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 菩萨蛮7首 之评析
http://tw.myblog.yahoo.com/jw!FSdANKGBSUfuQAZD7ZTzbcPeQA--/article?mid=20
温庭筠??菩萨蛮7首?
第一首
(一)原文∶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後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二)赏析∶
???此词写一美人晨起化妆的生活情态。
???1、首句「小山重叠金明灭」,先从写景起笔,描绘晨曦初现与画屏相映?
?????生辉之状,明丽之色现於笔端。古代帷屏与床榻相连,欲写屏内之人,
?????先描屏上之景。
???2、「鬓云欲度香腮雪」句,写美人初醒娇卧未起、乱发掩盖在脸上的情
?????形。此处写乱发目的在於呼应下文弄妆。
???3、「 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两句,承上写美人初醒娇慵的情态,为
?????全篇枢纽;欲起则「 」,弄妆则「迟」。
???4、换头以下,全从「弄妆」衍生而出∶「照花前後镜」见其妆扮仔细,
「花面交相映」则是妆扮完成的样子,且寓寄著孤芳自赏之意。最後「新
?????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两句,则从起床、化妆、照花,直写到穿
?????衣。这两句是借物写意,美人换了衣服後,见罗衣上成双的鹧鸪,即?
?????陷於缠绵悱恻的沉思,其怨情不待明言可会意。
???5、此词由景写到人,由帷屏上日光的明灭闪烁,写到屏内之人的 起、?
?????梳洗、弄妆、穿衣,层次井然,内容只写一美人的晨妆,却能从寻常
?????的事物,寻常的动作中,写出伊人无限的怨情绮思,表面看似不经意,
?????而其实非常绵密;观察细微,描写精致。
第二首
(一)原文∶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二)赏析∶
???此首写的是美人娇困及其婀娜多姿的情态。
???1、首两句「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以想像中最明净的境?
?????界起笔,本是写「枕」与「衾」,但因用水精、玻璃、鸳鸯锦等词,
?????遂唤起一种极华丽的意象。「暖香惹梦」一语幻化出一幅美人美人娇
?????困的素描;「暖香」乃入梦之因,加上「惹」字则神情全出;这是写
?????帘里的情景。
???2、下接「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两句,从帘里写到帘外,且由华丽????
?????转为凄清,为外界景物寄托深闺遥怨,意象凄美。
???3、换头以下,写其妆成之象∶「藕丝秋色浅」状其衣裳,「人胜参差剪」
?????状其首饰。
???4、末两句「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又推进一层,由装饰见其情态∶
?????「双鬓」一语下接「香红」,香红指的是所簪之花,是以形容词形容
?????词代替名词,中间加入「隔」字,则两鬓簪花如画,气味馥郁如闻如
?????见;「玉钗头上」加上「风」字,则步履之际钗头上参差之人胜袅翩
?????翩,颤摇於和风骀荡之中不言可知。
???5、此词全以诸名物的色泽及其所组成的意象取胜。上半阙所标举的名
?????物,如「水精帘」、「玻璃枕」、「暖香」、「鸳鸯锦」、「烟柳」、
「残月」,其色泽或明或暗,或浓或淡,皆於矛盾中见和谐,看似相反其
实相成;下半阙以「藕丝」「人胜」「双鬓」「玉钗」诸名物,与「秋
色」「香红」诸颜色,「参差剪」「头上风」诸情态词,唤起人的意
象,激发人的幻想,写作非常精微高妙。
第三首
(一)原文∶
???蕊40644;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今作股,钗上双蝶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二)赏析∶
? 此词写美人追思过去与意中人短暂相聚,随即离别的相思情怀。前两首都
? 是以物为开端,妆为结束,此则以妆为起笔。
?1、上半阙起句「蕊40644;无限当山额」,先描写她眉间涂饰著黄色花粉,足?
???见其奢华新潮。「宿妆隐笑纱窗隔」是说隔著纱窗隐约闻其笑声,由
???此可揣度其间必有男士在内。
?2、因此,下文道出「相见」两字,叙明彼此的相聚;下接「牡丹时」三?
???字,显出他们相见是在一个牡丹盛开的春天。不明说春天而说牡丹
???时,使人另有一种富丽温馨的感觉。「暂来还别离」是写他们相见不
???久又要分离的情形,使用「还」字,一片惜别深情跃然纸上。以上两
???句都是描写追忆昔夕的情形。
?3、下半阙写的是怀人的情思∶「翠钗今作股,钗上双蝶舞」两句,仍然??
???由妆饰写起,写她发上的首饰是以金作股的翡翠钗子,钗饰并非金雀,而是
一双翩翩飞舞的蝴蝶。
?4、结尾「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两句则融情会景,点出伊人的心事。令人
不禁想到,伊人在梳妆的时候,见了钗上的双蝶,一股形苹影单的孤独感,
早已涌现於心中,而其怀人的深情亦必蕴藏於心灵深处。而以「月明花满
枝」反透伊人怀念之情,妙在含蓄浑厚,而不流於浅露。
第四首
(一)原文∶
???翠翘金缕双 ,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二)赏析∶
???此首写美人的春恨。
???1、起笔亦由妆饰写起,「翠翘」「 」皆为妇女头上水
?????鸟形的钗饰。
???2、「水纹」以下三句,突转入写景,由首饰上假的水鸟联想它飞度到春
?????天的池塘上,又说起池塘上春花的烂慢,此乃静物情感化的运用。既?
?????写「翠翘」又写「春池」,非仅止於联想,同时亦隐示美人春游之景
?????。
???3、因此,下半阙「绣衫遮笑靥」上承「翠翘」句而出,「烟草粘飞蝶」
?????上承「水纹」句而出。
???4、「青琐」以下点明春恨原由。「青琐」是宫门的代称,「玉关」是情人
?????行役所在的代词;「青琐对芳菲」一词乃从上阙「海棠梨」生恨。最
?????後以「音信稀」三字作结,点清题旨。
第五首
(一)原文∶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37390;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二)赏析∶
???此首写的是美人春思。
???1、起笔二句由远处泛写,取残更清晓之景;「杏花团香雪」「陌上杨柳
绿」
?????是春意苏醒之象。
???2、「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二句,写其下半夜恍惚醒来之光景;此
?????时室内残灯尚在,窗外月色朦胧,莺声烦乱。
???3、换头「玉37390;褰翠幕」写晨起之象;「妆浅旧眉薄」写宿妆之象,即另
?????一首所谓「卧时留薄妆」之意;「镜中蝉鬓轻」写晨妆之象;「春梦正
?????关情」点明题旨,对镜梳妆而关情断梦,怨情之深也。
第六首
(一)原文∶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後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 独倚门。
(二)赏析∶
???此词刻划出一位美人再春日黄昏时愁情无赖的形象。
???1、起笔提出「满地堆轻絮」与「一霎清明雨」组成一种惨淡的景象,已
?????足反映出伊人心境的怅惘,这是主观的情与客观的情景交融的表现。
?????「清明雨」之所以令人「愁闻」,是因为它容易使一个人孤独之人联
?????想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情景下。
???2、下接「雨後却斜阳,杏花零落香」二句,陆续写景,这是作者取了一
?????个与上文相反却可相调和的雨後明丽的景致,组织配合形成一种意境
?????,使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情意。由「斜阳」的残辉,由「杏花」的
?????「零落香」,能够引发人产生「美人迟暮」的感触。此时的「光」之
?????「残辉」,「香」之「零落」,正是美人自身写照;而以上所用的接是
?????由景透情的写作手法。
???3、下半阙直叙人事;「无言」一词由前文「愁」字引出,是愁情的形象
?????化;心中有愁,故匀脸而无言。「枕上屏山掩」亦是「愁」的烘托;
?????欲写屏内之人,兼写周遭之景以作陪衬65341;。
???4、结尾「时节欲黄昏,无 独倚门」二句,明示篇旨,并点时令;「黄
?????昏」两字呼应「斜阳」,「无 独倚门」则活绘出伊人空虚怅惘的一幅
?????画。
第七首
(一)原文∶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二)赏析∶
???这首词为温氏十四首菩萨蛮之最末,内容在述宫怨,也是十四首的总结。
???1、起首两句「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先从外景著笔,以
?????轻淡雅洁的辞句,写出晚凉清幽的景致。
???2、「山枕隐浓妆」叙其入晚无聊,20973;枕闲卧。下文「绿檀金凤凰」加足
?????上句词意,「绿檀」二自承「山枕」而来,明言其为「檀枕」;「金凤
?????凰」三自承「浓妆」而来,明言其为金凤钗。
???3、「故国吴宫远」写幽思之远;用「吴宫」两字,点明是宫词。
???4、末尾两句写出怨情,幽怨之深也。
总结
??温氏菩萨蛮词写作手法为∶将许多可以调和的颜色、景致、物体等放在一处,使其组织配合,形成一个意境,一个画面,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其中的情意;不过,颜色过於浓艳,饰物过於繁多,初读几首艳丽可喜,多读下去则觉珠光宝气,不免俗丽。
温庭筠 菩萨蛮7首 之评析zt
本帖于 2009-05-09 12:27:16 时间, 由版主 笑比哭好 编辑
所有跟帖:
•
感谢! 收藏起来了.
-咖啡屋的角落-
♀
(0 bytes)
()
05/09/2009 postreply
16:0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