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丢妻的丈夫、弃女的父亲
达延汗的曾孙打来逊汗率领蒙古左翼的察哈尔、内喀尔喀二部从漠南迁徒到辽东,[1]仍然是名义上的蒙古大汗。右翼领袖俺答每年都派人对其进行形式上的朝贡。打来逊汗死去,年幼的土蛮汗继位,对右翼基本上失去了影响力,右翼干脆“不复行朝贡。”[2]
1571年,俺答被明朝封为顺义王,双方从此进入政治蜜月期,利用朝贡互市开展规模宏大的经济交流。而左翼却照旧与明朝处于敌对的状态中,继续受到明朝的经济封锁。
土蛮汗不甘心永远被排斥在明蒙贸易的大门之外,公开宣称:“俺答,奴也,而封王,吾顾弗如”。他特别强调自己是蒙古正统大汗这个独一无二的显赫身份,借此“欲以求王”,[3]想步俺答的后尘,接受明朝的册封,开展通贡互市贸易。明朝的回复是——土蛮如果也想与明朝通贡互市,那么就应该象俺答遣返明朝的叛徒一样,将一些经常在辽东烧杀掳掠的左翼部落领主移交给明朝处理。[4]然而,土蛮汗不打算把自己的属下缚送给对手,他试图采用战争的手段来胁迫明朝通贡,加紧对明用兵,联合朵颜等部落,[5]变本加厉地侵入明朝境内掠夺财物。总之,俺答封贡之后明朝的形势是,与右翼接壤的宣大等地区战火已经平息,而与左翼相邻的蓟辽那一带却仍然硝烟弥漫,“七镇皆宁,独土蛮獗强犹昔。”[6]
右翼单方面与明朝通贡互市,无形中在政治上孤立了左翼,这使土蛮汗受到很大的刺激,他希望重新恢复对蒙古右翼的宗主权,便以大汗的名义先后任命了五大“执政理事”,其中包括右翼的三位封建主。[7]执政理事表面上是左右翼的中枢机构,但实际只是徒有虚名,在分裂的蒙古诸部中根本不能发挥有效的职能,这只不过是土蛮汗做出与右翼加强联系的姿势而已。
土蛮汗绞尽脑汁、乐此不彼地拉拢右翼,终于得到了右翼一些封建主善意的回报,俺答的侄子——哈喇慎部封建主青台吉有两个女儿,他将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了土蛮汗,本意是通过政治联婚使彼此的关系更加密切,谁知事与愿违,这桩婚姻竟成了双方反目成仇的导火线,从而令到土蛮汗拉拢右翼的政治意图遭受重大挫折。
事情的来龙去脉要从青台吉的的另一个女婿朵颜部落的头目长昂说起,长昂的妻子是青台吉的大女儿,名叫东桂,她一贯亲明,远在未嫁之前,有一次跟随父亲入塞朝贡互市,伺机来到明朝封疆大臣吴兑之前“诉穷”,吴兑心生怜意,亲自劝谕与其同来参加互市的亲兄弟们——每卖出一匹马,即从交易所得中分出一些绸缎转赠给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东桂后来果然深明大义,时不时会暗中向明朝透露蒙古诸部的情报,例如她曾经向吴兑通报过土蛮汗将要进入辽东三岔河以东地区抢掠的消息,使明朝得以提前有所准备,立下一功。[8]
自从东桂嫁给长昂之后,便不断“劝夫尊汉法”,尽量减少参与土蛮汗入寇的军事行动,因为长昂所统治的朵颜部落,本来与明朝关系比较恶劣,例如长昂的父亲影克就是因为跟随土蛮汗潜入边塞抢掠,而被明军用火器击毙了。[9]
东桂凭着过去与明朝封疆大臣结下的良好的私人关系,经常调解长昂与明朝边将之间的摩擦,修补朵颜部落与明朝的嫌隙,使双方越来越接近——长昂每靠近明朝一步,就意味着与土蛮汗又疏远了一段距离。
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东桂不幸英年早逝。长昂如失股肱,正需要一个女人来镇补爱妻的位置。恰巧在此时,东桂那个远嫁给土蛮汗的小妹子从察哈尔赶来拜祭——干柴碰上了烈火,姐夫与小姨子这两个伤心人竟然一见钟情,互相抚慰,难舍难分。
再说土蛮汗见妻子在光天化日之下肆无忌惮地与长昂私通、而且流连忘返,不禁恼羞成怒。事情就这样在草原上闹得沸沸扬扬。按照传统习俗,异姓通奸是一件非常严重的罪行。土蛮汗当然希望岳父能出面主持公道,然而,老谋深算的青台吉却害怕小女儿回到夫家会被严惩,反而默许她与长昂两相厮守,白头到老。[10]
长昂非常感谢青台吉的格外开恩,赶紧送来厚礼巴结。
青台吉决定抛弃土蛮汗而选择长昂,归根结底是因为僻处辽东一隅的土蛮汗,其牧地的战略位置比不上长昂。当时长昂的牧地大约从“大宁前抵喜峰口,近宣府”,与明朝京畿地区毗邻;[11]东接辽河河套的左翼察哈尔部,西接张家口至开平一带的右翼哈喇慎部,处于十分重要的枢纽位置。青台吉作为右翼哈喇慎部的封建主,希望利用朵颜的有利地理来加强与明朝的经济往来,以谋取暴利。就象明人所指出的那样,青台吉与长昂“东西合党,巧为弥缝。东虏(指长昂统治下的朵颜部落)则借资于西(青台吉统治下的哈喇慎部属),而西虏复附翼于东”,“各至我关市下,我亦予之上赏,无不人人各极欢而去。”[12]
朵颜部落远离左翼,向右翼靠拢——减少入塞抢掠,积极参与明蒙之间的和平经济交流——这是大势所趋。表明右翼与明朝进行朝贡互市成为历史主流,左翼入塞掳掠是支流。
土蛮汗不想就此罢休,他计划讨伐长昂,又怕力不从心,不得不改弦易辙,厚着脸皮转而希望与明朝搞好关系,约会明朝藓辽总督蹇达共同出兵夹击桀骜不驯的朵颜部落,以解夺妻之恨。这正好印证了那句话:“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不巧的是,蹇达在这骨节眼儿成了明朝内部权力斗争的牺牲品——被劾而罢官。出兵的事也泡了汤。“土蛮自是怨中国负约”,[13]与明朝的关系不再升温,又回复冷却状态。
费尽心机也没有办法夺回妻子的土蛮汗,充分暴露出志大才疏的本质,从此,声名扫地。右翼的封建主瞧不起萎靡不振的土蛮汗——这在政治上起到了可怕的连锁反应——渐渐的,连左翼的大小封建主也不把他放在眼内,开始自行其是,正所谓“墙倒众人推。”不久,他的亲侄小黄台吉便公开发难。
身为左翼“酋长”的小黄台吉看中了土蛮汗一个长相“皎好”的女儿,[14]想娶过门来做儿媳。土蛮汗最初可能不想与之联婚。可是,小黄台吉迫不及待地想夺得美人归,他横蛮无理地威胁土蛮汗说:如果答应,马上送上“金缯貂裘”及马牛羊等牲畜做聃礼;如果不答应,将准备“横磨剑刃”,与之一决雌雄!土蛮汗“恐启衅”,[15]引发内乱,又一次退缩了。为了维护左翼表面上的团结,只好逆来顺受,违心接纳了这门婚事。
按照蒙古上流社会约定习成的规律,成年男子欲娶成吉思汗后裔之女,必须要先住在岳父家中,待生儿育女之后,才能携着岳父所赐的嫁妆,一家大小衣锦还乡。[16]这时候,土蛮汗已经顾不得那一套繁文缛节了,他早早预备袖袄、貂豹皮袄、兰白布、盔甲等物作为嫁妆,将女儿奉送了出去。[17]
土蛮汗重振雄风的努力总是事与愿违,连连碰壁,他与明朝以及蒙古左、右翼大小封建主打交道时总是刻意凸显自己是蒙古正统大汗的高贵身份,却没有引起别人足够的重视。所有的一切都显示出“蒙古大汗”这个往昔至高无上的称号,现在的声望已经是一日不如一日。
[1]左翼原本由察哈尔、喀尔喀、兀良哈三万户组成。后来,喀尔喀分为内喀尔喀和外喀尔喀,外喀尔喀的牧地在克鲁伦河中下游、杭爱山中东部地区一带;兀良哈则在打来逊汗东迁辽东之前被蒙古左右翼所瓜分
[2]王鸣鹤《登坛必究》第三十七卷
[3]《明史.张学颜传》
[4]《万历武功录.土蛮列传上》
[5]朵颜是兀良哈三卫的一部分,早在明初已经和明朝通贡互市,不过叛背无常。
[6]高拱《挞虏纪事》,纪录汇编本
[7]乌兰《〈蒙古源流〉研究》第360页
[8]《明史.吴兑传》
[9]《万历武功录.长昂列传》
[10]诸葛元声《两朝平壤录》卷一之《顺义王》,土蛮汗妻子被夺一事大约发生在万历十九年左右,详见和田清著的《明代蒙古史论集》下册第466页
[11]《明史.外国九》,朵颜卫范围“自大宁前抵喜峰口,近宣府”,这是朵颜在明朝中期南下之后的驻牧地
[12]《万历武功录.青把都传》
[13]诸葛元声《两朝平壤录》卷一之《顺义王》
[14]《万历武功录.黄台吉传(卷十)》,左翼的黄台吉与右翼俺答的长子黄台吉不是同一人,右翼的黄台吉在《万历武功录》卷八中也有传
[15]《万历武功录.黄台吉传(卷十)》
[16]萧大亨《北虏风俗》之《匹配》
[17]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向小黄台吉献女的是女真人阿台,详见《万历武功录》之《阿台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