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千年第一评传:《陈武帝评传》第二章(龙耳东.著)

来源: lordcl 2020-05-02 18:50:2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5456 bytes)

 

 

侯景

 

 

梁武帝听闻梁军大败,侄子萧渊明被俘。急问侯景如何?

侯景兵败后,带着八百羯族骑兵,逃入梁朝境内的寿春县。梁朝监南豫州事韦黯,害怕羯胡人野蛮,闭城不准侯景进入。韦黯,字务直,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韦黯的个性是刚正不阿的。少时学经史,能写得一手的好文章。最初任太子舍人,后升任太仆卿、南豫州刺史等官职。他在寿春县,当时只是监州。

侯景被慕容绍宗击败之后,无处安身。梁南豫州马头戍主刘神茂与韦黯关系不好。听说侯景来了,就跑去迎接。侯景问刘神茂:“寿阳离此地不远,城池险要坚固。我想要前往投奔,韦黯能接纳我吗?”刘神茂趁机鼓动侯景,道:“韦黯虽然占据着寿阳城,但只是监州。如果王疾行到寿阳近郊,他一定会出来迎接,趁机逮捕他,事情就成功。得到寿阳城之后,再慢慢上报,朝廷对大王南来很高兴,一定不会责怪。”

你看这个刘神茂,借刀杀人,以报与韦黯的不和。此人报复心极强。后来,见侯景败,刘神茂趁机反叛。为抢头功,一意孤行,在易攻难守的平坦下淮扎营。侯景的部将谢答仁率兵来攻,刘神茂四面受敌,陷入危境,只好投降了谢答仁,被押送到建康。刘神茂以为侯景会饶他一命。谁知,侯景却令羯人一口大铡刀,先把刘神茂的脚塞进去,一寸一寸地铡,一直铡到头。刘神茂像被侧高粱杆似的,被切成一截截的。血流一地。刘神茂若知将来结局,他肯定远远地躲避侯景。岂敢主动跑去迎接?这是后话。

不过,当时兵败的侯景无处落脚,见刘神茂如此热情相迎,又出了这么好的主意,侯景握住他的手,感激地说:“真是老天教我啊。”刘神茂以为找到了一个升官发财的机会,立即请求侯景,让率领一百名步兵和骑兵,先行做向导。

正月壬子(548年2月14日)夜晚,侯景迫不急待地连夜赶到寿春城下。韦黯耽心有盗贼,身披铠甲,登上城墙。侯景叫人在城下喊话,告知情况。韦黯听明白了,知道侯景战败,狼狈奔来。但韦黯不想接纳。道:“未奉皇帝敕令,不敢开门!”。侯景失望地对刘神茂道:“事情不妥,怎么办?”刘神茂又献计,道:“韦黯懦弱且缺少智谋,可以让人劝说他。”

找谁去劝呢?侯景派寿阳人徐思玉进城去劝韦黯,说:“河南王是朝廷所器重的人,您是知道的。如今他失利前来投奔,怎么能不接纳?”韦黯漠不关心地说:“河南王自己战败,与我有什么关系!我的职责,就是守城,”徐思玉见他如此回答,只好威胁说:“侯景虽然兵败,但仍是皇帝御封的河南王。你拒其入城,万一被东魏兵追杀于城外,你可吃罪不起啊!”韦黯想想也有道理,慌忙出城迎接侯景。

可是侯景入城后,就不客气了!侯景令羯胡人分守城内四门,他斥责韦黯为什么不马上接纳自己,要斩杀韦黯。旁人劝道:“韦大人是朝庭命官。你没权利擅杀。如果韦大人有不妥当的,你只能送给朝庭处分。”

侯景一听,也有道理。现在自己是兵败之是地,暂且安身下来,恢复气力再说。于是,侯景又装作开玩笑的样子,拍手放声大笑,请韦黯去弄酒宴,尽情欢乐。

之后,韦黯回到建康,在朝廷担任太府卿。侯景反叛,渡过长江,进攻建康京都时,

韦黯驻军于台城六门。太清二年十月己酉(548年12月7日),侯景率军进攻慈湖,韦黯和右卫将军柳津等人分头防守宫城诸门和朝堂。当时,梁朝老将都不在了。年轻将领也都领兵在外。城中只有羊侃、柳津和韦黯。而柳津年老,还在患病,韦黯懦弱无谋。所有的军务指挥全落在羊侃的肩上。当时侯景的贼兵在城外的东、西两边,各堆起两个土山。而城内也相应的也在东、西两边堆土山,以相拒守。城内王公大臣都要挑土。连太子萧纲也亲自背土,宗子萧大器以下的宗亲皇族子弟都要用工具挖运泥土。韦黯率部昼夜苦战,因功而被梁武帝授轻车将军,加持节。后来,韦黯最终死在城内,朝廷赠予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这是后话。

 

且说侯景占据寿春城作为根据地,大肆招兵买马。将百姓子女统统配给军队将士为妻。责令停止集市和佃户的田租。随后又向梁庭要锦缎万匹,给军人做袍服。要钱要粮要武器。梁武帝为抚纳侯景,如数供济。以此作为一个“样板”,争取更多的人来降附。

东魏大败梁军,生俘皇族统帅萧渊明,尽收河南西部之地。东魏大将军高澄优待萧渊明,并和颜悦色地对他说:“先王高欢与梁武帝和好十多年了。而今梁庭突然失信,攻打我国。我看不是梁武帝的意思,肯定是侯景挑拨的。其实我们两国完全可以相安无事,你是否帮忙通报一下,我们恢复和平友好的关系?我们愿意把梁朝的俘虏全部放还,包括侯景的家属。”

听这话,萧渊明当然高兴啊!他立即派随从之人送书给梁武帝。萧衍接到亲侄子代东魏讲和的书信,高兴得老泪纵横。忙召朝臣商议。朱异等人表示可以和好。独有司农卿傅岐摇头说:“不可!东魏以战胜之国,何须讲和?必是离间计!东魏了解侯景生性多疑。以此一举,令侯景生疑而生变!”

但是,萧衍救侄心切,厌恶用兵。他给萧渊明写了一封回书,交给来使送去。

果然,侯景十分关注东魏与梁庭的外交往来。东魏的离间之计,下发生作用。当信使返程路过寿阳时,侯景强留他住下,并索要皇帝给萧渊明的回信看看。信使无法阻挡。侯景看了梁帝的回信,心中懊怅,感觉自己将被梁武帝出卖。于是给萧衍和朱异各写了一信,希望梁庭不要相信高澄,不与东魏往来。染武帝知侯景有疑心了,连忙去信安抚。

说实在话:侯景的反叛,与梁武帝的两面三刀,不讲诚信,有很大的关系!梁武帝顾念亲情而不顾国家大局,对一个降将却不能收服其心。这比后来的陈武帝霸先就相差万里!陈武帝打天下,却基本上都是依靠降将如杜僧明、周文育、萧摩诃等人南征北战、东平西讨,才守住江南一片天地,庇护了华夏遗族和华夏文明,不被落后而又野蛮残暴的“食人族”所毁灭。才有了后世的唐诗宋词汉文明的辉煌!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当时,东魏为高欢下葬。梁庭遣使吊祭。侯景耽心东魏与梁庭勾结,急忙给萧衍写信,希望趁机与东魏开战,夺回河南失地。梁武帝萧衍回信安抚侯景,说既然东魏愿意和好,朕也不想打仗。不过,请侯景放心!朕决不会出卖他的。

但是,侯景并不相信梁武帝的话。他用了一个小诡计:侯景伪造一封东魏国书送给梁皇,说以萧渊明换回侯景。梁武帝不知是计,竟然回信说:萧渊明如果早上回到梁朝,侯景晚上就送到北朝了。

这一下,让侯景彻底绝望了!他把萧衍的回信给亲信们看。谋士王伟等人经过一番策划,侯景开始在军事、粮草、兵马、器械等方面做一系列的反叛准备。

王伟,祖上是略阳人。父亲王略,魏国许昌县令,于是,就把家安居在颍川郡。王伟通晓《周易》,有才学,写的文章非常华美。先在魏国作行台郎。后来不知怎么就甘心辅佐侯景。侯景的一切表、启、书、檄等,都是王伟所作的。包括侯景的一切篡权夺位的大事,都是王伟一手促成和计谋策划的。侯景败亡后,人们把他囚禁在铁笼子里,押送到江陵后,萧绎令人在街市上把他煮死。遭过他毒害的百姓,都割他的肉烧着吃。此人白读了那么多的圣贤书,尽做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帮助侯景这些落后野蛮的羯人去屠杀华夏百姓,去毁灭华夏文明。实在是天下文人的可耻败类!

研究南北朝的历史,会发现一个令人沉痛的问题:那个时代的所谓读书文人,非常坠落!坠落到无耻的地步!甚至祸国殃民!王伟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为了自己的私利,投靠外族,引狼入室,导致江南大好河山狼烟四起,生灵涂炭。包括朱异等人也算是饱读过诗书典籍的人。可以这样说,那个时代的皇帝真是走马灯似地轮换,但每个皇帝的背后,都是一些饱读诗书的文人充当帝王军师和幕僚。这些军师的幕僚出谋画策促使其主子争权夺利以登帝位,然后,这些文人就可以博得个自己封妻荫子以光宗耀祖。全然不顾山头林立,诸侯割据;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即便是萧衍(梁武帝)、萧绎(梁元帝)等皇帝,也是饱读读书,穷研典籍,藏书数十万册。但父子都行不义之事,最后都落得国破家亡,以焚所藏数万卷书而告终!这些惨痛的历史教训,岂不令人沉思?这个书,究竟要怎么读,才能造福于民造福于社会?!

侯景四处招兵、筹备粮草、打造兵器等行为,引起许多梁庭军将的警惕。梁武帝侄儿鄱阳王萧范,当时出任合州刺史,居守合肥。探知侯景密谋造反。便赶紧报知梁皇。可朱异却说:“侯景像个待哺的婴儿一样,哪有能力造反?”朱异的包庇和盲目自大,使梁皇也打消了警惕。可不久,萧范仍发现侯景的异常举动,甚至积极请战:“趁早翦扑侯景,不然会祸及君臣。臣范愿讨侯景。”可是,朱异仍庇护侯景,责备萧范“多心了!难道我堂堂的大天朝,竟然容不下一个潦倒的过客?”萧范听了使者的回报,非常愤闷!

萧范字世仪,性情温和,有器度,有见识。他担任卫尉卿,每夜亲自巡逻警卫。作为皇亲能这样子,真的很不容易。梁武帝非常嘉奖他,令他任益州刺史。可是,他赴任走到荆州时,就听到父亲去世。他悲痛不已,要自请解除职务,回家送葬。但梁武帝不准,下诏令他暂时监管荆州。等待湘东王到了荆州之后,萧范才到益州上任。他没有办法,只好请弟弟湘潭侯萧退送父葬。大同元年(535),因萧范开通了剑道,收复了华阳而加封爵。不久,任领军、侍中。后来,梁武帝授萧范任都督、雍州刺史。萧范勤于政务,善于治理,体恤将士,因此,在当地很受民众和军士们的欢心。

但朱异却不喜欢他,多次在梁皇面前诋毁萧范。改萧范为合州刺史,镇守合肥。当时,侯景在寿春暗自招兵买马,打造兵器;筹措粮草等事务,反叛行迹业已暴露。萧范多次报告侯景反迹,提请朝庭注意防卫。甚至还请求自己率军前去,在侯景叛乱大火还刚刚冒烟时,就去扑灭火苗。但,朱异认为侯景孤单寄身梁朝,怎么会造反呢?还责备萧范说:“鄱阳王竟然不能容许国家有一位客人吗!”。朱异把萧范每次奏报侯景叛迹的奏章都压了下来。

朱异处处袒护侯景,没想到侯景叛乱时打出的旗号是“清君侧”,第一个要杀的人就是朱异。侯景兵临城下,用箭射书信给皇帝,说:“朱异等人专断朝政,作威作福,我被奸臣陷害,想杀害我。陛下如果杀了朱异等人,我就勒马北还。”武帝召人要杀朱异,萧纲阻止说:“侯景不过以杀朱异等人为借口罢了,今天杀朱异,救不了眼前的急难,只会被后世取笑。等叛乱平定以后,再杀他也不晚。”武帝这才没做。武帝登楼观察敌情,问身边的朱异,说:“四郊这多叛军营垒,是谁的罪过呢?”朱异惊吓得冷汗直冒,惭愧不语。朱异回去后羞惭难当,气病身亡,享年六十七岁。

萧范最先奏报侯景有反意,为什么没人相信呢?这里还有另一个原因——因为,梁武帝晚年,各皇室亲王相互猜疑,互相提防,生怕好生了哪个趁机夺了皇位。宁肯把大好江山让于外族。当时,萧范勤政爱民声誉好。庐陵王为荆州刺史,任都督府,嫉妒萧范,并诬萧范要谋反。又有童谣说:“莫匆匆,且宽公,谁当作天子,草覆车边已。”。这明显是有人散布出来,陷害萧范。皇太子萧纲也特别警惕,挑选精兵来守卫皇宫。而萧范也因为童谣而暗自高兴,他倒盼望有非常事件发生。就是这样一个被人诬为要谋反的人,却三番二次奏报侯景要谋反,朝庭还真的没人敢相信。

到后来,侯景真的叛乱了,人们这才相信萧范的奏报了。侯景包围了都城,萧范派世子萧嗣率军勤王救驾。皇宫沦陷后,萧范向魏求救兵,以两个儿子做人质。可是,魏军占领合肥后,并不援助萧范。萧范悔恨不已,合肥白丢了,还把两个儿子也押在魏国。最后,萧范因发背疽而死。这是后话。

 

且看侯景,他的反叛行为越来越大胆,竟然直接劝梁朝守将羊鸦仁等官员跟他一起反!羊鸦仁抓捕了侯景的使者,并力促梁皇采取果断措施。可朱异仍然不相信,说:“侯景区区几百人,有什么能力先把?”。

羊鸦仁,字孝穆,是泰山钜平人。他骁勇善战。从魏国率兵来降梁朝。梁武帝封他为广晋侯。在多次战斗中,他屡立战功,被梁武帝任命为都督、北司州刺史。侯景纳土来降时,梁武帝诏令羊鸦仁总督土州刺史桓和之、仁州刺史湛海珍等军兵前去悬瓠地带,以接应侯景。侯景战败后,占据寿春,羊鸦仁仍任都督、司州豫州二州刺史,镇守悬瓠。后来,侯景认为梁武帝出而反而,不守诚信,便欲举兵谋反。便拉笼羊鸦仁,约同起兵。羊鸦仁当即拒绝,并把侯景的反情奏报皇帝。后,侯景果然反叛,羊鸦仁率领本部人马入京救援。这是后话。

真是梁朝的劫难!朱异从客观上帮了侯景的大忙。他把所有上报侯景谋反的奏章统统压下。并且为了安抚侯景,梁庭不断地赏赐给侯景。朱异的种种行为,简直成为侯景谋反的内应。侯景越发嚣张了。

侯景的幕僚徐思玉与萧正德交好。侯景探知萧正德对梁皇不满,便秘密派徐思玉送信,许诺事成之后,将立萧正德为皇帝。萧正德高兴之极!便与侯景串通一气。

这个萧正德真是白眼狼!梁皇对他实在不错!萧正德本梁皇的侄子。从小就没有教育好。养成凶狠奸邪的性格。结交一些无赖亡命之徒,盗掘他人的坟墓以取珍宝;屠杀农户的耕牛以饮酒聚宴。又好打猎,伤害无辜。因为当初梁武帝没有儿子,萧衍便立侄子萧正德为太子。后来,萧衍喜得贵子,那当然就立亲生儿子萧统(绍明太子)为储君了。这也是人之常情,合情合理。

可是,萧正德不以为恩,反以为仇。竟然于普通六年,叛逃去了东魏。因东魏待他甚薄,他受不了那份罪,第二年又逃回了梁朝。对这样一个叛国小人,梁皇却念其亲侄,“泣而恕之”,梁皇仍厚待萧正德,封他为临贺王,优厚有加。可萧正德不满足啊!他肆意妄为,横行霸道。被官吏弹劾下狱。

梁武帝下诏训责他,说:“因为你是我侄子,又曾过继给我,所以对你倍加爱护,加官晋爵,超过你的兄长。以前在蜀地时,你亲近小人,还认为你是年轻不懂事。到吴郡后变本加厉,杀戮无辜,劫盗财物,全然肆无忌惮。等回到京城以后,专门收养亡命之徒,祸害得路断人稀,以至京城百姓门户早闭晚开。又夺人妻妾、抢人子女。徐敖不光妻子被夺,还横尸道路;王伯敖身为公卿,女儿被你诱作婢妾。我屡次为你遮掩,把事情压下去,希望你能改过自新,你却没有一点悔改之意,反而怨愤更甚。后来只身逃亡敌国,以亲为仇。我曾派人传信慰问,希望你能回来,结果真能回归故国,了却我平生之愿。心想你不好读书,志在武功,所以让你掌兵权,领兵上阵作战;谁知你狼心不改,包藏祸心,一心想使国家颠覆败亡,以快你的心意。如今宽恕你到远方去,不要让家属跟你同去了。我让你所在处供应你吃穿用度。你的新妇和儿子见理可以留在太尉府,其他家属也可以和你同去。”

于是,朝庭免去萧正德的官职,削去他的封地,流放到临海郡。可是,梁武帝又后悔了,半路又派人追上,赦免了他的罪。恢复了他的封地和爵位。

你们看看,梁武帝就是这样纵容萧氏子弟,枉顾国法,胡作非为。这也是梁朝失去人心的重要因素。萧正德摸透了梁武帝的脾气,更加横行无忌了。他的妹妹长乐公主嫁给陈郡的谢禧。萧正德居然奸污了她。还放火烧了公主的宅第。并把一个婢女捆了,给她手上戴上玉钏,身上佩上金饰,声称是长乐公主被烧死,收拾婢女的尸体和金玉一块儿埋了。继续逼着与妹妹通奸,并称她为柳夫人,还生下两个儿子。萧正德作出这种人伦混乱的荒唐事,时间稍长,逐渐露出风声。

后来黄门郎张准养了一只经过驯养用来诱捕其他野鸡的雉鸡。萧正德觉得好玩,想占为已有。就去硬抢了过去。张准找了一个机会,在众多皇族宗亲全部参加的重云殿法事上,当着众人的面骂道:“张准的雉媒不是长乐公主,怎么能随便抢走呢?!”。皇太子听到了,生怕传到梁武帝知道了,赶紧请武陵王劝解,使萧正德把张准的雉鸡还回去,这事才平息下来。

后来,有人把梁朝的覆亡,总归到都是由于萧正德的缘故。先有萧正德的横行霸道,民心尽失,后有他叛变接应侯景军渡江。当地有童谣说:“宁逢五虎入市,不欲见临贺父子。”可见百姓竟是如此憎恶他。

其实,梁朝的灭亡,梁武帝萧衍负主要大责!他首先无德,其次好大喜功,再次就是对萧氏宗亲子孙太过纵容。以致于到后来京都沦陷,萧衍被困,而萧氏宗族竟然没有真心救驾的,反而盼着武帝早死,好伺机夺帝位。可悲可叹!

侯景有了萧正德等一些人作内应,又经过充分的军事、粮草、人脉等方面的准备之后,于梁太清二年秋八月初十日,公然檄告四方,历数梁皇十大罪行,托辞以“清君侧”诛杀朱异等人为名,起兵反叛了!

狂妄自大有梁武帝听说侯景起兵造反,竟然轻蔑地笑了,说:“这瘸贼又能成什么大事?”然而,梁武帝万万没有料到,侯景的叛军很快就攻陷沿途郡守,拘捕囚禁太守刘神茂、守将曹璆等人。一路杀奔京城而来——

到这个时候,梁武帝才如梦方醒!

 

梁武帝慌忙调兵遣将,讨伐侯景叛军。诏命已经自身难保、危在旦夕的郢州刺史、鄱阳王萧范为南道都督,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萧正表为北道都督,司州刺史柳仲礼为西道都督,通直散骑常侍裴之高为东道都督,讨伐侯景。又令开府仪同三司、丹阳尹、邵陵王纶持节,监督众军。

梁武帝征询尚书羊侃关于讨伐侯景之策。羊侃请求派2000人急据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另派一军袭击寿阳,从而使侯景前进受阻,退失基地。偏偏朱异又极力反对,羊侃的建议未被采纳。梁武帝此时还不知道萧正德已经投敌,竟然任命萧正德为平北将军,全权指挥京师的军队。

萧正德表面奉旨御敌,实与侯景暗通情报。侯景需要粮草,也找萧正德支援。萧正德为接应侯景的叛军,立即派遣亲信率了几十艘大船,欺骗别人说这些船是用来运芦苇的,而暗中却载着侯景的军队渡过了长江。并约侯景一起从萧正德屯兵的朱雀门进城。

当时,临川太守陈昕向梁武帝启奏:采石矶是兵争之地,急需重兵把守,王质的水军力量薄弱,需要增加力量。梁皇即任命陈昕为云旗将军,代替王质守卫采石矶。调王质到丹杨任丹杨尹。王质不等陈昕抵达就匆匆离任。间谍把这一情况告诉了侯景。侯景派人验证后,兴奋地说:“我的大事能成了!”

机不可失!侯景立即率800羯胡兵,乘王质与陈昕换防的空隙,抢占了采石矶。陈昕仓促迎战,被俘。陈昕是南朝知名战将陈庆之的第五个儿子。陈庆之,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中国江苏省宜兴市)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著名将领。陈庆之出身寒门,长年不得重用,年少时为萧衍的随从。苦熬30多年,终于在41岁时,才开始独立领兵作战。因功授为武威将军。陈庆之有胆略,善筹谋,抚士卒,带兵有方,能使部下效力死战。是梁朝难得的一位刚柔并济的文雅儒将。虽然他的战斗生涯只有15年左右,可屡建奇功,威震朝野!陈昕是陈庆之诸多孩子中最出色的一个。陈昕七岁能骑射,十二岁随父去洛阳。还京时,大臣们问起北方战事,陈昕凭着沙盘推演,把战事情况说得清清楚楚。陈昕长大后,成为当时梁朝的勇将,曾亲手斩杀魏国大将。

侯景生擒陈昕之后,把他囚在侯景属下范桃棒的军营。殷勤待他,和他饮酒,说:“我到这里得到卿,其他人不能做什么了。”让他收集部曲为自己所用,陈昕不肯,侯景命仪同三司范桃棒囚禁他。侯景随后率叛军杀向朱雀桁南面(朱雀桁是秦淮河上一座有名的大浮桥)。

梁太子萧纲派萧正德守宣阳门,以东宫学士庾信守朱雀门,自率宫中文武三千多人在朱雀桁北屯营。眼看侯景军逼近,太子萧纲命庾信拆掉浮桥,以从正面减缓侯景的进攻。但是,已成为叛军内应的萧正德,耽心侯景的兵马过不了河,急忙劝阻梁太子萧纲,道:“百姓如果见浮桥被拆,必会惊骇奔散,不如静待敌军,以观其变”。

太子萧纲不知萧正德心怀鬼胎,听从了这个奸人的诡计,没有拆桥。

当侯景的兵马冲杀朱雀门(今江苏南京南)时,萧正德打开宣阳门,率众出迎。萧正德向侯景揖首,道:“侯将军好!”,侯景也揖首,道:“萧王爷好!”。起先,萧正德的军队都穿红袍,里边穿青衣,这时便里外反过来穿。

于是,萧正德和侯景两人并排骑着马,进入朱雀门。至此,太子萧纲才恍然大悟!却后悔晚矣!萧正德遂与侯景合兵一处,公开叛变。侯景叛军顺利攻入了金陵(南京)外城,直逼皇宫!......

一场华夏民族的浩劫!一场汉文明的存亡,就此拉开了血雨腥风的大幕......。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