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平型关以及刘伯承的七亘村“重叠设伏”

来源: 无忌哥哥 2009-01-10 21:16:0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684 bytes)
1937年10月,日寇占领石家庄后,为了配合其晋北战局的行动,以两个师团的兵力,沿正(定)太(原)路向西进犯。我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率领师部及三八六旅东进迎击日军。到达平定地区后,为了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决心侧击西犯之敌。10月25日,刘伯承获悉日军第二师团的迂回部队已向平定地区开进,其辎重部队约千余人在测鱼镇宿营时,他料定敌人第二天必经七亘村给平定之敌输送军用物资,于是命令陈赓带领的七七二团三营利用七亘村、南峪之间的有利地形伏击该敌,夺其辎重,以牵制日军二十师团的西进行动。10月26日晨,测鱼镇的日军辎重部队果然在两百多名步兵的掩护下向西开进。9时许,敌先头部队已进入了我伏击圈,我军按兵不动。当敌先头部队见没什么情况继续前进,其后续部队缓缓而来时,我军一声令下,枪声骤起,顿时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一场短促的伏击战,毙敌三百余人,缴获骡马三百多匹和大批军用物资,而我军仅仅伤亡十余人。
  这次伏击战得胜后,按兵法要求应立即撤离战区,另寻战机再歼敌人,以便不违反兵家“战胜不复”的禁律。可是,刘伯承却认为:一方面,平定之敌急需作战物资,七亘村是日军前运后送的必经之路,虽然这次遭到了伏击,但今后仍需通过这里;另一方面,日军的指挥官多是中国通,对《孙子兵法》研究较深,他们很懂 “战胜不复”的道理,必然会以为我军战取胜后早已远走高飞,决不可能再留在原地,更不可能在七亘村再次设伏。于是他指挥伏击部队佯装撤退,以便顺应敌意。待敌军收尸完毕的第三天,刘伯承命令第三营再次悄悄入七亘村,在距上次伏击敌人不远的地方摆好了伏击阵。28日上午,日军真的又从测鱼镇出动了,这次是一百多名骑兵和三百多名步兵护送其辎重部队。11时许,敌先头部队的骑兵首先进入伏击圈,我军不动声色。等敌骑兵过后,我伏击部队扔掉身上伪装,猛烈打击敌辎重部队,重演了“打头、截尾、斩腰”战术。战至黄昏,我军以伤亡十多人的代价,毙敌百余人,缴获骡马数十匹。3天之内,同一地点两次伏击,打击同一敌人连战连捷,创造了战争史上“重叠设伏”的奇迹。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