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正滑向前所未有的危险临界点。极端高温、暴雨、干旱、海平面上升频繁刷新纪录;极地冰盖、永冻层、亚马逊雨林等关键生态系统接近不可逆的 tipping point。一旦跨过这些临界值,地球将进入失序的新常态,全人类都无法幸免。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社会本应采取最严厉的合作与行动。然而现实却是:学界、政界和企业界仍然惧怕“绿色冷战”,害怕制度对抗会破坏全球合作。可笑的是——没有冷战,苏联不会解体;没有冷战,自由世界不会安全。冷战并不是坏事,真正坏的是对抗的拖延。
极权国家的虚假承诺与现实动力
极权体制下,环保从来只是口号:
-
逐利至上:GDP和外汇是政权合法性的唯一筹码,高耗能、稀土、煤炭是他们的命根子。
-
缺乏监督:污染与生态灾难在国内可以“消音”,在国际舞台靠数据造假、承诺漂绿。
-
市场驱动:极权国家的污染生产完全靠市场和利润。没有外部市场的需求,没有利润,他们就没有资源和动力去继续污染环境。换句话说,如果国际市场不再购买污染型产品,极权国家制造污染的动力就会迅速消失。
戳穿外交辞令的虚伪
长期以来,中共等极权国家惯用外交辞令制造紧张感——一边喊“冷战思维”,一边在国内几十年不停地进行反美反西方宣传。实话告诉你:他们能打早就打了,打不过才不敢打。
-
美国或西方并不怕极权国家;他们怕的是被政治话术绑住手脚。
-
极权国家的“威胁”很多时候只是虚晃一枪,用来掩盖国内体制问题或迫使国际社会迁就自身利益。
换句话说,所谓的“地缘政治紧张”“避免对抗”的说辞,本质上是为极权国家争取时间和利益,而非真正考虑全球安全。
鸵鸟心态的危险
“避免绿色冷战,否则全球合作会破裂”,这正是鸵鸟式思维。
-
污染没有国界:极权国家的排放通过空气和洋流扩散全球。
-
竞争失衡:民主国家企业遵守环保法规成本高,却被低人权、低环保的产品冲击市场。
-
假合作比不合作更糟:几十年的气候承诺沦为空文,延误了宝贵窗口期。
市场才是极权污染生产的真正杠杆。只要切断污染产品需求链,他们失去了市场,就没有动力继续破坏环境。绿色冷战正是实现这一切的关键手段。
绿色冷战:不可避免
“绿色冷战”不是选择题,而是人类自救的必然。
-
绿色壁垒必行:碳关税、贸易限制是逼迫污染产业退出市场的有效手段。
-
技术替代必须加速:减少对极权资源依赖,发展循环经济与绿色能源链。
-
对抗是催化剂:没有外部压力,极权不会改变;正如没有冷战,苏联也不会崩解。
结语:冷战是自救,拖延才是灾难
气候危机逼近人类临界点。将冷战视为禁忌,只会让极权国家继续榨取地球最后的资源,而虚晃的外交辞令只是分散注意力的烟雾弹。
冷战不是灾难,拖延才是;市场才是制约极权污染的关键杠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