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其实普京有三板斧:一,闪电战/脑死战。二,大屠杀。三,核讹诈。现在只用上第一板斧。

来源: 吃素的狼 2022-03-02 23:21:5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297 bytes)
回答: 战争第7天,基辅哈尔科夫依然不倒。hkzs2022-03-02 00:24:54

一板斧:搞砸廖,输得很难看。

普京手下留情?非也。实际上普京太懒,闪电战这招术,挺狠。从上世纪对付捷克,阿富汗,到格鲁基亚,克里米亚,从未失手。

直升机降特战小部队突击占领机场-主力师机降-占领首都俘虏政府-签上一纸“邀请维持秩序”政府声明-抵抗迅速瓦解-建立傀儡政府-胜利凯旋。

但是,乌克兰已经不是2014年那个看见直升机机降就麻爪儿的乌克兰廖。机场警卫立即还击,并且呼叫支援。远程火力重击300多人突击队,死伤惨重。空中的直升机试图火力掩护,随即被赶来的米格29暴揍,击落几架其余落荒而逃。残余特种兵除少数逃进树林多数被击毙。跟进的大批伊尔76满载空降部队遭遇地面炮火袭击,无法降落,遁去。

一场闪击战,就此狼狈落幕。这要怪普京不好,再好的招数用烂廖,即使遇上乌克兰机场警卫部队,也是惨败。

二板斧,大屠杀。指的是普京重操打败车臣叛军的招数:狂轰滥炸格罗兹尼,践踏抵抗军战斗意志,炸烂反抗人员和武器,踩着反抗军的尸体庆祝胜利。

这个很简单,也是多数普粉兴奋若狂,信心十足,翘首企盼滴。

有必要回顾一下二战苏-德之战的历史。德军南方军群横刀跃马旁若无人杀入乌克兰时,苦于斯大林暴政的乌克兰人箪食壶浆夹道欢迎,却被希特勒灭绝斯拉夫人的“国策”屠杀得尸横遍野。

结果是,乌克兰人并未被屠杀吓倒,而是揭竿而起,组成了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后改为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毫不谦让坐上苏军十个方面军中,王牌中的王牌宝座。

这只乌克兰人的军队,红着眼睛杀入德军队里大肆复仇,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主力,手里的俄罗斯工兵锹侵染着德军士兵的鲜血,在楼层肉搏战中,劈杀的德军士兵闻风丧胆。以至于今天各国军队,有样学样,都努力精工打造肉搏杀人的工兵锹。

乌克兰第一方面军打过几乎所有的恶仗硬仗,库尔斯克坦克战,苏军被虎式坦克打得节节败退,唯有瓦图丁的沃罗涅日方面军顶住虎式,挽回败局,战后昂然改为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一直把复仇的烈火烧过哈尔科夫战役,打过德国边界,成为骄傲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噩梦。

到目前为止,俄军还未曾大规模杀伤乌克兰人,结仇还不深。作为前苏联克格勃间谍,普京对他们自己历史的了解应该更深。是普京尚存理智不肯走到那一步,普京不说,没人知道。

要是不怀好意,心存叵测地呼吁普粉们,赶紧推老普一把,叫他大开杀戒,行吗?弄得乌克兰复仇军扛着北约武器踏着俄军尸体反攻,俄-乌边界能挡得住吗?全世界能对普京的城市大屠杀无动于衷么?

好在,普京似乎还未失去理智,二次谈判据说要开始廖。这是对双方都好的好事,因为此举是在事情恶化到不可挽救之前的最后一次好说好散。

三板斧,核讹诈。普京其实早就“亮剑”廖,白宫说他一惯滴开玩笑,不予理睬。

实话实说,核讹诈就是普京拿1.5亿俄罗斯人的身家性命做赌注,核大战与世界同归于尽,大概率,包括中国。

关键是,普京得到全体俄罗斯人的同意和批准了么?

俄罗斯人历史上就是,好战不善战,打不赢就内斗换政府。

一次大战,弄得沙皇尼古拉二世面对俄国国内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全家被杀。

阿富汗战争失败,弄得戈尔巴乔夫解散了苏联帝国。

现在,俄罗斯人要是眼看着普京输了两板斧还要拿他们打核大战赌命,会不会发扬革命传统,先手做掉普京呢?

没到那一步,人家普京正要谈判呢,别瞎猜啦。

兜底说,中共国的那些普粉,其实是暗地里对咱们的包子帝不满,要是换成普近平,硬汉一个,爽啊。

深一步说,中国人几千年就不是打仗的料,重农重商,骨子里怯懦,钱最要紧,疆土次之。这就是对黑龙江北150万平方公里旧土装瞎的根本原因。

现在仇恨美帝主要就是美帝断了发财的好梦,“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恨美帝恨得咬牙切齿,心底里却又满满地商人的胆怯,不敢放马干上一仗。

现在冒出个找死硬杠美帝的普京当冲头,天佑中华,大大的好事,既不需要自己出头讨打,又可以很安全滴上网打呀,冲呀过瘾,感谢普京,支持普京,自然就是天经地义的全世界无产者的责任廖,可歌可叹。

所以,普京失算一脚踩空。普粉们的彻底失望,已然在路上。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