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军在朝鲜有个突出的失利战斗:白马山战斗。此战38军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特别是根据侦查后的敌情,调集了对敌人占有优势的炮兵,应该说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但是战时却发现敌人准备极为严密,兵力比战前的调查成倍增加,尤其是美九军团的全部炮兵都在支持棒子一个师作战,连续争夺几天后,由于储备兵力不足,被迫放弃了394.8高地。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失利,战后时任38军长的江拥辉将军总结了教训,其中不经意的提到,一个文化教员谷中蛟叛变投敌,给敌人提供了情报。
这几天铁血上有人又提到这个叛徒谷中蛟,它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情况:“谷中蛟叛变的经过很简单,而他的结果也很单纯,战后被送到日本,后去美国终老。但是原因很复杂,一个文化干事,参军时间不短了,但是会有计划地叛逃他搜集了很多情报,并且能够分析情报,而且在完全没有书面记录的情况下可以记住这么多的情报,这本事应该干作战参谋有人说是他的亲戚在镇反中被镇压了,有人说是他没有被提拔,有人说是他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有人说他是被编入敢死队而怕死(这个最不靠谱,他搜集的情报跨度很大,应该不是短时间内的,确定敢死队应该是战斗快开始的时候),有人说他贪恋外国生活(这个也不靠谱,他又没出过国,外国什么样他怎么知道),有人说他本来就是国军。他是被送去日本,可能他本来不是要去日本,只是被送去而后再去美国。但是根据部分人的回忆录表明,谷中蛟会简单的英语,他曾经在投敌之后明确用英语说自己不想回到中国。当然他可能不会写英文,英语可能是和别人学的简单对话。从他后来还是去了美国说明他可能就是单纯要去国外生活,总之,志愿军对于他的使用是浪费了,他的战术思维之缜密,搜集分析情报能力之强,逃脱之迅捷,加上会简单的外语和基本的文化知识,这样的人被送到前线一线当炮灰,看来他怀才不遇而投敌的可能性真是有的。”
这样说的明显是一个BKC,但立场观点先不论,仅从它披露的这些消息,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谷中蛟极不简单。他是个文化教员,当年在人民解放军中当文化教员的有几个特点,这个职务只能是连一级部队才有,其主要工作是协助指导员做连一级的人事档案工作,并给战士们上文化课。我的一位中学教师也是12军的文化教员,原来是国军16兵团60师的新兵,抗美援朝胜利后他被保送回北京师范大学学习,这位老师是1949年初才当兵的,他自己说因为考上大学没钱上,想当兵挣学费。他在部队里极受保护和重视,在艰险的上甘岭537高地作战,曾两次参加反击,但每次都在夺取阵地后被派回较为安全的二线。但这位老师迟至1978年才入党,所以他没有能升为指导员。换言之,文化教员这个职位根本不是不受重视,而是一个主要的培养台阶。英名威震长津湖的迟浩田上将就是从文化教员升为指导员,教导员,直到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
其次这个谷中蛟极有军事能力,临战才叛逃,使志愿军基本没有调整作战计划的时间。他投敌后给敌人提供了大量极重要的军事情报,战斗中伪九师的美国顾问认为消耗炮弹太多,曾提出节约,压缩炮火用量,当即被范佛里特撤职,下令无限制使用炮火。足见范佛里特掌握38军的参战实力。他凭什么就相信一个卖身投靠的小带路党?
不过也有一点疑问,这个谷中蛟英语很差,他怎么大量给敌人提供军事情报,要知道他投奔的是棒子军,把他说的中文翻译成棒子文,再翻译成英文,整理成文字,恐怕这时38军的炮火已经把白马山覆盖了。不过《林海雪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抓注化装成鲜族人的土匪后,不能确定他是否真棒子,为了审讯方便,由孙大德用日语审问!注意这个时期的棒子军各级将校都是前伪满军军官和日军军官,他们对日语军事术语极为熟悉,而1945年之前日军是亚洲的主要军事力量,军语发达,精准严密。假如谷中蛟用日语供述他的情报,棒子军必然可以迅速清楚的理解,同时美军也是从日本来的,也有更多的翻译熟悉日本军语。最后“叛徒”谷中蛟被送往日本而不是台湾,也隐约透露了它的来历。
一位网友激愤说:谷中蛟是国军起义人员,本身是个军官。当年对国军军官待遇太好,没有让这些人转行或者先去改造,所以有了叛逃事件。他的说法有错误,首先是绝大多数国军军官是很有爱国心的,譬如杜聿明将军和宋希濂将军在战犯管理所还积极的给人民解放军提供建议,支持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就算有部分国军军官因为种种家庭个人因素不愿意为gcd出力,大可要求退伍还乡,解放军肯定求之不得。当时前国军军官都集中学习训练,基本不会直接往部队里补,但是在成都的末三期黄埔军校的学生是补入部队的,退往成都的各高校学生中有部分人参军。文化水平颇高的谷中蛟参军的途径只可能是:末三期黄埔军校的学生,退集成度的高校学生或者蒋介石警卫团/16兵团60师的士兵这三者之一,而从他被任为文化教员,并且能隐秘的收集大量情报来看,以60师的士兵为最可能,黄埔学生有军事知识,你去收集情报很容易暴露,高校学生当时很可贵,一般不会下基层连队。只有中学生士兵最可能得到这种待遇,但若他是奉化一带的学生,调查家里情况不难,若他家属于被斗恶霸,自然部队也会重视,一般不会带其入朝。但网上提供的这个“谷中蛟战后去日本”的说法却揭出了另一种极为可怕的可能:它不是中国人,而是一个潜伏在国军中的倭寇战略特务!!!它参军不久,只是个文化教员,却能很熟练的收集大量的秘密军事情报,极为顺利的穿越严防死守的战线,并仅仅在一两天里就给美伪军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军事布置,以至战斗力强大,并在炮火上作了比较充裕准备的38军屡屡猛攻不克,坚守困难,显示它是一个极有军事素养的军官,但这样的前国军军官居然没有被发现?解释只能是:他参军后平时以一个基本没有多少军事素质的学生的外表出现,单纯的部队官兵对此没有警惕,而且他很少家乡社会关系——他说的很多都是假的,部队一时查不清楚,加上他平时老实做事,部队对他根本没有重视,只让他做一个文化教员。才被这个极为凶狡的敌特钻了空子。它这种素质绝非刚入学的黄埔学生的水平,只能是倭寇中野学校的毕业生的训练才可能。当然这也彻底击破了他为不受重视才叛逃的谎言,他积极表现的话,无论受不受重视,会有保卫部门注意他搜集情报的可疑行动,除非他本人就是极有反侦察能力的久经训练的特务军官,才能摆脱保卫部门的防范。
他战后去日本极为可疑,按说谷中蛟的反共功劳足以和大汉奸王顺清、李大安媲美,他英语不强,又是家里被镇压的国军“烈士”子弟,去台湾是最佳选择,能不能当官另说,到台后由常公公颁给勋章大发奖金,娶个美女,优裕生活想必不难,一个地富子弟也会以此为满足,它却要去日本?不以常公的奖励为荣?说明他在日本生活很方便,这恰好是它属于倭寇的证据。
导致38军六千壮士流血牺牲的谷中蛟是祖国叛徒,还是倭寇潜伏特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