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4
一、序言
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1991年12月25日,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继承了原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拥有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的苏联正式解体。
苏联解体对共产主义运动、世界格局、世界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乃至各政党团体、文化单位都在研究苏联何以崩溃。而美国早在1989年,就由弗朗西斯福山在《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了《历史的终结?》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以自由民主制度为方向的人类普遍史’”。(《历史终结》)
民主、自由固然是一种制度,但这个制度下却在当今隠藏着金融垄断资本剥削全球的压迫。而在过去的罗马历史上,自由民主制度更是奴隶主压榨奴隶的制度。
唯制度论而不问这个制度达到的社会效果明显是形而上学的错误理念。
在共产主义者看来,和谐共产主义社会才是最高目标。当压迫和剥削制度无法忍受、十分残酷时,必须采取革命手段和新的革命性制度。
因此,美国为首的西方金融垄断资本的渗透颠覆活动,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外部推手。
但外部势力对苏联的打击并不是根本原因。
伟大的苏联在建立之初就赢得了对一切反动势力(包括美国)武装干涉的胜利,并在二战中再次赢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如果说苏联后来的发展不如美国而招致失败,那么1918年伊始的苏联更是不如西欧的英、法、德和美国。当其时的苏联仅仅是个“饿乡”,连饭都吃不饱。“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这几乎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电影对白。而1990前后的苏联经济状况绝对好过《列宁在1918》。
腐败、特权更是在任何国家的社会中都会存在的社会不良性。社会不良性苏联绝不是天下第一。
因此,社会不良性也同样不是苏联崩溃的根本原因,更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
腐败、暴政,这些用语不是在检讨苏联灭亡,而是在继续丑化苏联。
二、十九世纪全俄社会状况
沙皇俄国是个占有广大面积的农奴制国家。1840-50年代,俄国产粮约2亿5千万俄担,出口外销粮食5千万俄担。同时期,沙俄人口从6.2千万增至6.8千万。人均占有粮食扣除出口外销差不多1吨左右。应该是国土辽阔,统治者铁腕,人均富足的国家。
然而,沙俄3万户地主占据7千万亩土地,1050万户农民差不多占有同样多的土地。地主户均占有2300亩土地,农户户均占有7亩土地。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但到了1891年,地主纳税约2千万卢布,农民纳税1.6亿卢布。
占地,地主户是农民户的300余倍。纳税,农民户则是地主的8倍。
俄国工业实施着16-10小时工作制、童工女工泛滥。
1867-1913,彼得堡零售价格指数增加45.5%。
1900-1904年,彼得堡工人名义工资增加22.5%,实际工资增加16.2%。
然而,弗拉基米尔省工人的实际工资仅为1900年的101. 11 %,科斯特罗马工人为99. 70%,雅罗斯拉夫尔省为97. 20 %,特维尔省为98. 98 %,莫斯科省为99. 42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工人只有在年收入达到400-500卢布时才能养活家庭,而当时工人的平均年工资只有240-250卢布。
现实社会之压迫和剥削的酷烈乃至此尔,革命势在必行。
1826-1839年,农民起义年均19次。
1845-1854年,农民起义年均35次。
1855-1857年,农民起义年均63次。
1858-1860年,农民起义年均101次。
1861年,仅一年内,农民起义1176次。
革命,在呼唤自己的党和领袖。
三、自治党与全俄政党的演进历程
1816年,“救国协会”成立(不久解散),主张君主立宪制。
1818年,“幸福协会”成立。主张共和制,以军事暴力推翻专制。
1821年,“南方协会”成立(乌克兰文尼察州图利钦)。推出《俄罗斯法典》,建立共和国(人民议会、最高杜马、国家监察机关)。
同年,“北方协会”成立(圣彼得堡),推出《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和联邦制。
1825年12月26日,彼得堡举行起义(莫斯科起义)。1826年,南方乌克兰响应起义。
起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被称为“十二月党人”,因为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党组织。这是俄国第一代政党革命,以近卫军为基础,以军事手段进行革命。
“十二月”革命后“赫尔芩小组”、“彼得拉台夫斯基小组”等知识分子团体产生。
赫尔岑对1848年西欧的所谓“资产阶级”非常失望,提出了“俄国式社会主义”思想,俄国可以直接由农村村社实现社会主义。
“彼得拉抬夫斯基小组”受到“赫尔岑”、“傅里叶”等思想影响。该小组分裂为两派,一派主张“革命民主”,一派主张“自由主义”。
1876年,彼得堡“土地与自由社”成立。该党派对赫尔岑“俄国式社会主义”深以为然。认为农民是“天生的革命者”、“本能的社会主义者”。
“土地与自由社”有三大理论家而形成的派别。
巴枯宁派主张立即革命暴动。
拉夫罗夫派主张需要长期准备,坚持进行长期的和平宣传。
特卡乔夫派主张暗杀夺权,推翻沙皇。
1879年,“土地与自由社”分裂为两个党,“土地平分派”和“民意党”。
“土地平分派”的著名领导人有普列汉诺夫,后来自建党派。
“民意党”的热利亚鲍夫和米哈伊洛夫继承了特卡乔夫的思想,并于1881年3月13日最终暗杀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列宁的哥哥即是“民意党人”,在执行曾经的暗杀任务中牺牲。
1883年,普列汉诺夫领导的“劳动解放社”成立。并于1890-1892年在俄国出版发行《社会民主党人》杂志。1894年倡议成立“俄国社会民主党人联合会”
1885年,列宁代表俄国“国内社会民主党人”响应普列汉诺夫的号召,专程去瑞士拜会普列汉诺夫。
1895年,基辅,尤里梅利尼科夫成立“工人委员会”,1896年改名“工人事业”(梅利尼科夫已经被捕)
1897年,维尔诺(维尔纽斯)“俄罗斯波兰犹太工人联盟”成立。
1898年,基辅“工人事业”、基辅“斗争协会”、彼得堡“斗争协会”、莫斯科“斗争协会”、叶卡捷琳娜诺斯拉夫“斗争协会”、“俄罗斯波兰犹太工人协会”,六个党派9位代表准备联合起来,在明斯克举行秘密会议。这种联合的总党称为“社会民主工党”。史称此次会议为 “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这是俄罗斯各个党派第一次联合起来并准备成立一个联合起来的大总党派。第一次代表大会即没有列宁也没有德高望重的普列汉诺夫。
1990年,普列汉诺夫领导的“劳动解放社”与列宁创办《火星报》、《曙光》。“火星派”党成立。
1903年,列宁、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为主要成员的“火星派”党负责召集,再次准备成立一个联合的大党--社会民主工党。此次会议在布鲁塞尔和伦敦连续举行。
这是一次分裂的大会,“崩得分子退出了大会,并且声明退出党(指总党)”(《列宁全集》)。
“当俄国革命社会民主党人国外同盟被承认为国外唯一的党组织的时候,工人事业派也退出了大会。”(《列宁全集》)
在这次大会上,“火星派”党也发生了分裂。“火星派的分裂是大会的主要政治成果之一”(《列宁全集》)。
“16人会议以后,火星派最后分裂了,双方正式宣战。大会上分裂成的两个派别开始各自召开会议,即各自召集所有思想一致者举行私下的、非正式的会议”(《列宁全集》)
四、“布尔什维克”作为政治术语的意义
“布尔什维克(多数)”这个称号,不是“火星党”自称,也不是列宁自称。而是在大会上崩得分子称呼的。
“无论在第1项议程(崩得在党内的地位)上、还是在第2项议程(党纲)和第3项议程(批准党中央机关报)上,所有火星派分子的步调是一致的。”(《列宁全集》)
“火星派分子的一致行动,使大会上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团结一致的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崩得分子伤心地称之为紧密的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列宁全集》)
第二次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的分裂,先是崩得分裂出去,就整个大会而言,崩得分子是少数。继后,工人事业派分裂出去,相对于剩余的大会,工人事业派仍是少数。再后,是火星派马尔克夫分裂出去,相对于最后的剩余大会,马尔托夫派仍然是少数。
“布尔什维克”这个名词作为政治术语,是特指列宁建党的的方针路线。从各个自治党联合起来,进而成为一个党。即绝不允许参加总党的各个党组织继续自治。这个总党必须有自己的中央机关。
这也是俄国(苏联)党史上的列宁反复强调论证的“集中制”。
“集中制”是各个自治党派联合在一起,并进而成为一个党。是相对于各个党自治而言。是各个自治党团结联合的机制。
“民主集中制”则是各个自治党乃至总党作为一个党的决策领导机制。
列宁为联合各个自治党从1903一直奋斗到最后一息,即得不到第二国际的支持,也不被各个自治党所理解。
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在斯大林、莫洛托夫等执行列宁建党路线和方针的党员支持下,列宁建党方针才得以在较大范围的党组织中占据领导地位。
五、苏联崩溃的根本原因
第一,全俄各个自治党始终在联合,然而也始终没有成为一个党。各种自治党始终存在。这些自治党的存在和工作破坏了布尔什维克党的战斗力。
以普列汉诺夫为例,先是民粹党,进而劳动解放党、然后成为孟什维克党,最后又成为改良民粹党。
再以托洛茨基为例,始终是个孟什维克党的信仰者。
第二,斯大林同志的一生始终在战斗。先是为列宁建党路线战斗,继而是为抗击武装干涉战斗、再后是为卫国战争而战斗,紧接着就是为冷战而战斗。在战斗中布尔什维克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逐步扩大到了行政领域和文化教育领域。无暇修改“军事共产主义制度”,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战斗形势迫使斯大林十分需要“军事共产主义制度”。
当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等老一辈布尔什维克过世以后。苏联共产党剩下的都是孟什维克的民主党人、自由党人、民粹党人。苏联放弃社会主义并退回到资本主义的所谓自由民主的社会是他们天然的路线选择。
叶利钦,生于1931年。戈尔巴乔夫,生于1931年。
二人的思想成熟期都在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解冻”思潮中,造成了天然的孟什维克的自由民主思想。
六、我们能做些什么
第一,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各级党的组织决不能搞自治,乃至于乡村自治、地区自治都是错误的组织路线。
第二,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乃至共产主义)并非如布哈林总结的严格阶段论,也非如第一国际第二国际所期望的“全世界同时成为社会主义社会”。
第三,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党是“先锋队”。列宁始终把布尔什维克党说成是“部队”,只有严格的纪律,党才是战斗的一体。
第四,探索社会治理的法律手段,普通群众不是党员,不能以党员标准要求普通群众。应以法律手段惩治不良行为,应加强加快成文法厘定。
第五,探索行政治理的监管手段,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不是二选一,不是除了民主议会道路就是军事共产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