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非线性的重要条件是系统远离平衡,系统必须具有强大的推动势

来源: marketreflections 2009-09-28 16:28:4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242 bytes)
第卷第期教学研究
年月
知识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创新需要知识,另
一方面知识又约束创新。学到的知识是增加了创
新的能力还是变成了约束创新的负担,与知识的
教育过程和知识的学习过程有关,这叫“知识学
习与创新的路径依赖”。只有在内在的学习情感势
(爱)的主导下得到的知识才能成为有序的知识,
并按照内在需要嵌合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形成
智慧素质。
所以,良好而有效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内在学
习情感势(爱)主导的动力学过程,而内在学习
情感势则是在外在教育信息势推动下产生的,由
于信息势与有效信息量的等价性,教育教学过程
就是一个不断生产信息量、进而不断营造信息势
的过程。
信息势与情感势及智慧素质
在《势科学与现代教育学理论研究之一》中
已经阐述:知识的有序结构-智慧素质,是在“情
感势”和“意识流” 的非线性、非平衡作用中形
成的。而产生非线性的重要条件是系统远离平衡
态,因而要求系统必须具有强大的推动势。例如:
当压力(物质势)很大时,压力与变形的作用才
能是非平衡非线性的;当电动势很大时,电压与
电流的作用才能是非平衡非线性的;同样,只有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陕西省年社科基金项目(编号: );西安交通大学年校长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李德昌( ),男,陕西子长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势科学视野中的教育、管理和创新。
当情感势很大时,情感势与意识流的作用才能是
非平衡非线性的。通俗的讲,学习中的情感势就
是学习中的“兴趣”、“激情”,或者简单的说就是
学习中的“爱”。正像双螺旋结构发明者、诺
贝尔奖获得者克里克所说的:科学发现来源于“狂
热的追求” ,而“追求”正是心理的不平衡所使
然,“狂热的追求”是心理的极不平衡,是学习过
程远离平衡态的真实体现。由此可以在微观层次
上证明西方以培养“兴趣”和“爱”为主的教育
为什么如此有效。
进一步从势科学和耗散结构理论层次上仔细
考察智慧素质形成的机制,就在于情感势与意识
流的非平衡非线性作用中,学生对于不同问题的
情感势与不同的情感势产生的不同的意识流的交
叉作用是“不对易”的,在非平衡的非线性区,第
种流受第种势的影响,同第种流
受第种势的影响不对易,即。粗略
地说,在学习过程的非平衡非线性区,各种问题
之间的关联性加强,而对种问题的情感势可以促
使产生对种问题的意识流,对第种问题的情
感势也可以产生对第种问题的意识流,但是这种
作用是不对易的,即不存在昂萨格倒易关系,这
中间就会产生附加的势和流,即附加的情感势和
意识流,这在耗散结构意义上就是所谓的“超力”
教育信息势与教育教学技术
——势科学与现代教育学理论研究之二
李德昌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摘要教育信息势是教育和学习过程的唯一推动力。信息即负熵即有序即梯度即势,所以,有效信息
量与信息势是等价的。无论教育技术的“媒体派”还是“学习派”,其理论研究的主旨就在于生产更多的信息
量、营造更大的教育信息势。论述了在教育信息势推动下,产生的学习“情感势”与“意识流”的非平衡非线
性作用如何形成知识的有序结构、进而形成智慧素质和能力,以及“信息人”六维信息势(货币信息势、权力
信息势、知识信息势、情感信息势、艺术信息势和虚拟抽象信息势)的能力本质。在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势科
学理论的逻辑抽象比建构主义理论的形象描述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关键词势科学,教育信息势,教育理论,教育技术,信息人。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李德昌教育信息势与教育教学技术——势科学与现代教育学理论研究之二
和“超流” 。超力和超流的积累定
义为超熵产生即,即在微小区域
中的超熵产生,这时判定解的稳定性函数是定
态熵的二级偏离(二次变分) 。根据稳定判据
可知,当时,定态是渐近稳定的; 时定
态是不稳定的; 时定态是临界稳定的。在学
习过程中,超熵产生一旦小于零,所研究对象
的知识系统的原有结构就要失稳,从而就可能产
生新的更高层次上的有序结构,形成智慧素质,实
现创新。通俗讲,学习只有一点点情感,即学也
行不学也行,这时情感势与意识流的关系就像电
势差不大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一样是线性的,线
性积累的结果是可以简单加和的,即。所以
这种学习只能增加知识,不能提高智慧。要使知
识在更高层次上有序,就要有更大的情感势,使
情感势和意识流的作用呈现非线性,非线性积累
不能简单加和,它具有的积极效应,非线性
积累产生涨落使原有知识结构系统失稳,产生更
高层次上的有序,形成智慧素质。
可见,学习中的“爱”即“情感势”是如此
重要,但问题是怎样才能爱呢?
实际上,学习中的情感势(爱)是一种内在
势,意识流是在这种内在势的推动下产生的,正
像在物理中,电流是在内电势推动下产生的一样。
而内电势则是由外电势推动的。所以,当学生“不
爱”的时候,即“情感势缺失”的时候,需要外
在势来激励。这种外在势就是笔者所说的教育过
程中的信息势。现代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传授知
识,更在于营造教育信息势。
信息量信息势与信息人
按照信息论的计算,在剔除无用信息的情况
下,信息表达为负熵,负熵意味着熵减即意味着
有序(这里是指经过整合后的有效信息,限定在
科学中的信息范畴,而非哲学中的信息范畴),
有序就构成梯度,梯度就是势。所以,可以简单
地表达为:信息负熵有序梯度势。由此可以
通过信息论证明,信息势与有效信息量是等价的
(为了区分科学与哲学中信息的不同含义,将科学
中所说的信息量称为有效信息量)。因而,如果说
能够营造强势的组织、管理及学校是好组织、好
管理及好学校,那就是说能够产生更多有效信息
量的组织、管理和学校是好组织、好管理和好学
校。又因为势梯度斜率导数,所以,也可以说,
求导能力最强、综合导数值最大的组织、管理及
学校是好组织、好管理和好学校。
由于各种事物的描述在本质上都可以抽象为
信息层次上的描述,所以,各种“势”本质上都
可以概括为“信息势”。例如,科学势是科学信息
势,文学势是文学信息势,管理势是管理信息势,
教育势是教育信息势等等。由于有效信息量与信
息势是等价的,根据信息人理论,信息人的信息
量测度是六维的,即“钱”、“权”、“知识”、“情感
-朋友”(广义的社会网络关系-社会资本)、“艺
术”(美是形象信息之导数,是信息选择的结果,
看到的都画下来就成了照相而非绘画)、“虚拟抽
象”。前三维是有限可测的“显势”,后三维是难以
测度的“潜势”。“货币靠情感来把握(不然就可能
认钱不认人)”,“权力靠艺术来实现(权力越大越
讲究管理艺术)”,“知识靠抽象来提升(零散的知
识就成为教条)”,“显势靠潜势来驾驭”。人和组织
就是在显势与潜势的互动作用中成长和发展的。
无论哪一维信息,都是经过社会在一定范围中
“融会贯通”的整合以后的有效信息,所以,有钱
的人占有的有效信息量大(帐户中的货币数字大),
势大——有钱有势;权力大的人占有的有效信息
量大(权力越大汇报的人越多) ,势大——有权
有势;知识多的人占有的有效信息量大(经过融
会贯通的整合后的知识),势大——知识就是力量;
朋友多的人占有的有效信息(情感信息)量大,势
大——人多势众,审美能力好的人占有的有效
信息(艺术信息)量大,势大,虚拟抽象能力好
的人占有的有效信息量大,势大。
本质上,教育和管理是消除不确定性的。对一
个组织或个人来说,某一时刻占有的有效信息量越
大,势越大,能够控制的思维和行动就越有序,能
消除的外在不确定性就越多。无容置疑,一个组织
或个人如果具有无限多的钱、无限大的权力(对于
组织来说就是在行业中的话语权)、无限多的知识
信息(像上帝一样无所不知),即具有无限大的势,
那就没什么外在不确定性了。当然,过多的钱、过
大的权、过多的知识也会导致内在不确定。
由此可见,学校、组织或个人占有的有效信息
量是他的势——能力(办成事的可能程度)的真
正象征。然而各种势的效用的实现程度,与相应
第期
教学研究
的有效信息量的整合程度有关:货币信息的整合
效应最高,是在整个社会中“融会贯通”后被承
认的,所以钱用在哪都有效。权力信息的整合效
应次之,是在权力范围之内整合后被认可的,所
以,权力只能在特定的权力范围内有效。情感信
息(社会资本)的整合是在亲人和朋友以及由友
谊构建的网络关系中完成的,所以,依靠情感来
办事也只能在这个范围内有效,但情感信息可以
将友谊构建的社会信息资源凝聚起来从而办成更
多的事。因此,不能否认有钱有权有“朋友”的
人实际上就是真正有能力(有势)的人。有知识
的组织或个人是否有能力(有势),要看他的知识
是不是被经过“融会贯通”的整合后形成了势(知
识信息势)。零乱的知识放在一起构不成有效信息
量,形不成知识信息势,就无法显现知识能力。
一种信息的社会融合性越好,它的“柔性的
格式化”程度就越高,这种信息就越有用、越好使。
钱的社会融合性最好,所以,钱最“好使”,
“有钱能买鬼推磨”的比喻,说明钱已经接近上帝
那样的柔性格式化(因为“鬼”本来是神和上帝
才能指挥的),差不多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宗教”,
只要有钱谁花都灵。权力的融合性比钱要差一些,
所以权力就不像货币那样好使,不但受权力本身
的“局域化”限制,而且往往还要讲究使用的技
巧和方法,也就是管理学中所说的管理还需要管
理艺术。显而易见,“不会买东西”的人很难找到,
而“用不好权”的却大有人在。但由于信息化造
就的社会横向个性化和纵向集约化趋势、以及信
息不对称导致的不可观测性——知识价值和个人
能力准确评价原则的丧失,使人们对权力的依赖
程度加强,所以,在权力范围内权力也将变得越
来越好使。
对知识来说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单纯的知
识变得越来越不好使。在传统社会,由于社会生
产、意识形态以及科学技术的整体对称性,是使
用知识的时代,所以,知识的格式化程度很高,掌
握一种知识哪里都能用,甚至用一辈子。在信息
化社会,由于信息全球化带来的社会的局域化和
生产的个性化及人的个性化,知识的社会格式化
程度越来越差、局域化越来越强,同一种知识被
不同的组织或个人掌握,产生的使用途径和使用
价值大不一样。这就像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所
说的:知识就是力量的说法已经过时,知识的知
识才是力量。而“知识的知识”就是经过融会贯
通整合以后的有效知识,就是知识之间的联系,也
就是知识的有序,是一种真正的知识信息势。所
以,在信息化时代,一个组织或个人掌握一种知
识以后,必须与其他知识进行内在的融会贯通,从
而整合成一种具有“活性”的、成为组织或个人
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的知识”,才能真正派上用场。
然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货币的柔性格式化(全
球通用化)加强及权力的集约化发展和知识的局
域化趋势(不可评价的知识、达不成共识的知识、
学不会的知识、被产权所控制的知识等等),知识
在货币和权力面前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许多高
等教育的会议是专为掌权的大学校长开的;在国
内的连续几届所谓的“教育家大会”,根本不需要
投稿,有钱就是“教育家”;而且更有甚者,某些
学术会议必须先注册交费才收稿……不但“认钱
不认人”,而且也“认钱不认知识”。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势作为人和组织及社
会成长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日趋明显, 年出版
的《信息改变了美国——驱动国家转型的力量》
一书全面论述了信息(势)在美国发展过程中的
作用,是对信息势作为发展动力的最好阐述。而
最后一章,“信息时代:连续性与差异性”,几乎接
近直白地从“联系(连续性)”与“差别(差异性)”
两个向度表述了信息势概念的内在逻辑。美国人
表达的究其本质也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势”字。
信息量信息势与教育技术
无论是教育技术理论的“媒体派”(以海涅克
为学术领袖),还是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派”(以
加涅为学术领袖),其理论研究的主旨就是追求在
教育过程中生产更多的有效信息量,即营造更大
的教育信息势。
对于“媒体派”来说,教育过程就是要充分利
用各种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产生更多的有效信
息量,营造更大的教育信息势。高建国在“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文中介绍了
利用多媒体讲解《春》一课的情景:“充分利用现
代化教育手段把教学要求、教材说明、学习方法、
播音员的朗读录音、重点词句和段落的分析,课
后练习以及春天中小草、花、雨图片和视频资料
按一定秩序制作成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课件”。“首
李德昌教育信息势与教育教学技术——势科学与现代教育学理论研究之二
先通过计算机向学生展示‘春草图’‘春花图’‘春
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图片及视频资料并配
以播音员朗读课文的动人声音,为学生创设一个
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
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产生了要了解、探究的
欲望”。以上这段有关教育教学情景的描述,正是
对势科学理论的一个完整的验证。首先,将差别
巨大的各种形象“草”“花”“风”“雨”,在“春”
的主题中紧密联系起来,生产巨大的信息量,营
造强大的教育信息势,从而激励出内在的学习情
感势——“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最后,导致了学
生心里的非平衡追求——“产生了要了解、探究
的欲望”。
接下来,作者继续阐述:“应用多媒体工具创
设教学情景:‘成千上万的蜜蜂’‘雨中静默的房
屋’‘放风筝的孩子’,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
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愈加强烈”。在这
里,又一次应证了势科学理论的教育学原则,即
将差别更大的“蜜蜂”“房屋”“孩子”在春的主
题意境中联系起来,产生了更多的有效信息量,营
造了更加强大的信息势,激励出更加强烈的情感
势——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愈
加强烈”,即产生了强烈的“非平衡”追求,最终
形成学生的文学素质。
对于“学习派”来说,其主要理论基础是建
构主义理论。桑新民在“透视美国教育技术学主
流学派的发展轨迹——兼评瑞泽《教学设计和技
术的趋势与问题》” 一文中指出:“学习科学的
理论基础除了认知科学之外,还包括认知人类学、
情境学习、日常认知、生态心理学、分布式认知
以及杜威的实用主义;学习科学与学习和意义建
构的社会理论密切相关,比如社会认知、活动理
论、动机理论、基于案例的推理等等,它们都致
力于探求学习过程的社会、组织及文化动力因素;
学习科学还源自计算机科学,特别是与计算机建
模和人工智能领域密切相关,学习科学综合应用
以上相关理论设计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这
些显然是建构主义学习观之要诣。”
如果一种行动需要这么多“观念”来制约,那
么,这种行动的效率和作为就值得怀疑,因为这些
观念的综合不能给教育行动者一个明确的指导原
则,反而使教育者无所适从。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
其他任何一种有意义的行动,行动者必须能够将所
有的行动自由度归并(在物理中叫做自由度的缩
并)到一个主题上,才能进行有效行动。实际上,
在桑新民所阐述的建构主义框架下的所有这些“学
习观”的一个统一基础和内在机制,就是势科学理
论阐述的教育学机制,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势科
学理论的教学设计“将差别最大而联系最紧的内容
展现给学生”,无论是利用对称性(“对称”的本质
就是差别最大联系最紧、信息量最大、势最大)
的教育技术手段,例如,图示的和文字的,视频的
和音频的,还是对称性的教学设计,例如,理论的
和实践的、记忆性的和理解性的,单向传承的和双
向互动的等等,最终的效率机制就是产生更多的信
息量,营造更大的信息势。
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是“建构”,建构就是“打
框架”,“框架”与“实体”的本质区别就是留有
“空缺”,空缺可能是差别巨大的各种内容,但通过
框架限制剔除了内容的发散,所有能够填补空缺
的内容都是差别巨大但联系最紧而最有序的默化
内容(在空缺被填补之前,这些内容不是明朗的),
这些有序默化的内容形成梯度、产生势推动着学
习者心里情感的非平衡,萌生着追求的欲望。在
追求中学习、吸收教育信息的基础上使相应的默
化内容显化而各就各位填补空缺,最终形成有序
的显化知识——知识的有序形成智慧、从而产生
创新。可见,建构主义教育和学习理论的逻辑基
础就是势科学机制,但建构主义由于理论的抽象
度太低、甚至不是逻辑的叙述教育学原理,而是
形象地描述教育过程,所以无法将教育和学习机
制用最简单的语言给以逻辑的概括,无法形成明
确的教育教学和学习的指导原则。
传统教育理论强调基础扎实的教育过程是极
其有害的,既违背势科学理论也不符合建构主义
教学原则。建构的框架结构就像一个微缩的“海
绵”,一遇到水分(知识)就吸收,学习过程呈现
“自主吸”的特征,效率极高而且“各就各位”形
成有序的知识。强调基础扎实的教育呈现“强迫
塞”的特征,最后扎实的像“铁板一块”就“刀
枪不入”了,学习也就无法继续,而且强行塞入
的知识不但形不成有序的结构,甚至原有的有序
的知识结构也会被“强行塞入”的行动破坏,使
第期
教学研究
知识更加零乱而成为教条,这就是常常看到的许
多本来很聪明的学生,往往在几年的传统教育后
成为没有竞争力而被淘汰的社会青年。
结论
势科学理论由于其高度的逻辑抽象,揭示了
世界万物成长的共同规律,因而也就揭示了人才
成长的逻辑机制。信息势激励情感势,情感势推
动下产生意识流,情感势与意识流的非线性非平
衡作用产生知识的有序结构形成智慧素质。按照
势科学原理,教学过程的基本机制就是追求生产
更多的信息量、即营造更大的教育信息势。无论
是教育技术理论的媒体派还是教育技术理论的学
习派,都遵循着同样的逻辑,只不过前者注重媒
体工具、后者注重教学设计,当然,媒体派同样
需要教学设计,学习派同样需要媒体工具。在教
育和学习过程中,势科学理论的逻辑抽象比建构
主义理论的形象描述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戴维玻姆著整体性与隐缠序-卷展中的宇宙与意识
洪定国张桂权查又梁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王义遵对深化文化素质教育的再认识中国高等教育
陈克晶一种统一的进化学说—耗散结构理论概述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邬焜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北京商务印书

李德昌信息人与不确定性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李德昌信息人社会学——势科学与第六维生存北京
科学出版社
李德昌势论系统科学学报
美阿尔弗雷德钱德勒詹姆斯科塔达编信息改变
了美国——驱动国家转型的力量万岩丘艳娟译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
高建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中国教育
技术装备
桑新民透视美国教育技术学主流学派的发展轨迹——兼评瑞
泽《教学设计和技术的趋势与问题》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李德昌信息力学与对称化管理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ndency and
educational teaching technology
--Two of the series of studies on potential science and modern educational theory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