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来源: 吴钩 2005-02-21 13:15:0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904 bytes)
回答: 这也是件好事BeijingMan2005-02-20 23:26:01
吴钩:春秋时吴地出产的弯形的刀。

唐代李贺《南园》诗:“男儿何不带吴钧,收取关山五十州。”

宋代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吴钩史话

吴钩作为兵器,始于春秋,当时冶炼技术早是青铜器时代,诸侯混战,烽火四起,兵器制造品种日益繁多,于是一种似剑似刀,又非剑非刀兵器——吴钩就诞生了。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云:“阖闾既宝莫耶之剑,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赏之重也,杀其二子以血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而诣宫门求赏。王曰:‘为钩者多,而子独求赏,何异于众人钩乎?’作者曰:‘吾之作钩者,贪王之赏,杀吾二子以成两钩。’示之曰:‘何者是也?’时王钩甚众,形体相类,不知何在。于是钩师向钩器呼其二子名曰:‘吴鸿、泥稽,我在此,王不知汝之神也。’声未绝于口,两钩俱飞,着于父之胸,吴王大惊,乃赏之百金,遂服而不离身。”这个记载固然带有很大传说成分,但因阖闾的鼓励,吴国成为新兵器“吴钩”产地,当是可信的。吴王爱钩,还下令悬赏作金钩。

吴钩由于出招奇诡,处处有杀机,令敌手防不胜防。而倍受志士侠客的垂青,携之不离左右。历代不少诗人更是对吴钩赞咏不已,“门有连骑客,翠带腰吴钩”(西晋·张载);“骢马金络头,锦带佩吴钩”(宋·鲍照);“风胡有年岁,”骢利比吴钩”(北周·王褒);“结客佩吴钩,横行度陇头”(隋·孔绍安)。这一兵器因产于吴地,故名。至于它的形状,唐学者颜师古注《汉书·韩延寿传》说:“钩亦兵器也,似剑而曲,所以钩杀人也。”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又云“唐人诗多有言吴钩者,吴钩,刀名也,刀弯。”从现在出土的铜钩来看,钩的形状似戟,只是戟上边为利刃,而钩上边为一浅钩形,故名钩。不过,其形制像刀、剑一样,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各人的习惯爱好,打制出不同的钩器,明茅元仪《武备志》说,长钩多双手使用,短钩多左右手各持一钩,或另一手持其他兵器,相互配合使用。此外还有单钩、双钩、鹿角钩、挠钩、虎头钩等。吴钩招数毒辣、变幻莫测。格杀时,有钩、掏、搂、带、托、压、挑、刺、刨、挂、推、拉、提、锁等法,有“遇钩见血”之称,信然!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