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1 由 铁翼苍穹 發表于军事
自从歼20面世之后,外界对它身上的一个设计就充满了争议,这就是鸭翼。有观点认为歼20的鸭翼影响飞机的隐身,会增加歼20的正面雷达反射面积,这是五代机至关重要的性能指标。但实际上,据《星条旗》网站报道,美国官方曾专门公开资料,对歼20采取了三维建模,并分析了我国这架战机的雷达反射面积,最终得出的数据为0.027平方米,明显要优于F-35的0.038平方米,这表明了歼-20具备突出隐身性能。
不可否认的是,歼20的鸭翼确实会影响正面的雷达反射面积,但并不是不可以解决的。从某种程度上说,鸭翼其实就是将平尾前置,只要符合机体边缘平行的原则,这个平尾到底是在前还是在后,其实不起决定作用。如果采用新型透波材料制造鸭翼的话,同样能够大幅减少飞机的RCS值。而歼20还使用了超材料薄膜,这是领先美国隐身材料一代的新技术,同样也可以大幅减少雷达反射面积。
对于隐身来说,有一句话叫做外形决定基础,细节决定成败,一些犄角旮旯里的缝隙,才是真正影响隐身的关键因素。而歼20的鸭翼恰恰十分注重细节的处理,比如鸭翼与机身必须有转轴连接,而这个转轴要转动,一定会有缝隙,而歼20十分巧妙的在转动轴前方,设计了一个凸起,正好挡住了所有的缝隙。
除此之外,歼20原型机和验证机外形曾发生一个巨大的变化,那就是鸭翼、尾翼等可转动的空气舵面全部进行了切尖处理,切尖会后这些部位的雷达尖点散射值会进一步降低,而这一招也被FC31鹘鹰学到,成为我国隐身战机的常规设计。
最为关键的是,雷达隐身主要对中远距离的空战起作用。在双方战机距离很远时,歼20的鸭翼很少会有大动作,而是被锁定在某个经过计算雷达反射面积最小的角度上,对隐身影响不大。而当双方战机开始接近,需要进行大幅度机动时,歼20的鸭翼确实会剧烈转动,影响隐身,但是此时隐身的意义已经不是很大,因为双方都在目视距离之内,起作用的是红外传感器。
相反,此时鸭翼起到的正面作用要大得多,比如提高飞机的转弯半径,增加中低空中低速的稳定性,做出各种超常规的机动动作等。正因为如此,鸭翼给歼20带来的利远大于弊。
参考文献:https://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world/china/j-20-desig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