个对称基本上和Heisenberg的不确定性原理是等价的。所以量子力学加上时空,我们不知道最后的时空会是什么样子,但是这已经在数学的代数几何上引入革命性的贡献,这一点我没办法多谈。

1984年到1995年之间,弦学家发现很多不同的弦学模型,例如Witten的M理论、Polchinski的膜理论,其中几何与时空不断的联系在一起,最近几年还有所谓的矩阵模式、Vafa的量子时空泡沫,现在相当多人认为时空概念将有革命性的变化,至于怎么变化,谁也不晓得。

物理和几何的关系,让我引Schwarz的一段话:

the mathematical structure of string theory was so beautiful and had so many miraculous properties that it had to be pointing toward something deep.

所有的几何学家和弦学家都是这样相信的。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今天只介绍的这边,最后我引两段话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创思虽是漫漫长夜中的灵光一闪,但,这便是一切。(庞加莱)

我们在每一次进步的时刻都花了很多功夫,但生出理论之后,就有其重要性。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