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尔,人本身作为一个宏观物体,在认识论的意义上,是不可能获得微观(和将来)世界的细节知识的

来源: marketreflections 2009-09-28 10:06:4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070 bytes)
精神,理性理性,本质上就是数学期望,牛熊两方面

确定的世界还是随机的世界


来源: marketreflections 于 08-08-25 09:51:00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回答: ********"线性,指量与量之间按比例、成直线的关系"***** 由 marketreflections 于 2008-07-24 14:16:02

确定的世界还是随机的世界?上帝与人

在混沌现象的过程中没有外加随机变量,过程中的每一步都遵循确定性的牛顿力学原理,不存在产生随机性的外部原因。然而,不论我们对于初值的掌握精确到什么程度,总相应地存在一个极限,在此之外,我们不再可能做出准确的预测。也就是说,混沌现象的貌似随机性是由于我们本质上永远不可能描画完全的、精确的初始情况,并不违背牛顿力学原理的过程确定性。因此,这种本身固有的随机性是一种内在随机性。
量子理论中的随机性,同样是一种由不能确定初值导致的内在随机性,如果说我们在混沌现象里看到的是一个初值随机性被放大后的结果的话,在量子层面上,由于每个时刻的状态都能够成为那个测不准的初值,因此过程的确定性也被覆盖了。当然了,宏观世界里同样有另一种形式的“测不准”,只是差异被放大之后我们可观测的结果已经到了可测量甚至是非黑即白的水准;就微观粒子而言,过程的确定性可以说是存在的,这也许可以解释大量粒子的运动呈现确定的波动性;但同样也可以说过程的确定性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任何过程都无法被观测。宏观世界的混沌与微观世界的测不准原理有着某种本质的相似性。
我并不否认爱因斯坦的因果律和决定论。他与玻尔的分歧其实是来源于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论。他应该是相信有一个“全知”的存在的——对于这个“全知”而言,一切都是确定的、可预测的。爱因斯坦曾经说,上帝主宰万物,因而也创造了物理定律。同时,他认为宇宙是有序的,即一切事物,只要知道它的现状,便能了解它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而玻尔的理论却是从人的角度看问题:他认为人本身作为一个宏观物体,在认识论的意义上,是不可能获得微观世界的细节知识的,因为我们关于微观世界的物理知识,都是来自物理测量,而物理测量要能够给出为我们人类所接受的数值,一切测量结果最终都必须是一种宏观现象,这就意味着我们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只有止步于我们所能够测量的物理量上面,而这些可测量的物理量都在本性上属于一些不可测量的物理量的概率平均值。
简单地说,爱因斯坦的因果律是对上帝而言的,对人类而言,永远只能看见其中很小的一部分;玻尔的量子理论却是对人而言的,他否定了爱因斯坦看问题的立场。
爱因斯坦曾对海森堡说:“在原则上,试图单靠可观察量来建立理论,那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恰恰相反,是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到的东西。”很明显地表明了他与玻尔德从出发点就已背道而驰。只能说,他们彼此的认识,包括因果律或者概率波,都是基于自己的哲学立场和认识观。
通过对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观点的根源的分析,争执的焦点其实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的名言:“上帝从来不掷骰子”,但是他从来没有回答过,人对上帝的决定究竟能看清到什么程度——是否只能止于骰子的程度?同样,玻尔强调观察值的客观局限性,在对于各种问题的解释中(包括著名的杀猫试验),他的回答总是回到一个人类能够感知的极限——如果一种物理量是人类永远也不能知道确切值的,那么它便没有确切值,顶多只有一个概率值。
我站在一个中性的立场上;将他们针锋相对的观点归结为哲学之后,就必须承认认识观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因为这是一个“我们怎样看和怎样想”的问题,是整个思维的框架和基石,决定了最本质的方法论,所以,双方不能就对方的观点思考,更加不会认可对方。
我们应该注意一点:自然科学的定义应该从何出发。认识论的不同,使我们处在不止一种科学的环境里,在已知的领域内,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但就在一些最本质的领域,却不得不大相径庭。我们知道,在那些创造了最伟大理论的科学家中,有着各种各项截然不同的信仰。设想,如果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有着无尽的寿命以及无限的研究能力、精力和资源,他们会为这个时间创造多少不同的科学体系?不能肯定其中的所有都在逻辑上完美无缺,但至少我们可以确信,必有一些可以对各种观察和实验形成自圆其说的封闭的完美体系。如果说科学是对这个世界的规律和特性的解释的话,只要能够满足这样的条件,就是一个真正的科学系统。
我强调了“对各种观察和实验形成自圆其说的封闭的完美体系”这一点,因为我认为这是科学的方法论的本质要求。用以诠释世界的科学,如果不能解释属于这个世界的一部分的实验观察结果,或者自相矛盾的话,根本就过不了人类逻辑这一关,不符合公认的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这也就是我心中的那杆秤——
如果存在对于一个问题的截然相反的争论,我不会假定其中必然有一者是正确的,而另一者是错误的;相反,我会验证他们的观点是否统一、完备,并允许同时正确的可能。有的时候,这需要回到立论者的哲学观点上去。更多的时候,是从提出的该理论按照符合逻辑也符合立论者假设的思路推导下去,如果在可认知的范围没有事实与之相斥,其自身也不相异,我们就可以假定其为正确的。实际上,由数学公理体系推出的今天的数学科学系统,就在是基于这样的标准。我们从来不能证明过一点为何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但迄今在现实中我们从未找到反例,从此推出的(以及其它几条几何公理)欧氏几何体系因为符合了统一完备的条件而成为公认的科学体系。
对于物理——对于这个世界状态的解释,道理也是一样的。信教者笃信自己的宗教是对世界完美的解释,但却不能获得所有人(教徒和非教徒)的承认,为什么?因为现有的这些宗教,给予自己的唯心观,在试图解释世界上各种现象的过程中不能自拔地走上了一条自我抵触、自相矛盾的歧路,暴露了自身的权限性。迄今为止,从来也没有一个宗教能合理、自满地解释全部的观察现象。所以,在宗教自称是科学的时候,我们只能遗憾地宣称它是伪科学。
科学家们,爱因斯坦也好、玻尔也好,都在追寻“一个将所有科学理论统一起来、能解释万物的大理论”;我却相信,如果真的存在的话,不会只有“一个”。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