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演义连载之35 法钦禅师与佛道之争

来源: 不换肩200 2021-11-22 06:40:5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6746 bytes)

作者   四川红尘洗梦

赞  播梵音于禅话  传大悲于有缘

第五节 径山国一

  当马祖道一和石头希迁在整个禅宗世界掀起走江湖的热潮时,作为和洪州宗、石头宗相提并论的牛头宗,此时不仅余威仍在,而且在浙江地界,更是牢牢地占据着江湖第一门派的名号,而这个门派的龙头老大,就是径山法钦。

  法钦禅师,中国第一部禅宗史籍《祖堂集》以及后来的《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等众多的典籍中,都写作道钦。但是《宋高僧传》中写作法钦。法钦禅师圆寂两年后,当时的明州长史后来担任宰相的李吉甫,在其撰写的《杭州径山寺大觉禅师碑铭并序》中,也写作法钦。相较于禅宗典籍,僧传和碑铭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更让人信服。所以,红尘洗梦还是觉得写作法钦为妥。

  法钦禅师,公元714年,出生于江苏昆山市一户朱姓人家。
  法钦禅师想当初还在母亲管氏肚子里的时候,管氏有天晚上忽然做了一个梦,她梦见自己家的庭院中竟然长出了一株莲花,而且花儿开放得洁白晶莹,非常好看。莲花本来生长在水中的,想不到自己家的庭院中也长出莲花来了,而且还那么漂亮,管氏不由得心生欢喜,于是走过去折下了一朵莲花系在了自己的衣带上。
  第二天醒来后,管氏兴高采烈的向家人摆谈着昨晚的梦境。等到吃饭的时候,管氏望着满桌家人特意为她这个孕妇准备的大鱼大肉,不知怎的,管氏一下感到非常的厌烦,那些荤腥之物,别说下嘴,就是闻着看着自己就想呕吐啊。家人一看管氏这个样子,立马就把那些荤腥的东西撤下去了。自然,从此以后,管氏就开始天天吃素了。
  法钦禅师出生后,虽然身材中等,但是长得相貌奇伟,神色明朗,而且骨骼大大异于常人,那些深谙相术之人见过法钦禅师后,都觉得法钦禅师以后会是个不得了的人物。
  法钦禅师的家族很多代都是读书人,学习风气浓厚,而且一个个都是饱学大儒,在当地颇有声望。自然,法钦禅师在这种家庭中长大,肯定是不会输在起跑线上的,所以国学中那些经史子集之类的东西,法钦禅师研习得那是滚瓜烂熟。
  不过,法钦禅师除了认真学习国学外,对于佛教的那些东西,从小也是非常感兴趣的。
  法钦禅师既然从小就是饱读诗书,大点后自然也就去参加了州县举行的解试。法钦禅师从小就受过家庭的严格教育,考试自然合格了。随后,法钦禅师在二十八岁的时候,前往京城参加省试。
  法钦禅师从家里出发前往京城,经过丹徒(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区)的时候,因为一路跋涉身体疲惫,便暂时在当地最为有名的寺庙鹤林寺歇息。而且,法钦禅师寄居于此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想会会这个寺庙的方丈。
  因为此时主持鹤林寺的,就是整个江浙地区禅宗江湖的龙头老大鹤林玄素禅师。
  玄素禅师看见法钦禅师相貌奇伟,神色明朗,立马就感觉这人异于常人,是个可造之材。
  于是玄素禅师上前问道:“这位小兄弟这是要上哪儿去啊?”
  法钦禅师本来就想会会玄素禅师的,现在看到他主动来问话了,正求之不得呢,于是赶紧道:“回禀师父,我要到京城去参加省试。”
  哦,原来是想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啊。玄素禅师笑着道:“做官虽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可是不如我佛为三界之尊啊。”
  法钦禅师本来小时候就喜欢佛教,现在听玄素禅师这么一说,便立马问道:“佛可以学吗?”
  玄素禅师道:“我看你骨骼奇伟,神气昂然,而且对于佛法天生就有领悟能力。如果你肯出家的话,一定可以领悟我佛如来的正法的。”
  法钦禅师一听,毫不犹豫的就跪在地上,拜玄素禅师为师。
  玄素禅师于是马上亲自为法钦禅师落发剃度,收下了这个有远大前途的徒弟。
  玄素禅师收得高徒,自然是乐得嘴都合不拢来。他告诉另一个弟子法鉴道:“我们牛头宗的法门将来一定会在你这个师弟手中大放异彩的,并且他还会成为天下众多人的老师。”
  法钦禅师落发后,没几天就登坛受戒。然后就一心一意的跟随玄素禅师学习牛头宗禅法。
  在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法钦禅师来到了杭州龙泉寺,在法伦和尚那里受了具足戒,然后又回到了鹤林寺,继续跟随玄素禅师学习禅法。
  法钦禅师在玄素禅师的悉心指导下,不仅对于佛家的戒定慧三学刻苦钻研,而且对于禅宗法门的顿悟之道,更是悉心领会。对于佛门禅定功夫,同样身体力行,日夜勤习,从不懈怠半刻。
  有一天,法钦禅师问道:“师父啊,你还有什么法要要传给我呢?”
  玄素禅师道:“徒儿啊,实在没有人会得到我的法要啊。”
  法钦禅师听后,感觉有点莫名其妙的:“既然没有人能得到你的法要,那么师父一天到晚传授个什么呢?”
  玄素禅师道:“我法实无可传者。岂不闻《金刚经》有言:如来于法实无所得。又曰: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所以说法者,无法可说,传法者,无法可传,学法者,无法可得,这才是真正的法门啊。”
  玄素禅师的这番话语,明白易懂却又深入骨髓,完全可以作为禅宗千古确论啊。
  法钦禅师一听,不由得恍然大悟禅宗玄旨,多年来心中遗留的种种疑问,此时一下烟消云散。
  法钦禅师在鹤林寺刻苦学习了多年,鸟儿翅膀硬了,自然是要想着翱翔于长空的。于是,法钦禅师来到方丈室,给玄素禅师辞行。
  看到自己得意的弟子要出去闯荡禅宗江湖了,玄素禅师非常高兴,任何一个门派,就得要有优秀的传人四处弘法才行啊。
  玄素禅师望着法钦禅师道:“我的禅法,你已经完全领会了,现在你要远行,为师送你一句话,你要牢牢记住:乘流而行,逢径即止。”
  法钦禅师告别师父后,一路南行,来到了杭州地界。
  随后法钦禅师看见杭州的东北方向有座高大的山头,老远看着很有灵气,法钦禅师一下觉得这个山头不错。正好路上碰见一个樵夫,于是法钦禅师上前指着那座山峰问道:“请问施主,那座山头叫什么名字啊?”
  樵夫回答道:“那座山是天目山的分支,叫做径山。”
  法钦禅师一听,心里忽地一动,玄素师父说逢径即止,看来师父悬记之处就是这里了。
  于是法钦禅师背着小包袱拄着拄杖,一路往径山走去,开始了自己一个人闯荡江湖的历程。
  不过,法钦禅师从东北方向进山的时候,山中又是下雨又是下雪的,于是法钦禅师便赶紧来到了一棵大树下暂避雨雪。不过,法钦禅师到大树下站定后,发现周围有一些猎人捕鸟的罗网。
  法钦禅师也没在意,而且也不顾地上雨雪纵横,盘腿就坐了下去。既然不方便前行,那就先坐着吧。就这样,道钦禅师就在树下进入了禅定。
  等到雨雪都停止后,那些布网的猎人带着弓箭刀枪来到了此处收网。猎人们看见法钦禅师竟然一个人在雨雪中坐禅,都感到非常的惊异,更对法钦禅师的行为感到叹服,觉得法钦禅师是个真正的修行人,而且能在树下雨雪中安稳坐禅,禅定功夫那自然是很深厚的了。
  于是猎人们都满怀敬意的上前礼拜法钦禅师,法钦禅师自然也就给他们上了一堂佛学课。这些猎人还算不错,听完法钦禅师讲课后,知道生命之可贵,知道杀生之罪重,便上前去把罗网收下来,然后一把火烧了。
  不过,大家看到法钦禅师不但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就连打个坐也得在风雨中进行。于是下山去联络了一些善男信女,然后在山中给法钦禅师修建了一座草屋。
  就这样,法钦禅师就在径山中这间草屋里定居了下来。
  径山中虽然有许多的猛兽猛禽,可是自从法钦禅师在山中居住下来后,这些平时异常凶猛的动物,在法钦禅师面前一个个都变得像乖宝宝一般听话。而且有两只小白兔,常常在法钦禅师坐禅时,跑来跪伏在法钦禅师的禅杖和鞋子之间。
  更为神奇的是,法钦禅师在山上还养了一只鸡,这只鸡非常奇特,它一直都吃素,从来就不去啄食地上的那些小虫子吃。而且法钦禅师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从来都不会离开法钦禅师的身边。后来法钦禅师被唐代宗李豫下诏请到京城皇宫去了,这只鸡不吃不喝的只是伸着个脖子在那儿高声鸣叫,叫了三天后,这只鸡就死去了。法钦禅师的门人看到这只鸡死了,赶紧在山上找了一个好地方把它埋了,一只鸡死后能得到如此待遇,也算是有福报的吧。
  法钦禅师不仅佛理精深,禅定功夫同样登峰造极,并且就是因为后来他的徒弟在京城显露了神通,法钦禅师才被皇帝下诏请入京城说法的。所以前来找他参学的人逐渐的多了起来,并且名声也开始渐渐地传开了。
  当地临海县县长吴贞也是一个佛学爱好者,他听闻法钦禅师的佛法后,对法钦禅师非常的敬佩,于是毫不犹豫的就把自己在径山上的别墅捐赠给了道钦禅师作为说法的场所。
  有了地方官员的支持,更有了说法的根据地,法钦禅师自然是如鱼得水,在径山大力弘扬牛头宗的禅法,而前来参学之人更是络绎不绝。终于,法钦禅师在径山站住了脚跟,使得整个禅宗江湖都晓得了自己的存在。
  但是,一件连法钦禅师都没想到的意外事件,却使法钦禅师名动朝野,最终使得唐代宗亲自下诏,把法钦禅师请到京城弘法。

  佛道之争,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就没有停止过,反正双方各说各有理,并且谁也不服谁。而且两边都是为了自家的发展,在找各种机会挑战对方和打击对方。
  大唐建国之初,开国皇帝李渊受到道教人士的很多帮助,且自认是道教始祖老子李耳的后裔,所以,李渊公开宣称道大佛小。自然,此时的道教那是声势喧天的。李世民、李治先后继位后,依然延续李渊道在佛先的政策。
  不过,到了武则天执政时期,作为一个当过两年三个月尼姑的皇帝,自然对于佛教更加有好感。再加上为了利用佛教来配合自己的政治,于是,武则天一改过去历代皇帝执行的道在佛先的政策,规定佛在道先。这样,佛教人士又开始受宠起来。
  李显继位,又恢复道在佛先的政策。跟着李旦继位,实行佛道齐行并集共同尊崇的政策。
  李隆基继位,又恢复道在佛先的政策,并使崇道政策发展到了极致。
  李亨继位,也继续推行李隆基的崇道政策。
  唐代宗李豫继位后,虽然也尊崇道教,但是更尊崇佛教。他不但把很多佛教的高僧请到宫中来供养,而且还拜六祖慧能大师的弟子南阳慧忠为师,后来更是破天荒的给还在世的禅师赐予法号。
  李豫的种种举动,自然就引起了道教界人士的强烈不满,于是,他们便决定挑战佛教,希望通过一场胜利来挽回失宠的局面。
  唐代宗大历三年(公元768年)九月,道教界公推的名流太清宫道士史华给朝廷上奏,希望能与佛教界名士切磋一下技艺,以此来决定佛法和道法之优劣。
  唐代宗李豫看到奏折,毫不犹豫的就批准了。这种热闹,那是一定要看的啊。不然的话,双方你说道法强我说佛法高,成天争个没完没了的。这下好了,挑战书来了,自己作为皇帝也批准了,双方都没有退路。任何一方不拿出真本事出来,那是不可能的事了。
  既然皇帝都批准了,佛道双方那就开始比赛呗。
  因为竞赛是道教界人士先提出来的,那就由他们先开始表演呗。于是他们在东明观外面用异常锋利的刀架起了一个刀梯,而且刀口向上。然后史华踩在锋利的刀口上噔噔噔的就走上去了,看他的样子,这哪儿是在走刀梯啊,这完全像是在走登山的石梯子啊。
  道教界人士和他们粉丝组成的拉拉队自然是锣鼓喧天,掌声震耳,一个个都高兴异常。
  对面站着的佛教界人士和他们的信众却一个个面面相觑,更多的人耷拉着脑袋,大家都互相推诿,没有一个敢上前像史华那样登一次刀梯给大家看的。
  自然,道教在这次比赛中大获全胜,他们一个个都兴高采烈的回去开庆功会去了。
  不过,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因为佛教方面的参赛选手崇慧禅师此刻正在赶来比赛的路上。
  崇慧禅师,俗家姓章,杭州人。因为法钦禅师在杭州径山弘传佛法,于是还是个儿童的崇慧禅师来到了径山,拜法钦禅师为师学习佛法。崇慧禅师在法钦禅师手中接过毕业证书后,便发誓终身隐居不问世事。
  于是,崇慧禅师便来到了杭州城外的广觉寺遁迹隐居。没想到还没隐居几天,忽地有神人在梦中对崇慧禅师道:“你领悟佛法后,誓言隐居,这没错。不过现在京城里佛道争端再起,佛法为外道凌压,正等着你去解救呢。你受我佛重恩,现在是你回报的时候了。”
  对于这种梦,一般的出家人那是深信不疑的。所以崇慧禅师醒来后,立马收拾好包裹,然后一路北上来到了京城长安。
  不过,等崇慧禅师来到长安后,东明观外的比赛已经结束了。城里到处弥漫着道教人士的欢庆气息。
  崇慧禅师立马来到了鱼朝恩的府中,请求鱼朝恩给皇帝写份奏折,自己要和道教人士再次比赛。
  鱼朝恩乃是当时皇帝身边的头号宠臣,对于他的奏折,李豫毫不犹豫的就批准了,再说了,自己同样想继续看他们比赛的啊。
  既然皇帝批准了,佛道两家那就继续开始比赛呗。
  并且这次因为有人专程前来应战,所以朝廷王公大臣地方官员各界信众乃至于普通百姓,大家把比赛场地围得水泄不通,都想看热闹,更想知道佛法和道法,到底哪个更为高明。
  上一次是道教人士提议的,所以是在东明观举行的。这一次是佛教人士提议的,自然要在寺庙门口举行了。
  于是,佛教界人士给道教界下了战书后,随即在章信寺大院中同样用异常锋利的大刀架设了一座刀梯,而且比上次道教人士在东明观门口架设的刀梯高出百尺。
  刀梯架设好后,崇慧禅师脱下鞋子,光着脚噔噔噔的就从锋利的刀口上走了上去,到了刀梯的最高处,崇慧禅师又噔噔噔的从刀口上走了下来。崇慧禅师光着脚在刀梯上来去自如,就好像在平地上行走一般。
  周围的观众自然是喝彩声此起彼伏,大家一个个都冲着崇慧禅师大声呼喊道:“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面对热情的观众,崇慧禅师不好意思冷却他们的热情,再说了,自己来的目的,本来就是要在这方面打败道教,给佛门争光的。
  于是崇慧禅师在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中再次登场,连续为大家表演了几个节目。
  第一个节目是在熊熊的烈火中行走;第二个节目是在沸腾的油锅里把手伸进去来回晃动;第三个节目是把铁叶当做零食吃下去;第四个节目是把铁丝放在嘴里咀嚼得喀吧直响。
  崇慧禅师的每一个节目,都获得了全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大家的呼叫声此起彼伏,现场的气氛简直热烈到了极点。
  可是,佛教界这边高兴了,道教界那边的人一个个就非常的尴尬了。他们看到崇慧禅师接二连三的表演节目,一个个在旁边看得冷汗直冒,更是没有一个人敢下去迎战的。
  既然没人敢站出来应战,道教这帮人只好一个个用袖子遮住脸,非常难堪的快速离去了。就连先前不可一世的道士史华,也混杂在人群中悄悄离去了。
  佛教界人士在这次佛道之争中大获全胜,消息传到皇宫,李豫非常的高兴,看来,自己没有白白在佛教方面花费那么多的功夫啊。
  既然获胜了,那就应该受到嘉奖啊。于是李豫立即派出使臣巩庭玉代表自己去慰问崇慧禅师,除了赐予崇慧禅师一件紫衣外,另外还赐予崇慧禅师“护国三藏”的法号。
  不过,等到巩庭玉回来复命后,李豫觉得意犹未尽,感觉自己还是应该亲自见见这个神僧本人才是,这种人,一般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现在自己好不容易碰上了,可不要把这个机会白白浪费掉啊。
  于是,李豫立马下诏,把崇慧禅师请进了皇宫。
  李豫见到崇慧禅师非常的高兴,对于崇慧禅师那身神出鬼没的功夫更是钦佩不已。于是恭敬的问道:“大师这身本领是从哪里学来的啊,师父是谁呢?”
  崇慧禅师道:“贫僧的师父是杭州径山的法钦禅师,不过因为贫僧还没有受具足戒,所以不敢接受皇上赐予的紫衣。”说完后,崇慧禅师就把先前李豫赐予的紫衣放在了旁边的桌子上。
  李豫看到崇慧禅师并不贪恋世俗的名声和财物,对崇慧禅师更加的敬佩了,于是立即请崇慧禅师开坛说法。
  不过,正当大家在等待崇慧禅师说法时,崇慧禅师一下转入坛上,然后就踪影全无了。
  可皇帝还在等着崇慧禅师说法呢,于是宫里的人赶紧四处寻找,却哪儿能找到崇慧禅师的任何踪影呢。
  李豫看到崇慧禅师就在自己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感到非常的惊奇。
  不过,徒弟不见了,师父还在啊。而且徒弟都这么厉害,那么师父就更不得了啦。
  于是,李豫立马写下诏书,派出内侍黄凤一行人来到径山迎请法钦禅师到京城说法。
  李豫除了给法钦禅师写有诏书外,还特意下令杭州市政府派人一路护送法钦禅师进京,并且法钦禅师每到一地,当地政府必须马上在寺院中准备清静的房间来供法钦禅师居住,同时不准许任何人员打着参学之类的名号前去拜谒法钦禅师,从而打扰法钦禅师的休息。另外,不论是人员还是物质,法钦禅师要什么,不论多少,都得立马照办。看来,李豫对于法钦禅师,那是尊崇有加啊。
  法钦禅师到了皇宫后,李豫对于法钦禅师异常的尊崇,特意下诏把法钦禅师用轿子抬上了大殿来见自己。一个僧人可以肩舆上殿,这种待遇,古往今来都是没有几个人能享受得到的啊。除了前面的神秀大师享受过肩舆上殿的待遇外,目前为止,法钦禅师是第二个享受这种待遇的禅宗人士。
  随后,李豫把法钦禅师安置在了章敬寺。除了供奉众多的钱财和日用品外,李豫还随时以弟子的身份来章敬寺向法钦禅师请教佛法。既然皇帝都来找法钦禅师请教佛法,那些王公大臣和善男信女那就更是趋之若鹜了,致使每天来章敬寺找法钦禅师问法的人超过千人之多。
  当时的礼部侍郎后来成为宰相的杨绾是个道学爱好者,而且历来以正直敢言行为端正而著称于世。不仅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评,更是深得唐代宗李豫的信赖。这天他也跟随着一帮人来到章敬寺听法钦禅师说法。不过,法钦禅师面对这一帮充满热情前来听法之人,却只是默默的看了他们几眼,并没有说什么。这一帮人看到法钦禅师只是默默的端坐在禅床上,一个个也只好退了出来。
  杨绾也随着大伙退了出来,虽然法钦禅师并没有对大伙说什么法,但是杨绾却觉得法钦禅师非常了不起。他对着大家赞叹道:“法钦禅师实在是方外高士啊,我简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相容他了。”
  自然,杨绾后来也成为了法钦禅师的高官弟子之一。
  后来担任过宰相此时担任税地青苗钱物使的崔涣,也来到了法钦禅师的住所请教佛法。
  崔涣问道:“请问大师,你看我出家可以吗?”
  法钦禅师看了崔涣一眼道:“施主出不得家。”
  崔涣愣了愣,随即不解的道:“我既能作为将军带兵打仗,也能作为朝廷官员治理国家,为什么就出不得家呢?”
  法钦禅师平静的道:“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
  法钦禅师这句话一说出口来,周围所有的人听后,一个个对法钦禅师都大为叹服。
  确实,法钦禅师这句话在中国禅宗史上,那是非常有名的。后代的很多禅师都爱用这句话来开示别人。
  后来宋真宗的妹夫李遵勖去找石门蕴聪禅师请教禅法,石门蕴聪禅师便把法钦禅师开示崔涣的这个公案讲给李遵勖听,以此来启发他,不料李遵勖听后居然彻底领悟了禅法,并且做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偈颂来表达自己的悟境:“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趣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虽然皇帝对法钦禅师尊崇有加,并且随时都准备特别丰盛的素斋来供奉,更是赠送了大量的财物给法钦禅师。但是法钦禅师却毫不领情。佛法,随时来问,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所有的财物,请拿走,自己一个山野僧人,用不着那些身外之物。众多的绫罗绸缎也请拿走,自己有件粗布袈裟遮体同样威仪具足。至于饭嘛,自己肯定是要吃的。
  不过,皇宫里的那些金碗银勺象牙筷子之类的奢侈品请拿走,自己只要一个陶瓷碗一双木筷就行了。而且有一两个蔬菜一碗饭就足够把肚子填饱了。至于别的东西,自己实在是承受不起啊。
  李豫看到法钦禅师如此的少欲知足,戒律严明,对法钦禅师那就更加钦佩尊重了。
  有一天李豫又来到法钦禅师居住的院子来请教佛法,法钦禅师看见李豫来了,便站起身来迎接。
  跟随多位顶尖禅师学过几天佛法的李豫立马就抓住了话题:“大师看见我来了怎么就站起来了呢?”真正的禅师无论是面对帝王将相还是普通信众,都应该如如不动才是啊。你现在看到皇帝来了,就站起来迎接,是不是有分别心了啊?
  可是,法钦禅师的禅法,在当时同样是顶尖的,对于李豫的问题,法钦禅师立马反问道:“施主为什么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来看我呢?”不是我起分别心了,而恰好是你自己先入为主起分别心了啊。而且要见直下便见,又何必管我是坐着的还是站着的呢?
  李豫在多位顶尖禅师的手下参问过,对于法钦禅师的机锋,他还是能明白法钦禅师的言外之意的。
  但是,后代的禅师们照样纷纷站了出来,各自发挥着自己对于这个公案的独特见解。
  大慧宗杲禅师替李豫反问道:“不向四威仪中又如何见大师呢?”体以摄用,用以显体。既没有离体之用,也没有离用之体。所谓道就在日常作为中,所以,正好可以在行住坐卧中看见你的本来面目啊。看来,大慧宗杲果然不愧是南北宋交替间的第一高手啊。
  南宋的石溪心月禅师也作偈评唱道:
  法地安然不动移,振身而立亦相宜。
  勿于起坐经行外,别讨大唐天子师。

  李豫对于法钦禅师的佛理禅机非常满意,当然对于他的人品同样的满意。于是李豫回去后,马上就把自己的师父南阳慧忠国师请了来。
  李豫道:“国师啊,我想赐予法钦禅师一个法号,你看怎样啊?”
  皇帝赐予一个僧人法号,看起来就是皇帝一句话就搞定的小事,但是其实是件天大的事啊。因为在这之前,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位禅师在活着的时候得到过皇帝的敕号。历史上那些高僧全部都是圆寂后被皇帝赐予谥号的,即便是慧忠国师本人,也是在圆寂后被赐予谥号的。
  所以,这么大的事,李豫得把自己供养在宫中的佛家第一高手慧忠国师请来当参谋啊。
  慧忠国师听后,立马就表示了高度赞同,对于一个国家的一把手要如此破例表彰佛门中人,自己还有什么不赞成的呢,再说自己和法钦禅师都是禅宗同门呢。
  看到自己最为倚重的国师都同意了,李豫非常高兴,接着又问道:“国师啊,你看赐予法钦禅师什么法号才合适呢?”
  慧忠禅师想都没想就回答道:“国一。”
  “国一?”李豫沉思着,国之一人?国之第一人?大唐第一个在身前被敕号的人?
  李豫一拍桌子:“国一,国师取的名字果然绝妙啊,好,就叫国一。”
  随即李豫抓起书桌上的毛笔,唰唰唰的就写下了国一两个大字,然后派出使臣给法钦禅师送了过去。
  就这样,法钦禅师就成为了中国禅宗史上,第一个在生前获得皇帝敕号的僧人。纵观整个中国佛教史和中国禅宗史,那些僧人在圆寂后能获得皇帝赐予谥号的本来就不多,在活着时能获得皇帝敕号的僧人,那就更少了。
  一个僧人,能获得皇帝的敕号,在中国这个封建等级异常森严的国度,那是天大的荣誉啊。更何况法钦禅师还是在活着时享有这个尊荣。
  虽然法钦禅师在皇宫里受到了无比的尊崇,但是法钦禅师似乎有点不在意这些外在的东西。他在皇宫里待了一年多时间,就去找李豫,要求回到径山去养老。
  李豫一看法钦禅师要走,肯定舍不得啊。于是对法钦禅师道:“大师啊,径山那边需要大师去度众生,可是京城里同样有众生需要你去度啊,你现在执意要回去,难到径山那边的众生要特殊点吗?”
  法钦禅师平静的道:“实无有法,以度众生。”
  法钦禅师这个话,实在是言端语端啊。《金刚经》曰:“如来于法实无所得。”又曰:“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所以,既然得无所得,又有何法可以度人呢?既然无人可度,那我在哪儿又有什么关系呢?
  李豫看到法钦禅师去意已决,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把这个难得的高僧留在身边了,也就只好同意法钦禅师回径山静修。
  不过,法钦禅师是自己千里迢迢从杭州请到京城来的,而且还破天荒第一次赐予活着的僧人法号,这种人物回到杭州去,要是不热热闹闹风风光光的,那怎么能彰显出法钦禅师特别尊崇的身份呢?以后又有哪个人愿意跟自己混呢?
  所以,李豫立马下诏,命令朝廷有关部门立即在杭州径山法钦禅师以前居住说法的地方,修建一座“径山禅寺”,专门供法钦禅师居住弘法。
  皇帝下了命令,又是国家出钱,自然,径山禅寺很快就修建好了,而且修建得规模宏大且富丽堂皇。
  此时的法钦禅师,那可是意气风发,天时地利人和全部占尽了啊。
  上有皇帝和地方大员的全力支持,中有规模宏大的传法基地,下有自己深厚的佛学功底,如此一来,法钦禅师想不火都办不到啊。

法钦禅师在径山寺说法如云,声震大江南北,致使禅宗江湖中各门各派诸多的掌门人和他们的弟子,都来和法钦禅师互通消息,相互切磋。那些行走江湖参禅悟道之徒前来径山寺求学者,那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曾经有禅客问法钦禅师道:“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这个问题自从诞生后,就成为了僧人询问以及禅师间相互勘辩的一个口头禅了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在整个禅宗史上,几乎找不到相同的答案,每个禅师的回答,都是别出心裁的。
  法钦禅师的回答,同样颇具新意。他对这个禅客道:“你这个问题问得不恰当啊。”
  这个禅客听后,有点莫名其妙的道:“不恰当?那么请问师父,我该怎么问才恰当呢?”
  法钦禅师的回答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等我死了我就跟你说。”
  人都死了,你还说个啥?你都死了,我还听个啥?这个僧人听后,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这头脑啊。
  禅的真意,那是说无可说的。如果你去问一个法师,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他肯定会一五一十的告诉你的。不过,他所告诉你的,不过是照本宣科似的解释罢了。
  《金刚经》曰:“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所以,禅,实在是无法可说的。而如果你一旦说出来,就可能是“说似一物即不中”。所以,禅师们在面对这种问题时,通常都是王顾左右而言他。通过别的话来让你明白禅是无法言说的,更通过一些可以截断众流让你意识无法思考的话语,来让你顿悟本来面目。
  法钦禅师的“待我死后即向汝道。”和同时期马祖道一的“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其禅理实在是如出一辙啊。

  又有一个禅客来参问法钦禅师道:“请问师父,如何是道?”
  这也是个僧人口头禅了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法钦禅师的回答同样不落俗套:“山上有鲤鱼,水底有蓬尘。”
  鲤鱼不是生活在水中的吗?山上怎么会有呢?纷飞的尘埃不是只有在陆地上才有的吗?水底怎么会有纷飞的尘埃呢?
  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嘛。不过,在禅的世界里,禅的境界常常让人叹为观止:红炉上一点雪、头枕衡山脚踏北岳、陆地行船三万里、三个骆驼两条腿等等,这在世人的眼里都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在禅师的眼里,这些都是家常便饭。当你能明白“山上有鲤鱼,水底有蓬尘”时,那么恭喜你,你也就明白如何是道了。

  法钦禅师在江浙一带搞得风生水起的,而且牢牢占据了江浙地区的禅宗市场,并且以牛头宗掌门人的身份称雄于江浙地区。这就引起了当时禅宗江湖上的龙头老大马祖道一的高度关注。虽然都是江湖十大派的掌门人,马祖道一作为龙头老大,照样要用各种方法来勘辩法钦禅师是不是实至名归的。
  这天,马祖道一派人给法钦禅师送了 来。看到龙头老大写信来问候,法钦禅师非常高兴,他接过来把信打开一看,这是什么信哦,上面居然一个字都没得,只有一个圆圈。
  傍边的弟子们看见了,一个个都在哪儿嘀咕道这是啥意思哦。
  弟子们虽然不明白,但是作为牛头宗掌门人的法钦禅师对此却心知肚明,这是当时禅门高手间比较少见的用圆相来表达禅机或勘辩对方的方式啊。
  于是,法钦禅师抓起桌上的毛笔,在这个圆相的中间点了一点,然后又原封不动的把信封好,让这个人给马祖道一带回去。
  这个事情在江湖上传开后,很多禅师都忍不住纷纷站出来发表自己的高见。
  法钦禅师高祖父级别的前辈南阳慧忠国师听说后,立即说道:“钦师犹被马师惑。”意思是法钦禅师中了马祖道一的圈套了啊。
  不过,唐末的保福从展禅师却追问道:“什么地方是法钦禅师被马祖道一迷惑处?又怎么样才能不被迷惑呢?”对于这两个问题,如果有谁能详知端的,估计禅门公案,也就没有哪个能迷惑你了。
  雪窦重显禅师对此却更进一步的评唱道:“马祖道一当时把这个圆相画出来的时候,已经首先自己把自己迷惑了。”起心勘辩,着意而来,是不是早该吃三十棒了啊?
  不过,宋朝最为顶尖的禅师之一大慧宗杲却不这么认为,他评唱道:“马师仲冬严寒,钦师孟夏渐热。虽然寒热不同,彼此不失时节。”

  这一天,马祖道一派遣自己的得意弟子西堂智藏到法钦禅师这里来,一来有话要问法钦禅师,二来也是让自己的弟子在江湖上多跑跑,和禅宗江湖上别的门派的老大们过过招,增加点见识和学问。
  西堂智藏比法钦禅师小二十一岁,可是如果按照辈分的话,西堂智藏可以算得上是法钦禅师的师爷辈了,不过,西堂智藏在法钦禅师面前,可不敢以师爷自居。他见到法钦禅师后,立即说道:“法钦禅师好,我的师父马祖道一让我来问你一句话:‘十二时中以何为境?’请禅师回答。”
  这个老大怎么又勘辩自己来了啊,是不是担心自己教学水平不高教不出好学生来吗?
  不过,别人既然都问上门来了,也不可能不回答啊。于是,法钦禅师道:“等你回去的时候,我会告诉你的。”
  西堂智藏是马祖道一手下最厉害的三大弟子之一,那可不是只晓得问话的人,他马上紧逼道:“我现在就要回去,请你马上回答。”禅宗讲究当机触发,面对问题,那是绝对不允许你冥思苦想的。西堂智藏的师弟盐官齐安禅师说过一段非常有名的禅语:“思而知,虑而解,是鬼家活计,日下孤灯,果然失照。”
  面对对方的逼拶,法钦禅师微微一笑道:“既然如此,你回去给马祖道一禅师道:‘却须问取曹溪始得’。”
  十二时中以何为境,这么简单的问题,还用得着千里迢迢派人来问吗?难道当年你的老师们没有教你吗?这个问题我肯定是知道的,你如果不知道的话,那么你还是回去问问你们的老师吧。
  看来,法钦禅师太极功夫修炼得非常好啊,面对问题,只需轻轻一推,就把问题回转到对方手中去了。
  不过,即便红尘洗梦如此梦语,同样要被明眼人呵斥的啊。禅,岂能让你有理路可入。就如上面那句话一样,“思而知,虑而解,是鬼家活计”啊。

  法钦禅师在径山寺弘扬牛头宗禅法,不仅和马祖道一这种当时最为顶尖的禅学宗师交往密切,而且还指导过马祖道一门下西堂智藏这种高手。禅宗江湖上另一个龙头老大石头希迁的得意弟子天皇道悟禅师,也曾经来到径山参学于法钦禅师,并且倾心于法钦禅师高深的禅法,而安心在径山跟随法钦禅师学习五年后才离去。在马祖道一和石头希迁两个禅宗江湖的龙头老大间游刃有余的丹霞天然禅师,也曾经来到径山参学于法钦禅师。即使是佛教华严宗四祖澄观大师,同样来到径山寺参学于法钦禅师,由此深受禅家思想的熏陶。
  法钦禅师在京城时不仅有杨绾、崔涣之类的高官弟子,到了杭州后,更有当时的浙江东道观察使陈少游、湖州刺史第五琦以及当时还未发达但是日后成为中书令(宰相)的裴度等人前来参学,并全部成为了法钦禅师的俗家弟子。
  如此,法钦禅师不仅和禅宗江湖的同道中人来往密切,而且更有众多高官弟子大力支持,致使径山寺成为了江浙禅学的中心,法钦禅师更是成为了江浙一带禅宗江湖的龙头老大。
  不过,虽然一天到晚前来参学的人非常的多,法钦禅师也常常和江湖中人你来我往相互切磋,但是实际上,能得到法钦禅师亲自开口说话指点的人,对比众多前来参学之人,那是非常少的。因为法钦禅师实际上是个沉默寡言之人,他常常一天到晚默然端坐,并不喜欢和人言论,即使有前来参学之人,百人里面,一般只有一两个能得到法钦禅师的亲口指教。
  更为难得的是,法钦禅师虽然上有皇帝的无比尊崇并且敕号,中有朝廷和地方各级大员的鼎力支持,下有普通信众的热烈追捧,旁有江湖同道的友情支持。致使法钦禅师的牛头宗名列江湖十大门派之一,并且使径山寺名震江湖势压江浙。但是法钦禅师本人却是异常的低调简朴。他居住的地方,只有一个普通的禅床而已。穿的衣服,也只是一件用别人不用的粗布缝补的僧衣。而且不论春秋冬夏都只穿这一件,不会像有些僧人那样,夏天要穿絺绤,冬天还要穿新丝绵。并且不论是朝廷官员还是善男信女布施给寺庙的所有钱物,哪怕是千金之多,法钦禅师都是让门人全部施舍给更需要的人们,从来都不会留下一丝一毫归自己所有的。

  唐德宗建中年间(公元780——783年)天下大乱。
  公元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之子李惟岳、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之子李纳、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等人起兵反唐。
  公元782年,淮西节度使兼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希烈、淄青节度使李正己之子李纳、魏博节度使田悦、幽州节度使朱滔、成德军先锋兵马使王武俊各自起兵反唐,并公然称王。
  公元783年,泾原士兵兵变,并攻陷首都长安,唐德宗逃至陕西乾县。
  面对这种形式,大唐王朝的各个地方诸侯一个个都是深挖洞广积粮,厉兵秣马准备开战。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带兵在长江边上大规模军演。浙江东西道观察使韩滉同样派出水军在长江举行军演示威。不仅如此,韩滉还在自己的地盘上到处加固城墙,开凿水井,修建军事工事。木石之类的材料不够用了,韩滉立马下令拆除很多的寺庙宫观,取下这些地方的木石等材料去修建工事。用这些地方的铜铁去铸造兵器。
  鉴于当时整个国家大环境和各地诸侯小环境的恶劣状况,当时的杭州市长王颜一看情况不妙,赶紧把法钦禅师请下了山来,在杭州城里的龙兴寺找了一个清静的院子让法钦禅师居住。杭州城毕竟还在自己的管辖下,法钦禅师住在城里面,什么事情都好办啊。
  唐德宗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天下稍微平静点了。唐德宗李适派出使臣拿着他亲笔书写的诏书来到了杭州龙兴寺,非常隆重的赞扬了法钦禅师一番。当然,同样隆重的,还有同时送达龙兴寺的数量庞大的各种贵重物品。皇帝亲自下诏问候,出手自然是要非常大方才能配得上皇家气派的。
  唐德宗贞元八年(公元792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一向身体很好的法钦禅师忽然感觉身体有些不适。法钦禅师知道自己离开这个红尘俗世的时间快到了,于是他把弟子们都喊了过来,告诉他们道:“我哪天要是圆寂了,你们要把我安葬在寺院南边的空闲地带,既不要整什么墓碑墓塔之类的,也不要到处栽种树木,以免妨碍僧众们的菜地。”看来,法钦禅师始终是一副慈悲心肠啊,任何时候心里都是想着别人的。
  到了二十八日,法钦禅师命令全寺僧人举办六斋,以使僧众们能持斋修福。有些弟子不明所以,看到天色已晚,于是对法钦禅师道:“师父啊,现在天色已晚,恐怕办不了六斋,是不是等到明天再办?”
  法钦禅师道:“要是明天再办的话,那就来不及了。”
  什么来不及了?这些弟子有点不明白,不过既然师父交代了,那就赶紧置办呗。
  在一帮弟子的努力下,斋饭终于准备妥当了,而且做得异常丰盛。
  在大家吃斋说法之际,法钦禅师神态自若,不过却频频的和僧众说些道别的话,搞得很多人都有点莫名其妙的。
  吃完斋饭后,法钦禅师就回到自己的房间,在禅床上跏趺而坐,到了半夜时分,法钦禅师就端坐着圆寂了,享年七十九岁。
  法钦禅师那可是破天荒第一个活着时获得皇帝赐予法号的僧人啊。现在他在龙兴寺圆寂了,这可是件大事呢。杭州市长王颜得知消息后,立马给皇帝写了报告,然后用六百里特快专递送了上去。
  唐德宗收到报告后,对于法钦禅师的圆寂,唏嘘不已。以法钦禅师元慈默照,负荷众生,所以敕与法钦禅师谥号“大觉禅师”。
  不过,法钦禅师圆寂后,并没有按照佛家的传统实施火化。他的嗣法弟子实相禅师常觉禅师等人在第二年的二月八日,把法钦禅师全身用两个大瓮合扣密封,安葬于龙兴寺的空闲之地。而且,为了纪念法钦禅师,地方政府和寺庙僧众,还是为法钦禅师修建了墓塔的。
  法钦禅师圆寂后,作为地主的杭州市长王颜第一个为法钦禅师撰写了碑文,不过这个碑文现在已经失传了。
  当时的刑部比部郎中崔元翰也在法钦禅师圆寂的第二年,为法钦禅师撰写了《大觉禅师国一影堂碑》,可惜这个碑文同样在历史的长河中失传了。
  法钦禅师圆寂两年后,当时的明州长史后来担任宰相的李吉甫,也撰写了《杭州径山寺大觉禅师碑铭并序》,还好,这篇碑铭在纷乱的时空中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让今天的我们可以比较详细的了解法钦禅师的一些往事。
  法钦禅师圆寂三十余年后,当时的湖州刺史崔玄亮也为法钦禅师撰写了碑文。这个碑文,现在同样看不到任何的踪影了。
  后来,曾做过侍御史的丹丘也在法钦禅师圆寂六十三年后,为法钦禅师撰写了碑文,可惜这篇碑文我们同样见不到了。
  法钦禅师圆寂后数十年间,前后竟然有五位地方大员和名人为其撰写碑文,这在中国禅宗史上,那是绝无仅有的。由此也可看出法钦禅师在当时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江浙地带的牛头宗之声势也是非常浩大的。
  不过,所谓世事无常,法钦禅师居住多年的杭州龙兴寺,我们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到任何的踪影了。
  而法钦禅师创建的径山禅寺,也仅仅风光了五十二年。
  唐武宗李炎当上皇帝后,非常崇信道教,他把道士赵归真等人请入皇宫,并且亲受法箓,成为了赵归真的弟子。
  当时佛教不仅有数目庞大的寺产,更有数量众多不作而食的僧尼,这本来就引起了唐武宗的极大不满,赵归真等人又趁机在李炎面前说了佛教的不少坏话,鼓动李炎灭佛。
  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就在唐武宗李炎的强力指挥下,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展开了,这就是史称的“会昌灭佛”运动。
  唐武宗会昌四年,公元844年,唐武宗下令,除了极少数寺庙外,天下其余所有的寺庙、佛堂、斋堂等通通拆除。
  自然,法钦禅师的径山禅寺,也在这场由唐武宗发起的灭佛运动中,被拆除得面目全非了。
  不过,数十年后,径山寺又被重新修建。从此香火不断,屡有兴盛。到了南宋期间,在当时最为顶尖的禅宗祖师大慧宗杲的主持下,径山寺的兴盛更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并且傲视天下丛林。南宋嘉定年间,朝廷评定天下禅林“五山十刹”,径山寺名列榜首。这,既是径山寺的最高荣誉,也是天下任何一个寺院都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
  法钦禅师所在的径山寺在历史的长河中,前前后后兴废很多次,让人唏嘘不已。即使是法钦禅师本人,在圆寂后同样不得安宁。
  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长期占据两浙十三州的钱镠被册封为越王。同年,钱镠的手下武勇都右指挥使徐绾和左指挥使徐再思两人,趁钱镠外出巡视之机,起兵叛乱,进攻杭州城。钱镠随即派兵平叛。
  徐再思的叛兵在攻打杭州之际,曾经来到径山寺,当然,他们到寺庙来,可不是烧香拜佛的。相反,他们是来掘墓的。
  他们认为径山寺是由朝廷下旨修建的,而且法钦禅师曾经受到过唐代宗和唐德宗多次异常丰厚的赏赐,那么法钦禅师的墓塔中肯定埋藏有很多的钱财宝贝。
  于是,他们疯狂的掘开了法钦禅师的墓塔,可是结果让他们大失所望,墓中除了两口大瓮上下合拢扣盖在一起外,并没有任何宝贝钱物。
  至于这两口合盖的大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装有法钦禅师肉身的工具。
  可是,这些叛兵并不死心,既然墓都挖开了,哪有空手而回的道理,怎么说也得找点宝贝回去啊。也许,这个瓮里面藏有宝物也说不准呢。
  于是,他们上前取下扣着的瓮,一个个探出头去一看究竟。不过,看到的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只见法钦禅师还是好好的端坐在瓮中,而且本应是光头的头部,现在居然神奇的长满了头发,而且头发还很长,都快把面部遮完了。
  一个死人还能长这么长的头发,这伙兵士一个个吓得不轻。他们赶紧把取下的瓮扣盖上去,然后作揖而去。
  不过,法钦禅师的真身虽然避开了这一劫,但是,在风云翻覆的历史长河中,法钦禅师的真身,终究在战乱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唯一感到庆幸的是,法钦禅师在生前教出了以鸟窠道林为首的一帮优秀学生,使得牛头宗又在自己的手中延续了两代传人。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