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那第一帖是想说,词是登不了大台面的,可偏偏就在宋盛行起来。在唐和五代仅有八十余家,近二千首,宋词却达到一千四百三十余家,近二万首。由此可见词在进入宋时期的鼎盛。
我原帖中说:
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的东西,已经是升华的东西,这总应该归因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宋词的艺术高峰是仁宗,代表作家是晏殊和欧阳修,他们都是居官至宰,那时宋词是以士大夫为代表的“雅词”。晏殊和欧阳修也都是科考出身,晏殊14岁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本可不科考,可人家非考不可。 欧阳修出身寒微,完全是通过科举踏上仕途的,后任科举主考官,严格要求改变文风,大力整顿科举文风。
正是由于这些士大夫对词之升华,想必科举文风对宋词会有很大的影响(不是说科考要考宋词),可能由此的兴盛起来了。
写给千帆和泥泥,别人就别进了,忒磨叽,哈哈。。。
所有跟帖:
•
哈哈,刚刚科举完又见笑笑,当然就兴奋了~~~
-非吾-
♂
(0 bytes)
()
06/29/2010 postreply
08:56:59
•
你们先磨叽,我先走了。哈哈。。
-笑比哭好-
♀
(0 bytes)
()
06/29/2010 postreply
09:17:03
•
嗯. 回来换了个行李箱. 天亮再出发~~~
-笑比哭好-
♀
(290 bytes)
()
06/29/2010 postreply
09:28:03
•
怎么就这么忙~~~
-非吾-
♂
(0 bytes)
()
06/29/2010 postreply
10:42:31
•
是应该归因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DD
-学诗男孩-
♂
(49 bytes)
()
06/29/2010 postreply
11:11:16
•
Who is the guy? shake hands :DD
-非吾-
♂
(0 bytes)
()
06/29/2010 postreply
11:21:27
•
绕了这么一大圈, 非要把它俩扯上关系, 我还是木看出联系:D
-叶泥泥-
♀
(175 bytes)
()
06/29/2010 postreply
11:18:47
•
哈哈哈,I福乐you,甘拜下风。。。:D
-非吾-
♂
(0 bytes)
()
06/29/2010 postreply
11:38:02
•
耍嘴皮子嘛, 嘿嘿, 不好意思:D
-叶泥泥-
♀
(0 bytes)
()
06/29/2010 postreply
11:54:58
•
简称可以,再回来就麻烦了,科考,(科学考古,科学考察),哈哈~~~
-非吾-
♂
(0 bytes)
()
06/29/2010 postreply
11:44:32
•
这个可以有:D 我倒忘了是你说的:D 别回头说惯嘴了别人都看不明白了:D
-叶泥泥-
♀
(0 bytes)
()
06/29/2010 postreply
11:57:08
•
科举制不好玩儿,研究一夫多妻制吧。。:D
-非吾-
♂
(0 bytes)
()
06/29/2010 postreply
12:01:26
•
看谁拧?
-松风阁主-
♂
(0 bytes)
()
06/29/2010 postreply
11:58:47
•
看谁拧谁?哈哈,一会千帆来了开拧。。。
-非吾-
♂
(0 bytes)
()
06/29/2010 postreply
12:02:24
•
赞成。科举制度 = 文官考试 with 八股文~ 在当时有积极正面的一面
-Glider-
♂
(0 bytes)
()
06/29/2010 postreply
14: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