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直10:中国最强的“树梢杀手”

 

武直-10的入役对提高陆军作战能力不言而喻,让中国陆航从此扬眉吐气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将于9月3日在北京举行盛大阅兵式,届时将有众多新型武器亮相。《讲武堂》特推出《大国利器》系列文章,介绍我国现役最新型武器装备的性能和研发历程,第十一期——武直-10武装直升机。

被誉为“树梢杀手”的武装直升机已经成为了各陆军强国的标配,如果一国陆军没有装备专用武装直升机却自称为陆军强国的话,必定会被贻笑大方。对于中国陆军航空兵来说,21世纪初最值得载入史册的事件之一就是武直-10武装直升机装备部队,从此陆航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提高陆航乃至整个陆军作战能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国对武装直升机的不懈追求

上世纪40年代,纳粹德国将机枪搬上Fa-223运输直升机以后,武装化的直升机开始登上战争舞台。在AH-1专用武装直升机诞生之前,武装直升机主要从通用直升机通过加装机载武器和火控系统改装而来。越南战争中,美国陆军在UH-1系列通用直升机损失惨重的刺激下萌生了研制专用武装直升机的念头,最终导致了AH-1专用武装直升机的出现。由于AH-1采用了纵列阶梯式布局,机动性和飞行速度比UH-1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狭窄的截面降低了被弹面积,提高了生存能力。AH-1奠定了以后专用武装直升机的基本布局和发展思路,即大部分采用单旋翼气动布局,机身采用窄横截面的结构布局,尽可能减少直升机的外形轮廓尺寸,注重低空机动性和生存力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苏联的技术援助下研制了首架国产直升机——直-5(苏联米-4直升机),初步建立了直升机工业基础。进入60年代,由于当时面临苏联百万大军压境的压力,考虑到当时美国苏联都有在直升机上搭载反坦克导弹的试验,中国也试验性的改造了一架直-5直升机携带机枪和反坦克导弹,但由于性能不稳定等原因,无果而终。后来由于文革等原因,国产武装直升机长期没有获得突破,更惶论专用武装直升机。

进入80年代,随着陆军航空兵的建立,武装直升机的研制和装备逐步提上议事日程。据悉,苏联解体后,中国曾试图向俄罗斯、罗马尼亚等前苏联国家购买米-24武装直升机,但遭到拒绝,加上海湾战争中美国AH-64武装直升机的出色表现,1992年,军方正式提出了研制专用武装直升机的要求。中国两家直升机研制生产厂商昌飞和哈飞各自提出了方案,最终,昌飞的方案赢得“专武-1”竞争项目的胜利。武直-10在1998年左右正式立项,成为九五计划的重点型号。在武直-10装备部队之前,为了提高陆航的对地攻击能力,既有从法国购买的“小羚羊”武装直升机,也有在直-9基础上研制并装备的直-9W/WA/WZ武装直升机,但这些都不是名副其实的专用武装直升机,实属无奈之举,然而却见证了我国对武装直升机的不懈追求。

历经磨难终成器

据媒体报道,武直-10的研制由中航602所研制(总设计师吴希明)。虽然在预研和正式研制过程中积极寻求法国、俄罗斯和意大利等国的技术合作,但受制于多方面因素,武直-10的研制历程仍然颇为坎坷。不止有发动机问题的长期困扰,还发生过定型试飞中尾桨脱落等重大事故。2003年4月第一架原形机在昌飞公司的专用机场吕蒙机场试飞成功。由于我国在发动机领域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为武直-10配备的涡轴-9发动机迟迟没有获得技术突破,只能选择国外发动机。当时中国正准备从加拿大引进PT6C-67C涡轴发动机改进直-8直升机。PT6C-67C渦轴发动机功率超过1300千瓦,恰好也满足新型武装直升机的需要。因此武直-10原型机都是用的该型发动机。

第一架原型机试飞成功之后,陆续有8架原型机和试生产型号投入试飞。但由于加拿大维持对中国武器禁运,武直-10发动机受制于人。在决定使用PT6C-67C的那一刻起就为后来的迟迟难产埋下了隐患。后来美国向加拿大施压之后,武直-10的“心脏病”问题成为当时发展的最大阻碍。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对武直-10进行修改,以适应功率更小的涡轴-9发动机。由于涡轴-9发动机功率只有1000千瓦,科研人员只能通过降低自身重量提高直升机载荷,措施包括减少飞机尺寸和体积、提高复合材料使用比例和使用重量更轻的光电转塔等。因此,量产型武直-10与原型机在外观上有较大差别。

直10原型机与量产型区别较大

武直10采用了国外流行的纵列阶梯式窄机身武装直升机布局,五叶浆单旋翼,两侧有悬挂武器的短翼,采用后三点式防撞固定式起落架。射手在前,驾驶员在后,机头前方安装了光电转塔,机头下方设置了一门23毫米机关炮。据悉,武直-10原型机起飞重量在7吨左右,后来由于换装了功率更小的涡轴-9发动机,起飞重量降到约6吨,最大武器载重约1.5吨。短翼下各有两个外挂架,可安装复合外挂架,可挂载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发射巢等机载武器,也可以挂载副油箱以提高航程。

武直-10原型机采用了类似于AH-64的集成了目标截获系统(TADS)和飞行员夜视系统(PNVS)的光电转塔,前者包括前视红外装置、CCD摄像机、直视光学瞄具、激光测距机/ 目标指示器及激光跟踪器,用于捕获、识别和跟踪目标;后者主要包括前视红外探测装置,夜间能通过头盔显示瞄准系统(IHADSS)看到机外1比1的景物图像。这些设备可以独立旋转和工作,这样可以提高直升机的探测范围和探测能力,同时由于每个器件互相独立,可以使用较大孔径的器件,有利于提高探测能力。上文说过武直-10为了适应涡轴-9发动机,采取了多个措施减轻机体重量,其中换装重量更轻的光电系统也是措施之一。批量生产的武直-10采用了类似于直-9WA/WZ的新型光电转塔,由前视红外探测系统、CCD摄像机和激光测距/目标指示系统组成,并且光电转塔上方依然保留了类似PNVS的系统,这个组合的综合性能和以前型号相比没有下降,但重量较轻。

量产型直10相比原型机有了较大改动

专用武装直升机是一种攻击性作战平台,只有装备先进且可靠的武器才能完成作战任务。武直-10的机载武器与世界第一梯队武装直升机处于同一水平,武器类型包括机炮、反坦克导弹、空空导弹和火箭发射巢等。大家知道,武装直升机一直有一个“坦克杀手”的称号,这是因为武装直升机的研制初衷主要用于反坦克作战。反坦克导弹是武装直升机的核心武器,武直-10使用的反坦克导弹型号为AKD-10。该型反坦克导弹是一款类似美国“海尔法”的重型机载反坦克导弹,弹径为170毫米,弹长1775毫米,弹重约46千克,最大射程8千米,静破甲能力达到1400毫米,可击破现役所有主战坦克的前装甲。AKD-10导弹采用激光半主动制导,具有很强的命中精度。据悉,AKD-10导弹具备多目标能力,其攻击模式为:一种是间隔几秒发射导弹,使用一台激光照射器,第一枚导弹击中目标后迅速为第二枚导弹提供制导;另外一种是脉动发射,使用多个照射器相互交换激光编码,进行单个制导,可引导较多的导弹。

“天燕”-90空空导弹是武直-10机载武器中一款比较有特色的武器。该空空导弹是世界上第一款专门为直升机研制的专用空空导弹,与那些在便携式防空导弹基础或固定翼战机使用的空空导弹改进而来空空导弹相比,其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低空作战的要求,更适合低空作战。除了反坦克导弹和空空导弹,还可以挂载HF-25(57-1型火箭弹)或HF-7D火箭发射巢(90-1型90毫米火箭弹)及机炮吊舱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目前,国产制导火箭弹已经研制成功,未来武直-10也可以使用这种武器,以提高精确打击能力和执行任务的灵活性。有必要提一下的是,武直-10的机载武器还包括一门23毫米机关炮,这是它唯一的固定武器。虽然机炮的威力小于反坦克导弹等机载武器,但机炮在攻击有生力量、轻型装甲车等目标方面仍然有效费比高、灵活性好等独到的优势

直10的主要对地武器是空地导弹

随着防空武器的发展,武装直升机的主要作战环境(低空和超低空)早就充满凶险,因此其不但要具备强大的火力,而且采用主动和被动防护措施以提高生存能力也是必需的。在被动防护方面,武直-10的窄机身设计有助于减少被弹面积,此外采用了机身装甲、加强旋翼结构强度等措施以提高生存能力。在主动防护方面,武直-10安装了被称为“浴火”的综合电子战系统,系统包括短翼翼尖处安装的红外/紫外导弹告警系统和激光报警系统,在机身前后两侧的雷达告警器和后部下方安装的箔条/热焰干扰弹发射器等。该系统在发现敌方导弹来袭或雷达及激光照射后,立即向乘员发出警告,并根据情况使用箔条或热焰弹干扰敌方的攻击,结合机动规避,提高直升机的生存能力。

综上所述,武直-10虽然历经坎坷,但最终还是收获了胜利的喜悦,这对我国直升机工业来说是个重大的成就。成功研制武直-10不仅缩小了我国在武直直升机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为未来研制更先进的武装直升机奠定了基础。从最大起飞重量和基本设计来看,武直-10类似于欧洲“虎”式武装直升机,综合性能与之相近,在6吨级武装直升机中名列前茅。

未来升级空间大

前文中我们提到武直-10在PT6C-67C涡轴发动机遭禁运之后不得不使用功率更小的涡轴-9,由于功率降低,科研人员不得不想尽办法降低武直-10的机体重量。反过来说,如果武直-10未来改用功率与PT6C-67C涡轴发动机相近的发动机(甚至更大一些),那么武直-10的载荷就可以大大提升,从而为升级奠定了动力基础。据悉,武直-10原型机起飞重量7吨,配用1200千瓦的加拿大发动机时,其功率重量比较接近AH-64,为342千瓦/吨。而现在批量生产的武直-10采用最大功率为1000千瓦的涡轴-9发动机,假设降低重量的武直-10为6吨,其功率重量为333千瓦/吨。数据虽然接近,但AH-64起飞重量却为9吨。因此,若武直-10要提高作战能力,动力升级无论如何也无法规避。另一个与直10相似的例子是AH-1系列直升机,早期双引擎的AH-1W型最大起飞重量6吨多,经过动力升级后的AH-1Z起飞重量已经超过8吨,逼近阿帕奇。

武直-10采用功率更大的发动机后,载荷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这样武直-10就可以采用更多的装甲提高抗弹能力。此外还可以为直升机发动机增加红外抑制装置及主动红外对抗系统,以提高武直-10的生存能力。动力升级最大的好处是武直-10可以增加毫米波雷达。目前,后期生产的武直-19已经装备了毫米波雷达,为武直-10配备毫米波雷达不存在任何的技术困难。毫米波雷达可以提高直升机在恶劣条件下的态势感知能力,配合毫米波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可以进一步增强武直-10的远程反坦克作战能力。此外,还可以一次出动携带更多的反坦克导弹,有需要的话还可以增加翼尖挂架,这样武直-10作战时就可以同时携带16枚反坦克导弹和2枚左右的空空导弹,作战能力会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直升机发动机技术正在逐步提高,以中法联合研制的涡轴-16涡轴发动机为例,该发动机最大功率为 1300千瓦,与PT6C-67C涡轴发动机基本相当。因此,武直-10升级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更先进和更强大的武直-10已经为期不远,值得期待。(亡灵骑士)

 

 

 

 

 

所有跟帖: 

阿帕奇无法发射空空导弹。 -dallas01- 给 dallas01 发送悄悄话 dallas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6/2016 postreply 14:35:11

瞎说。阿帕奇可发射AIM-92"毒刺"空空导弹 -wire_shark- 给 wire_shark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6/2016 postreply 14:50:3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