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首飞有哪些过程?(首飞要求云底高度大于3千米,能见度大于5千米) ZT

来源: qiasini 2011-01-03 09:01:5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337 bytes)

当时总部有位领导在现场,他说: "我有瓶三十年的茅台,赶快叫人从北京给我带过
来!我要把它喝了! "大家都很振奋。
记:看来空军有关"雷大胆"这个称号不是白来的!
雷:事后想起来,的确有风险,但这风险是可以控制的。试飞员是一个随时准备和危险
掰手腕的职业,不能怕危险就不履行自己的职责,而是要基于高超的技艺、扎实的知识
和丰富的经验去控制并战胜风险,这是一个试飞员的本分!
有一次做表演,为了向尊贵的客人展示歼-10 飞机的绝妙性能,我在垂直向上转弯后没
有按照常规直接开加力向上加速,而是让飞机略向下落之后再开加力爬升。这时飞机的
发动机在轰鸣,但飞机还是会略向下落一截再重新加速飞走。在主席台看起来,感觉很
震撼。我飞下来之后,空军部门负责人说:太精彩了,但以后其他的动作你可以随便做
,这个动作,没有我们的命令,你不可以做!这就说明,大多数人可能不如试飞员了解
飞机,所以他们觉得很危险,风险无法控制,但其实我们自己心中有数。
这次抬前轮-下子解决了许多问题!飞机的气动参数计算结果得到验证,也根据这次的结
果对首飞时的飞机受力情况进行了估算--因为首飞时飞机飞行中不收起落架,这时飞机
的气动外形和在地面滑跑时的气动力外形是一样的,因此其气动力参数大致相当。
此外,还有关于首飞时飞机静安定度的争议。首飞前,技术人员说要用配重块把飞机调
成静安定的,然后去首飞。包括国外的F-16 等飞机,都是这样首飞的,按静安定状态去
飞,首飞完成了以后,再慢慢减少配重,把安定度逐渐降低!因为歼-10 采用了放宽静
安定度的设计,在主动控制系统失效时,飞机是静不安定的,首飞中一旦出现故障,靠
飞行员难以操纵!当时技术人员来问我意见,我不同意这么改,原因有三点:第一,周
期不够。逐渐减少配重的试飞方案需要很长周期才能调整到实际状态,歼-10 的研制周
期不允许这样做!第二,费用较高。此前在地面进行的实验都是按照正常重心位置的状
态进行的,如果首飞按重心前移的状态进行,则和在地面做实验的状态不一致,导致许
多地面实验结果失去意义,必须重新补做;第三,风险较大。这样做其实是让我冒两次
险,先对前重心的飞机进行首飞,完了我还要回到静不安定的状态上来再次进行首飞,
这还不如让我冒一次险!宋总曾就这个问题反复问过我,我都是这样回答的!所以,咱
们首飞采用的就是静不安定构型,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首飞的详细过程
记:您给我们讲讲,首飞是什么时候?首飞前,您是怎样的心情?
雷:首飞是1998年的 3月23号。当时从我个人来讲,所有能做的准备,都已经做到最好
了!只要飞机不在空中爆炸,我就有能力把首飞任务完成好,把飞机飞回来!因为我和
技术人员已经磨合了十几年了,和设计人员一起培训,做实验,应该有这个自信!首飞
前, 我们一共5个首席, 全部集中在成飞宾馆, 三个月, 就不许出去, 每个飞行员
的房间(单问)里满墙贴着全是数据,因为当时这个飞机没人飞过,一旦空中出现险情,
你要知道正确数据是什么,哪里出现的问题,然后才能在电光石火的瞬间采取应急措施
予以解决。再一个,我要准备一套无比细致的方案。比如说,当我坐到座舱里面,穿伞
怎么穿,先开那个电门?检查什么?再开那个键门,哪个灯亮?这全需要我们来总结,
因为从来没有人飞过。准备到最后,感觉飞机里每个地方都跟自己的手一样熟悉,每个
细节都无数遍地在心里反复出现,真的是谙熟于胸。试飞当天早上一起来,发现天气很
好,心情就不错!吃完早饭再一问,又说不行了。首飞要求云底高度大于3千米,能见度
大于5千米!天气不好,大家就回房间去等!于是我们就交流怎么飞啊!出现问题怎么应
对等。
记:当时设想有几种情况?
雷:设想的情况非常多,比如离陆以后不可控,这是最危险的!假如一离陆,我想转弯
,但飞机不能操纵了,这就比较危险。虽然这在地面练过很多次,但在空中是完全不一
样的!实际上我当时最担心的问题是如何着陆,怕起落架有问题!因为咱们是外八字起
落架,轮距只有2米多一点,这个轮距在我飞过的所有飞机里面是最小的,很靠中间。但
翼展却是9米多,所以我最担心的是落地时起落架出现问题导致飞机侧倾!
到10点左右,我们再去询问天气情况,工作人员说1点钟天气能好!当时王昂副部长就说
: "赶快去吃饭" !那时我很激动,哪里吃得下去?所以吃自助餐时,虽然端着一个大
盘子,却只盛了一点点。王部长看了,说这怎么可以?赶快多盛!吃完饭,就去了机场
,提前进场,所以11点过了一点就吃了饭!12 点30分,首长们就陆陆续续进入主席台就
座。但天气好转很慢,没达到起飞的要求!所以大家就在那里等,我们按规定待在房间
里(怕出来分心),然后一会儿出来看看,一会儿又出来看看!不久,气象部门说天气好
转,有负责人询问现在敢不敢起飞?我看了-下,当时能见度大概也就是3千米多一点,
就问气象保障人员: "这天气还能不能再好转一点儿?"回答说,就这样了!当时已经2
点30分了,我们五个就穿着红色的飞行服,围成一圈,很严肃的站在机场边上。现在还
有当时的纪念照片,我们都背着手,很严肃。当时指挥员汤连刚问我:飞不飞?怎么样
?我说这种天气,我们经常飞!但是这次可是歼-10 首飞,一定要慎重。于是大家都说
,再等一等!所以我们5个又站到了一起,大概一小时后开始穿抗荷服了。
我正穿抗荷服,拿头盔时,首长们就过来了,包括宋文骢总设计师,试飞局局长,我们
大队政委,132 厂的领导,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所长等。其他的首席试飞员已经各就
各位,去遥测室、塔台。歼教-5的飞行员作为伴飞,因为要先起飞(起飞以后,歼教-5要
追随歼-10 进行观察),也已经先去机场了!我走到距离塔台大概十几米时,政委看见我
血压高得脖子都红了,就问我是不是有些紧张,要不要检查-下,量-下血压?我说: "
这时候全身沸腾,热血都能从天灵盖冲出去,血压怎么可能不高?量一下脉搏还可以。
"结果就边走边量,测量数据是一分钟150多次,政委很惊讶。我解释说这很正常,这种
事情谁碰到都会紧张,毕竟是第一次。这可是许多人十几年的成果,就看接下来那十几
分钟的效果了。此时宋总过来了,沉静的跟我说: "就看你的了" !我边走边说: "宋
总您放心,就是我雷强断胳膊断腿,我都会把飞机给你飞回来!就是摔,我也要摔在跑
道上!我要让您知道,我们这十几年的心血努力,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宋总当时眼圈
就湿了!
当时我也问各个分系统的负责人,我说你们到底有多大的把握?他们回答,从地面的许
多次测试看是没有问题的,等你飞回来我们心里就更有底了!我一听没说什么(实际上心
里都没有底)!然后我就开始检查飞机,检查完飞机,带好飞行帽,签了字,就准备上飞
机!
记:有哪些检查?
雷:从前轮仓开始,包括轮胎的气压,前轮的支柱有没有漏液压油,轮仓里面的导线有
没有磨坏、渗油的!然后看进气道是否正常,检查空速管的几个径向孔有没有堵住,摸
一摸加温是否加上了。接着转到侧面检查机翼是否正常,有没有擦痕,再检查襟翼的固
定楔子有没有取出。绕到机尾看腹鳍,尾喷口,减速伞,方向舵。然后从另一侧开始是
重复上述检查。最后再检查座舱。在打开座舱之前,就开始和下面送行的人握手,等我
进入座舱回头看时,下面有人已经开始抹眼泪了!我心说,坏了,飞了三十多年,还没
有上飞机就有人哭的,搞不好我回不来了!我很难受,但绝对不是为了自己的性命难受
,而是觉得一旦有什么问题,我们国家这么多年的投入、几十万航空人的心血,就都毁
在我手里了。因此我感到非常焦虑!当时我把伞穿好,完成起飞前的检查,往底下一看
,他们想伸手(招手送别)又不敢,接着我向指挥台报告,说一切正常!指挥台说"再检查
一遍" 。我按照要求检查好了,报告指挥台。指挥台就传来命令: "准备好,开车! "
。 这时我一下子就冷静了下来!一说"开车" ,脑子里面其他的杂念完全没有了,只剩
下飞行动作。我当时感觉就像飞练习器一样,很熟悉,因为滑行我已经练了90多次。开
车之后,又开始检查,飞控系统检查了两遍。当时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9室的主任,也就
是现在双座歼-10 的总设计师--杨伟,他是管飞控的,在地面配合我检查各操纵面是否
正常响应,一切完毕后他举起双手,向上竖起大拇指,我一看就放心了。因为当时我最
担心的,就是飞控系统,飞控好了,就没什么好担心了!
这时候送行的人一一离开,试飞要正式开始了!我开始滑出停机坪,到了跑道上。刹车
、推油门,然后松开刹车,一切都和此前的高速滑行没什么区别。直到抬前轮的速度点
,以前到了这里我是收油门,现在终于可以继续加油了。我就顶着油门杆,飞机迅速加
速到离地速度然后呼的-下,飞机就起来了!我就觉得:性能这么好,想让它起来,它就
起来了!紧接着,飞机离陆,感觉非常好。因为首飞不用收起落架,我就带着起落架向
一侧压了压杆,谁知道飞机响应特别快,完全超出我的意料。指挥台上听见我大叫了一
声"我X,这怎么回事儿?"慌忙联系我,问我"怎么了?怎么了?出什么问题了?"这时候
我已经明白了,这家伙就是这么一架机敏的飞机,200 多度每秒的极限瞬时滚转角速度
可真是够刺激的!我就说,没事没事。当时虽然在模拟器上飞过,但模拟器毕竟不如真
飞机这么狂放而强悍!因为当时云底高度不够,我就爬到了1000多米,然后就开始改平
。改平以后,加速,减速,调整了一下油门响应。接着在机场上空,我就模拟减速下滑
,到500米,一切正常。接着就是通场,减油门。通场结束后,我就左右压了压杆,看看
坡度和滚转响应,又试了试方向舵--回来好说清楚感受啊!原来预计飞三圈就下来,这
时按照原定计划该落地了,我一看油量尚多就请示说油量足,能不能再飞一圈?指挥员
说稍等,因为他们要商量一下。过了一会儿,回答说可以,我就再做了一次通场!指挥
员问:现在油量多少?我说准备落地了,于是落地。我上面已经讲过,歼-10的起落架是
外八字的,缓冲性能好,而咱们原来的飞机都是垂直装在机翼上的,一接地,飞行员就
感觉哐的一下重重的砸在地上一样。歼-10 轮子一接地,感觉非常轻,轻得让我老是觉
得这飞机没接地,因为它着陆时抬头很高,鸭翼又挡着向下看的视线。结果就一直往前
滑,这时候指挥员说:落得很好,放伞。我这才知道,轮子肯定接地了。因为指挥员肯
定看见冒烟了,才会提醒我放伞。伞一放,我这悬着的心一下子就收回到肚子了里去了
!然后就边滑边想:真快呀,怎么这么快啊……十几年了,就为了这十几分钟,谁知这
么快就飞完了--实际空中就17分钟!然后就滑到了机场的另一头,有车过来拖飞机,我
就打开机舱下去了。紧接着,就是献花等活动!许多领导都过来了!

记:有一个镜头,就是宋总和您拥抱,当时什么感受?

雷:都拥抱了!每一个人都拥抱了!先和宋总、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前任总工程师薛炽寿
,然后是我们政委。当时我一下子就想起了我上飞机前他那种生离死别的表情,毕竟,
我回来了,这不是挺好嘛,于是我就哭了!回到主席台,向领导报告成功完成首飞任务
。这些完了以后,人才真的静了下来,换掉衣服以后,我就往回走,结果迎面看见我妻
子!又哭了!因为她心脏不好,当时不让她去看首飞。但是她坚持要看,于是带着氧气
袋进去。 试飞时,我在飞机上,无法看见地下的场景。后来,我看了当时的首飞纪实录
像才发现,轮子一抬起来,大家就站起来了;飞机一离地,人们就把手头的帽子、本子
等一切能扔的东西都扔向天空了;等飞机第一次通场的时候,许多人,包括朱育理,曹
刚川等首长,都开始抹眼泪了!

多少年来,这段历史让我回味的地方非常多!到今年的3月23号,刚好是歼-10战斗机首
飞10周年。十年了,当年能够亲历首飞的这帮人,只要聚在一起,不论是开会还是吃饭
,最后大家聊天的的话题肯定会拐回到首飞的记忆中。大家互相回忆,你在哪儿,他又
在哪儿,你干什么了,他干什么,雷强又怎么怎么了……这么多年了,就没离开过这个
话题!

因为这件事,对于中国人来讲,意义非凡:首先,跨度很大。之前我们研制的飞机都是
在 1959 年首飞的米格-21 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来的,技术还停留在 1960 年代初的水平
。而歼-10 是当时世界上数得上的先进战斗机之一。这种跨度是其他国家没有的。所以
许多外国同行看完我的飞行表演,都不相信这是一架仅仅生产了5架原型机,总共飞了几
十个架次的新飞机!更不可思议的是,在歼-10 首飞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只有我一个人
在飞!当时不管上报说继续培养谁去飞歼-10,空军都会说,先别着急,先让雷强飞!因
为除了我,他们都不放心!所以我一个人飞了5架,飞了 2年。01,03,04,05,全是我
首飞的。所以国外同行很惊奇,说这型飞机才飞了这么几架,你就能飞出这么优秀的动
作来,凭借今天飞的这些动作,无论你去巴黎航展,还是范保罗航展,都是非常震撼的


记:请问这是谁说的?

雷: 以色列的首席试飞员, 拉莫尔(LAVI的首席试飞员)。 他飞的飞机非常多, 包括
F-15、F-16和 F-18。为了 LAVI首飞,在美国培训了 3年!他对我的评价是:第一,我
很勇敢。他说,无论从经历还是从资历方面来说,我都比他差远了--他有长时间的三代
机飞行经验,但为了首飞LAVI还在美国培训了3年。我的基础是米格-21,也没有任何系
统的三代机飞行经验--所以他说我很勇敢。第二,我很幸运,像我跨度这样大的试飞员
,在国外没有。因为当时我才40岁。他说在国外,像这种气动力外形差异巨大的试飞,
试飞员没有50岁,是不会考虑的。因为试飞员对经验要求很高,这些经验是逐步积累的
。就我这种米格-21的基础,才40岁,就能把飞机飞得很好,的确很幸运。第三,我很敬
业!我当时都没理解是什么意思。拉莫尔后来解释说:他在 LAVI 上完成第一个架次飞
行之后,就再也没有试飞过--对个人而言不需要再冒险了,什么待遇都有了!(不久他就
成了该飞机公司的副总经理,还得到奖励的别墅!)而我呢,第一架原型机我飞了,03
架我飞了,04架发动机的改进(那是要测试发动机的),我也飞了!05 架,国产化,我飞
了!我一个人首飞了4 次,所以说我很敬业!他很佩服我!听了这些,我对他说:一个
国家一种情况--在你们国家,这是理所当然的;但在中国,我是国家专门培训出来进行
试飞的,我必须要飞!

所有跟帖: 

雷强:“血压怎么可能不高?”塔台:“我X,怎么了?怎么了?出什么问题了?” -qiasini- 给 qiasini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03/2011 postreply 09:06:18

There aren't many jobs more challenging than 试飞员 -Giantfan- 给 Giantfa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03/2011 postreply 09:19:36

感动!干过实事的人才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没劲的男人- 给 没劲的男人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03/2011 postreply 09:24:25

感动!不留脚印活不下去了 -JieHu-- 给 JieHu- 发送悄悄话 JieHu- 的博客首页 (233 bytes) () 01/03/2011 postreply 09:51:04

同感——相信哪个华夏女儿读到这篇文章都会泪光盈盈感动不已 -yinandyang- 给 yinandyang 发送悄悄话 yinandyang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3/2011 postreply 14:13:3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