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昌,势大以后: 与环境的信息作用成为非线性和非平衡,出现许多相变和分岔

[PDF] 势科学视域中的学习能力与时代创新
文件格式: PDF/Adobe Acrobat - 查看
在现代科学中,化学中有化学势,物理学中. 有电势、位势、真空势、量子势和超量子 .... 教育和管理及科学一样,本质上是一个求导过. 程。如果科学是对自然求导,沟通是 ...


势科学视域中的学习能力与时代创新
——势科学与现代教育学理论研究之一
李德昌
(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陕西西安)
[摘要] 老子说“势成之”,毕达格拉斯说“万物皆比例”,两个东西方文明大师毫不相干的坦言在势科
学的概念下得到了统一。势=差别×联系=差别÷距离,所以,势=梯度=斜率=导数=比例。势科学理论的意义
不仅在逻辑的层面上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真正统一起来,为填补教育学理论的逻辑缺失开辟了新途径,而且
从根本上揭示了人才学习成长和创新及创业的动力学机制。
[关键词] 势科学,素质教育,学习能力,高等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 G4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 (2009) 02-0005-0
图势=梯度=差别距离=差别联系
差别
距离( 联系)
教学研究
管理势
管理是“沟通”,沟通的目标是使差别更大的
元素联系得更紧。组织中成员之间的个性化差别越
大,联系得越紧,凝聚力越强,组织势就越大,管
理就越有效,决策则是对路径变分即选择一条达到
目标的最短路径。组织和个人的成长过程,是在不
断求导、营造信息强势中的积分过程。
文学艺术势
好的文学作品或小说总是将生活中最世俗的
和最向往的景象紧密地联系起来;将最细腻的和最
狂暴的情节紧密联系起来;将最软弱的和最强悍的
人物个性紧密的联系起来。小说《水浒》就是一个
典型示例。
一张具有艺术价值的风景画,其山水和房屋之
间总是既具有明显的形像差别,又具有时代背景下
人文氛围的紧密联系;一首好的交响乐,其快板和
慢板之间总是具有明显的节奏差别,同时又具有紧
密的旋律联系,而且在寓意方面,也总是将反叛和
顺从、痛苦和幸福紧密地联系起来。交响乐团的演
奏声势浩大,在于乐器的配置上比小乐队具有更多
的差别很大的元素:弦乐管乐、铜管木管、小提琴
大提琴、短笛长笛、一小号大贝司,所有这些对称
性的乐器在指挥的带领下,在同一个音乐主题的统
率下紧密的联系起来,营造了信息强势,因而具有
震撼力。
情感势
情感势是一种情感梯度。人在认识事物时感受
到的事物差别越大、联系越紧,激励的情感梯度就
越大,情感势就越大。母亲总是喜欢最优秀的或最
弱的孩子,因为在同样的母子联系中,他们与其他
孩子的差别更大;对于同样优秀的众多孩子,任何
母亲总是喜欢自己的孩子,因为她与自己的孩子联
系更紧。
学习中,如果在差别很大的问题中找到内在的
联系和统一,就会产生强烈的情感梯度(情感势)。
学生之所以在学习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时激情澎
湃,而在学习琐碎的专业规程时感到贫乏无味,是
因为普遍理论表达的是差别很大的事物之间的内
在联系,形成了强大的信息势,在信息势的诱导和
激励下就产生情感势。而专业规程则是一些知识
点,往往就事论事、零散而没有内在联系,无法形
成信息梯度,不具有信息势,就无法激励和诱导情
感势。
教育势与学习能力
所谓教育势,也叫教育信息势,就是教育过程
中有关要素信息之间的差别乘联系。教育和管理一
样是有关人才和组织成长的问题。在传统社会中,
往往学什么就用什么而且用它一辈子,所以有势
(爱)无势(爱)的问题尚不突出,机械的传承和
记忆就足以应对。在信息化社会中,学习者面对的
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则需要人们具有创新素
质。在以往的各种研究中,因为没有给素质一个逻
辑的定义,所以,就无法对创新以及创新素质进行
科学的研究。在势科学的视域中,素质的逻辑定义
是“对象结构或功能的序秩(有序)” 。空调取热
的效率大致是电炉的倍,因为空调的结构比电炉
更有序;人们因为思维的有序程度不同而工作效率
不同。道德素质是社会性行为的有序,而行为无序
像精神病,就无法作道德判断。智慧素质是知识的
有序。一般来说,消息的有序是信息,信息的有序
是知识,知识的有序是智慧。怎样才能有序?非平
衡是有序之源(耗散结构),而势大才能非平衡。
大爱产生大的追求,心理“不平衡”才会追求。从
自然到社会,每一种“活”的有序结构都是在某种
“势”和某种“流”的非线性、非平衡作用中形成
的:知识的有序结构-智慧素质,是在“情感势”
和“意识流”的非线性、非平衡作用中形成的(学
习过程是在一种向往学习的“情感势”推动下不断
去“意识”的过程,“意识”的不断积累产生“意
识流”) 。
许多大科学家之所以得益于科普,是因为好的
科普读物总是用最少的理论把最广泛的事物紧密
联系起来,造就了一种强大的信息势,从而激励青
少年产生强烈的情感势,成为他们一生学习和成长
的动力。遗憾的是,这些书大部分来自于西方文
化,而我们的“十万个为什么”却是道貌岸然,看
起来有势,实际上无势:将零散而毫不相干的问题
放在一起,只能得到一些知识点,而不能建立信息
势,也就不能激励情感势。《十万个为什么》是传
统知识教育的典型产物,如果十万个为什么讲出十
万个道理,想一想,这个世界在小孩的心中还有大
道理吗?
教育和管理及科学一样,本质上是一个求导过
程。如果科学是对自然求导,沟通是对组织求导,
李德昌势科学视域中的学习能力与时代创新——势科学与现代教育学理论研究之一
激励是对个人求导,经营是对市场求导,那么教育
就是对思维求导。在思维过程中构建巨大的知识
“差别”之间的紧密“联系”,使思维产生张力,建
立思维过程中的信息强势,推动思维的有序、相变
和分岔,产生创新。科学的数学本质是寻找自然过
程中的势函数,管理和教育的数学本质是人工构造
某种势函数,并在管理和教育的实践中运行这种势
函数。所以,教育和管理在本质上有了内在联系。
在一定意义上,现代社会的课堂教学正在变成“育
人管理”,新东方教育的成功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求导必须保证函数的连续性,自然演化在宏观
上是天然连续的,所以“可导”;市场的连续性在
于法律的规范性和市场信息流传导的宏观连续性
(一处的价格变动可以宏观连续的波及到其他处),
从而经营才能对市场求导;环境、组织及人才的可
导性在于国家政策的连续性、管理制度的连续性以
及人才职业规划的连续性,从而管理才可以对环
境、组织及成员求导;教育的可导性则要求受教育
者思维的连续性(逻辑思维)和知识结构的融合
性,所以,一方面必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一方面
必须使已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教育才可能求导。
已有的经验证明,组织成员的逻辑思维能力越好、
已学到的知识的融合程度越高,学习能力就越强,
也就是教育求导的效率就越高。
在信息化催生的学习型社会中,人们最重要的
社会资本就是个人的学习能力,其实就是个人具有
的内在信息力。实际上,人们对于不同的问题,其
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一些人对于这种问题的学习
能力很强,一些人则对另一种问题的学习能力很
好。应用势科学有关信息力的原理来仔细分析,则
可发现,学习能力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个要素:其
一,学习者对有关知识的有序结构,其二,学习者
对有关知识的兴趣。前者是指学习者对有关问题的
具有“差别”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原有
知识的融会贯通程度,是一种内在的知识信息势,
后者是指学习者对此种知识信息的情感阻尼(粘
性),二者之积就是学习者所具有的内在信息力,
即学习能力或学习力(牛顿力,其中是阻
尼, 是速度的导数就是一种势,我们常说的力就
是一种势乘以某种阻尼)。这与人们的实际感悟是
完全一致的:一个人对有关问题的已有知识的融会
贯通程度越高,对有关问题的知识越有兴趣,对该
种问题的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效率就越高。
学生学习的真正动力,来自于感性与理性的互
动,从小关注情感成长和培养逻辑思维是启动感性
与理性互动机制的关键,这种情感关注和逻辑培养
达到一定的临界点,感性与理性的互动机制就被触
发(杨福家称作“点燃”)。实际上,人们往往是首
先因为喜欢才可能理解,同样,只有理解才能更加
喜欢。从而喜欢促进理解,理解就更加喜欢,刻苦
钻研的劲头一发不可收拾。所以,人们常常看到,
好学生是用不着督促的,反而心痛的母亲常常催促
着“早点睡觉”。这种学习成长的动力机制本质上
是在另一个层次上启动了势的运行机制(差别促进
联系,联系扩大差别)。势运行的这种“正反馈”
效应是一切成长和发展的共同逻辑。
时代创新的内在机制——信息势达到临
界值时的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
创新的本质是系统过程在大势作用下的非平
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当势不太大的时候,过程是
平衡的、线性的,只有当系统势超过某个临界值
时,非平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才能发生,创新才能
实现。例如,当电压不太大时,电压与电流的作用
是平衡的、线性的,而当打雷的高电压发生时,电
流的闪光就出现象树枝一样的分岔。如图。
势科学的基本理论,可以使人们从逻辑上理解
为什么传统社会技术稳定、创新稀有、发展缓慢,
信息化时代却是技术突变、创新辈出、发展神速。
不是过去的人们不聪明不努力,而是由于在科学不
发达的时代,不能将差别很大的事物联系起来,不
能营造信息强势,过程是线性的平衡的,没有非平
衡相变和非线性分岔,就不可能有技术的突变和管
理的创新。在信息化社会,科学的高度发展找到了
差别巨大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计算机为核心的
信息化、网络化,在技术层面上也将许多极不相同
的、相距甚远的事物即刻联系起来(统一为“比
第期
图高电势产生的电流闪光分岔:创新的逻辑机制
教学研究
特”);全球化将世界经济紧密的联系起来,所有这
些都营造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强势,使各个领域中的
非平衡、非线性作用占据了主导地位,信息化社会
成了真正的非线性社会,各种相变和分岔不断涌
现,社会各个层面上越来越多的决策创新和改革创
业成为时代的基本特征。
实际上,从打工仔到博士,人们的创新在不同
层次上进行,无论学历高低,你只要一如既往、持
之以恒的倾情关注和分析某些事,别人找不到的机
制你就可能找到了,别人联系不起来的事物,你就
可能联系起来了,因而,别人干不成的事你就可能
干成了,这就是创新。由此看来,那些学历很低的
房地产富翁的成功就不是无缘无故的了。房地产大
腕潘石屹说他在北京初期盖房时,总在晚上到某些
个高地寻找那些灯火明亮的区域,作为未来发展的
好地方。显而易见,做这种事可能用不着博士。
实际上,网络化和信息化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
样寻找联系和加强联系的工具,营造了一个人人可
以创新的平台,创新不再是学者的专利。说句风趣
的话,在信息化的这个平台上,人们只要倾情关注
一如既往,真有可能“一不小心就创新”!
在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基础上,财富的集
中、权力的集中、知识的集中都为创新提供了条件
保障。财富越集中(钱越多)势越大越能办大事,
权力越集中(可以调动更多的人齐心协力)势越大
越能办大事,知识越集中(越多的学科交叉整合、
融会贯通)势越大越能办大事,注意力越集中势越
大越能办大事。没钱没权没知识又不能持之以恒地
倾情关注,则可能一事无成。
在势科学视角下的创新,是一个完全广义的概
念。实际上,别人没有事干,你有干不完的事,是
因为你的“势大”,分岔多、相变多,创新的路子
多。所以,人们常常看到,有钱的人忙得了不得,
官大的人忙得了不得,知识多的人(院士、科学
家、长江学者、学术带头人等等)忙得了不得,关
系多而且倾情关注的人(情感信息势大)忙得了不
得,艺术家(艺术信息势大)忙得了不得, 从
业者(虚拟信息势大)忙得了不得。试问忙的人为
什么忙,是因为势大以后他与环境的信息作用成为
非线性和非平衡,出现许多相变和分岔,实践中就
表现为有许多事需要干,而且这些事都能够干成,
会带来效益是创新。试问闲的人为什么闲,是因为
自身占有的各种信息量太小势太小,与环境的信息
作用是平衡的线性的,实践中就表现为没事干,如
果硬要“没事找事”,则可能干不成,而且会受到
损失成为风险。所以,信息化时代的信息人,占
有的信息量大,信息势大、分岔多、相变多,创新
多。所以,信息化时代成了一个创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邵汉明陈一弘王素玲百子全书老子庄子沈阳辽
宁民族出版社
戴维玻姆整体性与隐缠序:卷展中的宇宙与意识洪
定国等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李德昌新经济与创新素质——势科学视角下的教育、管理和
创新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李德昌田东平薛宇红素质与序秩-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
教育学原理探晰系统科学学报
李德昌信息人社会学——势科学与第六维生存北京
科学出版社
Study ability and age lively in Potential science
--One of the series of studies on potential science and modern educational theory
Abstract The father said that "the potential becomes it", finished Dague Russ to say "the myriad things all proportion", two
kinds had nothing to do speaking frankly in potential science. Under the concept obtained the unification: potential=difference÷
distance=difference×connection,potential=gradient=slope=derivative=proportion.Therefore,we have "Potential makes everything"
from Laozi and "Everything has proportion" from Pythagoras. Potential science can not only unify the 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together in logic, but also show the motion of innovative busin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in information age.
Key words potential science, quality education, study ability, higher educational, bring forth new ideas.

所有跟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