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何谓跟风?要不是有读者问起,我大概是不会就此问题去花笔墨的,因为我也说不上个子丑寅卯来,但要找出一个何为跟风的例子来,我倒是可以提供一点线索的。
跟风是我们族群文化的一个特色且古已有之,东施效颦就是一例。比如现在有人说是做人不过就是活在当下,于是乎就有多如过江之鲫的人就以恍然大悟的姿态认为自己就应该也能够活在当下的了,人人都会有的一句口头禅非“活在当下”莫属,可以说拥趸者无数。
盲从跟风是大多数人在无意识中无可避免会有的选择,但经验告诉我们盲目的结果往往会是以悔恨为结局的。这里面有很多一言难尽的原因,譬如资讯的缺乏、论证的困难、实践的盲目、过往的挫折、对虚假的厌恶或者干脆就是要装成也算是"一家"的声音等等。
"活在当下",今天有酒今天醉,貌似风流实为毁弃,它并不承认昨天的痕迹也含有对明天的漠视,但这可能会是一种幸福的活法吗?没有希望的人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那种认为没有三头六臂的我们难道还有什么其它的神通来承上启下的人认为混好今天就是做人最实际的活法就是一个过程既结局的观点,换句话说就是有一天算一天的活法。
但我要说的是,过程就是结局,这是一个赫尔巴特绝对自相一致的实在论式的结论。但无论你喜欢不喜欢,问题是一个过程它无可避免地会对下一个行为-----这里至少是今天的下一个行为的明天------产生影响,所以它在客观上又不可能是个孤立的存在,因此,说过程就是结局,除非它不再有延续,或者我们不考虑它的延续,否则这不就是一种"没有下一次"式的荒唐又不负责任的方式吗?所以它总有一天会让你走不下去的。
船到桥头不会直的情况常常在发生。潇洒的人到时说一声"天亡我也"也就算了,但要是换一个纠结成性的,那时交集的百感会让他去咬掉老娘的奶头的-----有这样的一个典故,一个临刑的囚徒对他老娘说"娘,我走之前还想吃一口奶",他娘宠他宠惯了,所以不假思索地解衣送奶,没想到那刑徒张口就将老娘的奶头咬了下来,恶狠狠地对他老娘说:"谁让你从小事事都惯着我,现今害我去杀头"。是啊,只顾眼前当然后事就难测了。
在很多时候,用过程就是结果来掩饰的往往是彷徨之下的无法预测后果的无奈和不愿对将来负责的心态。这样的说法对热爱生活的人来说似乎残酷了些,但这无疑是正确的,也是揭示了生命的真理的。追求长生甚至永恒是人性的自然,而自暴自弃则是人生的憋塞。
去西班牙求学前的三毛就曾是这样自我割裂论点的实践者,选择对明天的逃避是当时的她活在当下的办法,遗憾的是那时埋下的阴影日后直接成为了她厌世寻短的祸源。活在路上,一直都是她的生活状态,她用自己生命实践的结果为世人证明了这种处世哲学本身的无定及荒谬。当然,我们并不愿意让自己常常处在半清醒的状态的。
人是活在昨天的延续下的,想要的也是明天的不朽,割裂地活在当下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融合。而"过好每一天"就蕴涵着为明天的积累,我们的今天得为明天打算着,即使我们有可能再也看不到明天的日出,但我们留下为迎接明天日出的工作不正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为明天的构划,我们即可以最大程度地拥有明天,又可以最大程度地调校昨天的轨迹,而最明显的还是我们还可以将今天最大化地活得与众不同------因为每个人对明天的幸福的期待都是不同的,不是吗?难道我们除此之外的活法还可以有什么其它的奢望吗?
每一天,它即是整个生命的过程,又是一个我们可以把握的结局。是不是这样解释?
掐头去尾地活在当下这不会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共同的体验,因为人是不可能将生命切成孤零零的碎片的,没有前一分钟的底蕴何来的这一分钟的行为、目的-----今天生活的真实是无法与昨天的延展决然地割裂的。同样的,没有对下一分钟的期盼哪里会有活好眼下这一分钟的动力?----这是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去假设着体验一下的。
生活没有这样可以割裂的经验,理性心理学和唯物史观也无法为此证明,即使是有系统性的宗教对此也不能想象。这只能是一种虚幻的理念----一种愤世嫉俗后的放弃,是将经院实在论借以变相后游走在生活范畴里的幽灵,是需要延续的生活无法实践的。所以,这样的的蠢话能风行只能是无脑者跟风的结果。
当然,活在当下除了"只顾活现在的"之外我们也可以把活字理解为"只要把握现在的",但显然这不是这句流行语生发的初衷,因为能把握今天的人是没有理由否认昨天的传统和不要明天的希望的。
人云亦云,没有共识却会有共鸣,这大概就是跟风的现象吧?
(二)
既然涉及了概念,那就再来探探为何跟风的原因。为何跟风,说实在的这其中也有许多的因由可以找,这里只借一个事例来说明一种可能的原因。
有一种风,从欧洲的学术界刮起连带着在华人知识界也有不少鹦鹉学舌者一起鼓嘈,说是中国不曾有过哲学。
这里只就中国是否有哲学这个问题聊聊。说聊是因为只想简洁明了地说明一下涉及的观点而不作学术式的论证阐述。要简单地谈,比较合适的方式是举例说明,举一些中国曾有过的与欧洲哲学相似的观点来看看中国人有没有过哲学的智慧。
西方人发现的哲学原理不胜枚举,华夏大地上有过的天地之论也山积波委,下面只取太仓一粟仅以独立的哲学观点的方式来说明,因为这样的方式比较合适于我们要说明的主题。
《中庸》里的要“执中”就须求“中和”的观点,说的是要达到矛盾的同一,就要通过心理、情绪的斗争、平衡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其实也就是黑格尔的辩证过程,最终达到“中和”的目的-----同一的目的:演进的高级阶段-----修养人性;中庸所最求的最高境界是“至诚”,从其“五达道”、“三达德”的内容来看也就是西方哲学中的“善”----黑格尔哲学中也有相关表述;中庸中的“道”,被广泛地理解为天所赋予的使命,这也和欧洲哲学中的意志天赋又有不谋而合的相同-----康德、费希特甚至谢林都有意志天赋的表述;中庸中的“诚意”被解释为人被赋予的先天本性,这与西方文化中人的最终使命是达成与上帝在善的交集里的统一也颇为一致。
庄子在《人间世》里表达了乘物以游心的观点,而我们可以在康德的二元世界的理论里也可以找到它的翻版。
在东方文化中-----比如王阳明理学中常常用天地间来表示万事万物,甚至将人类也包含在了自然之内。而西方文化也喜欢将作为思考对象的事物详解为自然和人类,两者的主体和客体的设定何其相似,进而叙事的范畴关系也就不离其衷了。
黑格尔说哲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和解析自然和人类的理性的规律-----他认为自然也是具有理性的----的说法,也就是东方文化中用我心与天地对话来表达的人与自然间共通规律的方式。所以,怎么能说以中国文化为主要代表的东方文化中没有哲学?解析它们的关系除了哲学----无论是唯心的与否还会有第二条道路吗?
还有,洛采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也与华夏的“境由心生”如出一脉。
再来看看孟子,他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筋骨,劳其体肤,曾益其所不能。尼采在他的权力意志的理论里也阐述说人是只能用巨大的痛苦去换来终极幸福的。两者哲理观点完全一致。
还有,尼采在他后期哲学中关于人类对于真实和虚假世界追求的观点所阐明的通过权力意志范畴下的理性对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在本质上的关系与中庸之道别无二致。
再说远一点。亚里士多德也是中国读者所熟悉的,他的伦理观中也充斥着中庸的原理,譬如他认为一个有美德的灵魂是欲望、感情和理性的合理平衡的结果,因为能平衡所以就有秩序,因此才会有智慧。什么智慧?不就是平衡、选择、融合、变通出来的所谓的中庸?
再举一例。亚里士多德还认为,人的成功是因为充分使用了自己的所能及他人的不能,这与中国人的人应有一技之长和以己之长克人之短的智慧也是相吻合的。关于这方面的有关资料还有很多可以提供。
中国没有哲学?中国的自然之道的精髓在西方的目的论、机械论和其它的哲学观点里比比皆是。
其实哲学的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其中有前行也会有倒退,相互诋毁甚至否定一直都是在发生着的-----直至今天也是如此,因为实践能力在变迁的关系。比如以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为例,当时就也有过以自然科学为背景的唯物实证主义对后康德时期思辨哲学的批判甚至否定,随后又有新康德主义的唯心主义的复辟。。。。
各个不同的学说从不同的立场看问题难免会有不同的解读,欧洲某些学派对东方哲学这样否定的说法有其因为文化的差异和交流的不畅的原因,所以西方无法确切地理解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再加上中国哲学的发展也有其不同于西方哲学线性叙说的特点和方向----譬如欧洲在用先念的实践理性来为自然科学鸣锣开道,中国也异曲同工地用唯心的君权天授为统治者正名或以替天行道来为社会匡扶正义------仅从“曲”上去理解也就难免会有不能准确解读中国哲学内涵的难处。
如果不成体系的哲学观点就不算是哲学,那么瓦尔登湖边的梭罗又怎么能被称为哲学家?人类精神的发育因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有着极其相似的过程,但在进程上会有所不同----欧洲并不是什么哲学观点都领先,中国也不是什么认知都落后,譬如内视反观,早在十六世纪,中国人就提出过“奇经八脉,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的观点,如果要追根寻源的话甚至可以上溯到《道德经》,但在欧洲晚至十九世纪还在认为反观内视是不可能的----直到被近代心理学贴上形而上学独断论的标签。
所以我们完全不必拿着鸡毛当令箭,在特定的阶段里形式与本质并不存在必然的关系-----再举个例子吧,十七世纪的单子论,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里,它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观点被流行在哲学的领域里、应用在数学的研究上,但在十九世纪中叶它却和同样风行在十七世纪的神学政治论一起被扬弃式地糅合进了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泛神论理论中,如此,它们又可以被称为是系统了,但在各自的时间段里,它们的表现形式与它们各自所主张的观点的性质却没有绝对的关系。中国哲学的发展总体而言以目前的解析方法来看确实是落后于欧洲哲学的发展,西方哲学也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但这不能说中国就没有哲学,历史还是应该要尊重的。
思想意识本就是一种随实践而风行的东西。再用例子来说明:远在古埃及的”新王朝“时期,在古希腊文明之前就有了奥塞里斯崇拜,有了来世永生的观点,有了末日审判的概念,在古埃及风行的《亡灵书》在当时就是一种从朝廷到民间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永生文化。这是一种远在欧洲基督文明登上历史舞台之前的轮回哲学,观点也与中国丧葬习俗中的亡灵超度文化极其相似,都是神学哲学阶段的产物,所以说思想意识都是一定时期内的客观造化,它们的出现只是时间的问题----尽管在意义上会有不同的解释。
中国文化的持有者-----这里主要指跟风者------这样地盲目跟风鼓吹中国没有哲学是出于自己对自己社会文化的不了解,也是自己对自己个人素质的不了解。人类循序渐进式的认知能力无时无刻地在为自己划着大大小小的时间段。认知的目光所及能划时代或能跨时代正是凡人与圣人的区别之所在。有了这点自知之明,我们就该有不要随意结论的自觉,更不要说去胡乱跟风了。
常言道人只有自己知道自己。不能完全地、正确地解读他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自己不知道自己了那是说不过去的。一个人行走在人世间无论其信奉的是何种处世之道,本质上总是会依循众多哲学观中的一种处世哲学来过日子的,因为一旦失去了根据-----好比说一种从某个原则演绎而来的习俗、文化,人就会表现为精神分裂状态。换一种哲学试试是可以的也是可能的,在特定的条件下还是应该的,甚至是必须的,但要说自己一路来活得没有过依据-----譬如这里说的跟风者-----毫无例外地会是缘于无自知之明之故了,也就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早已是使用着某种哲学的原因。推而广之,自己不知道自己了-----意识不到自己了所以才会有跟风的癖好。知己知彼,知己是前提,否则别说知彼了,自己成了彼者可能还在鼓里呢。
人云亦云,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