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长城

毛泽东与长城

   文和彩色照片  张保田/老普

   纪念人民领袖,军事家,民族魂,诗人毛泽东

  在八达岭长城北八楼下的坡地上,曾经竖立“好汉坡”碑铭。碑文镌刻毛泽东手迹“不到长城非好汉”,标注海拔858米,即八达岭长城最高点北八楼的标高。说起好汉坡的来历,旅行社和919八达岭专线的导游都绘声绘色地告诉游客:某年某月某日,毛主席兴致勃勃登上八达岭的最高点北八楼,望长城内外,览山川锦绣。不过遗憾的是至今没有证据,亦没有文字记载毛主席曾经登临北八楼地段。八达岭的“好汉坡”碑只是借用毛泽东诗词中的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激励游人,而没有说毛泽东本人曾经到此一游。
      毛主席登临过长城吗?还是从“不到长城非好汉”说起。“不到长城非好汉”出自毛主席的词作《清平乐·六盘山》,全文: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甘宁地区,翻越长征途中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诗人酝酿书就这首词篇。毛泽东之写景抒意,或纵横江海,一泻千里,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或细微入扣,回味无穷,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那么“不到长城非好汉”究竟是工笔还是写意?答:兼而有之,工笔写意浑然天成。泛指写意者,即一般的赏析解读,此处“长城”寓指长征的目的地。“不到长城非好汉”表现了红军都是英雄汉豪迈气概。这种解读并没有错,但却不全面完善。特指又是什么?毛泽东的长征主题诗词多达六首,为什么恰恰在《清平乐·六盘山》中出现“长城”。
  六盘山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南。虽然在当代固原只是一个地级市,声名并不显赫。但在历史上固原却曾经是举足轻重的军事重镇。明初,在北方长城沿线设九个军事区,史称九边或九镇,固原其中之一。又于弘治年间,庭议西北三边每遇战事各守其土,互不助援,乃设总督甘肃、延绥、宁夏三边军务一员,遣朝廷重臣任之,称三边总制或总督,“总督文武,自总兵,巡抚而下皆听节制”。三边总制开府于固原州,即现固原市。然而只说明长城,仍不足彰显固原长城的辉煌,古老又巍峨的战国秦长城横亘固原全境。公元前272年,秦昭王和宣太后计杀匈奴部义渠王,继而追剿义渠残部,义渠国亡,领土入秦,故“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史记·匈奴列传》)。陇西即指六盘山以西地区。经过近2300年的风雨侵蚀,固原秦长城保存较好区段仍有残高2至10米,基宽8至10米。墙体敌台残高5—20米,台面外凸,间距200米至300米,实为后世墙台之祖。按现代行政区划描述,战国秦长城在固原境内的部分走向是:
从甘肃省静宁县进入宁夏西吉县境,向东北至兴隆镇,至将台堡,转东至马莲乡,沿马莲河川至固原张易镇,转北至红庄乡。
  记住战国秦长城的这些节点,再来看看1935年10月上旬,毛泽东和彭德怀率红一方面军陕甘支队向六盘山进军的路线:
      10月5日拂晓,陕甘支队自甘肃省静宁县界石铺出发,向东北行军,当晚到达宁夏西吉县兴隆镇,单家营住宿。
  10月6日,毛泽东等由单家营出发,下午至张易镇,晚宿张易镇北街坑坑点。
  10月7日拂晓,红军一纵主力由张易镇出发,经盘龙坡、王套,进入后莲花沟,向六盘山急进。毛泽东等转进山沟,沿小水沟,登上六盘山主峰。聂荣臻和左权发现山下平银公路边的青石嘴村有敌人,立即请示毛。毛泽东当机立断,命令一纵四个大队向山下敌人冲锋,歼敌两个骑兵连,俘敌100余人,缴获战马百匹,取得青石嘴战斗胜利。
  不难看出,1935年10月5日至7日,红军陕甘支队的行军路线与战国秦长城的走向完全重合。毛泽东和红军战士从遥远的江南,经过万里长征,第一次看到古老醇厚的秦长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豪情油然而生;“不到长城非好汉”呼之欲出。至今六盘山下的老乡还把后莲花沟到青石嘴的山梁呼作“长征梁子”,留下永恒的回忆。
  毛泽东第二次登临长城的时光已经到了1948年。在战场上,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大反攻,战局发展很快,战线迅速向长江北岸推移,毛泽东等继续留在陕北已经不便全局指挥。因此1948年3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率中央和军委机关告别陕北,东渡黄河,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同刘少奇、朱德主持的中央工委会合。4月5日,中央机关到达并住宿神池县城。4月6日,毛泽东乘车由神池出发,在阳方口附近出内长城,至新广武。复又于新广武南下过长城至雁门关。毛、周、任三大书记步行穿过雁门关门、地利门和天险门,登上长城,望大雁北归,揽雄关胜景,谈古论今,纵横天下。现雁楼东台地上设“毛泽东登临雁门关纪念馆”以记其事。童小鹏时任中央城市工作部处长,随中央领导登上雁门关,拍摄了照片。但《历史的脚印•童小鹏摄影资 料选集》第326图“雁门关1948年”选片有误。该片为八达岭南四楼照片,不是雁门关。笔者以为童主任的底片资料中一定另有雁门关底片。4月12日,中共中央车队翻越晋冀交界处之长城岭,由上关关门南侧豁口穿过长城,进入河北。下山过长城龙泉关,夜宿西下关。5月1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西柏坡正式开始办公。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新中国虽然成立了,但经过半个世纪的战乱,神州大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毛泽东每年都要拿出大量时间,离开北京,到各地视察。
1953年,毛泽东视察京张铁路。他在青龙桥车站下火车,沿路轨旁边的小路步行。走过180曲率牌和著名的人字道岔,毛泽东都要停下来,饶有兴趣地向铁路员工了解铁路知识。随着铁路延伸,转过一段弯道,雄伟的八达岭长城出现在眼前。只见以关城为中心,南北两翼长城齐飞,犹如大鹏展翅,蓄势高飞。毛泽东心情大畅,与随行人员席地而坐,谈笑风生。
    1954年春天,国民经济形势好转,新中国出现了安定繁荣的气象。毛泽东决定到天津、唐山、秦皇岛调研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4月21日他考察秦皇岛,第一站首先来到秦皇岛市东部的山海关。
    1950年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后归国途中,曾在山海关稍作停留。彼时的天下第一关,城台上荒草凄凄,城楼上窗棂尽失,呈摇摇欲坠之势。毛泽东心情沉重,一言未发即匆匆离去。1952年国家拨款维修,天上第一关恢复了往日的气势。所以1954年毛泽东再临第一关,下车后第一句话就说“这里变了”。他兴致勃勃地登上第一关城楼,与当地负责同志讨论长城烽火台和敌台的作用和结构。当看到关外威远城遗址,毛泽东向随行人员讲起明末吴三桂降清的历史,告诫同志们以农民起义为鉴,进城后不可骄傲自大,脱离群众。离开天下第一关,毛泽东一行又前往长城入海处老龙头。那时入海石城还是倾圮状态,散落的石块伸向大海,海滩上只有一门铁炮孤守。清代末年,朝廷曾经购置德国造大炮,在山海关设置炮台。规模最大的定远炮台就建在老龙头海岸边。但是德国造大炮并未能阻挡八国联军的入侵,老龙头澄海楼也在侵略者的炮火中化为灰烬。毛泽东凝视留在海滩上的孤炮沉思良久。也许他的心中又在默诵: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作为党和国家领袖,毛泽东没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身感受长城。他的长城情怀,他对山河的热爱和赞美凝聚在不朽的诗词篇章中: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而不到长城非好汉如同七个音符奏响人城合一的乐章。



1954年毛主席在天下第一关(摄影师不详)



1953年毛主席视察京张铁路(摄影师可能是候波)

1953年毛泽东观察京张铁路曲率牌

2011年3月摄于慕田峪长城

所有跟帖: 

这篇文章好啊…… -青松站- 给 青松站 发送悄悄话 青松站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4/2015 postreply 12:07:43

转:王力回忆录:毛泽东七十三岁生日的谈话 -青松站- 给 青松站 发送悄悄话 青松站 的博客首页 (23307 bytes) () 12/24/2015 postreply 12:42:29

不到长城非好汉 -国人甲- 给 国人甲 发送悄悄话 (53 bytes) () 12/24/2015 postreply 15:24:4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