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军事思想

来源: 千秋功罪 2011-03-23 17:34:0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1607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千秋功罪 ] 在 2011-03-25 04:59:01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它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战略、战役、战术作战的指导原则和作战方法。它为党的纲领、路线服务,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打你时,就能吃掉你;你打我时,叫你看不见,打不着。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在运用谋略、兵力和作战方法上,高出敌筹,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以我之长,击敌之短。它随着时代和人民战争的发展而发展,在今后的军事实践中,将会有新的表现。

  ①以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为战争的军事目的和基本原则。毛泽东指出,战争的目的,在军事方面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是“军事上的第一要义”,是一切军事原则的根据。一切技术、战术、战役、战略的原理原则和行动,都必须遵循这个战争的目的。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只有大量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

  ②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毛泽东指出,明于知己暗于知彼,或明于知彼暗于知己,都不能实行正确的作战指导,“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指导每次革命战争,总是首先找出敌我双方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强点和弱点,据此制定战略战术,用于指导战争和作战。

  ③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基本原则是:在战略防御中实行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在战役和战斗上实行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实行“ 诱敌深入 ”的方针,以“走”创造歼敌良机;通过大量的战役、战斗的进攻战,消灭敌人,逐步创造有利战略态势,把战略防御导向战略进攻。

  ④慎重初战,首战必胜。在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中,都要“慎重初战”。第一仗,是战争或战役的“序战”,它的胜败能极大地影响于全局。打第一仗,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到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简称“初战三原则”。

  ⑤力争主动,力避被动,夺取和掌握战略主动权。毛泽东指出,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了这种自由,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保持主动地位,最主要的是保存并集结最大而有活力的军队 ;在战略上处于劣势、被动地位时,要通过许多战役、战斗的进攻战,造成许多局部的优势和主动地位,逐步夺取战略上的优势和主动地位;用战略进攻夺取绝对的战略主动权。

  ⑥依据战略形势运用战争形式,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紧密结合。毛泽东用兵如神,不拘一格,依据战略形势,适时改变主要作战形式。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红军弱小,敌人强大,红军以游击战为主。1930年 8月,红一方面军成立后,实施了第一次战略转变,开始以运动战为主,赢得了四次反“围剿”战役的胜利。抗日战争开始时,依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实施了第二次战略转变,转变为以游击战为主,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在八年抗日游击战争中,歼灭日军 52.7万人、伪军118.6万人,对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日本宣布投降后,为粉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阴谋,实施了第三次战略转变,转变为以运动战为主,并把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紧密结合运用,四年歼灭国民党军807万人。抗美援朝战争中,指导志愿军实施了第四次战略转变,把国内正规战争转变为世界型的正规战争,五次进攻战役中,以运动进攻战为主,以后转入以坑道为主体的坚固阵地防御战为主,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歼敌 71.8万人。

  ⑦战场作战的基本方针是歼灭战。歼灭战,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核心。“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歼灭战的基本方针是: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为主要作战方法;先打弱敌,后打强政;在战役、战术部署方面,每战集中六倍,至少三倍于敌的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务求速决、全歼、不使漏网;在战略部署方面,集中一个或两个野战军和军区的主力,实施一个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围歼敌人的战略集团。

  ⑧正确选择主要作战方向,实施重点打击。毛泽东把正确规定主要战略方向作为第一位的战略问题,以实施重点打击。他指出:在有强大敌军存在的条件下,无论自己有多少军队,在一个时间内,主要的使用方向只应有一个,不应有两个;只要主要战略、战役方向取胜,就能把战略、战役全局搞活。战略防御时,通常把主要战略防御方向选择在对己威胁最大的方向上;战略进攻时,把主要战略进攻方向首先选择在敌人力量较薄弱、又能威胁敌人心脏的方向上;战略决战时,把首次决战的方向选择在敌人比较孤立、少援,又能断敌退路和援路的方向上。

  
  ⑾发挥政治优势,切结自己,战胜敌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次革命战争能以弱制强、最后战胜敌人的奥妙,就是党中央、毛泽东善于发挥政治优势,高举解放人民、为人民利益而战的旗帜,从而能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条战线上调动浩浩荡荡的大军,以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同敌人进行英勇的斗争。还成功地运用了“军事攻势与政治攻势并举”的战略、策略,在强大的军事攻势的震撼下,采用各种形式,对敌人进行政治攻势, 争取敌人起义和公开劝降。解放战争四年中,争取敌人起义84.69万人,投诚 63.35万人,和平改编 29.3万人。

  
  ⑿进行战争动员,充分发挥战略后方的作用,保障战争胜利。毛泽东指出,要战胜强敌,必须进行军队、人民、政治、经济总动员,以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采取后方供应、就地取给和取之于敌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战争的物质保障问题。以“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耕战互助”、“一切服从战争”等方针、政策,动员、指导后方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全力以赴支援战争,保障战争的胜利。
 

     ⑨照顾战争全局,把握战略重心,实施集中统一指挥。毛泽东指出,战争胜败的主要和首先的问题,是对于全局和各阶段关照得好或关照得不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他指导战争,总是倾注全力,运筹关照战争全局,找出每一时期的战略重心,即对战争全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行动。采用“各个击破”、“各个解决”的政策,集中主要精力和力量解决之。得手后,再转换解决另一个战略重心的问题。他要求备战区的作战都要配合战略重心的行动。为实现战略意图和计划,他强调实行集中统一的战略指挥。把灵活地使用兵力和变换战法,作为作战指挥的中心任务。 


  ⑩把战略防御导向战略进攻,以战略决战解决战争命运。毛泽东指出,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目的,是“将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以战略决战“解决两军之间谁胜谁败的问题”。解放战争第一年度进行战略防御,歼敌 l12万人,打退了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于 1947年 7----9月转入了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经过备战场上的攻势作战,举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同敌人进行战略决战,百万雄师过大江实施战略追击等战略行动,于 1949年底解放了除西藏、台湾以外的中国大陆。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继两千多年前的《孙子兵法》之后,又一次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军事理论,闪耀着普遍的真理光芒。古代中国孙子兵学的产生,标志人们对战争和军事问题的认识,由悟性阶段进入了理性阶段,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以拿破仑、克劳塞维茨、约米尼等人军事思想为代表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近代欧洲。它冲破中世纪的思想枷锁,开始用科学手段探讨战争和战争指导规律。不过,欧洲近代军事科学相当程度上是借助当时自然科学中的机械论和社会科学中的历史唯心论精神建立起来的,难免鱼龙混杂,真理与偏见并蓄。以马克思恩格斯军事理论为启始的第三次飞跃,为真正科学地考察解决战争和军事问题,首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南。毛泽东军事思想则代表了这次飞跃的最高成就。

  (一)创造了高超的以弱胜强的战争指导艺术。古今中外的战争各不相同,但战争指导艺术的高低具有可比性。一般说来,在力量上拥有一定优势,或势均力敌的条件下赢得的胜利,虽然也来之不易;但战争艺术的最高荣誉,从来属于那些以弱胜强的统帅。西方历史上的亚历山大、汉尼拔、恺撒和拿破仑等人,都因此而摘取并获得了“战略之父”、“战争巨人”等桂冠和殊荣。相比之下,毛泽东的战争艺术更为高明。第一,世界历史上的一些著名将帅,大都是能赢得若干战役战斗,能赢得整个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却为数不多。而毛泽东一生不仅创造了大量以弱胜强的战役战斗范例,而且指挥赢得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其次,以往世界战史上的以弱胜强,基本上是总兵力对比上的以少胜多,武器装备上则相差无几。毛泽东的战争艺术,不仅做到了数量上的以少胜多,而且还做到了以劣势装备打败优势装备之敌,其中包括先后打败两支拥有当时世界一流武器装备的外国侵略军。第三,毛泽东不但擅长运用战争指导艺术,而且善于从战争指导艺术的运用中提炼和升华出理论。毛泽东军事论著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影响之广,在中外军事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与之相比拟。近几十年来,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国际上广为传播,毛泽东军事著作成为不少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军政要人的案头读物,被许多国家列为军事院校的研修课程,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世界地位。

  (二)所揭示的军事规律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在毛泽东以前,中外众多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在探索军事规律上作出过各自的贡献。但是,在世界军事史上,还难以找到第二个像毛泽东那样对军事领域的种种问题既进行过长期而广泛的实践探索,又亲自从事勤奋而深入理论研究的人物。从国内革命战争的指导原则到国际反侵略战争的指导原则,从建军路线到作战方略,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从游击战到运动战和阵地战,从小规模的战斗到指挥百万大军的战略战役运筹,从持久胜敌的全面战争到速战速决的边界自卫还击作战,从“小米加步枪”条件下的建军、作战到建设国防现代化,从如何赢得战争到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这里面既包括了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发展的特殊规律问题,又包含军事领域的大量一般规律问题;既广泛涉及到军事科学的应用理论,又深刻地触及到军事科学的基础理论,可以说覆盖了军事理论的各个重要层次和各个基本方面。所有这些,毛泽东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对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武装斗争的直接经验和前人进行战争的间接经验,作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和精辟的理论概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不能不是一座内容博大精深、结构系统完整的军事理论大厦。毛泽东对军事规律的理论揭示,就其丰富性、系统性和真理性而言,都达到了前人未能达到的程度。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地位,不只是比较于其它各家军事理论而言的,其中也包括它在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发展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在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历史发展的前两个阶段,即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和列宁主义军事学说的基础上,毛泽东军事思想又大大前进了一步。主要是:①对以前尚未遇到的新课题,第一次提供了科学答案。如开辟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新道路。②在前人未曾开垦的理论领域,首创了全新的学说。如军事辩证法。③把过去已提出的一些基本观点,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如人民战争。④把以往的一些理论预见,变成了完整而成功的现实。如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的解放在军事上也应有自己的表现的预言,在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理论与实践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⑤在先哲们没能完全解决或解决得不理想的问题上,作出了迄今最成功的回答。如怎样建设一支永远保持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因此,毛泽东军事思想作为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历史发展的当代丰碑,是名副其实、当之无愧的。

  (三)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问题认识论和方法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具根本意义的,是它的军事问题认识论和方法论。这是因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包括研究、解决战争和军事问题,无不受一定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和制约;一切理论也只有被用作认识论方法论意义的工具时,才能进入实践过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长期发挥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尚未在军事领域充分展开。毛泽东把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系统地应用于军事领域,从历史观、认识论、辩证法与军事斗争实际的紧密结合上,创建了一整套科学的军事思想及军事思维方法。它不仅集中地表现为毛泽东的军事辩证法原理,同时也体现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全部内容之中。如果说孙子兵法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可以超时代、跨领域地辐射,那么,兼有高度哲学成就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所揭示的军事斗争的内在规律,就尤其具有稳定而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军事方面,毛泽东军事思想既可以为我们抵制当代军事思想中形形色色的错误观点和思潮,正确地观察思考战争与和平、军事斗争与军事建设问题,提供一套科学的思路,又可以为我们新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建军与作战,提供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规律、解决新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在非军事方面,毛泽东军事思想所揭示的能使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军事哲理,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和融通性。无论是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各条战线,还是思想、文化、体育等各个行业,总之凡一切存在矛盾斗争和开创性活动的领域,毛泽东军事思想都能从立场、观点和方法等多方面,拨动、启迪人们的创造智慧,从中总结、抽象出科学的指导原则和实践策略。

 

      正如研究中国问题权威期刊《中国季刊》主编、《毛泽东》作者迪克?威尔逊(DickWilson)所说的一样,毛泽东是近代最后一位伟大的领导者,他从一个农家子弟到世界最大国家的领路者的传奇经历,以及他为他的整个国家和民族所做的一切,都堪称一段不朽的历史。

  他除了留下一部分很杰出的诗词和大批的理论著作及评注文章外,还为中国创造了全新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这些都保证着中国彻底地摆脱它百多年来的沉沦和卑微,从此开始重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然而,本文无意面面俱到地论述和歌颂他思想的每一部分,而只是就他的军事思想和他所建立的军事制度发表个人见解。

  首先是武器的革命方面。也许在很多人眼里,毛泽东在战争上总是强调人的因素。然而,事实却是:即使是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毛都很重视迅速地将缴获的敌军武器装备于人民军队,更毋庸说建国后迅速地建立海空军以及在艰苦条件下发展核子弹。然而,重要的还不仅仅是几件先进武器的制造和装备,而是他对武器和人这两个永恒的背逆因素的看法。他重视武器,重视人,更重视的是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将这两个因素完美的结合起来。

  然后是编制体制的革命。在以他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努力下建立了完整有效的人民军队编制体制。在这一有效体制的组织下,人民军队不仅能够在抗战后期抗击在华的大部分日军,而且在解放战争中能够以摧枯拉朽之势瓦解比自己强大数倍的的敌人。

  最为重要的是军事思想的革命。在这一点上,毛泽东不仅将《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中国传统文化中军事思想的精华进行了完美的领会和糅合,而且,结合时代实际加以创新,提出了诸多近乎真理的东西。

  在领导层次上,他坚持和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并且在军队中建立了完整的政治工作制度,这样,不仅利于党的地位的巩固,而且一改中国和世界军事历史,第一次让军队有了“思想”,保证了军队的“人民性”。迄今为止,这一制度尽管在中国之外非议颇多,但仍可被中国现实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在军队纪律方面,则形成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八大注意”,还废除了中国传统军队中的打骂制度和严格森严的等级制度,提倡官和兵间的和谐与融洽。

  关与正规战争,毛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1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2先取中小城市和农村,后取大城市。3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4每战集中优势兵力,四面围敌,力求全歼。5不打无准备之战,不打无把握之仗。6发扬勇敢作战、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作风。7力求运动中歼敌,同时注意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据点和城市。8在夺取城市时据敌情强弱相机夺取。9俘敌全部武器和大部分人员以自己。10利用战役间歇休整。

  关于游击战,毛泽东提出: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对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推进政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诱敌深入等等。值得注意的,在世界军事历史上,毛是第一个将游击战提高到战略高度的人。他通过游击战和农村包围城市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以至于无论是“拉美丛林游击之神”格瓦拉还是非洲诸多从事民族武装解放运动的人都将毛捧若神明。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毛非常重视根据地的建设和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改善。这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继续深入,我们可以发现,毛泽东军事思想最核心的东西其实和毛思想其他方面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在继承和发展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点。可以说,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现实完美结合的产物。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当代世界日新月异。战争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发展态势,从这几年来有世界影响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最近的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战争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陆海空三维空间,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蓬勃而起的新军事革命浪潮。

  在此情况下,有些人认为,我们曾经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下,用弱势的兵力打败了优势的敌人,我们不仅打败了日寇和国民党军队,还和美国人较量了一把,所以我们今后照旧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另一些人则认为,随着军事革命的深入发展,随着新军事革命的成果在局部战争中的运用并取得巨大成效,老一套的东西已经不管用了。

  其实,上述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很容易走极端。那么,面对新的形势,在努力实现“打赢”的过程中,我们传统的特别是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代表的军事谋略在新形势下应该怎样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我国未来的军事战略中将扮演什么角色?

  有人曾经说过,我们从来不比我们的祖先更接近真理。我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和精华部分是不会过时的,在今天同样可以焕发出生机。那么我们怎么去继承和发展呢?

  主要是创新,因为创新是最好的继承。是坚持毛泽东军事思想一脉相承的军事辩证法,处理好人与武器、科技与思想建设等诸方面的关系,处理好战略威慑与自身实力建设的关系,处理好防御与攻击的关系,等等。是在这些核心思想的指导下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作战的方式和具体手法变了,但是,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的关于战争最本质的东西并没有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地学习古今中外先进的军事思想,当然也包括毛泽东军事思想,然后在新的时代加以创新。

  战争在短时间内还不会消灭,所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仍然不可抛弃,因为,那不仅是真理,还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第一个特点:他把政治和军事始终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加以研究。毛泽东所有的军事思想和军事行为都始终和政治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绝不是孤立和静止的对待他们。而这一切恰是毛泽东和他的学生之外的军事家最常犯的错误。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第二个特点:毛泽东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将辩证法全面、深刻、自为(注意自为和自发的区别)引入军事领域的大军事家;而且,他还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阴阳五行的学说--这是尤为重要的。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不能代替中国的阴阳五行思想的。

除了阴阳(矛盾)之外,毛泽东受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启发,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根有据的、解决了以弱胜强的问题--这是兵法中最大的难点。在我们的常用语中,有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这样的说法,《孙子兵法》中也有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这样经验性的论述;意思是一个相对弱小的军事势力,如果总是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卖弄,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得势但迟早会被消灭。而毛泽东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告诉你,作为弱的势力,至少可以保持不败;假使策略使用得当,甚至有战胜强敌的可能--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又一大创建。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第三个特点:尚未明晰的军事力学。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第四个特点:他对传统军事思想进行系统提炼,为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架构了一道桥梁--应用军事学。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第五个特点:独特的建军思想。

接下来我们就从以上这几个方面论述毛泽东军事思想。首先请思考一个问题:大家知道,林彪是共产党内首屈一指的名将,那么将他和国民党内的名将,如白崇禧、杜聿明相比,是不是就一定占了上风?

我们知道林彪是一个很有水平的军事家,但是即使是这样,在辽沈战役的问题上,他和毛泽东依然产生了严重分歧,毛泽东的认识,比他要深得多。辽沈战役胜利,林彪又一次受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教育。平津战役之后,在战线南推进到衡阳的时候,他在与白崇禧在战术较量上出了纰漏,使得丁盛的一三五师陷入白崇禧三个兵团围成的口袋里。当时,一向沉稳的林彪也没主意了,他自言自语的说:有没有可能让一三五师找个缝隙退出来?应--该--有吧?假使局势掉转,是共产党的三个兵团围住了国民党的一个师,那国民党的部队早就投降了。可是,丁盛这一支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部队,拼死奋战,横冲直撞,哪硬往哪里打,把白崇禧打懵了,小诸葛反而怀疑共军有诈,于是撤退,这下乱了阵脚,大好局面毁于一旦--这样的胜利,并不是什么军事指挥家的本事,而是毛泽东用政治武装军队的成就。

反观林彪和杜聿明:杜聿明麾下廖耀湘率领的新六军,清一色的中学毕业生,清一色美式装备,全部由美国人训练。那时候的中学毕业生相当于现在的博士,你能想象一个全由博士组成的部队吗?林彪和廖耀湘一接触,林彪顶不住了;但是转过一个年头,冬天过去之后,国民党的军队却开始忙于防守、变得自顾不暇了。过了一个冬天,林彪还是林彪、杜聿明也还是杜聿明;原因是在这个冬天里,罗荣桓在东北充分开展土改、发动群众、鼓励参军参战。一个冬天共产党的部队就从五十三万发展到了一百零八万,而国民党的部队依然是五十八万,强弱优势立刻改写。是什么东西主导了辽沈战役的胜利?是政治。

如上问题,让我们认识到政治在军事中的重要性,政治是军事之魂。

政治军事统一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第一个特点。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这句名言,有道理,但不深刻。毛泽东深知,任何战争较量到最终一定是政治的较量,战争服务于政治,政治反过来作为战争的力量之源。好的政治会有效地支撑战争中己方的军事力量,而受到政治支撑的军事力量反过来又会巩固自己的政治。革命的胜利就是这种相互支撑,良性发展的过程。

毛主席说:政治是统帅,是灵魂,又说: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绝不允许枪指挥党,还有把党的组织建到连上等等……而多数军事家并不真懂这些道理,因此,在实践中总是割裂军事与政治。从而,无法使己方的军事力量达到相对最大化,甚至在较量中失败。

政治思想的空前高度,政治工作与军事的紧密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和他的人民战胜敌人的锐利武器,丢掉这个武器是愚蠢的。蒋介石糊涂一辈子,他只知道和毛泽东比部队、比武器、比钱;而毛泽东从来不和蒋介石比这些,他说,我要和蒋介石打的是哲学。这个哲学是什么呢?就是政治。真正大的军事无不是政治的集中表现。政治和军事始终是一盘棋,正因为毛泽东了解这一点,使得他所带领的军队始终保持着正义性,使得他所代表的力量始终顺应着历史的潮流。蒋介石在与毛泽东比科技、比武器、比文化、比钱等等方面都胜利了,可较量得结果却是一败涂地,因为蒋介石不真懂政治。注意,我们并不讨厌好武器、好科技、进步文化和大笔的钱--只是既丢掉了好的政治,又在科技武器、文化、金钱追不上别人的做法实在叫愚蠢。

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整个世界,即使截止到今日,也是无任何军事家和大人物所能比拟的,更没有任何大人物在所谓的新时期发展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对毛泽东思想,只有它的敌人诋毁它;即使是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都没有说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建军思想、国防思想是错误的。毛泽东军事思想没有过时,在整个阶级社会都不会过时,从井冈山到打日本鬼子,再到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再到珍宝岛……武器、科技等一直在发展,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建军思想、国防思想一直在战胜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对手。今天,科技和武器等仍在进步,并且只是量变而没有根本质变的进步,为什么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建军思想及国际思想就过了时了呢?
现在,我们先看一个战例。

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主要发生在五圣山前沿的两个小山头--537.7高地和597.9高地,这两个小山头加起来的面积是3.7平方公里,其中正面宽2.5公里。就在这样小的范围内,美方投入了6万兵力,中方投入了4万兵力,这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兵力密度之最。就在这样小的范围内,美方动用飞机3000架次,坦克170辆,在两个小山头上共倾泻炮弹190万发,飞机炸弹5000枚,平均每平方米着弹76发,创造了大面积着弹密度的世界之最。

在43天的战斗中,我军共打退敌人排以上进攻900余次,与敌进行大规模争夺战29次。我军伤亡11529人,歼敌25498人,击落击伤敌机300架,击毁敌坦克40辆,大口径火炮61门。

这次战役的残酷程度是战争史上罕见的。两高地自表面纵深3米的花岗岩被炸成粉末。以15军134团为例,他们最后一次把丢失的阵地从敌人手中夺回,竟是团长刘占元带领全团仅剩的几个炊事员、通讯员和参谋完成的。这次战役,15军有相当一部分连队基本拼光,黄继光同志就是在这次战役中英勇牺牲的。其中有几千牺牲的战士连一小块遗骸都找不到,而相对幸运的抗道中的战士也艰苦无比……


这场战役说明了什么呢?

第一:如果没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武装,指战员绝不会如此英勇奋战,甚至可能谋求投降。


第二:即使拥有绝对优势的武器和兵力,面对将政治和军事高度结合的军事力量,也不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第三:克拉克和范佛里特及其基层军官在指挥上未犯任何常规错误;但是他们犯了一个致命的非常规错误--那就是对将政治和军事高度结合(即被毛泽东军事思想武装起来)的战士们的英勇、顽强、机智的程度完完全全估计错了。


第四:武器相对弱的一方,并不一定要付出更大的牺牲,只要建军和国防指导思想对头,照样克敌制胜。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以中美两国当时的军事实力对比来看,如果丢掉政治和军事高度结合这一法宝,我军必败无疑--在这种对比无实质性变化的今天,仍然如此。


孙武在他的兵法《计篇》中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生,与之死,而不畏危。这里所说的道就是政治。离开了政治,士兵就不可能不畏危。不仅如此,离开了政治,士兵将丧失超强的机智、团结、纪律、节俭……这一切的丧失,将使军力在微观上成倍降低;而在宏观上,丢掉了政治和军事的高度结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丢掉了根本目的,是南其辕却北其辙。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第二个特点是将唯物辩证法和中国古典辩证法系统地运用于军事实践。这是军事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毛泽东把辩证法的思想全面引入军事,他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全部的军事问题。他不相信有一成不变的敌人、一成不变的盟友,一切事物无不以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果没有转移,中国革命恐怕早已夭折。延安时期没有和张、杨的合作行吗?七·七事变后没有国共合作行吗?而在当时,持形而上学观点的干部和战士就曾反对这种转折。


抗战初期,由于畏惧日本帝国主义,举国上下亡国论盛行;可经过平型关和台儿庄战役后,举国上下又盲目乐观,速胜论又鹊起……总之,当时那个历史条件下,科学的抗战策略问题成为中华民族的根本问题。毛泽东创造性的利用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科学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些集中的表现在他的《论持久战》中。

首先:他把中国人民和日本的军事主义看成是矛盾的双方,然后,研究矛盾双方的此消彼长。他说敌退步、我进步,敌小国、我大国,敌寡助、我多助,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敌方作为矛盾的一方不可能在短期克服作为矛盾另一方的我方;而我方作为矛盾一方实力不断增长,敌方作为矛盾一方实力不断衰弱。于是,根据对立统一规律,抗日战争是持久的;而且,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

量变质变规律告诉人们:相对稳态的事物,其变化首先表现为量变,量变积累超越度的时候,发生质变,此时,旧事物被否定,新事物产生,并由这个质变引发新的量变。在量变的过程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变的扩张。在敌退步、我进步,敌小国、我大国,敌寡助、我多助的量变中,量变引发部分质变,即抗日战争表现为三个阶段--进攻、相持、反攻,这三阶段中的每一个都有自己阶段性的质。当这种量变跨越度时,发生根本性质变--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中国人民抗战彻底胜利。

这篇光辉文献简直是上帝在给抗日战争规定历史命运,这是辩证法的胜利!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里程碑!当时,文章传到国统区后,国民党军政要员无不赞叹。蒋介石自叹不如,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更是叹服有嘉,他对蒋介石说,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拉时间。


更令人惊叹的是:毛泽东虽然没有用理论形式明晰,但在军事实践中已在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应用了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从而,首次解决了以弱胜强的问题。

五行的相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相生相克思想暗含极其深刻的道理,即:世界上没有只克它而不被克的事物,也没有只生它而不被它生的事物。正是因为五行的相生相克世界才能以运动变化的形式存在。因此,世界上没有只具备战胜敌人的优点而不具备被敌人所战胜的弱点的军事力量和军事要素(如:地形、武器等等)。正因为如此,我们说,现代化的军事力量也有它可以被战胜的弱点;非现代军事力量也有他可以胜敌的优点。将这种思想用最通俗的比方表述的话,那就是--如果说美国有能力养一只老虎,而中国的国力只能够养一只狼,或总重量与一只狼相同的一百万只蚊子,那么,中国应该养蚊子而并不是去养狼。虎的优点是可以杀死兔子,弱点是会被很多只蚊子杀死;相反,蚊子的优点是集合群体力量可以杀死老虎,但是它害怕蝙蝠。狼和老虎的优缺点相似,能力却不是老虎的对手,狼虎相争,狼必败无疑。

如果一个比美国弱的国家,采取一个和美国相当的军事战略,丢掉自己行之有效的东西,而去搞什么所谓的科技强军,形而上学地高谈阔论所谓裁军多少多少万,所谓兵在精不在多,那是愚蠢之极的!是要给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这样的弱国在科技、武器、金钱、士兵文化等方面全比不过美国,按照美国人制定的规则玩游戏,实力较弱的狼一定会给美国这只老虎吃下去。

游击队对付国民党和日本人的正规军不是有如蚊子对付老虎吗?阵地战对阵地战的第五次反围剿不是好比狼对抗老虎吗?抗战时期的人民战争不是百万只蚊子齐心合力咬一只老虎吗?这只嚣张之极的恶虎不是最终被蚊子所杀死了么?

毛主席说: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武器,而是人。人是最可宝贵的。这里所说的人,不是歪理邪说领导下的人,而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的人。修正主义分子是不懂这些的。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第三个特点是尚未明晰的军事力学。


一切军事较量无不是力量的较量,因此,军事较量的核心问题就是力的生成和巧用问题。真正的军事力学的诞生,无疑是军事学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所谓力的生成顾名思义可知,而巧用则有以下几层含义:一、分力方向的调整;二、力的借用;三、对力的作用过程的把握,即节的问题。

而我所说的未明晰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未把零散的观点系统话;其二是未明确提出军事力学这一概念。毛泽东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中,开宗明义的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的一切革命斗争成就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真正的敌人。这段论述的力学意义在于识别诸分力的方向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利用与我力方向相同和相近的分力,最大限度的减少阻(敌)力。

毛泽东一再强调的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主要表现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思想建设表现为主义建设和道德情操的提高;这一切解决的是力的发生和发展问题;组织建设是通过内部机制的巩固完成力量的增长;而作风建设是解决构成合力的诸分力作用方向与合力方向的自觉一致的问题,使合力的量相对最大化。武装斗争是实现力的作用过程,克服反力,从而推动社会进步。统一战线就是将外部诸力为我所用,最大限度的避免为敌所用。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篇光辉著作中,讲述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等等问题。这篇文章的军事力学意义在于探讨了动力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在《国家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对军事原则是这样概括的:


一,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二,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农乡,后取大城市。


三,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的。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


四,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在特殊情况下,则采用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击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以求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军能够迅速转移兵力歼击他部敌军。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的、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这样,在全体上,我们是劣势(就数量来说),但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上,我们是绝对的优势,这就保证了战役的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将在全体上转变为优势,直到歼灭一切敌人。


五,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五把握之仗,每仗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六,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


七,力求在运动战中歼灭敌人。同时,注意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八,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待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九,以俘虏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量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十,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这十大军事原则中的第一、第二和第八条的基本思想是若先打强敌则弱敌亦强,若先打弱敌则强敌亦弱,从而各个击破。从军事力学角度看,这是设计阻力的作用过程、利用动力克服之。第三条告诉人们不要将动力消耗和分散在伪目标上,而要全力去克服阻力。第四条讲的是调节动力作用态,以实现孙子所说的其势险,其节短,这是军事力学的核心问题之一。第五条和第六条分别讲避免自己的力处于分散态和不给敌人分散态的力以集中的机会。第七条讲的是运动中敌人产生分散态的机会多,反之则少。第九条讲的是取敌之利来加强自己的动力,即孙子所谓地因粮于敌。第十条讲的是利用两战役之隙这种特殊机会,恢复和发展自己的动力,并且不给敌人恢复阻力的机会。

从人类的起义(革命)史中,似乎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经验,那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起义(革命)成功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这个时代,如果革命者在军事理论方面不能高于旧的统治阶级,则革命成功的概率是极低的。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如果没有毛泽东军事思想,其状况会是不堪设想的。军事力学就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理论,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吧。

先从秋收起义说起。秋收起义的队伍在付出重大牺牲后,终于到达井冈山。可此时井冈山是有主人的,那就是王佐和袁文才领导的农军--当时外界称之曰匪。这支队伍的武器与毛泽东的军队相当,熟悉地形,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而初来乍到的红军在井冈山地区尚没有这样的基础。当时,有人主张消灭王佐和袁文才的队伍,而毛泽东则持相反观点,他说:总之,王佐和袁文才的队伍是无产阶级的队伍。最后,经过多方努力,包括毛泽东与王佐的亲属--贺子珍结婚,最后红军收编了这支队伍,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动力。完成了王-袁这一力的方向调整。从历史上看,如果当时红军向王-袁的队伍进攻,不要讲红军消灭不了这个有群众基础的游击队,而且,还有可能在白军乘机进攻中全军覆没。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又和原来的敌人--地主和民族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其本质是改变了力的方向;划分革命方向相反的分力为与革命方向暂时相一致的分力。这也是辩证法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典范之一。

在天津北京解放之后,林彪率百万大军南下,有横扫千军如卷席之力。但尽管如此,毛泽东还是想尽办法,策动国民党将领起义。当时,陈明仁的力量不大,南下大军消灭他非常容易,林彪本人也想趁此机会报四平的一剑之仇。毛泽东没有满足林彪的愿望,实现了陈明仁的起义,避免了军队的损失,反倒壮大了革命的力量。而为了促使白崇禧起义,几乎到了收买的地步。毛泽东主席说:白健生喜欢军队,他现在只有二十五万军队,过来后,可以把三十五万军队交给他管。当然,后来白崇禧拒绝弃暗投明,那就只有消灭他了。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第四个特点是他对传统的军事思想进行了概括和提高,从而为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架起了一道桥梁--形成了他的应用军事理论。这项工作的成就是空前的。

兵书读起来难,用起来就更难。以人类最伟大的军事专著《孙子兵法》为例,:黄埔军校毕业的军官对《孙子兵法》可谓倒背如流,但在战场上却总被共产党的军事将领击败,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解决好理论与应用的沟通问题。试想,一场战役进行之前,国民党军官要将战役的条件和双方状况一一与《孙子兵法》对号分析,要用多少时间?而就在国民党军队的战役和战斗布置尚未完成之际,自己很可能已经成为俘虏了。时间问题是战斗的重要因素,难怪军事家刘伯承这样道出军事指挥之关键:计就是计算时间,划就是画线路图。而另一大军事家林彪在带徒弟时,就是教徒弟看地图,在地图上计算时间。而毛泽东的兵法是倒过来用的,他让你牢牢记住和抓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这一根本原则,然后让你在把一切军事行动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有利于这一原则则为之,否则则不为;如果这一原则不能实现,反而有被敌人消灭的可能时,那就跑。为什么说毛泽东的兵法是反过来用的呢?因为,以往的兵法是从条件出发去判断结果;合算则为,不合算则不为。而毛泽东兵法是从结果出发的,可能满足结果的条件就考虑,不满足的不考虑,这样就节约了大量时间。不仅如此,毛泽东的这套方法不得了啊!学过地质力学的同志都知道著名力学家Kane,他和Lagrange不同。Lagrange是无与伦比的在理论上有重大根本性贡献的分析力学家,而Kane只是搞了套算法,使得计算时间大大节省了。没有Kane,就不会有现在的空间工作站和机器人--如果说孙武相当于Lagrange的话,那么毛泽东仅仅在军事理论应用这一个方面,其成就就应当和Kane等量齐观。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第五个特点是他独特的建军思想--人民战争的思想。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主要表现在以民为本和军民一体化的梯次的军事建制上。

先说以民为本。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说: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他又说兵民是胜利之本。请注意,这与武器决定论是有本质区别的。武器决定论者不懂得战争的背后是政治和经济目的,或者说战争的冲动是政治和经济,因此,战争最终总是要落到地面的民众中的。

毛泽东主席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地群众。这是真正地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完全打不破。在《论持久战》中他还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八连颂》中说: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难敌。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之高超,是一切庸俗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所不懂的,这是军队的胜利之本!我屈说那些总统、主席、元帅、将军了吗?他们的蠢行早已诠释了自己。


我们来看看下面两道问题。第一:在抗日战争问题上,国民党说共产党及其军队是游而不击;而共产党说国民党及其军队是假抗日真反共,他们说的对吗?第二:在国共两党的较量中,国民党也知道共军的战术,为什么他们不拿来用以反克共产党的军队呢? 

首先,说国民党假抗日是不够正确的。在抗战初期和中期,如果没有国民党的百万军队与日军战斗,恐怕现在的中国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这个好理解,困难的另外一方面,即共产党游而不击的问题。事实上,直到今天,台湾政治大学的教授们还和当年的军政元老一个调子:你共产党'长征'结束后就剩三万人,上百万的日军你抗得了吗?支撑抗日局面的不是政府的三百万军队,反而是你们的三万散兵游勇?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国民党军队抗战的确功不可没,但是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根本作用。没有国民党和国军,抗日战争照样会取得胜利;只不过胜利的过程要更加曲折和艰难,胜利到来的时间要推延而已。

这是因为,不腐败的中国共产党,对日本鬼子和国民党来说,就好像艾滋病病毒一样。不在这种病毒的基数有多少,而在于日本鬼子和国民党的抗体对此无能为力。在资产阶级理论和中间理论尚未相对发展的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战无不胜的。共产党和他的革命事业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结果,而绝非其原因。武力能杀死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但是却杀不死这种思想本身。妄图用武力去消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好比想用钢板去隔绝电流。在当时那个历史条件下,只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灭,共产党及其现象就必定不灭,人民就不能不被杀不绝的共产党人发动起来,从而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就不会不形成!

何谓八路军?何谓八路军武工队?八路军及其武工队的本质就是在人民战争思想指导之下,去组织人民战争的武装工作队。这个队伍的目的是发动群众,进行人民战争--需要游而击之就击之;需要游而不击就不击。根本问题不在于击或者不击,而在于发动群众,进行人民战争,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面前,使它象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

因此,我们说抗日战争的胜利之本在于人民战争。而那些非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数百万国民党正规军以及美国的原子弹等等等等,在抗日战争中都的确起了强大的推波助澜作用,但那都不是胜利之本。


蒋介石至死不懂毛泽东的这套经,在重庆谈判中,为了最大限度的争取和平,毛泽东最后规劝蒋介石说:现在打,我实在打不过你。可你占'点''线',我占'面',我用对付日本人的办法对付你,如何?

什么叫面啊?什么叫对付日本人的办法啊?当然是人民战争了--蒋介石就是不懂!人民战争之火可以烧死日本帝国主义这只野牛,难道就烧不死你--蒋介石这只病牛吗?愚顽是一切反动透顶的反动派的共同特征。今天的美帝国主义怎样?不是高度发达吗?你比病牛强,也比野牛强,比作钢筋铁骨的坦克可以了吧?在人民战争的火阵面前,钢铁也是要烧化的!

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丢掉毛泽东军事思想,尤其是人民战争的思想;丢掉它就等于自毁长城。科技强军在今天只是辅助手段,萨达姆·侯赛因不懂这些,萨达姆的抵抗能打死几个美国兵?如果他能得人心,懂得人民战争的思想,他就一定能战胜美国侵略者。我敢断言,他的共和国卫队也不如未来半自发的抗争的伊拉克人民,这样的人民即使不能构成汪洋大海,也足以构成波涛汹涌的底格里斯河。

现在回答第二个问题。其实,这不用我赘述,毛泽东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早就说清楚了。一定要读毛主席的书啊!不懂得这些就别做军队的领导。他说:蒋介石匪帮和美帝国主义在华军事人员,熟知我们这些军事方法。蒋介石不就曾多次集训他的将校,将我们的军事书籍和从战争中获得的文件发给他们研究,企图寻找对付的方法。美国军事人员曾多次向蒋介石建议这样的那样的消灭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并替蒋介石训练军队,接济军事装备。但是所有这些努力,都不能挽救蒋介石匪帮的失败。这是因为,我们的战术是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上的,任何反人民的军队都不能利用我们的战略战术。这就是问题的本质啊!

 
如上只是回答了两个不够困难的问题,但从此我们已经很容易看到,不懂这些而盲目洋化的愚蠢了!空洞的口号和西化的科技强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如果美帝国主义明天来侵略我们,它会脱离政治和经济目的?它的士兵不落到地面的人民中行吗?它的侵略战争不是反中国人民的吗?它能有办法对付人民战争而不蹈蒋匪帮覆辙吗?因此,我们不怕它。

所有跟帖: 

伟大 -garysmith- 给 garysmith 发送悄悄话 garysmith 的博客首页 (163 bytes) () 03/23/2011 postreply 17:56:18

打胜仗不难, 难得是一辈子打胜仗,有他打胜仗,没他就打不了胜仗,用他的理论指导就能打胜仗。 -arizona001- 给 arizona00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23/2011 postreply 18:43:07

书生意气,挥斥方酋。风流人物,粪土当年万户侯, 谁人不服? -GarySmith- 给 GarySmith 发送悄悄话 GarySmith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3/2011 postreply 19:00:22

回复:毛泽东军事思想 -天行健- 给 天行健 发送悄悄话 天行健 的博客首页 (103 bytes) () 03/23/2011 postreply 20:26:32

毛泽东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不同点:一个是“上为民”,一个是“令民与上同意”。 -走石飞沙- 给 走石飞沙 发送悄悄话 走石飞沙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3/2011 postreply 22:38:38

不仅仅是要政治挂帅,更重要是政治正确。 -走石飞沙- 给 走石飞沙 发送悄悄话 走石飞沙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3/2011 postreply 22:41:22

这篇军事思想的分析很过瘾,特别是那句战争打的是哲学,这才是网上谈兵的精品啊 -一个人的亲密- 给 一个人的亲密 发送悄悄话 一个人的亲密 的博客首页 (189 bytes) () 03/23/2011 postreply 22:55:38

对极了。任何人可以用孙子兵法,毛泽东思想却不是任何人想用就能用滴。 -走石飞沙- 给 走石飞沙 发送悄悄话 走石飞沙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4/2011 postreply 08:57:50

写的真好! -David1115- 给 David1115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24/2011 postreply 08:16:45

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 政治是灵魂, 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无国无家- 给 无国无家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24/2011 postreply 15:27:5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