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中越战争越军的战前准备 转贴飞扬军事沈听雪

来源: ouyanghui 2013-06-17 10:07:5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845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ouyanghui ] 在 2013-06-20 14:31:54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对于与中国一战,越南人是早有准备的。黎笋的反华论调从政治上说多属狂言,在军事上却是搞得扎扎实实。早在1977年,中国还在援越,越南就在中越边境开始集结武装部队。当时越北地区多年作为大后方,越军只有一个第一军区,主要应付沿海和老挝方向,卫戍任务并不重。从19787月起,越南将中国作为了战争假想敌,随即从第一军区中又划出了第二军区,以第一军区防卫中国广西,第二军区防卫中国云南。同时向两个军区增调数个作战师的部队,加强北方边境各省、市、县的军事力量,组织省队、独立团、独立营、民军等地方武装,设立武装公安屯等展开一系列动作,加快推进了对中国的战争准备。

越南对于和中国开战的总的军事方针是:“一线坚守”,一线取胜”,独立作战”,“以少胜多”。要说黎笋和越军总参谋长文进勇、副总参谋长黎仲迅、总政治局主任朱辉珉等越军高层也是久历战阵,是了解中国军队擅长集中优势兵力,正面进攻,两翼迂回,穿插突破,运动歼敌的传统战法的。越军搞这种“一线坚守”,独立作战”的东西,是很容易被中国军队一点突破而分割包围的。而且中越两军数量相差极大,越军的反攻兵力有限,还谈什么“一线取胜”,以少胜多”呢?这种军事战略岂不正中中国军队下怀?

说来黎笋等人也是无奈。军事战略的选择必然是和兵要地志紧密相关的。从地理上说,越南国土呈狭长条状,两头宽,中间窄。北部中越边境是国土最宽处,全长有1300多公里。首都河内孤悬北部,离中越边境不过150多公里。这种地理形势在军事上说就是正面压力大,内部纵深小,一旦被边境突破就难有回旋余地。而且在长期的抗美救国战争中,越南的主要工业基地都建在邻近中越边境的地区,一旦开战就可能受到严重损失。越南经济穷困,这点损失也是极为伤筋动骨的。从政治上说,首都河内离边境太近,如果有失将极为打击越南的国际形象和越军的战斗士气,代价太大。从军力上说,越南陆军虽然有100多万,架子很大,但其中精锐的作战部队不过2、30万,而且其中大部分陷入柬埔寨战场,能用在越北地区的不过10万余人。既要保卫首都,还要保卫比较重要的城市和经济基地,实在是捉襟见肘。对越南有利的方面也有,越北地区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岩洞众多、公路稀少,大兵团难于展开,利于防守,不利进攻。因此,为保卫重要城市和经济基地,黎笋等人主张不能搞诱敌深入,而必须进行“一线坚守”,“不能让敌人深入我国土,要保卫每一寸国土”,要在边境就将中国军队挡住。

只要“一线坚守”住了,就能为全国转入战时状态争取时间”。越军高层认为,中国军队人数虽然比越军多,但武器差,战斗力不强。越南可以“发挥综合力量,进行全民战争”。越军主力316师的创始人、总政治局主任朱辉珉就主张,要“从第一线打败敌人的战略决策出发来策划生活和防御、经济、国防、思想和组织”。这是一种总体战的构想,堪称“全民皆兵”,可见越军高层也是深受毛泽东人民战争军事思想的真传。地方部队和民兵齐上阵,在边境一线挡住了中国军队,争取了时间,下面就要越军的机动主力来进攻了。在积极防御的同时,越军高层强调要“主动进攻,积极消灭敌人”。集中主力机动作战师,迅速转入反攻,收复失地,将中国军队赶出越南国土,进而将战火延伸到中国境内,占据有利地区,建立新的防线。此即为一线取胜”。

那么为什么要独立作战”呢?首先就是边境线太长,进攻间隙大而防卫密度小,防线侧翼暴露,守军容易被分割包围,坚守各处必须都要具有独立作战的能力;其次是越军在一线能展开的作战部队不到10个师,其他的只好用地方部队和民军填上去,而山岳丛林地区交通不便,部队难于机动,在兵力使用上宜采用小群分散的形式,要能各自为战;三是纵深空虚,能用于机动作战的兵力也不多,部队进退腾挪间要能应付各种复杂情况。因此,越军高层强调各个战斗单位要“独立作战”,坚决拖住中国军队,从各个方面沉重打击中国军队。越军还有一个著名的口号:“为了打败北京,要做到每个人是一个战士,每个乡是一个阵地,每个县是一个堡垒,每个省市是一个战略地域。”

最后是“以少胜多”。黎笋等人认为,越军的总兵力比中国军队少,但单兵战斗力强于中国军队,游击战术高超,只要发挥越军的长处,高效地利用攻守形势,就能战胜中国军队。越军高层就多次反复向部队强调,要“善于以小胜大,以质量胜数量,善于以少数打多数,同时又合理地集中力量以多打少,以最少的力量和战争手段夺取最大的胜利”。在战术上,采取以游击战为主,辅之以阵地战和反击战,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和作战任务,灵活运用各种作战形式,最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赢得战争的全面胜利。

总的来说,一旦爆发战争,在从国境线至纵深20公里范围内,越军就以地方部队、民军和武装公安部队凭借既设阵地、有利地形和多重火力坚决固守,阻击和杀伤中国军队于边境;在20-50公里纵深范围内,以作战师机动出击,利用一线越军坚守争取的时间,将部队展开实施机动防御和进攻作战,进而彻底打垮和消灭中国军队。这种以游击、阵地和反击相结合的战法,进行持久作战,耗光拖垮敌人,是越军在长期的抗法、抗美战争中练成的得意战法。可以说,黎笋等人的军事方针是弱势小国对抗强势大国的不对称战法,有历史上的成功经验为依托,是越军当时的必然选择。法国和美国都败走了,中国还能怎么样!

越军高层对中国军队的进攻方向也做了估计。越南和中国接壤的自西到东主要有莱州省、黄连山省、河宣省、高平省、谅山省、广宁省等地区。其中莱州省、黄连山省、河宣省与中国云南接壤,地形山高林密,交通不便,铁路公路都较少,离越南腹心地区也较远。莱州省北邻中国,背靠老挝,著名的奠边府也在其境内,是越南控制老挝方向的必经之路,不过对面中国云南方向也是交通极为不便,大部队转运展开较为困难。河宣省北部的河江地区地理条件极为恶劣,大部队难于展开机动,越军在此布置的防卫兵力也不多。值得提一句的是,79年这里没怎么开战,80年代可就打得热闹了。单听几个地名大家就耳熟能详了,老山、者阴山、扣林山、八里河东山、罗家坪大山,整个1980年代的的对越拔点作战和坚守防御作战几乎都是围绕这片地区展开的。比较有战略价值的目标集中在黄连山省。省会老街市位于云南省河口县对面,有铁路和红河水运可通河内,是越西北的重要过境口岸和交通枢纽。红河纵深的重要城市柑塘,有盛产磷肥的矿区,是越西北的经济要地。这两处都可能是中国军队的进攻方向。

高平省、谅山省、广宁省与中国广西接壤,北部山峦叠嶂,越向南地势越为低平,紧邻富饶的红河三角洲平原,集中了越南北部的重要城市、海港和工业基地。其中高平省位于越北当面地区,一线的朔江、茶灵都是扼守边境的要点,省会高平市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也是首都河内的北方门户。谅山省则紧邻中国广西的友谊关和凭祥,省会谅山市是东北部边境的交通枢纽,铁路和公路都很发达,是河内的东北大门。更重要的是,过了谅山向河内就到了越北平原地区,无险可守,谅山的位置实在重要。高平和谅山构成了环卫河内与第一军区所在地太原的屏护圈,集中了越北地区越军的主要作战部队。广宁省则靠近北部湾,地理位置重要,越军在这里的部队也不少。这里有苏联海军的舰艇常来常往,政治敏感,中国军队不会有大的行动。另外,越南控制的老挝北部地区紧邻越西北,越军防守较为薄弱,中国军队有进行越境穿插的可能。

综合分析,越军高层判断,中国军队的主要进攻方向是高平、谅山、朔江、茶灵,次要方向是老街、柑塘和老挝北部地区。主要攻击战法是坦克部队沿公路进行强攻,同时以步兵从侧翼进行穿插迂回。从后来的实战看,越军预测的果然不错,确实是把中国军队的战法摸透了。越军很多中基层军官都在中国受过训,多年的游击运动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练得炉火纯青,当年流传很广的“徒弟打师傅”论,确实有几分道理。


针对中国军队可能的进攻方向和进攻战术,越军计谋百出花样繁多地搞了一系列套路来进行应对。

在兵力配置上,越军将主要兵力布置在通向纵深地区的交通要道上,重点扼守公路、铁路及附近地区。排兵上前轻后重,层层设防,根据地形控制要点,以点带面,同时重点守备。因为中越边境正面太宽,越军兵力有限无法全面固守,于是利用越北山地险峻复杂,主要交通道路较少的特点,将部队主要部署在通向重要战略目标的道路附近,以武装公安屯、地方部队和机动野战部队呈梯次配置,卡住要点,分片包干,层层设防,形成绵密的纵深防御体系。一般是以营为独立作战单位,分片把守重要地区,其防御正面为3-5公里。在控制主要道路和桥梁的制高点上,设置1个连把守,控制2-4个阵地,其中有1个阵地是主支撑点,防御正面600-1000米。主支撑点由1个加强排来防守,可得到营属火炮的支援,其他阵地兵力最大为排,小则为班,成犄角之势形成整片的控制地域。这是重点守备,要在一线就将敌方挡住。在次要地区,以少数正规军守卫,控制住制高点,掌握整个地区的战斗情况,又辅助以大量民军进行刺探、阻击和袭扰,从而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控制的防御目的,在战斗中尽量迟滞敌方的进攻,争取时间,以待机动部队进行反攻。

在防御体系上,越军沿主要交通要道大力构筑能独立作战的战术支撑点,层层连片,形成体系,节节设防,步步阻击。越北地区山地纵横,有草木茂密的土山,还有很多生成了大量天然岩洞的石砬子山。少数几条主要公路多在山间蜿蜒穿行,沿途弯多路险,桥梁、隧道、涵洞很多,这就提供了绝好的防御地形。越军在适合坦克进攻的主要公路上挖掘防坦克壕沟,布设反坦克地雷场,设置反坦克障碍物。在公路两侧、拐弯处、桥梁、涵洞和旁边的小路、草丛、路口处埋设反步兵地雷群,设置竹签、铁刺、陷阱、拒马、铁丝网、竹篱笆、鹿砦等障碍物,作为阻止敌方坦克部队沿公路进攻的第一道防线。又在道路两侧的险要地形上大量修筑暗堡、各种掩体、火力发射点、堑壕和野战工事,构成环形防御,配置不同火器,还挖掘交通壕、坑道以互相连接和屯兵转运。

一般来说,越军在主要的营、连支撑点上,常构筑有以下几种野战工事:

1、A形工事,亦称A字形或者人字形掩蔽部。通常构筑在制高点附近,其结构是用竹子或圆木做成A字形骨架,用马钉加以固定,顶部铺设圆木,然后覆盖土层。工事的大小不等,根据任务,一般可容纳10-20人。这种工事防御能力较强,便于观察和射击,也可以住宿。

2、T形壕。其横壕为射击工事,长2-3米;纵壕为掩蔽工事,长4-5米,以土木遮蔽。

3、Y形工事,又称三叉壕。其斜壕各长3-4米,顶端和两侧筑有射击掩体;纵壕与T形壕类似,长约4-5米,也是用土木掩盖。

4、短洞。与猫耳洞相似,进口是明的,出口则是暗的,使用时才挖开。进洞后可上、下或左右拐弯。如进口被炸塌或被封锁,则从暗口溜出。

越军的工事一般不露出地面,有的分地面、地下两层,表面工事被摧毁之后,地下工事还可以继续利用,甚至可以用来埋伏兵力偷袭敌方。主阵地上通常挖有3-4道环形或半环形、连续或断续堑壕,与交通壕相连接,将各种工事结合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环形防御阵地。从山顶到山脚,这样的环形防御阵地要设置2-4层,有的多达6层,阵地前沿还设置竹签、铁刺、铁丝网等多道障碍物,形成了可以进行多方向、多角度打击的绵密火力网。在石砬子山上,越军则利用有利地形上的天然岩洞建立火力点和屯兵洞,设置各种火器。上述的山地防御支撑点既能独立作战,又能互相配合,沿主要道路逐山设防,居高临下节节抗击敌方的进攻。除了山地防御体系,越军在主要城镇和重要村庄附近,也构筑了大量工事、掩体和明暗火力点,利用地形地貌加以掩护,以蛇形堑壕和交通壕互相连接,形成内外结合、互为依托、比较坚固的核心防御阵地。

在火力构成上,越军从边境到纵深地区分段把口,以山地防御支撑点为核心,设置了远近结合、轻重结合、大小结合、曲直结合、明暗结合、正侧面结合的多层次火力配系。首先是反坦克武器,有无坐力炮、反坦克火箭、火箭筒等。通常成火力小组配置,扼守在主要道路附近,如公路两侧、拐弯处、山隘、山洞、房屋和甘蔗地等处。利用竹林、草丛、乱石堆等构筑掩蔽工事,发射灵活,机动迅速,重点打击敌方的坦克和装甲车辆;然后是火炮,有加农炮、高射炮、迫击炮等。配置在主要阵地侧翼、山顶、鞍部和山的反斜面上,提前测定好射击诸元,多设预备发射阵地,分散布局,集团发射,灵活转移。以加农炮直瞄和高射炮打平射轰击暴露地域,迫击炮打曲射轰击遮蔽地域,控制1000-2000米之间的阵地前沿,重点打击敌方的集团梯队;在500-1000米的距离上,越军将14.5毫米12.7毫米高射机枪主要配置在高地顶部。高射机枪能打平射,射程远,火力凶猛,子弹杀伤力大,而且机枪本身构造简单,重量轻,拆卸移动方便,能机动作战,可以有效封锁主要道路及附近地域;越军在100-400米的距离上,利用山腰洞穴、石缝、灌木、草丛等构筑发射阵地,正、侧面相结合地配置了轻、重机枪,多预先标定好射界和射距,突然开火,以猛烈杀伤运动中的敌方步兵;100米以内就是各种冲锋枪、自动步枪、榴弹发射器和手榴弹、手雷,在阵地近距离处形成交叉火力网。越军的火力配系重视远近结合,分层设置,隐蔽发射,突然开火。在远距离上和近距离上都设置了不同的火力伏击圈,将各种火器分层设置在山地的不同位置,形成正射、侧射、交叉、倒打的严密火力网。越军还强调近战和偷袭,单兵每人有多件武器,分处放置,弹药充足,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造成很大的火力声势,使敌方腹背受敌,判断错误。

在战术运用上,越军主要使用坚守防御、设伏拦路、机动反击、四处游击、特工偷袭的战法。依托山地防御体系,越军隐蔽待机,躲避敌方进攻前的炮火准备。然后充分使用火力,正面阻击,节节抵抗,以大量杀伤进攻的敌方军队。次要阵地如果失守,越军会后退收缩到下一道防线,整合兵力重新组织防御。主要阵地失守,越军就会不断组织兵力进行反击,反复争夺,非常凶猛。在正面阻击的同时,越军还派出步兵分队迂回到敌方侧翼和后方进行袭扰,打乱敌方的进攻节奏。在主要道路的两侧、隘口、上坡、转弯、山谷等险要地形上,越军常以从班到营的兵力设置伏击圈,预先隐蔽构筑袋形阵地,待敌方进入伏击圈后,当即拦头截尾猛烈开火,迅速杀伤敌方有生力量,然后根据情况发展进攻或迅速撤离。当敌方攻势无法阻挡或己方阵地全部失守后,越军即化整为零,化军为民,迅速转移隐蔽。然后利用山地、密林、草丛、山洞、甘蔗林等为掩护进行反复周旋,以冷枪、冷炮袭击杀伤敌方后续梯队、机关和零星人员。入夜后,越军常以小股兵力突然接敌发动袭击,或利用夜暗混入敌方行军梯队,再乘机突然开火,造成混乱。越军还有一支精干的突击力量,即自成兵种的特工部队,主要袭击敌方的指挥所、通信枢纽、炮兵阵地、后方设施等目标。通常以连、排、班为单位,利用黄昏、夜暗、雨雾,以及敌方防线间隙隐蔽接敌,等待时机突然打响,以手雷、火箭筒、榴弹发射器、冲锋枪等轻武器猛烈开火,多方向、多路穿插分割敌方,迅速突入目标,力争“斩首”,造成对方指挥系统瘫痪,行动神速,战斗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5-25分钟,然后迅即撤退。

总的来看,越南要与中国一战,从战略战术到防御体系上都是费尽了心机,可说是步步险关。越军在长达30余年的不间断战争中锻炼出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和比较出色的单兵作战能力。武器装备上越军拥有中国、苏联多年的支援,又缴获了大量的美国武器,单兵武器比中国军队要好。越北地形险峻复杂利于防守,不利进攻。对于中国军队的进攻路线和战术方针,越军也早有预料。而且又是本土作战,民心向越,心理上有优势。这些都是对越南有利的地方。反过来说,越军的战略实质上是一个株守的战略,各处都是独立死守,分片包干,难以脱离既设阵地运动作战。虽然越军高层也强调要打进攻战和机动作战,但越军总体兵力比中国军队相差太多,机动部队也很有限,难以形成坚强的拳头进行反击和机动进攻。一旦一线防御被突破,纵深空虚,兵力不足,势必造成各处都少有应援,最后弹尽粮绝,被中国军队各个击破。虽然越军的山地防御体系和单兵战术很厉害,但在优势中国军队的战术分割和火力打击下,最后难免都要陷于孤立无援,无法逆转战争大势。不能说越军高层都无人能看到这一点,但黎笋等人把赌注押在了苏联这条大腿上,在军事上就是要拖住中国军队,拖延时间。越南总理范文同在开战不久后即宣称:“我方有苏联跟着,毫无畏惧。”

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别人的“出手”相助上,靠不靠谱,历史上已经有无数事实做出了证明。

所有跟帖: 

Good! -alpha.studio- 给 alpha.studi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17/2013 postreply 13:33:0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