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T: 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瓦良格號」是破銅爛鐵嗎?

来源: NMDW 2012-07-25 16:49:3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4812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NMDW ] 在 2012-07-26 09:19:28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瓦良格號」是破銅爛鐵嗎? 

2012/07/26 

http://blog.udn.com/YST2000/6669004

在未來的一個星期有兩件大事,一件是七月27日倫敦奧運會開始,另外一件是八月一日中國大陸的第一艘航空母艦「瓦良格號」很可能在這個建軍日開始服役。奧運會是一定按時舉行的,「瓦良格號」會不會在八月一日入役就不確定了,不過網上都這麼傳說,我們就信其為真也來談談這艘航空母艦,反正日子肯定是近了,應該就是今年,至於確實日期是那天並不重要。

這篇文章的標題來自今年5月鳳凰電視的一個專訪視頻(見第五節),專訪中的一位特別來賓平可夫先生他發言的主題就是:中國改造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是一堆破銅爛鐵。

就是平可夫這句評語引起YST的興趣和寫這篇文章的動機。YST相信很多網友也想知道「瓦良格號」到底是不是破銅爛鐵。

(一)「瓦良格號」的歷史

「瓦良格號」是前蘇聯在1985年12月04日開始建造、1988年11月25日下水的一艘大型航空母艦。1991年11月「瓦良格號」在烏克蘭的黑海造船廠完成了68%,但這時蘇聯已經解體,財源中斷,工程無法進行下去。

1995年,作為償還債務的替代品俄羅斯把這艘未完成的航空母艦全部移交給烏克蘭。但是「瓦良格號」對烏克蘭毫無用處,於是烏克蘭在1999年以兩千萬美元的價格將這艘未完成的航空母艦(一千八百萬美元)連帶設計圖紙(兩百萬美元)賣給中國。

中國深怕有變,協議達成的當天立刻用專機把圖紙(三十幾萬張,重二十噸)運回,重視的程度可想而知。

但是中國要拖回「瓦良格號」這個龐然大物就沒這麼簡單了,這其中牽涉國際政治的博弈。地理上,黑海只有一個出口,博斯普魯士海峽,它控制在土耳其手中。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自然受到老大美國的壓力。土耳其政府用種種理由刁難不讓這艘沒有動力的「瓦良格號」通過博斯普魯士海峽。

經過一年多的艱苦談判,中國提出十億美元的保証金並付了巨額的過路費另外再加上大量中國人赴土耳其旅遊的保証....等等優厚條件,「瓦良格號」終於能夠啟程前往中國。


圖01:2001年11月01日,「瓦良格號」通過博斯普魯士海峽。


圖02:「瓦良格號」前往中國的途中,看看這艘船銹成什麼樣。

由於蘇伊士運河不讓過,在三艘拖船的帶領下,「瓦良格號」進入地中海,穿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由西岸環繞非洲大陸經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再穿越印度洋駛入麻六甲海峽進入中國南海,然後東海、黃海,千辛萬苦最後終於在2002年03月04日到達大連港。這段航程歷時四個月又三天,經過各種風暴和險情,航行一萬五千兩百海浬,總共耗資三千萬美元,超過了「瓦良格號」的購買價格。

(二)「瓦良格號」的價值

海軍船隻最重要的參數就是排水量,特別是航空母艦,因為排水量每增加一千噸就可以多攜帶一架艦載機。「瓦良格號」標準排水量五萬七千噸,滿載排水量六萬七千五百噸,屬於大型航空母艦。「瓦良格號」長304米,寬70.5米,水線長281米,吃水10.5米。

航空母艦的甲板面積是非常重要的參數。我們用排水量十萬噸的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雷根號」作比較,它的甲板長332.8米,寬76.8米。所以「瓦良格號」的甲板長與寬比「雷根號」小不到10%,由此可知「瓦良格號」的作戰能力是相當可觀的。

「瓦良格號」的參數令人印象深刻,它的塊頭比「雷根號」小了三分之一,但是甲板面積只小一點點,表示它可以出重拳(重型艦載機),美國說不怕是騙人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瓦良格號」的交易從一開始就受盡美、日等西方國家各種不同的阻撓和刁難,任何人一看就知道中國大陸買「瓦良格號」絕不是為了把它改建為賭場。想想看,一個海上觀光賭場值得中國政府費這麼大勁嗎?

「瓦良格號」的軍事價值要看對誰而言,對別的國家這艘只有空殼子的航空母艦除了解體當廢鐵賣沒有任何價值,但是對中國大陸而言這價值可大了。

「瓦良格號」的價值就在「學習」二字,看著圖實際學習。

說實話,要根據圖紙來完工「瓦良格號」其所耗費的時間、金錢與困難度遠比自己設計建造一艘同樣大小的航空母艦來得長、多與高。

那麼中國大陸為什麼要做這個既困難又費錢的工程呢?
答案就是學習後可以超越。YST認為「瓦良格號」可以大大縮短大陸發展航空母艦之路所需要的時間。

航空母艦毫無疑問是單一武器中最複雜的。軍事工程上的東西過程都是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循序漸進,這其中會經歷很多錯誤和付出生命的代價。「瓦良格號」是蘇聯設計的第三代航空母艦,中國大陸如果看懂設計圖、摸透背後的設計原理、然後根據自己子系統(電子、動力、武器等等)的製造能力設計出相應的配套、最後成功整合所有的子系統,那麼中國就出師了,從零經驗一躍進步到完全掌握第三代航空母艦的設計與製造,其中所節省的時間何止二十年,其中所避免的錯誤更是實戰中換不回來的慘痛代價。這就是跳躍式的發展。

(三)「瓦良格號」的改造

「瓦良格號」停在大連港的頭兩年毫無動靜,也讓群眾接近觀看。從外人看,中國可能遭遇某種困難、打不定主意到底要拿它做什麼。那時候各種謠言都有。

2005年四月,「瓦良格號」被拖進大連造船廠的乾船塢。四個月後,鐵銹都沒有了,全身油漆成解放軍海軍標準的灰色塗裝,「瓦良格號」再度下水,這就清楚宣示「瓦良格號」不會是遊樂場而將是一艘軍艦。謠言平息。

但是除了拆除部分船上設施直到2008年7月「瓦良格號」沒有什麼大動靜,顯然改建工作遭遇困難。後來傳出消息,原來中國無法生產「瓦良格號」所用的同樣鋼材。於是中國和俄國談判,又花了一筆錢把這個問題擺平。

2008年歲末,國防大學教授、專門研究戰略和軍事裝備的張召中海軍少將公開發表談話,聲稱「瓦良格號」將是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

張召中具有官方背景,他的發言為「瓦良格號」的未來定調,於是「瓦良格號」再度成為全球矚目和世界軍事論壇討論的焦點,當然,謠言沒有了,討論變得嚴肅。

「瓦良格號」的改造在2009年轟轟烈烈地開始。作為完全的圈外人,我們只看到大批忙碌的工人不停地搬東西進進出出,但是改裝的內容不得而知。

作為外行人,YST認為改造工作比造新船還難,特別是外國船。安裝大型船用機械不是想像中這麼簡單和方便,因為船殼與船艙都已經造好,中國製造的子系統重量和大小尺寸都不可能完全配合圖紙,加上還有改變重心這種系統問題的分析,工作就更困難了。譬如要重新安裝中國自己設計的新發動機可能就不那麼容易,如果需要切開船體那就麻煩大了。不過這些困難和麻煩我們都看不到。

我們能看到的只有甲板和甲板以上的改變。我們發現艦橋有了巨大的改變,其中最大的改變就是裝上四面有源相控陣雷達,見下圖:


圖03:「瓦良格號」安裝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這是最關鍵的電子設備。

讀者不要小看它,單是上面這個雷達系統就是世界最先進的,勝過日本金剛級驅逐艦的神盾系統,因為日本軍艦的神盾系統是無源相控陣雷達,二者在運作性能和可靠性上有巨大落差,特別是電子戰。

俄式軍艦的艦橋設計很差,非常巨大也非常雜亂無章,改建後的「瓦良格號」艦橋比傳統的俄式艦橋乾淨和漂亮。

據可靠的消息,「瓦良格號」上的反艦飛彈發射系統已經拆除,這是一項設計原則的重大改變。YST認為這項改變非常正確。航空母艦的任務應該單一化,反艦導彈的功能應該交給驅逐艦,原先反艦導彈系統所用的空間可以改作他用,譬如攜帶更多的艦載機,這才是航空母艦的正經事。多兩架艦載機所發揮的戰力絕對超過二十枚反艦導彈。前蘇聯在航空母艦的設計概念上走偏了。

(四)「瓦良格號」的試航

三年的改造工程終於贏來「瓦良格號」的試航,這是服役前的最後工作。為了方便測試工作的進行,解放軍海軍準備了一艘豪華客輪全程伴隨「瓦良格號」的試航,這艘客輪提供航空母艦輪換訓練的官兵休憩之所,見下圖:


圖04:2011年07月,「瓦良格號」的前方停靠了一艘豪華客輪(舷號88),這艘客輪是「瓦良格號」輪換訓練官兵的休憩之所。

2011年08月01日,「瓦良格號」開始全艦的系統測試。
2011年08月10日,「瓦良格號」進行第一次試航。
2012年07月06日,「瓦良格號」進行第九次試航,為期25天。

YST猜想這第九次試航很可能是最後一次,它結束的時候正好是8月1日解放軍的建軍節,是「瓦良格號」正式服役的好日子,更是中國海軍多年來夢寐以求由近海黃水進入遠海藍水的偉大日子。這個入役儀式一定非常盛大和隆重,應該是由中央軍委主席親臨主持,中共第四代領導人不會放棄這個臨去秋波的機會。

YST有興趣的是這艘改建完成的航空母艦到底會取什麼名字,會叫「施琅」嗎?服役的那天一定會宣佈。一個艦名居然神神祕祕拖這麼久,有這個必要嗎?

YST在此貼幾張蒐集到的、漂亮的「瓦良格號」試航照片和讀者分享。


圖05:「瓦良格號」出港試航。


圖06:衛星拍攝到的試航照片,從船尾的水花判斷「瓦良格號」正在高速行駛。


圖07:朝陽下的「瓦良格號」

YST不確定是朝陽還是晚霞,反正上面這張照片非常漂亮,遲產的「瓦良格號」像初生的嬰兒在醫生與護士的呵護下蹣跚舉步開始他學習和磨練的一生。

(五)港台華人看大陸的科技與「瓦良格號」

大約兩個月前,YST觀看了鳳凰衛視播放的一段視頻:

寰宇大戰略 瓦良格號有多大戰鬥力?
http://v.ifeng.com/mil/worldwide/201204/376ce255-2c8f-4bc5-8bcb-a786a3b03502.shtml

這個節目的主持人是邱震海,特別來賓是「漢和」軍事雜誌的主編平可夫與台灣的軍事家張友驊,另外還有兩女一男的戰略觀察家作陪客。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平可夫的長相,也第一次知道他原來是香港人。

視頻一開頭就引用美國前太平洋戰區司令基廷上將的話,他認為瓦良格號連美國退役的航空母艦都不如。接著平可夫對瓦良格號的評語就更差了,平可夫直接用“破銅爛鐵”來形容瓦良格號,雖然他後來改口說瓦良格號對中國是一艘必要的破銅爛鐵,但破銅爛鐵終歸還是破銅爛鐵。

張友驊對瓦良格號的評語則比較正面,他認為瓦良格號是帶有濃厚實驗性質的訓練艦,大陸真正具有威力的航空母艦是隨後自己設計製造的,大陸所有配套的艦艇和作戰飛機基本上都已經具備,第一個完全自製的航空母艦戰鬥群應該在2020年成軍。

主持人邱震海在節目最後用兩點做結論:
1.中國的美女既愛紅妝也愛武妝;
2.台灣人的覺悟比香港人高。

第一點是因為有一位大陸美女觀察家回答主持人美女需不需要作戰的問題時說,當國家在危急存亡之秋和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不論美女還是帥哥都要上;第二點顯然是指張友驊比平可夫更覺悟到中國的崛起。邱震海說話很快,但是他自己也承認對軍事並不很瞭解。既然原始視頻已經給出,讀者可以自己觀看和分析,YST不準備對兩位來賓的話多做評論,只在這裏提出個人的看法。

YST非常不同意平可夫的看法,瓦良格號絕不是破銅爛鐵。

YST也不同意基廷上將的說法,他一定是拿瓦良格號比剛退役的小鷹號,他的話表面沒錯但沒說到重點。海上戰場變化無窮,其實美國海軍即使是現役最大的「華盛頓號」在戰場上面對「瓦良格號」還是會害怕的,基廷只是嘴硬而已。基廷見多識廣,做為美國海軍的前太平洋戰區最高指揮官他必須這麼說才政治正確。

(六)YST對航空母艦的看法

甲. 基本觀念

下面是YST對航空母艦的看法,當然也適用於瓦良格號。

首先,航空母艦是一個純粹攻擊性的武器,攻擊的方式完全取決於指揮官。

其次,航空母艦的攻擊力百分之百是它攜帶的作戰飛機和機載武器,航空母艦本身只不過是提供作戰飛機起降的平台而已。

好了,只要瞭解上面這兩點,那麼瓦良格號是不是破銅爛鐵和瓦良格號是不是不如剛退役的小鷹號就很容易回答了。

乙. 中美艦載機的比較

我們幾乎已經確定瓦良格號的艦載機是瀋陽飛機公司根據蘇-33發展出來的殲-15,見下圖:


圖08:試飛中的殲-15艦載機,注意看它的尾鉤。

蘇-33是蘇愷-27的艦載機版,所以殲-15的性能應該和殲-11B非常接近。

美國海軍的王牌艦載機是F/A-18EF(暱稱“超級大黃蜂”),而F/A-18EF的原始版是在空軍競標中被F-16打敗的F-18。

在F-22出現以前,美國歷次電腦模擬或演習對抗中無論F-16或美國空軍的王牌戰機F-15很少在面對蘇愷-27的時候取得優勢,這是因為蘇愷-27具有大航程和極為優異的機動性。

所以當從美國航空母艦起飛的F/A-18EF遭遇從中國瓦良格號起飛的殲-15,YST看不出來 F/A-18EF具有任何優勢。
尤其中國的電子設備優於俄國,殲-15的電子設備是中國的最新裝備, F/A-18EF即使在電子裝備上也不具優勢,機動性則肯定不如。殲-15有可能是全球最佳艦載機。
中國是導彈大國,無論空對空導彈或空對地導彈美軍都不具備優勢。
只要殲-15能從瓦良格號起飛和降落,瓦良格號所發揮的戰鬥力就非同小可,平可夫憑什麼說瓦良格號是破銅爛鐵?
基廷上將憑什麼說瓦良格號的戰鬥力不如美國剛退休的小鷹號?

你一定會說,瓦良格號沒有彈射器,殲-15不能滿載和滿油。
YST說,殲-15可以進行空中加油,由於性能優越,即使只有一枚導彈照樣可以擊落F/A-18EF和有效進行對海攻擊。反之,如果F/A-18EF的基本性能不如殲-15,那麼半途就被擊落了,攜帶再多的武器也用不上,航空母艦性能再好有什麼用?

不能滿載和滿油不過是使航空母艦的整體作戰效率降低而已,不是艦載機尖端攻擊力的降低,其嚴重性遠沒有飛機性能來得重要。只要殲-15的性能壓倒F/A-18EF,美國海軍就不可能不害怕,基廷將軍心裏比誰都明白。

丙. 兩點疑惑

YST對有關「瓦良格號」的各種評論有兩點疑惑在此特別提出與眾網友討論:
1.「瓦良格號」的作戰飛機無法滿油滿載起飛;
2.「瓦良格號」無法起降固定翼的預警機。

這兩個負面評論都基於「瓦良格號」沒有彈射器。YST提出異議。

讓我們回頭再看一眼「瓦良格號」的衛星照片:


圖06:衛星拍攝到的「瓦良格號」試航照片。

讓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三條起飛線上,從左到右我們用A,B和C代表。
A和B在船頭交會,它們都是從船頭起飛;C是斜角跑道起飛。
跑道A大約100米,跑道B和跑道C大約200米。

所謂艦載機在「瓦良格號」只能半油半彈起飛是指使用跑道A。
如果使用跑道B或跑道C,那麼艦載機就有可能以四分之三的油和彈起飛 。

我們從跑道C的起點到船頭畫一條直線,這就是一條長300米的跑道,我們稱它跑道D。
跑道D沒有畫線,顯然這是一條可以用但是沒有用的跑道,因為它妨礙降落。

如果使用跑道D,那麼艦載機即使不能滿油滿載起飛也接近了。蘇愷戰機也許不行,但是YST非常確信殲-10滿油滿載的起飛距離不到300米。

作戰飛機起降非常頻繁,所以最好使用跑道A,盡量避免使用跑道D,但是預警機就不應該有這個顧慮,因為預警機的使用頻率非常小,遠低於每小時一次。海軍型的運-7 如果使用大功率發動機,必要時加裝火箭助推器,從跑道D起飛是完全可能的。火箭助推器在這裏是最佳應用。

總而言之,「瓦良格號」304米X70米的甲板幾乎不輸尼米茲級,非常好用。外國的很多負面評論是誇大和偏頗之詞並沒有說服力。

(七)美國海軍的致命傷

YST一再強調,讀者也必須清楚明白,航空母艦的戰鬥力100%在艦載機和機載武器而不在航空母艦本身。

美國海軍的致命傷在F-35C,YST從一開始就不看好它。
 
F-35的代號是「聯合攻擊機」(Joint Strike Fighter,簡稱JSF),所謂「聯合」意思就是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作戰飛機都共用一種基本設計,這是一個笑話,即使航空工程領先的美國也不能解決它牽涉的難題。

想想看,三個軍種的作戰概念和作戰環境完全不同,設計一個什麼活都能幹的飛機結果就是什麼活都幹得不出色。美國為了省錢犯下這個非常嚴重又非常基本的錯誤真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YST認為航空工業遙遙領先的美國會犯這個低級錯誤原因不外下面兩個:
1.外行的政客領導內行的工程師;
2.美國工程師太自大。

航空工業是有濃厚傳統性的。想想看,美國海軍的作戰飛機一向是格魯曼公司製造,洛克希德公司從來沒有製造艦載機的經驗,F-35C出問題一點都不奇怪。直到今天F-35C的尾鉤還不能穩定鉤住攔阻索,格魯曼公司不可能出現這種問題。尾鉤只是F-35C的問題之一,因為它無法掩飾。

今年6月網友在瀋陽到北京的公路上拍攝到一架嚴密包裹得像粽子的神祕戰機,後來有高人洩露這是瀋陽飛機公司為海軍設計的艦載隱形戰機,代號殲-21,見下圖。


圖09:被網友戲稱為“粽子機”的神祕戰機,據說是瀋陽飛機公司設計的艦載隱形戰機,代號殲-21。

從外形看,F-35C恐怕不是殲-21的對手,更嚴重的是單發動機的F-35C幾乎沒有改進的餘地,未來F-35C要像F/A-18EF(超級大黃蜂)那樣用加長F/A-18CD(大黃蜂)的機身來獲取更大航程和攜帶更多武器是不可能的。

航空母艦優秀不如艦載機優秀,美國海軍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八)中國自行設計的航空母艦

「瓦良格號」會是一艘有實際戰鬥力的航空母艦,而且戰鬥力強大令美日生畏。但是「瓦良格號」多半只會被用來作為訓練艦使用,因為這樣做對中國大陸海軍的長遠發展更有效率。中國專門作戰用的航空母艦是自行設計、現在正在製造的航空母艦,中國各種研發的子系統將在這些自行設計的航空母艦中得到優化,戰鬥力將更上一個台階。

以大陸的造船能力,建造一艘六到八萬噸的航空母艦不應該超過六年,所有的測試工作不應該超過兩年,有「瓦良格號」提前訓練各種人員因此操作航空母艦的人才和艦載機飛行員的培養都不是問題,航空母艦所需要的各種配置艦艇和艦載機現在都已經有了,所以YST認為中國的第一個航空母艦戰鬥群在2020年成軍是非常合理的估計,甚至很可能提前完成。這一點我和張友驊的看法是一致的。

根據大陸政府透露的消息,解放軍研發的電磁彈射器已經成功,主持研發的科學家馬偉明院士獲得中共中央的高度表揚,所以這項消息應該很可靠。今年4月26日俄國的「潛望鏡」網站也公開証實這個消息。

電磁彈射比蒸氣彈射好處多很多、也大很多。
首先,蒸汽彈射每次要耗費大約兩噸的淡水;
更重要的是,電磁彈射的力道是可調的,對飛行員身體的傷害要小非常多;
最後,單位時間內電磁彈射的架次遠高於蒸汽彈射。

我們合理地假設中國自行研製的航空母艦會裝備比目前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更好的彈射器。中國放棄蒸氣彈射直接攻關電磁彈射,這就是跳躍式的發展。

美國的電磁彈射器去年已經宣布研發成功並且準備安裝在正在建造的「福特號」上。

「瓦良格號」不會有彈射器,但是中國自行設計的航空母艦肯定會裝置電磁彈射器,所以中國電磁彈射器的研發和美國幾乎是同步的。至於中國的電磁彈射器其性能和美國的相比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中國的艦載預警機也在研發中,困難不大,因為是用非常成熟的運-7(Y-7)改建的,見下圖:


圖10:中國的艦載預警機進行風洞試驗,注意它有四個垂直方向舵和美國海軍的E-2C非常相似。

運-7的飛行性能和美國海軍的E-2C預警機非常接近,但是運-7背上的圓形碟狀天線是電子掃描的相控陣雷達遠優於E-2C的機械掃描天線。所以除非美國提升E-2C的性能我們可以準確預測未來中國航空母艦的預警系統肯定優於美國航空母艦,尤其是在電子戰和多目標追蹤的能力上,後者是預警機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

(九)跳躍式的發展

「瓦良格號」的原始設計是足夠現代化的(甲板面積夠大而且有斜角跑道),是除了尼米茲級超級航空母艦之外戰鬥力最強大的設計。「瓦良格號」不是退休的陳舊軍艦,而是一艘尚未完成的航空母艦,它的鋼鐵殼子還年輕仍堪大用而且還能長時期使用,那些會受到耗損和技術淘汰的子系統則根本還沒有安裝,正好可以考驗改造者的智慧。只要安裝了先進的子系統,「瓦良格號」立刻就是一艘威力強大的現代航空母艦,其中的意義和長期使用後退休的航空母艦是完全不同的。未完成的「瓦良格號」比服役50年後退役的「小鷹號」更有改造的價值。

「瓦良格號」的軀體對普通國家是沒有任何吸引力的,因為拿到也沒用。這就是為什麼烏克蘭在拍賣它的時候其他國家沒有興趣,即使是韓國這樣的造船大國也是如此,因為它沒有學習和改造航空母艦的能力。中國則不同,中國人有足夠的聰明才智,中國的科學和工業有足夠的基礎,購入「瓦良格號」這個船殼和設計圖紙使中國海軍獲得跳躍式的發展。

中國不是傻瓜,以前買的航空母艦都是第一代和第二代的產品,個頭又小,沒有什麼價值,只能改建成遊樂場。「瓦良格號」不但是第三代而且艦身龐大艦齡小,所以學習的難度雖大但是效果最好,因此學習的價值也最高。這過程就好像考試的填充題,每一個空的船艙都需要瞭解它的意義而且要填上自己設計的東西滿足指標,整個學習過程不但徹底,過程中也包含很多創新。

打個比方。如果你得到一輛全新奔馳600的空殼子,又搞到所有奔馳600子系統的設計圖紙,這比有一輛完整的奔馳600固然差多了,但是學習價值卻更高。如果你能夠根據圖紙製造出合適的甚至更好的子系統、然後正確地配置組合起來、再完成奔馳600的系統整合工作,那麼造汽車這行你就完全出師了,和奔馳原廠的師父一樣有本事。再想想看,奔馳600都會造了,也就不必從簡單的本田喜美(Honda Civic)做起了,這省了多少時間?

「瓦良格號」並不對等汽車工業的奔馳600,但是相當於奔馳400。美國的「雷根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才相當於汽車工業的奔馳600。但是中國改建的「瓦良格號」面對美國的「雷根號」一點也不寒酸,就好像YST開自己摸索製造的奔馳400面對奔馳600的工廠老闆並不會感到自卑是一樣的。奔馳600的工廠老闆對YST不但刮目相看而且心中會深感不安,因為再過幾年YST就會搶先製造出奔馳800。

事實的確如此,自從「瓦良格號」到達大連,美國對中國想改造這艘航空母艦就從沒有停止操心過。先是小布希總統乾脆把話說白了,2005年小布希會晤胡錦濤的時候重申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但是在接見加州共和黨代表時卻表示“美國不會對中國持續增長的軍力坐視不管,尤其是建造航空母艦”。後來是美國太平洋戰區司令基廷上將表示美國願意幫助中國製造航空母艦,這是黃鼠狼給雞拜年,幫助中國是假,不安好心來摸底才是真的。

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國防部官員說:“總統先生(即布希)對於中國建造航空母艦的事件非常關切,認為這對美中關係的健康發展無益,並且對太平洋艦隊也不是一個友好的信號”。這位官員又說,總統希望通過“有效的交流管道”告知中方,希望中國“明確表示放棄航母計畫”。

想想看,美國那時候正在設計「福特級」超級航空母艦,這大概相當於未來奔馳800的性能,卻對中國改造的「瓦良格號」(相當於奔馳400)表示擔憂和不能接受。你說,中國改造的「瓦良格號」能是破銅爛鐵嗎?

(十)結論

1.「瓦良格號」是前蘇聯在解體前設計的第三代大型航空母艦,艦體設計先進。

2.「瓦良格號」是未完成的航空母艦,有別於長久使用後的退休航空母艦。

3.「瓦良格號」艦體和船艙條件良好,基本上是全新的,只要裝配先進的子系統並且成功地整合就是一艘威力強大的現代航空母艦,這是一個非常艱苦的過程,需要有紮實的科學與工業基礎。但是對中國而言,這是一個可遇不可求的寶貴學習和跳躍發展的機會。

4.中國購買「瓦良格號」的船殼和設計圖紙,然後摸索出它背後設計原理、子系統的製造與整合。於是大型航空母艦的完整工程生產過程就全盤掌握了,非常了不起。這個過程遠比從頭自己設計和製造來得困難,但是成功改建「瓦良格號」使中國不走彎路、也不犯任何錯誤地從零經驗一躍成為有能力獨自設計和製造最先進大型航空母艦的國家,有這個能力的國家目前只有美國、俄國和中國。

5.「瓦良格號」是具有強大戰鬥力的,但是中國只用它做為訓練艦為隨後自行設計和製造的大型航空母艦配套運作,這將加速未來的中國航空母艦戰鬥群形成戰鬥力,所以是非常聰明的做法。

6.任何航空母艦的戰鬥力決定於艦載機和機載武器,而不是航空母艦本身。只要中國的艦載機和機載武器足夠優秀,美國排水量更大的超級航空母艦並不足畏。

7.由於「瓦良格號」的甲板面積非常接近美國的尼米茲級,「瓦良格號」的戰鬥力很可能優於尼米茲級,因為殲-15(重型機)的作戰性能高於F/A-18EF(中型機)。

8.如果網上流傳的“粽子機”的確是瀋飛為航空母艦設計的隱形戰機殲-21,那麼「瓦良格號」和未來中國自行設計的航空母艦作戰能力肯定高於美國的超級航空母艦,因為殲-21是雙發動機而美國的F-35C是單發動機。F-35C不但目前不是殲-21的對手而且未來沒有改進的空間,美國海軍超過半世紀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9.在最保守的戰術運作下,「瓦良格號」可以巡弋在陸基航空兵作戰半徑能到達的邊界海域,完全無懼美國艦載機的數量優勢。這個戰術就能使中國的海防向外延伸五百海浬足夠覆蓋南海甚至麻六甲海峽,這是了不起的貢獻,因為如此一來爭奪與維持整個南海和東海的空中優勢就完全不成問題,黃海原本就不需要航空母艦,除非是要轟炸東京和大阪。

這篇文章貼出後,倫敦奧運會也快開始了,YST要轉移個人關注的焦點到奧運會。
在歡呼中國海軍進入藍水之餘,讓我們也為大陸和台灣的奧運選手們歡呼:
大陸加油!
台灣加油!



所有跟帖: 

谢了!第一次看到这么清楚的J-33!船修的漂亮! -笔架山- 给 笔架山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5/2012 postreply 18:58:47

J-33? -试一把- 给 试一把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6/2012 postreply 07:20:13

J-15,谢了 -笔架山- 给 笔架山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6/2012 postreply 08:28:42

好文,讲得很透彻,支持! -军友- 给 军友 发送悄悄话 军友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5/2012 postreply 21:09:52

YST论据中少了航母舰载机总量的对比.如果瓦舰的飞机数量比美舰的少很多,则战力会弱很多. -万森河- 给 万森河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5/2012 postreply 21:13:40

舰载机只有美航母的一半。但是瓦良格不会和美航母到大洋深处去对决。 -农民为本- 给 农民为本 发送悄悄话 (95 bytes) () 07/26/2012 postreply 05:14:05

舰载机只有美航母的一半。但是瓦良格不会和美航母到大洋深处去对决。 -农民为本- 给 农民为本 发送悄悄话 (183 bytes) () 07/26/2012 postreply 05:14:40

平可夫是大陆人。 -shihuyuan- 给 shihuyuan 发送悄悄话 (45 bytes) () 07/25/2012 postreply 23:23:02

俺脚得他是卧底,呵呵 -mt.albert- 给 mt.albert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6/2012 postreply 01:50:19

呵呵,典型的YST风格的文章。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44 bytes) () 07/26/2012 postreply 00:02:30

ding! 回复: -hercules007- 给 hercules007 发送悄悄话 hercules007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6/2012 postreply 02:27:22

关键在打破美海军的总部署 -yaowangshanhaiguan- 给 yaowangshanhaiguan 发送悄悄话 (480 bytes) () 07/26/2012 postreply 12:49:5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