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这个

来源: 排名分先后 2019-06-04 07:59:3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3128 bytes)

央视网消息: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2019年3月25日10时30分,美军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两枚反导导弹,准确拦截从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夸贾林环礁试验场发射的洲际导弹。这是美国陆基中段反导系统首次进行反导齐射测试。1枚用于拦截洲际导弹弹头,另1枚使用弹载计算机确认最危险的碎片予以击落。

这是美国继2017年第一次所谓“实战”拦截洲际导弹成功后的第二次发射,还特别使用了2个反导弹头。

技术确实有进步

这次的亮点有两个:一是这是第二次拦截真正意义上的洲际弹道导弹靶弹,拦截距离达到6500公里,已经超过了美国人认定的洲际导弹5500公里射程的标准。上一次是2017年的单发拦截测试,而更早前的实验都是用远程靶弹来凑合模拟洲际靶弹。

二是靶弹还携带了诱饵,是一次具备实战意义的拦截测试。

2017年那次使用的洲际靶弹,这次应该也是同一型号。

美国早在1985年的HOE反导试验用的靶弹就是用民兵洲际导弹改装的。

而从1997年到2003年的IFT-1~9等9次反导综合试验,也是用民兵洲际导弹改装的靶弹,并携带有一个或多个气球诱饵和干扰箔条,这些尖端突防技术水平也就是几个大国才有。

 

比萨德更危险 — 美国第二次6500公里外拦截洲际导弹成功

 

 

比萨德更危险 — 美国第二次6500公里外拦截洲际导弹成功

 

上一次反导试验中,靶弹从夸贾林向东发射,拦截弹从本土范登堡基地发射,相距约8000公里, 反导拦截发生在距离范登堡大约3400公里的太平洋上空。而且拦截高度还处在比较高的高度, 也就是说GBI(中段反导)至少可以拦截发射基地约4000公里范围内的来袭导弹。所谓国家级反导系统就是这个概念了,部署一到两个基地,就基本可以覆盖整个国家的保护范围。

另外,美国一直在追求反导的实战效果,逐渐增加近似实战拦截难度,特别是识别诱饵的技术。

其实诱饵真不是这次才开始带,那是20年前就在反复测试的东西了

1)综合飞行试验-1(IFT-1A): 1997年6月24日,靶弹携带9个诱饵目标: 包括一个中型再入飞行器,两个中型刚性复制再入弹头,一个小型金属轻质弹头,两个小型金属气球,两个轻型气球和一个大气球。 EKV对这些目标进行了跟踪和识别。

2)综合飞行试验-2(IFT-2),同样是应对9个目标的测试

3)综合飞行试验-3(IFT-3),1999年10月2日,这是第一次拦截试验,试验目标被简化,但也包括一个真弹头和一个诱饵,EKV识别出诱饵,击毁了弹头

4)综合飞行试验-6(IFT-6),2001年7月14日。靶弹弹是在其发射7、8分钟之后就已经是弹头、箔条、诱饵、部分动力舱段和碎片等一起形成一个目标群凭借惯性飞向目标,这个状态贯穿整个中段飞行,直到再入大气层时会被阻力过滤掉诱饵等。 这对反导系统无疑是构成了挑战)

5)综合飞行试验7(IFT-7),2001年12月3日, 靶弹包括一个弹头和一个气球诱饵, 拦截获得成功

6)综合飞行试验-8(IFT-8),2002年3月15日, 此次试验是一次标准的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试验, 靶弹是一枚改进的民兵洲际弹道导弹, 于美东时间下午9点11分发射。

此次试验的靶弹包括一个弹头和3个气球诱饵,拦截弹成功的选择了弹头。

7)综合飞行试验-9(IFT-9)2002年10月14日, 此次依旧是拦截一枚民兵洲际弹道导弹

杀伤器从五个物体(包括三个诱饵)中找出了弹头,并成功实施拦截。

 

所有跟帖: 

拦截没问题的,妥妥的。 -排名分先后- 给 排名分先后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04/2019 postreply 08:07:2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