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中国毁灭性核报复武器:令美国难堪的“东风-41” (二)

本帖于 2011-04-15 13:15:22 时间, 由普通用户 thrawn 编辑

导弹防御部署方式从“固定”转向“机动”,系统灵活性和生存性更强

部署方式的转变是伴随着导弹突防拦截效率的不断变化而来的。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主要由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TMD)、海军全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NTW)、海军区域导弹防御系统(NAD)等组成。按防御区域划分可分为:末段防御(再入段),中段防御和助推 段防御。爱国者-3(PAC-3)系统是经过实战检验的末段低层防御单元,同时,美国正在研制中的THAAD系统属于末段高层防御。末段拦截的缺点是:拦 截范围近。因此即使拦截成功,仍可能造成一定的杀伤(尤其是生化弹头)。

东风31A(东风41)洲际导弹

东风31A(东风41)洲际导弹

中段防御有地基中段防御(GMD)系统和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大气层外中段反导拦截的优点是:拦截距离远,控制范围大,可达几百上千公里,一个反导阵地就可以保护一大片目标。

若靠前部署甚至可以“御敌(弹)于国门之外”,大气层外有利于采用红外导引头,对目标的捕捉、早期的洲际导弹弹道轨迹较为单一便于提前预测拦截 点(DF31,白杨等先进型号可中段机动变轨反置中段拦截)。目前,美国已具有中段、末段的初始防御能力。美国导弹防御局(MDA)提出了“渐进式”的发 展途径,,MDA拟定了Block1.0~5.0的5个阶段系统的工作,并且都有各自的系统结构和明确的防御目标。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